我在家裡挖「文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2020-12-12 騰訊網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

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長啥樣?

最近,一家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火了,有網友發帖講述了自己盲盒開箱的經歷,用小鏟子小刷子搗鼓半天,最後「鏟」出了兩個「寶貝」,原來開盲盒也能玩出考古的快樂!

這款由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有個特別的名字:「失傳的寶物」。乍一看上去,它像是個不起眼的「土坨坨」,設計者們提取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把「寶物」包了起來。

而當你把土一塊塊鏟開,就有可能看到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銀元、玉器、紀念牌、刀幣、陶雜件……

當然,這些「寶物」不是真正的古文物,為了還原考古體驗,他們放進去的是真材實料的文物仿製品。

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河南博物院還溫馨提醒,請在發掘過程中注意力度,避免損壞。

更有意思的是,為了模擬考古的未知性,你還有可能會「挖空」,但不用擔心,其中仍有精美的禮品可留作紀念。

親自體驗考古的快樂,誰不想試試呢?於是,這款考古盲盒很快就登上了熱搜,手快的買家們更是直接把它買到斷貨,還有一些人跑去了隔壁洛陽博物館買相似款。

截至12月4日下午17時,這款盲盒仍然顯示缺貨狀態,根據產品描述,新款盲盒的補貨預計還要等待10-20天。4日一大早,就有好多網友跑去河南博物院的官微催補貨,中午時,店鋪剛補貨就在半小時內售罄,工作人員表示正在加緊補貨中。

盲盒+文物,能玩出哪些花?

這些年,「小而美」的盲盒深受年輕人的喜愛,更成為了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新寵」。

在考古盲盒上熱搜的前一天,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青銅小分隊系列盲盒也成了熱門,設計者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皿和紋樣為基礎,參考鴞、饕餮、觥大、觥二、犧尊、鳳鳥等形象創作出趣味性滿滿的Q版手辦,這款盲盒的抽獎微博收到了4萬多的轉評贊。

《國家寶藏》的文創產品店「你好歷史旗艦店」也推出了大唐仕女瑜伽系列盲盒,手辦擺出了樹式、雙手鴿王式、弓式等各種瑜伽造型,據介紹,這款設計的靈感來自於河北博物院彩繪散樂浮雕中的唐代仕女。

三星堆博物館則將收藏的青銅大立人、青銅戴冠縱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銅鳥等文物設計成了60mm到80mm不等的模型,創意感十足。

用「泥土」包裹「文物」的盲盒創意,讓許多人眼前一亮。

盲盒頁面的「設計師說」寫道,體驗者可用「考古工具」體驗考古過程,通過對器物的材質、工藝、造型等特徵來判斷該類型寶物的時代特徵,歷史文化背景等知識。從而達到由呆板的被動學習變為有趣的主動探索。

買家評論裡,有人寫道:「考古盲盒讓我們過了考古的癮。」「太有趣了,超級欣慰博物館有這樣的文創周邊。」

除了盲盒,這些博物館文創也好玩

考古盲盒上熱搜的背後,離不開博物館對於文創產品開發的重視。據媒體報導,今年的河南省博物館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河南博物院攜手各博物館為創意者們提供了53個文物IP素材,吸引了多地高校、文創公司報名參賽,數量創下歷屆之最。

文物向來被稱為「凝固的歷史」,如何讓它們更貼近大眾的生活?趣味科普之外,文創產品也是一個途徑。近年來,各個博物館各顯神通,除了傳統的書籤手帳等文具產品,他們還結合館藏文物開發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產品。

蘇州博物館:文衡山先生手植紫藤種子

每年金秋時節,總有網友等待蘇州博物館的特殊文創產品上市——紫藤種子。一棵由文徵明種植的紫藤樹如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每年,老藤的種子都會落在地上,於是,博物館將其做成了文創商品。不過因為種子有限,這款產品每年都是「限量款」,錯過了可要再等一年的時間!

陝西歷史博物館:葡萄花鳥紋香囊球鏤空掛件

唐代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是一件來自盛唐的金銀器,它的葡萄和錘揲工藝由西域而來,香囊內有陀螺儀的技術,被人稱作大唐的「黑科技」。這款香囊掛件製作工藝複雜,利用巧妙的重力原理,無論怎麼轉動都能保持平穩不會傾倒、香料也不會灑落。

上海博物館:青花纏枝精釀白啤

博物館出啤酒?聽上去有點奇怪,但看到上海博物館的啤酒罐,你可能就明白了。這些啤酒罐上的精美圖案都有出處,比如南宋朱克柔的緙絲蓮塘乳鴨圖,清代乾隆景德鎮青花纏枝蓮紋雙耳瓶、戰國早期的鑲嵌畫像紋壺、米芾行書《多景樓詩冊》等等,有人評價說,這喝的是「底蘊」。

甘肅省博物館:罐語千年熱水袋

這款高顏值的熱水袋,是根據有「彩陶王」之稱的「渦紋彩陶甕」和「人頭形器口彩陶瓶」為原型創作的,它不僅保留了彩陶的外形和紋理,更傳承了古時彩陶瓶的盛水功能,冬天可當熱水袋,夏天時放入冰箱又可巧變冰袋,真正實現了「讓文物貼近生活」的意義。

看到這些好玩兒的博物館文創

你心動嗎?

來源:人民日報綜合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我在家裡「挖文物」~河南博物院的這個考古盲盒火火火火火了
    拿起小鏟子層層挖土 再細細地掃去浮塵 刨出一塊未知的「寶貝」 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 @盲盒愛好者們 一款有趣又有意義的盲盒「上線」啦!
  • 鏟開土堆、刨出「寶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  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  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 家中體驗「盜墓」,撿漏「考古盲盒」,是否具有收藏意義
    不大講究的,直接就開挖,希望能夠在土中挖出點什麼,千萬不要以為這是電視劇和電影的橋段,這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考古故事。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超200萬:拎「洛陽鏟」發掘「文物」給文創什麼啟示?
    「考古盲盒」這一新興爆款,能為文創產品帶來哪些啟示?「考古盲盒」,火了!「這款盲盒我已經入手6個了!你不掐點進去買,不可能買得到。」上海市民羅維雖然從未去過河南博物院,但這家博物院的網店成了他近期最常逛的淘寶店:「買過一個之後,簡直欲罷不能。」魔力何在?羅維講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不久之前,他收到一個「考古盲盒」作為新年禮物。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
    手拿各種工具,發現一件古文物,每個心懷考古夢的孩子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想像。但現在,你可以通過一款博物館的產品「實現夢想」——考古創意盲盒。層層鏟開土堆,細細掃去浮塵,刨出一塊未知的「寶物」,想親自體驗這種驚喜嗎?
  • 這款考古盲盒火了!看記者秒變考古學家挖出了啥
    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火了,網友們紛紛「種草」又「拔草」,閃電新聞記者也禁不住「考古盲盒」的誘惑,化身「考古學家」,親身體驗了考古工作的驚喜與奇妙。「考古盲盒」銷量超2萬 火爆秒殺評論區「催貨警告」開盒一把鏟,「寶物」自己挖。提到盲盒,必然會聯想到一個詞——驚喜。對於盲盒愛好者來說,享受的就是打開盲盒過程中的期待感和驚喜感,如果打開盲盒抽中的是「隱藏款」或者「限量款」,那喜悅感也會加倍。而「考古盲盒」帶給大家的,除了普通盲盒的體驗,還有更多妙不可言的感受。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運氣好挖到「寶」 運氣差只有土
    來源:經濟日報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宋華認為,「考古盲盒」的爆紅跟國家上上下下高度重視考古以及最近多次考古新發現的報導有著直接的關係,加上近幾年「國家寶藏」「文物會說話」等文博探索節目的熱播,帶動了許多年輕人喜歡上考古,喜歡上探索歷史本源和未知。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運氣好挖到寶物 運氣差只有土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看直播網友被種草 考古盲盒賣斷貨12月初,一名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發圖文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新華社鄭州12月11日電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元,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從考古盲盒到線上展覽:疫情下博物館如何自處
    考古盲盒熱:河南博物館上線兩分鐘便斷貨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提及,疫情期間,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在上線兩分鐘之後便斷貨,截止十二月初已經賣出了兩萬個。這款盲盒由洛陽的工廠製作,裡面包含的「文物」種類也非常多,從青銅器、元寶、銅佛,到銀牌、銀元、玉器等。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 成為書桌上最酷的擺件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 豫論場丨「考古盲盒」可真香,搶不到該怎麼辦?
    □劉嬋最近,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賣到脫銷。如果你手速不夠快還沒搶到,又迫切想要一飽眼福,請戳下方開箱視頻,河南日報客戶端5位小姐姐幫你實現願望!早在去年,「考古盲盒」還沒有爆火的時候,我就在洛陽街頭撞見過。當時,一群人在麗景門下步行街上採訪,走進一家叫「鎮搗蛋」的創意小店,先是被一堆「MVP膠囊」「盤他活血散」「腦殘片」吸引,買了一盒發現就是普通奶片,深感「被騙」、大呼上當。
  • 每天限量秒搶,每個盲盒40-90元,10-20天才發貨!最近很多人都在挖土...
    而考古盲盒,是真的把「文物」埋在土裡,你需要通過洛陽鏟等工具,自己去挖掘。這就給盲盒本身增加了一絲神秘感。  這個考古盲盒總共分三款,按級別分別為傳承、史詩和傳說,價格40元-90元不等。級別越高,挖到稀有寶貝的機率也就越高。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成了爆款,讓人們體驗到考古...
    把土塊層層挖開,你才會知道「考古盲盒」裡會出現什麼「寶物」開盲盒過了把考古的癮盲盒開出的「兔首印章」網友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受訪者供圖手握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挖土」,隨機挖掘出寶物的瞬間,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
  • 教授用大白話普及考古:考古學家只挖文物忌談錢
    考古也被「戲說」  有個專寫盜墓小說的人氣寫手上電視,一說說到了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季龍盜掘春秋晉國趙簡子墓:「石季龍挖著挖著,挖到了積炭層。什麼是積炭層?這是古代防止盜墓的一種做法……」  正巧,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教授高蒙河那時正坐在電視機前,聽了直苦笑:「這是瞎編!」
  • 媒體關注環遊河南博物院_帶你玩嗨鄭州
    古人可曾想過,我們用這種方式見證他們的時代。盛唐時期栩栩如生的唐三彩,武則天嵩山封禪的除罪金簡、讓我們欣賞到繁華時期的大氣。這款考古盲盒外面包裹著河南各個歷史文化名城的土質,裡面的出土文物仿製品根據尺寸大小的不同,形態和豐富程度也各不一樣。要想知道自己買的是哪款出土文物?你得耐心用工具一點點把「寶物」給挖出來才知道。關於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創建於1927年,是我國成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
  • 考古老專家淚目:我挖墓是為了保護文物,怎麼名聲還不如盜墓賊?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有關考古的新聞後面總是有一些不好的評論。這些評論的大意無非就是把考古描述為「變相盜墓」,但說實話,考古和盜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首先我們要知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有考古這個職業,在美國頂尖大學,如哈佛大學、加大伯克利分校、史丹福大學等眾多名校中,考古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專業。很多人不知道,在清朝末期時,外國的歷史學家是不承認中國有商朝的,甚至認為周朝也沒那麼長,還有說法認為中國不是文明起源地之一,華夏文明來自中亞。我們民族五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憑什麼他們動動嘴皮子就把中國歷史砍了一千年,甚至給我們改了祖宗,最後是怎麼證明的?
  •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憑藉這種「未知感」所帶來的驚喜,盲盒迅速在年輕人中崛起,讓你「閉著眼睛掏錢」。想要自己喜歡的系列、款式?那就買幾個試試手氣;如果你足夠「土豪」,真的可以買買買不停手。
  • 「公眾考古」要挖點啥寶貝
    「挖啥呢?」「又挖出寶貝了?」「走,撿銅錢去。」……近年來,考古與普通人的距離近了不少,隨之而來的是公眾考古的熱度水漲船高。不過,公眾考古到底幹啥?是專業人士帶著公眾一起下工地,共同在遺址裡「挖寶」嗎?
  • 能在酒吧賣的盲盒你見過嗎?
    「來一個盲盒」「對不起,我們的盲盒論罐賣」「沒關係,給我來一打」隨著 POP MART 赴港上市第一天,市值突破 1000 億港元大關,全世界都看到了潮玩的潛力;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在潮玩市場中最大的那條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