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為啥成為車企技術儲備新風向

2021-01-19 卡車之家

GUAN

通達有道 四海無疆

記錄世界的軌跡,需要更多維的視線

卡車之家是主要面向中國廣大道路貨運從業人員的生活信息平臺。雖然我共同屬於交通運輸業參與者,但以學生的身份在看待問題時,往往與讀者有較大不同。

鑑於此,觀點和想法難免會有差異。世界的組成是多元且複雜的,人人擁有不同的生活軌跡,但作為交通運輸業的參與者和經濟發展的見證者之一,我們有著共同的目標,通過自己的一點點貢獻,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和繁榮,做出努力。

前不久,我完成一篇關於戴姆勒集團,將在未來逐步放棄卡車內燃機動力系統的文章(戴姆勒:實現道路交通零碳排放,捨我其誰)。

戴姆勒集團的卡車業務部門將會在未來可見的30年,堅定的執行電氣化戰略,從歐美日三個核心銷售區域逐步推廣電動或混合動力卡車,從而適應法規,更是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地球環境。

戴姆勒之所以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領頭羊之一,此便是其內在原因的。考慮到中國當前的能源轉型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德國工業在歐亞地區的廣泛影響,我堅信在未來的不久,中國也會逐步走上推廣電氣化卡車的路線。

伴隨著卡車電氣化戰略在未來市場中的逐步普及,對卡車行業來說,另一個重大的變化是自動駕駛技術的日趨完善和普及。在近期一次與德國汽車業界同行聊天的過程中,我們談及自動駕駛在未來應用的可能性。

非常明確的一致同意,隨著技術的不斷研發,自動駕駛的成本會越來越低,而且很有可能率先在卡車運輸領域得到快速發展。相比較於傳動的汽車駕駛方式,自動駕駛最大的缺陷在於剝奪了人對汽車的主動控制權,從而失去了相對應的駕駛樂趣。

然而,卡車同列車司機類似,是最不需要駕駛樂趣的職業。高強度的長距離長時間駕駛非常辛苦,處在這種高壓工作環境下,駕駛者的風險意識、注意力、駕駛技能以及對環境的感知會同步降低,進而威脅到卡車司機以及運輸貨物的安全。

而低成本駕駛技術的普及,會在行車過程中成為卡車司機的良好助手,識別周圍環境,保持車道規則行駛,在探測到潛在威脅時能夠對駕駛者進行及時的聲光提示或者進行相應的操作幹預。

未來將不會在需要卡車司機親自駕駛車輛,而是由自動化控制系統全權接管。由人工逐步進化到全自動階段的過渡時期,有專業駕駛技能和經驗卡車司機的隨車陪伴依然非常重要。

需要實時對卡車行車電腦的操作進行必要的監督。該種車輛駕駛模式已經在鐵路運輸領域得到了長時間的驗證,工作模式由執行到監督的轉變,可以有效減輕駕駛者的工作強度,保障人員和貨物的安全,提高運輸效率並降低運輸成本。

國際自動機械工程師學會(SAE)的標準分為L0~L5共六個級別各大廠家都在為自動駕駛做技術儲備

不僅僅是戴姆勒集團,Man,斯堪尼亞,沃爾沃,以及世界知名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博世,都在為自動駕駛的實現做技術儲備。一個基本的事實在於,幾十隻從不走神的「眼睛」一定比兩隻人類的眼睛,能夠更可靠得感知環境變化。

沃爾沃卡車集團Vera

沃爾沃的Vera自動駕駛卡車原型,採用與現有沃爾沃電動卡車相同的電力驅動系統,移除司機駕駛室,但保留了其他卡車基本功能,相比較於傳統卡車,有著零尾氣排放以及更低的運行噪音。

對於貨運碼頭,物流中心的典型運輸場景,所有的自動駕駛卡車由控制中心對位置、運行狀態進行統一監督管理。統一的調度管理也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降低運輸系統整體延誤水平。相同路線上的車輛在統一管理下,行駛過程更加協調高效。

Platooning車隊協同運輸計劃

德國曼恩商用車公司(MAN Truck & Bus AG)提出Platooning車隊協同運輸計劃來應對自動化戰略。

利用Platooning控制技術,可以實現多輛卡車以小間距的方式串聯運行,利用自動控制系統,將原本獨立運行的卡車通過看不見的車鉤連接在一起,降低風阻,提高平均運輸速度。

Platooning車隊協同運輸計劃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並有效提高運輸安全和運輸效率。以兩輛卡車為例,傳統獨立運輸形式佔用88米道路空間,而Platooning中兩輛卡車只需要50米道路空間就可以高效完成運輸任務。

曼恩商用車公司正與德國聯邦鐵路局物流運輸公司(DB Cargo AG)聯手,對Platooning項目進行推進,並同時協商運輸政策和法律規定上的適應性調整。預計2020年可實現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推廣。

瑞典斯堪尼亞公司面對自動駕駛趨勢,提出的解決方案「AXL」

瑞典的Scania成立於1911年,是重型車輛和公共汽車的全球製造商。他們悠久的技術創新歷史通過AXL概念(大型自動自卸車)得到充分展示。AXL使用生物柴油引擎車身配備七個攝像頭,多個雷達和一臺雷射儀,掃描感知周圍環境。

對於卡車製造商來說,軟體上的開發要比硬體開發重要些。「AXL」自動駕駛卡車,將會在未來主要應用在礦山和大型建築工地上,處理重型零散貨物的運輸需求。

與沃爾沃Vera項目類似,AXL自動駕駛卡車也會由中央後勤保障系統同意管理,避免人為失誤,提高交通運輸系統整體運輸效率。

戴姆勒卡車公司的Highway Pilot

為了使將來的卡車自動駕駛之路更加順暢,戴姆勒集團已經開始利用現有的駕駛輔助技術為未來的自動駕駛鋪路。Highway Pilot項目就是戴姆勒集團的未來構想。

Highway Pilot是一個高度智能的輔助網絡連結系統,可在高速公路上進行自動駕駛。他從不疲倦,反應也比人類快。

我們可以將其視為駕駛者長途運輸過程中的忠實伴侶。通過在美國內華達州進行的Freightliner Inspiration Truck項目以及德國Mercedes-Benz Actros計劃戴姆勒集團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完成了半自動化量產卡車的實際上路行駛。

梅賽德斯-奔馳Actros測試車輛配備12.8升發動機,以及所有經過驗證的輔助和安全系統,例如梅賽德斯Power Shift 3,Predictive Powertrain Control (PPC),Active Brake Assist 3,距離輔助系統,注意輔助和Fleetboard車載計算機。

這些系統統一連接到到「Highway Pilot」雷達和立體攝像機的傳感器。因為整個技術執行都在車輛內部完成,卡車無需網際網路即可實現其自動駕駛功能。

該系統是高速公路的理想選擇:與前方車輛保持正確的距離,並在道路上有另一輛車輛駛入卡車前方時及時制動。

Highway Pilot並不能代替駕駛員,而是通過消除單調的路線來支持並減輕駕駛員的負擔,並在交通擁堵中,接管令人厭煩的頻繁啟停工作。在工作過程中,駕駛員可以隨時接管車輛控制權。

傳感器和故障安全組件(如轉向和制動器)中的冗餘確保了極高的安全標準。如果由於惡劣的天氣或缺乏車道標誌而無法滿足最低系統要求,公路駕駛員將通過聲音和視覺信號要求駕駛員手動上車。

如果駕駛員沒有反應,卡車將自動啟動安全停止程序,從而確保安全。

編後語

環顧整個歐洲的知名卡車製造商,每家運輸策略略有不同,但均對自動駕駛的技術方向表示了肯定,並且進行了相應的技術研發和實際道路測試。工業社會的發展特點就是周而復始滾動向前,新技術淘汰舊技術。

運輸成本總是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完善逐步降低,工人也慢慢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投入更富有創造力的事業中去。我們不能裹足不前,不輕視,不排斥,不斷完善思考和工作技能,才能在變革的浪潮中,始終保持優勢,維持領先。(文/卡家號:GUAN)

相關焦點

  • 2020自動駕駛:L4技術降維應用,自動駕駛由布道走向趕考
    03 量產自動駕駛:L4技術降維應用,自主泊車和導航巡航功能迎來趕考Robotaxi的長久投入和回報遙遙無期使得諸多車企沒有選擇這條路,但量產自動駕駛仍是企業的執著追求,應用降維,投入不減,成為今年的重要趨勢。
  • 紛紛發布L4、L5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時間表,車企頻發自動駕駛「高射炮」
    在日前舉辦的2020年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表示,北汽集團將力爭在2025年之前,實現L4自動駕駛汽車量產,及L5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成熟。加速L4自動駕駛車型量產已經成為我國汽車行業的集體目標。
  • 「百度@了所有車企」:Apollo自動駕駛商用上崗,歡迎上車
    但從企業研發投入成本看,如果如果車企布局長遠,打算開發支持智能駕駛、包含E/E架構的多車型平臺,投入成本量級約在100-200億左右。而核心自動駕駛技術研發投入也在數百億級別以上。這樣一算,企業需要累計銷售100-200W臺才能達成成本攤銷。
  • 自動駕駛技術向前商業化還有多遠?
    持續升溫的自動駕駛成為巨頭相爭的前沿陣地。在整個汽車產業進入存量博弈時代的重要關口,誰能吃到美味的自動駕駛「大蛋糕」?5G加持,新興勢力迎發展機遇在汽車領域,5G有望為汽車行業的車聯網及自動駕駛帶來顛覆性改變,而在這些領域落地也將使5G技術取得實質性發展。在實際的落地應用方面,5G正在助力自動駕駛落地城市。近日,多地啟動無人駕駛車路測,自動駕駛灑水車、自動駕駛計程車、自動駕駛貨櫃卡車相繼亮相。
  • 自動駕駛商業化誰先破局:科技公司?傳統車企?
    為了能如期達到上述目標,傳統汽車廠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已開始聯手布局無人駕駛;網際網路公司,特別是新創公司在整車解決方案、傳感設備、地圖等方面也在積極試水。在此背景下,科技公司與傳統車企,誰將率先破局自動駕駛商業化,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商業化將始於計程車?「智能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是一場革命。」
  • 3月出行大事件:跨國車企中國市場換帥;自動駕駛領域恢復火熱
    不難看出,出於疫情的擴散,對於跨國車企來說,2020年的業績都充滿不確定性,在汽車行業受疫情困擾之時,保證中國市場的業務顯得尤為重要。3月,受新冠病毒對全球的影響,全球大部分地區都處在「隔離」階段,隨著無人配送等技術的大規模使用,自動駕駛領域逐漸恢復熱度。
  • 豐田宣布成立自動駕駛子公司 傳統車企紛紛主動出擊提升自身「軟...
    本文轉自【中國汽車報網】;軟體定義汽車正在成為汽車行業的共識,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將是人工智慧、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的綜合體。軟體需求的不斷增高給傳統汽車行業帶來了很大衝擊,傳統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紛紛主動出擊,提升軟體實力。
  • 2020WNEVC創新技術解讀|基於昇騰AI的自動駕駛雲服務技術
    Octopus提供數據、訓練和仿真服務三大服務,旨在降低自動駕駛開發門檻,讓自動駕駛開發變得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從而助力車企及開發者快速上市自動駕駛,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能力的構建中去。技術創新性體現在:1)數據服務部分引入自動分析算法對自動駕駛的場景進行分析定位,將自動駕駛實際路採數據轉換成為仿真評測和感知訓練所需的場景化數據集;2)訓練服務平臺基於「昇騰910」 AI晶片,提供軟硬體加速,能大幅縮短訓練時間,提升訓練效率;3)仿真服務的並行仿真能力的構建保證了算法測試的效率,突破了真實世界時空的約束,在仿真空間更高效地運行算法,快速得到算法裡程數據和性能評測數據。
  • 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論壇
    2017年加入百度,從事無人駕駛高精定位建圖方向的研發工作。演講議題:Apollo 高精定位技術解析演講議題介紹:高精定位模塊作為無人車系統的模塊之一,在無人車行駛過程中實時提供車輛運動狀態以及車輛在高精地圖中的位置信息。
  • 日本豐田牽頭,自動駕駛創企小馬智行融資5億美元
    商道創投網3月3日訊,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Pony.ai)在最新一輪融資中籌集了約5億美元資金,本次融資由日本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牽頭。小馬智行表示,最新籌集的資金將支持小馬智行未來的自動駕駛計程車運營和技術開發。
  • 自動駕駛成為新藍海 杭州明年將運營L4級自動駕駛小巴
    隨著汽車和科技的發展,汽車自動駕駛逐漸成為眾多中高端車型的常規配置,也預示著未來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正是這一廣闊的市場吸引了眾多的車企和科技公司參與其中,推動者這一技術和市場洶湧向前。日前,一家國內智能駕駛的初創公司宣布與藍城體育達成戰略合作,將於2021年3月起在杭州運河亞運公園落地運營L4級自動駕駛小巴,並將進一步拓展包括商業街區、特色景區、未來住宅社區在內的自動駕駛車輛。
  • 我國智能汽車行業迎來發展黃金期 車聯網+自動駕駛並駕齊驅(圖)
    其中,智能化通過智能駕駛實現,網聯化通過融合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實現車內、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的全方位網絡連接。基於此,智能汽車衍生出兩大主要技術應用方向,即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目前各車企高端的車型已經基本實現L2級別輔助駕駛的配置,未來高級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2020-2021年將有可量產L3級別車型推出,2025年左右完全自動駕駛L5級別。
  • 我國智能汽車行業迎來發展黃金期車聯網+自動駕駛並駕齊驅(圖)
    會上,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高健表示,我國智能汽車行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期,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智能汽車市場。智能汽車可以分為智能化、網聯化兩個層面。其中,智能化通過智能駕駛實現,網聯化通過融合現代網絡通訊技術實現車內、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服務平臺的全方位網絡連接。基於此,智能汽車衍生出兩大主要技術應用方向,即自動駕駛和車聯網。
  • 蘋果造車不會帶來驚喜:電池極限無法突破 自動駕駛仍是虛幻
    在此基礎上,我們看到了特斯拉(NASDAQ:TSLA)入門級車型全球性交付同時,價格不斷下探;我們也看到了蔚來(NYSE:NIO)、理想(NASDAQ:LI)甚至小鵬(NYSE:XPEV),均在短短的數年時間,從一個「鐵·門外漢」搖身一變成為中國市場的主流玩家;我們還看到了傳統車企紛紛制定了明晰的電動車規模性量產時間表,反撲窗口期將在2022年-2023年全面開啟。
  • 自動駕駛七年爭奪戰:燒錢、聯盟、難落地
    蔚來推出MOP領航輔助系統,截圖自蔚來官微除此之外,華為、阿里等巨頭和一汽、長城等老牌車企也均已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取得進展,一時間一場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爭奪戰越加激烈,誰都想先站上高地,畢竟在業內看來,該技術已成為未來汽車生態中的關鍵一環
  • 科創板為啥成為車企眼中的「香餑餑」
    而在銷量帶動下,以蔚來為首的新造車企業,以及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在內的傳統車企、產業鏈相關公司,也在不斷刷新著股價和市值的新高。另一方面,威馬、天際、哪吒、愛馳等新造車企業都在躍躍欲試,計劃在2021年登陸科創板。作為傳統自主品牌銷量冠軍的吉利,也將於今年在科創板實現IPO。可以預見的是,搶灘科創板將成為2021年的一大行業現象。
  • 蘋果與特斯拉競爭,是傳統車企的噩夢,或遭「智能駕駛」降維打擊
    業內人士分析稱,特斯拉和蘋果的競爭不會影響雙方的市場地位,而對傳統車企造成巨大影響。特斯拉長期被市場詬病工藝差,製造粗糙。傳統車企雖然在這方面有優勢,但是在性能方面卻不如特斯拉。以最受眾人矚目的保時捷電動汽車Taycan舉例,暫時還無法與特斯拉媲美。
  • 均聯智行攜手圖達通探索自動駕駛高精技術領域
    來源:證券日報網本報記者 吳奕萱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均勝電子處獲悉,公司完成了對雷射雷達製造商圖達通(Innovusion)資本投資,並將通過子公司均聯智行與圖達通開展合作,向某新造車頭部企業最新車型提供超遠距離高精度雷射雷達,使之實現從輔助駕駛到自動駕駛的跨越
  • 攻訐、竊取,自動駕駛「諜戰」揭秘!
    從2010年到2020年,從國外到國內,從科技企業到車企,自動駕駛領域的「暗戰」已經拉開帷幕。[·員工竊取資料 公司明爭暗鬥·]如果翻開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寫滿了「一切皆有可能」。不論是技術員工攜機密跳槽,還是買通其它公司內部人員提供技術資料,或是部門負責人攜技術出走,這些現象都在自動駕駛行業多年發展進程中不斷上演。
  • 自動駕駛技術加速發展
    近日,戴姆勒公司安排旗下三輛自動駕駛卡車車隊上路,具體路線是從德國斯圖加特到荷蘭鹿特丹。戴姆勒此舉向外界展示了最新汽車通信技術,同時也是 European Truck Platooning Challenge(歐洲卡車車隊挑戰)的一部分,有利於加速自動駕駛技術在歐洲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