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參觀
12月2日至8日,省委組織部舉辦全省高層次專家人才國情省情研修班,來自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和企業的81名學員,在武漢、荊州、宜昌開展了為期7天的研修培訓。
專題學習、小組討論,參觀企業、國家重點工程項目,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員們的愛國情懷被激發,奮鬥激情被點燃,創新精神被喚醒!
感受非遺文化傳承
分享抗疫心路,增強政治認同
此次研修班的學員在各自領域特別是在抗擊疫情和疫後重振中表現突出,是全省高層次專家人才的優秀代表。
省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專家人才是湖北的寶貴財富,組織高層次人才開展研修,是我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既傳遞了省委省政府對高層次人才的關心關愛,又強化了高層次人才對黨和國家事業的政治認同,對服務湖北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開班第一課,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副校(院)長肖衛康作「中國抗疫的思想引領」專題輔導。他指出,疫情防控取得決定性成果,關鍵在於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幾名來自抗疫一線的學員,主動分享了他們與病魔較量、同時間賽跑的心路歷程。
1月25日,來自全國各地的7500多名建設者,雲集武漢市蔡甸區知音湖畔。短短10天,擁有1300張床位的火神山醫院建成投用。
「大批物資從四面八方運來,施工現場能聽到來自祖國各地的口音,深刻感受到我們強大的國力。」研修班學員、中建三局工程總承包公司副總經理、火神山醫院項目經理馮化軍感慨地說。
2月初,在武漢疫情最為嚴峻的關頭,經科學救治,武漢協和醫院14名被感染的醫護人員全部康復出院。
「我們用行動告訴大家,我們有能力保護大家的生命安全。」研修班學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三八紅旗手、武漢協和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周瓊說。
齊唱國歌
激發愛國情懷,堅定報國之志
「不忘初心,才能自覺擔當使命。」12月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樊明武,為學員作「科研中的人生體驗」專題輔導,他通過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科研體會,詮釋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政治責任、愛國情懷和社會擔當。
「年輕人要爭做新時代的愛國者和奮鬥者,在科技創新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不要害怕失敗,要鍥而不捨,把事情做到底,這是責任。」樊明武勉勵青年科研工作者。
研修班學員、湖北綠鑫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煒說:「老一輩科學家默默奉獻的精神讓人感動,他們的報國情懷對我們青年工作者是一種巨大鼓舞,我們要以他們為典範,把愛國情懷融入血液,落實在行動上,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努力奮鬥!」
「科技創新政策與技術要素市場建設」「加快推進湖北疫後經濟重振和高質量發展」「國際形勢與我國科技人才發展」……一場場含金量十足的專題輔導,讓學員們大呼「解渴」。
「作為航天領域的科研人員,我將勇於創新,用實際行動,為實現我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作貢獻!」研修班學員、湖北航天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所型號副總設計師陳文杰說。
「收穫滿滿。我們要不忘初心,堅定科技報國信念,努力將『紙變錢』,讓科研成果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務。」研修班學員、武漢大學工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洋說。
參觀企業
體驗創新力量,堅定發展信心
「我把青春融進,融進祖國的江河……」
12月6日上午,在前往荊州、宜昌進行省情考察的途中,學員們自發唱起紅歌,激情飛揚。
湖北菲利華石英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石英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全球少數幾家能夠批量生產石英纖維的企業之一。
「神舟十一號的返回艙材料中,就有我們的石英纖維材料……」聽講解員介紹該公司專注產品技術的自主創新、攻克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學員們發出陣陣讚嘆。
荊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能傳承院,有楚式漆器修復、楚琴工藝等20多個非遺項目工作室。大家看到,每個場館,都有不少學生正進行荊楚非遺技術的學習。研修班學員在這裡感受到「傳承」二字的份量。
在屈原故裡秭歸,學員們觀看情景劇《大端午》,感受楚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屈原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要讓學員深入了解燦爛的荊楚文化,激發大家的愛國熱情,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省委組織部一名工作人員說。
宜昌興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和三峽庫區最大的移民搬遷企業。在該集團宜昌新材料產業園,學員們了解到,該企業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指示精神,走出了經濟建設與生態保護和諧共贏的發展新路。
「園區對臨江生產設施的拆除或整體搬遷,體現了企業堅持綠色發展的決心和魄力。」研修班學員、武漢紡織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方正說。
「百萬移民搬遷,巨大的工程量,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完成這一宏偉工程!」12月8日,雄偉的三峽大壩讓研修班學員、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範學院教授劉勇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他表示,今後要更加積極投入科研工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添磚加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許曠 通訊員 田原)
課堂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