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桔梗科植物黨參、素花黨參、或川黨參等的乾燥根。
【產地】主產於山西、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及東北各地。
【別名】上黨人參,防風黨參,黃參、防黨參、上黨參,獅頭參,中靈草。
【釋名】最初用以充山西上黨所產五加科人參而沿用「上黨人參」之名,簡稱黨參。因其與防風相似,而稱「防風黨參」。其根頭部有多數突起的莖痕及芽痕,狀其形而稱為「獅頭參」。
【炮製方法】洗淨泥沙後潤透去蘆,切片或切段,曬乾。炒黨參:將麩皮置於加熱之鍋內,至鍋上起煙時,加入黨參片,拌炒至深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黨參100斤,用麩皮20斤)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肺經。
【功效】補中益氣,生津養血。
【主治病症】
(1)脾氣虧虛的食欲不振、嘔吐洩瀉。
(2)肺氣虧虛的氣短喘促、脈虛自汗。
(3)氣津兩傷的氣短口渴。
(4)血虛萎黃,頭暈心慌。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本品雖性平,但甘補,故實熱證不宜服。不宜與藜蘆同用。
【藥理作用】
1、調節胃腸功能、保護胃黏膜、促進胃潰癌的癒合;
2、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應激能力;
3、增加紅細胞、白細胞數和血紅蛋白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4、強心、調節血壓、抗心肌缺血;
5、改善學習記憶、抗菌等作用。
【臨床應用】
①八珍湯(《瑞竹堂經驗方》)治氣血兩虛證。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目眩,四肢倦怠,氣短懶言,心悸怔仲,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或虛大無力。當歸30g,川芎30g,熟地黃30g,白芍藥30g,黨參30g,甘草30g,茯苓30g,白朮30g。每服3錢,通口服。方中黨參與熟地相配,甘溫益氣補血,為君藥。
②十全大補湯(《傳信適用方》)治氣血兩虛證。面色萎黃,倦怠食少,頭暈目眩,神疲氣短,心悸怔忪,自汗盜汗,四肢不溫,舌淡,脈細弱,以及婦女崩漏,月經不調,瘡瘍不斂等。黨參6g,白朮9g,白茯苓9g,白芍藥9g,黃芪12g,川芎6g,幹熟地黃12g,當歸9g,甘草3g,生薑3片,大棗2個。每服3錢,去渣溫服,不拘時候。方中黨參甘溫益氣補血,為君藥。
【性狀鑑別】
1、根略呈圓柱形、紡錘狀圓柱形或長圓錐形,少分枝或中部以下面分枝,長15-45cm,直徑0.45-2.5cm。
2、表面灰黃色、灰棕色或紅棕色,有不規則縱溝及皺縮,疏生橫長皮孔,上部多環狀皺紋,近根頭處尤密;根頭有多數突起的莖痕及芽痕,集成球狀,習稱「獅子盤頭」;根破碎處有時可見黑褐色膠狀物,系乳汁溢出凝成(俗稀油點)。
3、質柔潤或堅硬,斷面較平整,有的呈角質樣,皮部較厚,黃白色、淡棕色或棕褐色,常有裂隙,與木部交接處有一深棕色環,木部約佔根直徑的1/3-1/2,淡黃色。
4、氣微香,味甜,嚼之無渣。
【藥膳】
1、黨參淮山燉乳鴿
[用料] 黨參30克,淮山15克,石斛15克,紅棗4個,生薑2片,乳鴿1隻。
[製法]
①將乳鴿去毛、腸臟、腳爪,洗淨,斬件。將黨參、淮山、石鈄、紅棗、生薑洗淨。
②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燉盅內,加開水適量,燉盅加蓋,文火隔開水燉2小時,加鹽調味。隨量飲湯食肉。
[功效]益氣健脾。
[適應證] 肺脾虧損證。症見體倦少氣,食欲不振,懶言,面色淡白,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脈細。對於胃炎、胰腺炎、肝炎等屬肺脾虧損者,可用本食譜調理。
2、黨參冬葵子生魚湯
[用料] 黨參30克,冬葵子24克,黃芪30克,淮山30克,生薑4片,生魚1條(約120克)。
[製法]
①將生魚去鰓及腸雜,洗淨;冬葵子洗淨,用紗布另包;黨參、黃芪、淮山、生薑洗淨。
②把全部用料一齊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文火煮2小時,加鹽調味。隨量飲用。
[功效] 大補元氣,通調小便。
[適應證] 元氣不足,膀胱失約。症見小便頻繁,滴瀝而出,排尿無力,神疲乏力,身重體倦,面色晃白,舌淡苔白,脈沉緩。對於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手術後元氣不足者,可用本食譜調理。
[使用注意] 尿頻滴瀝屬瘀阻膀胱者忌飲本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