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熱潮方興未艾 上癮現象普遍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盲盒經濟大行其道質疑聲不絕於耳專家認為

神秘盲盒不應成為監管盲區

● 盲盒玩法,本質是一種幸運遊戲。對於充滿神秘感的盲盒,消費者購買時,並不知道下一個開啟的是隱藏款,還是重複擁有的雷款,答案只有在購買並開盒後才能揭曉

● 玩家在購買時指向的對象不僅包含玩偶本身,實際上還包含了獲得隱藏款或特定標準款玩偶的「幸運」和「希望」。但是因為商家大多不公布盲盒標準款以及隱藏款的發售數量、中獎概率等信息,導致這種玩法非常不透明

● 市場監管部門應規範盲盒的經營秩序,對交易不透明的經營行為、虛假廣告和產品質量問題及時查處;網際網路運營商應對每一款上線盲盒加強審核,防止包含低俗內容;對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加強教育,使其知曉購買的風險

□ 本報記者  趙 麗

□ 本報實習生 孫一菲

百威啤酒的限量版盲盒,包含太空人、包租公等行業角色的旺仔牛奶職業罐,藏有小龍蝦、花椒雞或饞嘴牛蛙的今錦上生鮮盲盒……近日來,由潮玩掀起的盲盒熱潮裡,頻頻出現跨界新產品,成為不少消費者的新寵。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高校錄取通知書盲盒、生鮮盲盒……以盲盒經濟為延展的商業模式也在各行各業被複製、借鑑,甚至更加紮根本土、靈動多變。

2019年起,盲盒在國內開始火爆。天貓國際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能力榜單》顯示,近20萬名消費者一年花兩萬元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買盲盒耗資百萬元,盲盒僅在天貓上的銷量就同比增長189.7%,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截至2020年10月23日,泡泡瑪特電子商城已售出超6.5萬份「雙11心選禮包」,購買人數仍在持續增加中。盲盒經濟,是否已經成為網紅經濟的新風向?

盲盒熱潮方興未艾

商家紛紛借勢營銷

盲盒的起源可追溯至日本的福袋。在盲盒火爆前,扭蛋、文具福袋等產品在一定的人群間也較為流行。盲盒營銷類似於一種抽獎遊戲的商品營銷手法,能夠大大刺激用戶的復購率。由於二次元用戶IP忠誠度高,常常有收集癖,盲盒營銷最初大量用於二次元領域的手辦銷售。如今,盲盒營銷已經成為IP玩具禮品、線上線下互動營銷常用的方式之一。

2019年,盲盒開始火爆,泡泡瑪特或許成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連日來,《法治日報》記者多次前往泡泡瑪特的線下店面發現,在非工作日,店內通常顧客較多,且大多為年輕女性,儘管部分顧客並沒有購買店內商品,但部分熱門款式的盲盒已出現缺貨狀態,且有多位顧客一次購買多個盲盒,消費金額達上百元。

盲盒通常以系列的形式進行售賣,每個系列一般有8-12種款式。當玩家得到首個盲盒之後,便一發而不可收拾。玩家們總是想擁有所有的款式,追求系列「大團圓」。業內人士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其難以獲得的「隱藏款」,那些概率為1/72、1/144的隱藏款,能激發玩家的賭徒心理,刺激盲盒消費。

對於盲盒的情結,來自天津的童女士表示:「以前上學的時候很喜歡買文具福袋,在文具店看到後通常都會買一個帶回家,裡面會有本子、筆、貼紙、文件夾等,價格比單買便宜很多,而且會有驚喜感」。

近期,盲盒式營銷持續火爆,包括故宮、麥當勞、上海迪士尼在內的多個商家均將盲盒概念引入自己的產品。2020年4月,「故宮淘寶」推出了「宮廷寶貝」「貓祥瑞」等主題盲盒,中秋期間還推出了故宮貓中秋限量盲盒,引發廣大消費者的購買熱潮。

與直接發售盲盒類產品不同,麥當勞則藉助盲盒這一手段進行產品營銷。2020年7月,麥當勞推出小黃人系列盲盒,全系列共70款,購買開心樂園餐即可獲得盲盒一個。《法治日報》記者在某幼兒園門口隨機採訪了幾位孩子家長。家長們紛紛表示,在活動期間,自己的孩子多次提出想要去購買麥當勞的開心樂園餐。「孩子天天吵著要去吃麥當勞,結果拿到的玩具不滿意,還非要再去買一份套餐,這種營銷手段真的非常高明,挺吸引小孩子的。」王女士說。

就在國慶前,旺旺在天貓旗艦店上線25款旺仔牛奶職業罐,消費者下單後可隨機獲得常態款或隱藏款的旺仔牛奶。官方頁面顯示,這些罐頭裡不僅有程式設計師、廚師、護士、記者等18種常態職業,還包含了電競選手、購物達人、包租公等7款隱藏罐頭。

從淘寶網上顯示的消費者評價來看,旺旺此次營銷頗受消費者的青睞,既有消費者曬出自己抽得的隱藏款,也有消費者含恨表示「沒有抽到想要的相聲演員,誰想用相聲演員和我換包租公或戲曲演員麼」,更有人表達了想集齊旺仔職業罐全家福的願望。

盲盒上癮現象普遍

炒作行為值得警惕

隨著盲盒的火爆,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開始大量購買盲盒。《法治日報》記者在社交網絡搜索「盲盒」「盲盒上癮」「端盒」等關鍵詞後發現,許多網友已在盲盒上花費上千元甚至上萬元。

不過,這一不確定性帶來的好奇心與重複購買的上癮特徵,也讓一些學生家長頗為反感。「一些青少年學生出於對其喜歡玩偶的追求,又在盲盒這種不確定性和希望下一個抽中的心理刺激下,會不斷重複購買,這些中小學生又有幾個會不上癮?」北京一位中學家長表示,「小孩子不懂什麼是理性消費,他們只有把錢花光才不會再買。」

來自江蘇的大學生蔡某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她平時遇到喜歡的會買一下,抽到不喜歡的會再去買一個,「如果還是抽不到,就放棄了,如果遇到了很喜歡的系列,會直接『端盒』(整箱購買)」。當被問及喜歡購買盲盒的原因時,蔡某表示,因為盲盒具有一般玩具所不具有的驚喜性,拆盲盒的快感與收到禮物時的感覺相似,且拆開後的玩具作為擺件放在桌子上也可以起到裝飾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法治日報》記者通過社交媒體聯繫到了一位來自山東的路女士,路女士是盲盒的資深愛好者。據路女士描述,其家中有多套完整的盲盒,遇到喜歡的便會直接「端盒」。

「有時候單買比較難一次性買到喜歡的,通常要抽許多次,這樣下來也不便宜了,還不如直接『端盒』,又可以擁有喜歡的款式,又避免了重複。」路女士說。

路女士的想法並非盲盒玩家中的特例。在北京某高校,《法治日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提著泡泡瑪特購物袋的高校學生,不止一位學生表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自己如果很喜歡,會選擇端盒。

至於在盲盒上的花費,蔡女士說:「在不端盒的情況下,一個月差不多買四五個,需花費兩三百塊錢。有時候還會買一些盲盒收納的展示櫃及其他裝飾物,在這個方面花費比較多。」

而路女士表示,自己在盲盒上的花費比較高。「我不會單一局限於泡泡瑪特一個牌子,像是故宮盲盒或其他店裡賣的盲盒,如果喜歡也會去買,每個月可能要花五六百元,端盒的話,差不多每個月要在盲盒上花上千塊錢。」當被問及是否會為了追求隱藏款多次端盒時,路女士表示,自己不會過於追求隱藏款,主要原因還是經濟能力有限。

《法治日報》記者在採訪了多位盲盒愛好者後發現,盲盒愛好者在購買盲盒時享受其背後的不確定與驚喜性,這種未知性增強了消費者的購買衝動。同時,開盒後,無論結果是否滿意,都會出於「想要再試一次」或「自認幸運所帶來的滿足感」而進行二次抽盒。採訪中,一高校學生表示,在抽盒過程中,如果沒有一次性抽到最喜歡的款式,通常會抱有僥倖心理進行多次抽盒,「儘管事後會後悔自己衝動消費的行為,但下一次還是會難以控制自己,還是會繼續抽盒」。

「盲盒炒作到幾十倍的價格,針對的主要是某些特殊款式,這種炒作行為雖然並不違法,但是否真的有那麼高的價值卻要打個問號。這種人為炒作起來的高價存在泡沫,如果以此為投資工具,可能風險會比較大。」中國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佔領說,盲盒帶有抽彩式銷售以及隱藏款限量供應兩個明顯特點,具體射幸合同的特徵,玩家在購買時指向的對象不僅包含玩偶本身,實際上還包含了獲得隱藏款或特定標準款玩偶的「幸運」和「希望」。但是因為商家大多不公布盲盒標準款以及隱藏款的發售數量、中獎概率等信息,導致這種玩法非常不透明。

「我剛上高中的『00後』女兒買了好多Molly系列盲盒在家開箱,就是為了拿一個所謂的隱藏款在同學面前顯擺,每年的押歲錢和零花錢幾乎全部用於購買盲盒,大概一年花費5000多元,玩了兩年多卻一個系列也沒有集齊。」北京一位中學生家長表示,「現在,在老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她和她的同學們終於醒悟,知道集齊系列盲盒就是一個騙人的把戲。」

亟待進入監管視野

規範盲盒經營秩序

盲盒玩法,本質是一種幸運遊戲。對於充滿神秘感的盲盒,消費者購買時,並不知道下一個開啟的是隱藏款,還是重複擁有的雷款,答案只有在購買並開盒後才能揭曉——盲盒經濟的魔力,會帶動這股「萬物皆可盲盒」的熱潮走多遠?

儘管盲盒所帶來的熱度依然高居不下,但部分盲盒愛好者已經開始逐漸趨於冷靜。在社交平臺上搜索發現,有關盲盒是否為「智商稅」、如何戒掉買盲盒上癮的習慣等相關問題已經得到了廣泛討論。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當下不同行業的盲盒系列,更多地在用遊戲的方式增加互動趣味、社群活躍度和黏性。同時,也有部分商家通過增加隱藏款、限定款的形式,以新帶庫存開拓銷路。「盲盒能否『出圈』最終還看內容本身和應用場景。當盲盒營銷越來越多,一旦消費者失去新奇感,最終效果很難盡如人意。」

事實上,盲盒玩法熱的背後,對其合規性的質疑聲音也在不斷上升。採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向《法治日報》記者表達了對於盲盒經濟的種種風險擔憂。

比如在政策監管方面,目前盲盒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有業內人士認為存在一定的投機與盲目炒作。

「政策監管預計趨嚴,改變目前市場生態。」曾因深陷盲盒而研究過盲盒經濟的北京白領劉素分析說,「特定一款盲盒IP屬於短期潮流消費,長期來看,核心用戶存在對盲盒收集失去興趣的可能,存在用戶流失風險」。

採訪中,不少青少年的家長認為,盲盒這一玩法的上癮更甚於彩票,「盲盒上癮,說到底就是把賭徒心理向青少年灌輸,彩票至少還有國家在管,盲盒既沒有人管,又是一個高度不透明、信息極為不對稱的玩法」。

盲盒不同於普通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時並不知道自己購買的商品是否需要,很容易被刻意誇大的「中獎」概率吸引,不斷投入金錢去購買盲盒,以博得心儀的玩偶。

截至2020年10月10日零時,根據鳳凰網《文化風向標》發布的投票顯示,網友們認為盲盒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按照投票比重依次為:噱頭過大,產品本身缺乏實用性(30.17%);價格不合理,部分產品溢價嚴重(20.35%);讓消費者「上癮」,花費更多金錢(17.43%);下遊市場投機、炒作嚴重(16.05%),部分產品涉及抄襲等爭議(9.44%)。

同時,盲盒隨機化的購買體驗,恰恰是讓眾多玩家情願「入坑」的微妙之處。運氣好時抽到「隱藏款」,瞬間價格翻數倍,最高時甚至接近40倍,同系列中的熱款也能以高於買價的價格賣出,因此近年來「炒盲盒」成為繼炒股、炒鞋之後的熱門話題。這種「小盲盒」可能帶來「大財富」的收益不確定性正是盲盒狂潮持續升溫的重要原因之一。

針對盲盒催生的相關二手交易,趙佔領認為,如果商家參與二手市場買入或賣出玩偶,尤其是高價收購隱藏款,刺激盲盒玩家的投機心理從而購買盲盒,進而形成通過設有一定概率的方式低價銷售再在二手市場高價回購的閉環,涉嫌構成賭博,應由公安機關進行查處。

目前,相關產品投機性已成市場關注的熱點。盲盒模式儘快進入監管視野,是許多民眾所期待的。

「盲盒理論上有可能被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認定為『有獎銷售』。」有業內人士稱,「但它不同於現在眾多流行的抽卡類手機遊戲,監管層可以通過提取後臺代碼對中獎概率進行直接監管。盲盒的概率設置過程中應該如何來監管,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說法。」

「目前還比較難認定盲盒是否違法,從法律角度進行規範可能比較困難。」趙佔領直言。

在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看來,為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盲盒亟須規範。首先,市場監管部門應規範盲盒的經營秩序,對交易不透明的經營行為、虛假廣告和產品質量問題及時查處;其次,網際網路運營商應對每一款上線盲盒加強審核,防止包含低俗內容;第三,應對未成年人及其家長加強教育,使其知曉購買的風險。

來源:法治日報

相關焦點

  • 盲盒火出圈@解鎖2021品效營銷新玩法
    盲盒走紅,掀起潮玩新風潮小小的盲盒,正在掀起巨大的消費風潮。數據表明,2019年,泡泡瑪特營業收入達16.83億元,2018年、2019年的營收增幅分別達225.4%、227.2%。這股消費熱潮不只在國內流行,更強勢"出海"走紅海外。
  • 奶茶店火鍋店推盲盒 表情包被做成盲盒 盲盒出圈 另一種流量變現
    而麥當勞也隨即趕了一波盲盒的潮流,一口氣推出70個小黃人盲盒,只送不賣,在粉絲中掀起了一波吃開心樂園集盲盒的熱潮。發送量187億次的表情包被做成了盲盒記者聯繫上了乖巧寶寶表情包的授權方廈門萌力星球網絡有限公司(簡稱「萌力星球」),了解這款盲盒的最新情況。
  • 盲盒會是長久熱門的生意嗎?
    「60歲的玩具迷,買盲盒花了70萬」、「夫妻二人4個月花20萬買盲盒」……曾經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讓盲盒成為當紅炸子雞。而在不少潮玩玩家沉溺於開盲盒無法自拔後,也催生了新的暴富神話。盲盒熱潮的主要催生者——泡泡瑪特正式提交招股書,擬登陸紐交所。
  •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圖:盲盒微信交流群 網友供圖一般情況下,售價59元的基礎款盲盒轉讓價為150元。可如果遇到「隱藏限量版」,那麼……
  • 深度調查丨盲盒:昂貴的「小愛好」
    而「拆盒」的過程往往最誘人,「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 KK也抱著同樣的初衷進了「盲盒圈」。KK今年大三,就讀於廣州某大學。過年期間,KK和朋友在閒逛時,無意間在線下商店抽中一隻隱藏款,並就此「入坑」。KK告訴記者,此前她曾一直飽受抑鬱症的困擾,「感覺自己的人生很無趣,沒有任何情緒波動。
  • 名創優品創TOPTOY品牌賣盲盒 這是搶泡泡瑪特飯碗?
    這些特別的產品售價普遍都比較貴,甚至遠高於出廠定價的好幾倍。 盲盒有啥魅力?為何吸引眾多消費者痴迷其中 近幾年,要說火爆的玩具類型,那得算上盲盒商品。這是一種靠運氣、機率和「賭」才能購買到自己想要的產品,且充滿未知性的購物形式,該購物形式也正被廣大廣大消費者逐漸接受。
  • 遊戲玩家的聖誕禮物:比心陪練開發Rookie盲盒,聖誕上線
    12月25日聖誕節,比心陪練獨家獲得iG俱樂部官方授權開發的,Rookie盲盒正式上線開搶。玩家可以通過參與充值活動,免費獲得Rookie盲盒,限量18000個,先到先得,搶完為止!上線後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已經有超過1000多個盲盒,被粉絲們成功領取。
  • 超大盲盒機空降銀泰百貨甌海店
    「巨無霸」盲盒機等你來打卡。(受訪者供圖)一個小小的盒子,價格從49元至59元,裡面裝著各款造型可愛的玩偶、YSL口紅等,你無法預知自己抽中的是哪一款。從即日起至11月16日,超大盲盒機空降銀泰百貨甌海店,「巨無霸」盲盒機等你來打卡。據了解,「盲盒」物如其名,重點在於「盲」,相同的包裝裡裝著不同的玩偶或者禮物,在沒有打開這個盒子之前,絕對看不出這個盒子裡裝的是什麼產品,「盒」就像是蓋著產品的紅蓋頭,消費者掀開「蓋頭」才能揭開謎底,一睹玩偶「芳容」。
  • 盲盒火出圈!龍小湖星際護衛隊翻牌大作戰火爆來襲!
    近年來,盲盒從一種火爆的玩具,演變成一種文化現象。而隨著一些著名文化和商業品牌的加入,盲盒的種類也不斷豐富,除了最早的玩偶盲盒之外,又有了考古盲盒、礦石盲盒等。可以說,「盲盒熱」已成當下流行文化的一道風景。
  • 生鮮盲盒賭的就是我們的僥倖心理
    生鮮盲盒、中獎、實惠?看到這些詞是不是有些懵?生鮮盲盒賭運氣最近懂懂筆記發現,包括幾位朋友以及自家社區的生鮮團購群裡,突然出現了一個生鮮版盲盒的新鮮事物。這些盲盒內的商品不再是小零食、小玩具,而是當季蔬菜、海鮮以及鮮肉。
  • 成本五元,售價三十的盲盒:利潤率並不是創富關鍵
    而這個創富神話,也在很多領域引發了盲盒創業熱潮,不少創業者爭相擠進盲盒玩具的賽道,紛紛在各城市商圈、商業綜合體內布局盲盒玩具銷售渠道。如果說這些盲盒賽道的學徒是希望複製同樣的財富故事,那麼他們現在應該思考的,首先是複製這個「神話」的可行性,其次是這個神話的生命力還能有多久?
  • 爆款盲盒近來有點「盲」 未來如何不迷茫?
    「以前新貨一次都是拿5盒以上,現在只敢進2盒。」……這是在重慶做盲盒的生意人透露的這三個月來的變化。從去年開始,盲盒市場一度爆發,迎來越來越多的競爭者,甚至讓一些商家「一夜暴富」。不過,今年的疫情讓這個領域開始變得有點「盲」,銷量下滑、競爭加劇以及銷售方式的變化,都讓整個行業充滿不確定性。
  • 考古盲盒賣到脫銷 成為書桌上最酷的擺件
    看直播網友被種草 考古盲盒賣斷貨12月初,一名網友先後在豆瓣、微博發圖文帖,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他先後挖出了青銅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網友圍觀並紛紛表示「被種草」。12月3日下午三點左右,河南博物院依託官方微博平臺跟網友做了一次實時互動,約定粉絲量漲到7萬時就進行「考古盲盒」抽獎,到了當天晚上十點左右就輕鬆突破,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吸粉1萬名以上。
  • 這款考古盲盒火了!看記者秒變考古學家挖出了啥
    」火了,網友們紛紛「種草」又「拔草」,閃電新聞記者也禁不住「考古盲盒」的誘惑,化身「考古學家」,親身體驗了考古工作的驚喜與奇妙。「考古盲盒」銷量超2萬 火爆秒殺評論區「催貨警告」開盒一把鏟,「寶物」自己挖。提到盲盒,必然會聯想到一個詞——驚喜。對於盲盒愛好者來說,享受的就是打開盲盒過程中的期待感和驚喜感,如果打開盲盒抽中的是「隱藏款」或者「限量款」,那喜悅感也會加倍。而「考古盲盒」帶給大家的,除了普通盲盒的體驗,還有更多妙不可言的感受。
  • 「盲盒+」經濟吸引年輕人多面開花
    為了追趕潮流我也去買了,就覺得真的挺刺激,因為完全不知道你手裡的究竟是什麼樣子,挺上癮的。」在做策劃工作的95後女生冬冬(化名)向記者介紹,他身邊的朋友都在同年齡段,盲盒成為了他們社交的共同話題,並且在各大社交平臺都可以看到許多曬系列收藏、曬珍稀款和限量款的內容。  「在B站、微博、朋友圈,我都看到有人分享的盲盒,樣子還挺可愛,就吸引我也想去買買試試。」
  • 「考古盲盒」:讓文物「活起來」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新華社鄭州12月11日電 近日,有人先後在幾個大社交平臺發帖,圖文直播「考古盲盒」開盒全過程,吸引了大量網友圍觀轉發、留言諮詢。 「5天線上銷售額超50萬元,緊急補貨的600個盲盒在35秒內被一搶而空。」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說,「沒想到這麼火!」
  • 從考古盲盒到線上展覽:疫情下博物館如何自處
    考古盲盒熱:河南博物館上線兩分鐘便斷貨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提及,疫情期間,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在上線兩分鐘之後便斷貨,截止十二月初已經賣出了兩萬個。這款盲盒由洛陽的工廠製作,裡面包含的「文物」種類也非常多,從青銅器、元寶、銅佛,到銀牌、銀元、玉器等。
  • 炒鞋、炒盲盒風頭不再
    價格暴漲近39倍 盲盒熱曾撬動千萬級市場 近年來,同樣炒得火熱的不止球鞋,還有盲盒。 盲盒,包裝上沒有具體標識,內裡裝著一款表情呆萌、設計時尚的人偶玩具,購買時沒有人知道裡面裝的哪一款,買到什麼款式憑運氣。
  • LOL提伯斯盲盒機活動地址 附帶詳細盲盒活動規則
    首頁 > 部落 > 關鍵詞 > lol最新資訊 > 正文 LOL提伯斯盲盒機活動地址 附帶詳細盲盒活動規則
  • 這個馴鹿盲盒火火火火了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個馴鹿盲盒火火火火了 2020-12-28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