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考古盲盒火了!看記者秒變考古學家挖出了啥

2021-01-10 閃電新聞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9日訊 手握袖珍「考古神器」洛陽鏟,鏟去包裹著「文物」的土壤,拿起小刷子,掃除附著在「文物」表面的浮塵,神秘的「失傳的寶物」逐漸揭開面紗……近日,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火了,網友們紛紛「種草」又「拔草」,閃電新聞記者也禁不住「考古盲盒」的誘惑,化身「考古學家」,親身體驗了考古工作的驚喜與奇妙。

「考古盲盒」銷量超2萬 火爆秒殺評論區「催貨警告」

開盒一把鏟,「寶物」自己挖。提到盲盒,必然會聯想到一個詞——驚喜。對於盲盒愛好者來說,享受的就是打開盲盒過程中的期待感和驚喜感,如果打開盲盒抽中的是「隱藏款」或者「限量款」,那喜悅感也會加倍。而「考古盲盒」帶給大家的,除了普通盲盒的體驗,還有更多妙不可言的感受。

2020年12月初,有網友發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

據河南博物院社會服務部(文創辦)品牌運營主管劉維介紹,「考古盲盒」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它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隨著一點一點地被挖掘,神秘的「寶物」慢慢呈現全貌,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考古盲盒』自12月初火爆以來,線上線下頻頻斷貨,線上的銷售速度更是屢創新高。12月3日晚八點,我們在線上開放了450個『考古盲盒』的補貨,兩分鐘就被搶售一空。12月4日晚八點,我們又上架了1200個『考古盲盒』,不到一小時就售空了。」劉維稱,「考古盲盒」在網上處於脫銷狀態,每次補貨都會秒空,河南博物院官微評論區則滿是「催貨警告」。

截至2020年年底,「考古盲盒」已經銷售超過2萬個,並且目前熱度還在持續,每晚八點在河南博物院官方淘寶店內上架的預售盲盒,往往都會在一分鐘內被秒殺完畢。

「考古盲盒」為什麼能火?

「你在故宮修文物,我在家裡挖文物。」2021年開年,閃電新聞記者也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心,打開了從河南寄來的這份沉甸甸的快遞,小心翼翼地拆開「考古盲盒」,過了把考古癮。

一塊巴掌大小的土塊,一把迷你版洛陽鏟,一把小刷子,還有一本折頁手冊。不同於市面上普通的盲盒的單一材質,「考古盲盒」融合多材質,展示工藝之美。況且,即便打開了「考古盲盒」,看到了折頁手冊,也依舊不知道土塊裡到底藏著什麼。

隨機的寶物,不隨機的樂趣。的確,「失傳的寶物」是主動的,它讓人從拿起的那一刻就參與其中,當記者一層一層挖去泥土,小心翼翼挖掘出「寶物」的瞬間,一種愉快的心情和充實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對於文物所傳遞的信息也更想獲得和搜索。從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的多感官來參與體驗,這大大地改變了很多文化產品「扁平化」「單一化」的屬性。

從閃電新聞記者的親身體驗來看,「考古盲盒」更加注重用戶體驗,讓人在挖掘的過程中,「感受到考古學家的快樂」——能挖出什麼,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本就頗具刺激性。除此之外,盲盒附帶的袖珍版洛陽鏟等「考古鑽探工具」、包裹著「文物」的洛陽北邙山土壤,更為這段「考古」經歷增添了幾分真實感,可以說,微縮還原了「考古現場」。

讓古文化新起來,讓考古能參與,讓歷史更親切

從歷史中醒來,探索中國古文化。這是設計團隊在設計「考古盲盒」之初就制定好的精神目標。

據劉維介紹,「失傳的寶物」靈感來自於歷史悠久的河南。「河南是一座典型的歷史名域,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中國八大古都中四大古都在河南,我們立足河南,研究文物層土質的質感,並作為元素製成獨立的『考古現場』,讓每一個普通人都感受到發現歷史的瞬間。」

為了還原考古的體驗,河南博物院深入了解中國各個時期出土的文物特質和文化背景,並選出具有代表意義的文物製成「寶物」,讓更多人在探索的過程中了解中國古文化。

「我們針對考古盲盒所做的升級計劃,包括聯合河南省內其他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學會文創專委會成員)製作定製款,盲盒內設置各館鎮館之寶的隱藏款。」劉維表示,後續還將聯動河南省文化歷史名城開展研學之旅,探索每個城市發掘考古時的趣事和特點,甚至可以探索考古現場也未可知。

從各大博物院看文物融合趨勢

其實,除了河南博物院外,國內最近玩盲盒營銷的博物院還有很多,比如陝西省博物館聯名推出的「青銅小分隊」系列、三星堆博物館聯合推出的「祈福神官」系列等,都頗受熱捧。

「考古盲盒」的大火,彰顯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當下喜聞樂見的「盲盒」形式,把看起來呆板的「考古發掘」從被動學習變為有趣的主動探索, 讓文物「活起來」,讓博物館走進千家萬戶,吸引著更多人通過另一個角度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閃電新聞記者 王嶢 於嬌 王乾峰 報導

相關焦點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新華社鄭州12月11日電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元,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 成為書桌上最酷的擺件
    拿起「考古神器」洛陽鏟,層層挖土,再細細地掃去浮塵,神秘的「寶貝」慢慢呈現全貌……想感受一下考古學家的快樂嗎?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考古盲盒」被人民日報官微「點名」誇獎。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運氣好挖到「寶」 運氣差只有土
    看直播網友被種草 考古盲盒賣斷貨12月初,一名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發圖文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12月3日下午三點左右,河南博物院依託官方微博平臺跟網友做了一次實時互動,約定粉絲量漲到7萬時就進行「考古盲盒」抽獎,到了當天晚上十點左右就輕鬆突破,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吸粉1萬名以上。「昨天下午開始我們緊急補貨,昨晚八點最後一次補貨450個不到兩分鐘就被秒光。」12月4日,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接受採訪時介紹,這是豫博文創第一款賣脫銷的網紅文創。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運氣好挖到寶物 運氣差只有土
    這款出自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把時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結合,把青銅器、元寶、銅佛、銅鑑、銀牌等「微縮文物」藏進土中。在玩家挖掘的過程中,親身參與的喜悅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看直播網友被種草 考古盲盒賣斷貨12月初,一名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發圖文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
  • 豫論場丨「考古盲盒」可真香,搶不到該怎麼辦?
    早在去年,「考古盲盒」還沒有爆火的時候,我就在洛陽街頭撞見過。當時,一群人在麗景門下步行街上採訪,走進一家叫「鎮搗蛋」的創意小店,先是被一堆「MVP膠囊」「盤他活血散」「腦殘片」吸引,買了一盒發現就是普通奶片,深感「被騙」、大呼上當。
  • 我在家裡「挖文物」~河南博物院的這個考古盲盒火火火火火了
    賣斷貨的考古盲盒 竟是個「土疙瘩」? 近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火了 直接被考古迷們買到斷貨 一位網友發帖講述了「拆盲盒」的過程
  • 家中體驗「盜墓」,撿漏「考古盲盒」,是否具有收藏意義
    不大講究的,直接就開挖,希望能夠在土中挖出點什麼,千萬不要以為這是電視劇和電影的橋段,這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考古故事。這個快遞盒和土塊,就是最近網絡中非常火的「考古盲盒」,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盲盒」是什麼,怎麼跟考古又有了聯繫呢?是不是又是一個新的營銷手段?考古盲盒是否能夠讓自己撿漏,一夜暴富?而撿漏的文物,需要上交拿到500元獎金和錦旗嗎?
  • 從考古盲盒到線上展覽:疫情下博物館如何自處
    日前,在「SMG《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上,來自全國六家博物館的負責人就「疫情之下文博的發展」這一話題展開了分享討論。 考古盲盒熱:河南博物館上線兩分鐘便斷貨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提及,疫情期間,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在上線兩分鐘之後便斷貨,截止十二月初已經賣出了兩萬個。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超200萬:拎「洛陽鏟」發掘「文物」給文創什麼啟示?
    昨天晚上8點,河南博物院淘寶店內,「考古盲盒」準時上線。1分鐘後,低價位段的三款商品變成「售罄」的灰色。2分鐘後,只剩一款還可購買。但旋即這一款也顯示為灰色。短短兩分鐘,600多件商品搶購一空。「考古盲盒」這一新興爆款,能為文創產品帶來哪些啟示?「考古盲盒」,火了!「這款盲盒我已經入手6個了!你不掐點進去買,不可能買得到。」上海市民羅維雖然從未去過河南博物院,但這家博物院的網店成了他近期最常逛的淘寶店:「買過一個之後,簡直欲罷不能。」魔力何在?羅維講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不久之前,他收到一個「考古盲盒」作為新年禮物。
  • 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 鏟開土堆、刨出「寶物」…考古創意盲盒你想試試嗎?
    當然,這些「寶物」不是真正的古文物,為了還原考古體驗,他們放進去的是真材實料的文物仿製品。  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成了爆款,讓人們體驗到考古...
    把土塊層層挖開,你才會知道「考古盲盒」裡會出現什麼「寶物」開盲盒過了把考古的癮盲盒開出的「兔首印章」網友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受訪者供圖手握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挖土」,隨機挖掘出寶物的瞬間,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
  • 每天限量秒搶,每個盲盒40-90元,10-20天才發貨!最近很多人都在挖土...
    前段時間,河南博物館製作了一批考古盲盒,賣得十分火爆,一上架就被搶空。據新華社消息,「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快報好奇君等了10天,終於收到了這個考古盲盒……  ↓↓↓猛戳視頻↓↓↓    一般的盲盒,都是所見即所得,打開包裝就能知道自己買到的是什麼。
  • 深度調查丨盲盒:昂貴的「小愛好」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對此開展了採訪調查。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程依倫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一個盲盒的成本價可能不到10塊,但還是願意花超過5倍的價格去購買,這無非和小時候愛玩刮刮樂,長大後愛抽福利彩票一樣,只為抽中那一刻的喜悅。
  • 盲盒火出圈!龍小湖星際護衛隊翻牌大作戰火爆來襲!
    而隨著一些著名文化和商業品牌的加入,盲盒的種類也不斷豐富,除了最早的玩偶盲盒之外,又有了考古盲盒、礦石盲盒等。可以說,「盲盒熱」已成當下流行文化的一道風景。近日,龍湖集團推出的「龍小湖星際護衛隊」 系列盲盒就再次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引發諸多熱議。
  • 4萬年前貴州古人吃啥?考古學家發現了這份「人氣菜單」
    下至8米深的考古探方,目之所及,皆是清晰、連續的文化層。23個地層,相繼出土了不同時期的文物。遺址年代序列完整,被考古學家稱為「一本倒敘的歷史書」。招果洞遺址考古現場在招果洞遺址內,考古學家先後發現了50多個火塘遺蹟,證明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貴州古人就已開始使用火。其中,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存中的土壤粒度、磁化率和化學元素出現較大變化。對此,張興龍推測「這可能與12900至11600年前,氣候快速變冷的『新仙女木事件』有關。」
  • 開盲盒能體驗考古的快樂,你想試試嗎?
    據了解,這款考古盲盒有六種尺寸:傳說小、史詩小、傳承小、傳說大、史詩大、傳承大,最低價格40元,大號盲盒還贈送「考古神器」洛陽鏟。客服人員介紹,級別不一樣出好東西的機率也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喜好來選擇。
  • 盲盒熱潮方興未艾 上癮現象普遍
    對於充滿神秘感的盲盒,消費者購買時,並不知道下一個開啟的是隱藏款,還是重複擁有的雷款,答案只有在購買並開盒後才能揭曉● 玩家在購買時指向的對象不僅包含玩偶本身,實際上還包含了獲得隱藏款或特定標準款玩偶的「幸運」和「希望」。
  • 炒鞋、炒盲盒風頭不再
    在鞋圈,抽鞋是一項必修課,這是在新鞋發售的時候搶「購買權」。抽中一雙新鞋,不僅意味著難得的運氣,更意味著買到即賺到,有時候一雙緊俏的新鞋,在買到手的那一刻,價格甚至能夠暴漲數倍。 「當時在北京三裡屯排juice店(一個潮牌)的一款鞋,這款鞋原價是1099元,預售價就已經到了8000多元。」程梁說,這款鞋是明星聯名款,發售的數量非常少,因此還沒問世就已經炒得火熱。
  • 「小姐姐」們引爆超級風口:3年淨利狂飆近300倍 盲盒衝上銷售熱品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調研發現,當下,盲盒之風席捲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商場、文具禮品批發市場、阿里淘寶京東等電商,盲盒註定是新近熱點與銷量大增品類,與此同時,「盲盒+X」模式正快速裂變,它作為一個創新的銷售形式正由潮玩市場快速拓展至文具、服裝、美妝、數碼、考古、食品等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