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漢族特色小吃。顧名思義,含雙皮之奶也。據說當年廣東省順德市一位叫何十三的農家子弟,在清晨烹製早餐的時候,不小心在水牛奶裡翻了個花樣,不久有個識貨的老朋友買去了配方,開了間食檔,這順德雙皮奶便吃成了傳統,而雙皮奶也便由清末流傳至今。正宗雙皮奶的做法非常地考究,一步都不能馬虎。
根據史料記載,順德大良蹦沙最早出現在一八八二年(清光緒八年)鋪設在大良華蓋路的「李禧記」。其時,李禧製作的蹦沙因風味獨特而為人所推崇,馳名於省港澳、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後來,繼李禧之後的三代傳人,秉承了先人的獨特手藝,一直保留著「李禧記」蹦沙的傳統風味,並在蹦沙的基礎上不斷研製開發新產品,現已形成包括糯米龍耳,薑汁花生糖,杏仁餅等的蹦沙系列,均深受人們的喜愛。
是廣東省著名的特色美食,捏在手裡,軟綿綿的;放到嘴裡,甜而不膩,柔韌而不粘牙;嚼之散發出淡淡的玫瑰花香,和著絲絲陳皮的特殊香氣。形如棋子而稍大,表面撲上薄薄一層乾粉,避免互相粘連。用包裝紙包成筒狀,印上幾個樸拙的木版舊宋體紅字「福肉餅」。這便是正宗的南海平洲福肉餅,原是珠三角名特餅食之一。
又稱大良肉卷,是廣東省傳統的漢族名點,屬於粵菜系,是粵菜中知名度較高的菜式之一。產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大良宜春園酒家董程師傅創製。名目與清代袁枚《隨園食譜》所載的野雞卷相同,而用料、製作相異。以肥肉片製成,特點是甘脆酥化,焦香味美,肥而不膩,宜酒宜茶。大良野雞卷色澤金黃,外酥裡嫩,風味特別,流傳市肆,遂為順德名餚。
是南海的特色美食,有別於廣州的小炒,它講究香味和幹身;不用高級的材料,而是結合順德菜的特點,採用最普通的材料,做出最好的效果。桂城誠隆酒樓的廚師就從調味料下手,自己獨創秘制了許多醬料,以提高食物的味道。這道「京醬火局魚頭」就是加入了由師傅秘制調配的京醬製作的。師傅說京醬帶有油分不容易燒底,可以讓食物更野味,味道濃鬱,特別適合與魚頭、雜菇搭配。
佛山金榜牛乳餅是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鎮出產的一種牛奶製成品。是附近金榜鄉的特產,形狀為圓片,故也稱大良牛乳。當地人在水牛奶或乳牛奶裡混入食醋和食鹽,使牛奶蛋白凝固,後再用模壓製成比較脆的圓片狀,再與鹽水一起入樽出售。牛乳的味道鹹中帶微甜味,通常都與廣東粥混合一起吃。也有人衝熱水喝。
是廣東佛山的著名小吃,這道菜在原材料中加入豆芽、粉絲、雞蛋、火腿、瑤柱、鮮蚧肉等配料,色澤明朗、美味清香、爽口,有獨特風味。桂花炒瑤柱這道菜的賣相非常吸引人,金黃與晶瑩剔透相間,炒散的雞蛋猶如朵朵桂花掉落在餐盤上,令人眼前一亮,濃鬱的香味隨之撲鼻而來。
此菜有70多年歷史,風行港、澳及華南各地,是中國烹飪技術中軟炒法的典型菜例。是光亮潔白,鮮嫩軟滑,奶味濃鬱。「炒牛奶」,鹹甜皆可,可佐酒,又可作點心送茶。建議用新鮮的水牛奶來做炒牛奶,水牛奶的脂肪含量比普通牛奶高很多,經高溫熱炒後,水牛奶水分容易蒸發而凝固,炒好的牛奶香濃滑嫩,不像普通牛奶因水分蒸發不完全而容易出水,使口感變差。
是一道廣東順德的漢族名菜,屬於粵菜系。大良近郊所產黑毛節瓜,身短肉嫩,當地人利用這一特產,製成一款家庭名菜——釀節瓜。鯪魚肉、瘦豬肉分別剁茸,把肥豬肉用酒醃過,切成米粒狀,三者和勻,加入精鹽撻至起膠,放入蛋清、生粉、溼菇粒、蝦米粒、魷魚粒拌勻再撻,加入蔥粒拌勻作餡。清甜軟滑,甘香味美。
魚腐是廣東順德漢族傳統名食之一,屬於粵菜系。素以樂從鎮製作技藝最為精湛,故稱「樂從魚腐」。它以色澤金黃,味道鮮美,幼滑甘香,誘人食慾而享有盛譽。在樂從擺酒設宴必有魚腐,據說沒有則會降低酒宴的價值。現在省港澳一帶的肉菜市場均有魚腐供應。芥菜仔即小芥菜,其氣味辛溫,有清肝解暑、發汗退熱的作用。芥菜仔滾魚腐軟滑而腍,能清熱解暑,開胃消食。
免責聲明:微信內容均來自網際網路收集而來,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侵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