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後主李煜:一首《長相思》,全篇沒一個愁字,但訴盡了惆悵

2021-01-19 愛聊歷史吧

「李煜」身上無論是他的身份還是他自身的藝術造詣都讓他有了非常高的知名度,並且他身上還有非常多的關注點,讓許多人都充滿了爭議。

雖說「李煜」是一位皇帝,是一位統治者,但是他的成就並不是在治國安邦,統治國家這方面,沒事出現在了詩詞的創作上。

其實「李煜」的一生都在遭遇非常巨大的變故,並且在所寫的詩詞風格也是在描寫他身上出現的巨大變故。在「李煜」出現喪權辱國的經歷之前,他的詩詞風格其實還是保持的和唐朝所有詩詞作家一樣的風格,多數上詩詞都是一些花間詞句。

當時的詩詞基本都是來描寫「男女情愛」的詩詞,後來在經歷了「亡國」之後的「李煜」被迫稱臣,整日所思不得,發生了很巨大的變化,這時候的「李煜」心中也是多了一種對古國的懷念和悔恨,也為了當時「宋詞」的發展起到了明顯的開拓作用。

「李煜」雖然作為一國皇帝,但是他身邊可以傾訴的對象其實寥寥無幾,但是當朝文人的靈魂幫助了他抒發了更多的「情感和苦悶」。這也是當時的他唯一可以寬慰自己的手段。

名為《清平樂》的詩詞,是「李煜」專門為自己的弟弟所寫,但弟弟被派去宋朝進貢結果時被「趙匡胤」鎖扣壓下了。

據記載,當時「李煜」苦苦哀求「趙匡胤」可以放了自己的弟弟,但是「趙匡胤」並未所動,拒絕放掉「李煜」的弟弟。這也導致「李煜」內心又加了一份悲痛,時常想著被「趙匡胤」扣押的弟弟。

「李煜」做詩非常擅長細膩手法,《長相思》就是他巧妙運用婦人的視角來描寫自己內心的怨念和愁苦。原文中有寫到:「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這首詞整篇也都沒有透露出「秋」和「怨」二字,但是你可能會發現一個「秋」子就給人一種十分蕭瑟的感覺。

「怨」字是他通過夫人的視角來描寫了婦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座座高山,但是看不到自己心中十分思念的那個人。通過描寫婦人眼中之景來側面描寫「婦人心中的擔憂」,還有心中擔憂著心上人是不是正在處在跋山涉水的環境中。

可是也是因為這久久的「望」發現了自己能夠看到的只有一重重的山,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該不該怪這些山。但其實「婦人眺望的是山」嗎?其實不是,那其實是自己好久不歸家的愛人。被阻礙的是那座山嗎?當然也不是,是意中人久久不歸家的路程。

獨守空房的婦人遠遠眺望山巒,但當發現山並看不到盡頭,就發現了自己對愛人的思念,這也變成了那不斷地綿綿不絕的情意,這種相思之情又好比是那燒紅的楓葉,總讓人感覺滾燙又觸目驚心。

通過描寫「菊花」來了又敗來表達出自己的愛人很長的時間沒有回家了,這其實也表現出了婦人內心的哀怨,和哀怨意中人是不是已經對自己和對這個家沒有了牽掛。

但是婦人又會突然間想到愛人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才導致愛人就不歸家的。這樣一想就又要婦人開始了擔心,但什麼事情都做不了,只能盯著門窗發呆。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愛聊歷史吧總結:其實這首詞的高超所在是他在於「無形現有形」的地方,通篇也沒有表達出什麼情感之詞,但是這也能夠讓讀者充分地感受到「李煜」所想要傳達給讀者婦人眼中的哀怨。這也是後人們能夠為「李煜」連連稱好的原因。

最後的「李煜」在反應自己國家的亡國之痛時,情緒哀怨,意境上也是較之前更有深度,雖然此刻的「李煜」在經歷人生最痛苦的階段,但是也讓「李煜」的藝術造詣力量達到了巔峰時期。

相關焦點

  • 南唐後主李煜:一首《長相思》,全篇沒一個愁字,卻訴盡惆悵
    人食五穀雜糧,自然有七情六慾,而且只怕是不逞多讓,更何況是他——南唐後主李煜。因此,他選擇了以詩詞的方式,來抒發心中的憂思。而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就是這首讓人感慨不已的《長相思》。原文:話不多說,先看看原作: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雲一渦,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青顰雙黛螺。秋風多,雨相和。
  • 無愁詞寫盡千般愁,後主李煜,一首《長相思》,訴盡惆悵
    另人記憶深刻的當屬這一首《長相思》全篇不著一個「愁」字,卻將愁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哀嘆。《長相思》「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01上半闕積蓄愁思李煜寫詞不著筆墨中卻將各種情境描寫得十分細膩,字句堆疊中漸起高潮。這一首長相思,通篇都不提愁字,卻將那些愁情思緒,那些思念和痛苦都表現了出來。
  • 後主李煜的一首《長相思》,幽怨繾綣,結句最為精妙
    後主李煜,多才多藝,他工書善畫,通曉音律,尤其擅長填詞,在詞壇上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後主早期的詞作多描寫奢華的宮廷生活和男女愛情,風格柔麗。南唐被宋所滅,後主李煜最終被一杯牽機藥酒毒死,但大宋的詞人們卻深受李詞的影響,開創了一個文化盛世,歷史也真是會開玩笑。
  • 李煜這首詞,雖然紙用一紙愁字,卻滿篇都是愁緒
    說起李煜,你會想到他的什麼呢?有的人是因為他的詞,有的人是因為他的身世,有人是因為他的荒唐,這個江湖上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李煜在南唐後主,因為家國不在了,所以作為階下囚的他,寫詞已經充滿了深深的憂愁。尤其他的一首詞,雖然全篇只有一個愁字,但是卻滿篇都是愁緒。
  • 李煜一首《相見歡》,通篇處處描寫憂愁,卻找不到一個「愁」字
    南唐後主李煜的一生經歷過光輝燦爛,同樣有過失意,北宋統治南唐以後,身為一個起初居高臨下的君王,一晃眼變成了階下囚。也恰是在此時期,他在文學上獲得了爆發期,留下了許許多多流傳千古,並且也較為沉痛的詞作。讀來更多的是惹人淚如雨下,這首《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就是他大量創作中品質很高的一首,全篇文章時刻在描敘愁緒,然而卻沒有一個愁字。《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五代: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南唐後主李煜,一首絕妙之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讀起來令人感傷
    而李煜這是五代的「仙人」,只是這個仙人卻過得並不好。因為他走上了一條不屬於他的路——帝王。這個位置,李煜沒有想過,他也不感興趣,然而卻依舊成為了南唐的王,李煜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此時的李煜,深宮高閣,束縛住了一個詩人的新。但是南唐的政治危機卻讓李煜既沒有做好一個詩人,也沒有做好一個皇帝。
  • 從《長相思》到《菩薩蠻》,聊一聊南唐後主的「真」與「純」
    文化之水深不可測,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嶄露頭角又沉入水底,後浪翻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千古興亡多少事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只有詩詞作為永不腐朽的文化永遠流傳。關於李煜的生平後世人可能並不熟悉,人們大多知道他驚才絕豔,有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詩詞,有著永遠都不會枯竭的詩詞情懷。
  • 因詞亡國亡家亡自己的南唐後主究竟有多慘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
    「當初如果李煜能用作詩的功夫治理國家,今日又怎會淪為朕的階下囚。」 ──趙匡胤清清不禁在想,南唐亡國,只是因為後主李煜沒有治理好南唐嗎?只是因為李煜這個「昏君」嗎?清清認為並不全是的,李煜的故事很短,但卻充滿了屈辱和艱辛。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公元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
  • 李煜最經典的一首詩,納蘭性德模仿後成千古名作,李煜卻為此喪命
    說起南唐後主李煜,他算得上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不想做國主,卻又貪戀奢侈的生活;他才華橫溢,卻終日舞文弄墨不理朝政。他寬厚待人、施善於民,卻無力保住自己的國家。作為君王李煜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李煜又是成功的。
  • 李煜一首深藏不露的詞,全文無一怨字,卻寫出了痴情人最深的怨念
    但在銀河的另一邊,有一顆最閃亮的星,他是獨立於宋代詞壇的存在,他那麼光芒四射,讓人無法忽視,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這個生在七夕死於七夕一代詞帝,因南唐最後一位帝王的身份,備受世人關注。愛他的人迷戀他的敏感、痴情和憂鬱,畢竟作為詞人,他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至今仍是多少人心中的經典。
  • 問君能有幾多愁——南唐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徐州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生於江寧府(今江蘇省南京市),原名從嘉,字重光,號鐘山隱士、鍾鋒隱者、白蓮居士、蓮峰居士
  • 李煜的《長相思》堪稱經典,600多年後納蘭性德仿寫一首也成絕唱
    但是人的感情總是在不斷波動之中的,我們絕不能簡簡單單的將時間作為劃分李煜詩詞風格的標準,就如同婉約派和豪放派同樣不能作為判定詞人詩詞主旨的標準一樣。比如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這首《長相思》就是李煜早期的作品,但滿是愁苦。600多年後的納蘭性德仿寫了一首,同樣堪稱千古絕唱。
  • 國破家亡,南唐後主李煜屈居人下,作詞一首,表達對弟弟的思念
    原來在李煜只是普通皇子的時候,兄長身為太子,對身邊的人極度不信任,幾次想要對李煜不利以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李煜見狀只得向兄長表明情意,說明自己毫無爭奪權勢之心,只想在詩書上刻苦,以求平安一生。在此之後,李煜無心國事,在朝政問題上懂得甚少,他雖然在即位後也想做一個好皇帝,奈何能力不足,只能忍痛將祖宗留下的江山拱手他人了。亡國後李煜和弟弟被俘,押送到汴京軟禁。
  • 詞帝李煜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或許從未被超越
    詞帝李煜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或許從未被超越生在皇室,當個弱地的皇帝,這個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作詞,做一個詞中之帝,則是李煜自身的選擇。對南唐而言,令他登頂帝位是悲劇的;但對文學界而言,有他的進入,詞作為一類詩歌體裁,當作熠熠生輝。說起李煜,你會想到他的什麼呢?
  • 國破被俘後,從南唐後主「淪」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詩詞寫滿了愁緒
    從「南唐後主」再到「千古詞帝」,李煜的一生怎一個「愁」字了得歷史上一共出現了494位皇帝,要說最失敗的皇帝那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了,最有文採的的也屬千古詞帝李煜。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本來無緣做皇帝,但是因為接連哥哥的去世讓李煜成功「晉級」,一國之君的頭銜落在自己頭上,換成別人早就高興得大赦天下,看似是幸運之子的李煜,其實是「愁」的化身。一代帝王,享盡榮華富貴何來之愁?我們今天就來幫李煜理一理他的愁。
  • 詞看人生,生於七夕的南唐後主李煜,錯生帝家的千古詞帝
    他有著清新自然的《玉樓春》,又有著樸素感傷的《相見歡》,也有千古傳唱的《問君能有幾多愁》,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南唐後主李煜,他究竟有著怎樣的一生呢?有人說:李煜的一生寓於詩詞中,看他的詩詞就能看完他的一生。李煜原名李從嘉,排行第六,自己無心帝位樂於逍遙,但天不遂人願。
  • 李煜:15年的「南唐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我國古代有許許多多的「奇葩」皇帝,有一心想當「陳浩南」的「齊廢帝蕭寶卷」;有熱衷於下象棋的唐肅宗李亨;有被妃子灌醉酒後謀殺的東晉孝武帝司馬曜;有喜歡打球的唐僖宗;還有喜歡書畫的宋徽宗;喜歡做木匠的明熹宗等等。這些「奇葩」皇帝,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不過在歷史上還出現過一位「一目重瞳」的「特異」皇帝——南唐後主李煜。
  • 李煜這首四句哀愁詩,全詞沒有一個「愁」字,卻道出了萬般憂愁!
    一首好的詩詞,不僅勝在辭藻的華麗,更勝在情感豐富。如果僅是辭藻堆砌而成的話,那就純屬是賣弄才華了,算不得是一級好詩。只有那些融入了深厚情感,能夠打動世人的詩才稱得上是絕頂好詩。既然要表達出情感,那就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抒胸臆」,另一種是「借景抒情」。今天我們重點來說的就是「借景抒情」,這類詩的特點鮮明,只見景物而不見其情感表露。
  • 李煜一首長相思,600多年無人超越,納蘭容若仿寫一首卻平分秋色
    南唐後主李煜,可以說身為一國之君他的所作所為是失敗的,但是在詞作上卻是非常有才華的,李煜無心國事卻對藝術非常有造詣,不僅精通書法、繪畫、音律,更在詞作上造詣極高,留下許多千古經典之作。像李煜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江水喻愁就引領了文人騷客間一種時尚,當他寫出「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又成為文人之間爭相詠誦的對象,足以見得李煜在詞壇中的地位相當之高,他對後世詞作有著很深遠的影響,但有一首詞,自李煜寫過後600多年來竟無人效仿,這首詞就是《長相思》。
  • 李煜最牛的一首詞,全篇4句皆是千古名句,千年來或許從未被超越
    生在皇家,當個弱地的君王,這是李煜的命,他沒得選;而持筆填詞,做個詞中之帝,卻是李煜自己的選擇。對南唐來說,讓他登上皇位是不幸的;但對文壇來說,有了他的加入,詞作為一種文學體裁,開始大放異彩。其實李煜一生的詞作並不多,存世的僅30餘首,字數加起來或許還敵不過一篇中篇小說,但這些詞卻讓世人記住了這個一腔愁腸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