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詞亡國亡家亡自己的南唐後主究竟有多慘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

2020-12-26 沐清兒Grace

當初如果李煜能用作詩的功夫治理國家,今日又怎會淪為朕的階下囚。」 ──趙匡胤

清清不禁在想,南唐亡國,只是因為後主李煜沒有治理好南唐嗎?只是因為李煜這個「昏君」嗎?

清清認為並不全是的,李煜的故事很短,但卻充滿了屈辱和艱辛。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公元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

李煜的父親李璟其實是一名位藝術家,在位的時候經常邀請有文採的文人進宮切磋交流。在他爸爸的影響下,李煜自然耳濡目染的也喜歡這些文學藝術。什麼吟詩填詞,書法繪畫,精通音律。只要是跟藝術能挨著邊兒的他都喜歡,成天兒只把心思放到自己的藝術事業上。壓根兒沒想過他爹的皇位的繼承問題。

不過想來也是,他在家排行第六,上邊還有五個哥哥,怎麼算這個皇上也是輪不到他來當的……

然而世事無常,李煜還是沒有逃過做皇帝的「劫」。

李煜的大哥因為戰功赫赫被立為太子,但是他桀驁不馴又不聽李璟的勸導,他爸他很不滿。有一次因為聽到風聲父皇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叔叔,他竟然起了殺心將自己的親叔叔毒死了,這讓李璟很是震驚。沒過多久,這個太子就暴斃了,死因不明。

而他的二哥三哥四哥五哥也接連夭折,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有留下。這樣一來,皇位的繼承權就落到了李從嘉的頭上。

但是李煜他爸李璟在當皇帝的時候四處打仗,導致國庫虧空,然後又在國內大力徵稅……長此以往,惡性循環。

隨著情況逐漸惡化,南唐已經無力抵抗當時後周的進攻,只能被迫俯首對後周稱臣,並且割讓長江以北所有的土地,削帝號改稱「南唐主」,成為後周的附屬國,後來後周被北宋滅,南唐成為北宋的附屬國。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於宋國時所作。寫的相見歡卻詠盡離別愁。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而寫也成為了宋代婉約詞派的開山之作。

而李煜從他父親手中接過來的南唐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了,試問就練當時的李璟都無力回天的南唐,李煜怎麼能治理得好?

他從登基那天起就尷尬無比,在古代帝王登基都是要舉行金鳳班昭的儀式的,李煜想著那我也舉行一個吧,還有的儀式感還是不能少的。可誰想到,這消息傳到了趙匡胤的耳朵裡可不得了了。趙匡胤勃然大怒:這種禮儀只有我才能擁有!他一個小小的國主也敢舉行?是不是要造反!

這下可把李煜嚇壞了,連忙道歉,又是賠錢又是進貢的,好不容易把趙匡胤安撫下來。

但他不知道的是,趙匡胤早就有出兵南唐的打算了,只是事出無因,一時耽擱了……

直到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繼位後,看上了李煜當時的妻子小周后,便下令讓小周后進宮做客,進宮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大家當然心知肚明了。

小周后一去就是數日,回來就向李煜哭訴趙光義對她的無恥逼威與百般摧殘。李煜更是自慚自責,無法保護自己心愛的人心如刀割。

而在公元978年,乞巧節的這一天,也是李煜的生日。李煜回想起過去江南的這一天,舉國歡慶熱鬧非凡。而如今寄人籬下飽嘗世態炎涼,自己魂牽夢縈的故土恐怕也再不能回去了。於是便揮筆寫下了寫一首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可他沒想到,他有感而發的一首詩竟然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這首詩傳到了趙光義的耳朵裡,他認為李煜還在思念故國,不知悔改有謀反之心。於是便賜了李煜一杯「牽機酒」將他殺害。

於是這個風流半生的詞人帝王為詞而生也因為詞而死……

回想李煜還是皇子的時候,他的願望,是做一個隱士。他為自己取號「鐘山隱士」、「蓮峰居士」。他甚至還想做一個漁父: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只是可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代詞帝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生的瀟灑,活得憋屈,死的無奈……這樣的一生,怎一個「慘」字了得……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相關焦點

  • 問君能有幾多愁——南唐李煜
    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東京,授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東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 李煜:15年的「南唐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在我國古代有許許多多的「奇葩」皇帝,有一心想當「陳浩南」的「齊廢帝蕭寶卷」;有熱衷於下象棋的唐肅宗李亨;有被妃子灌醉酒後謀殺的東晉孝武帝司馬曜;有喜歡打球的唐僖宗;還有喜歡書畫的宋徽宗;喜歡做木匠的明熹宗等等。這些「奇葩」皇帝,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不過在歷史上還出現過一位「一目重瞳」的「特異」皇帝——南唐後主李煜。
  • 學詩計劃|《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
    【第82天】古代亡國之君大多遭到後世非議,但是有一位皇帝,亡國之後被後人提起時,人們卻往往是唏噓不已。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君授業】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白茅。
  • 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才華絕代的薄命帝王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公元978年的七夕節,這一天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生日,他在自己的庭院內命南唐歌妓吟唱這首自己的新作,然而這件事很快就傳到了宋太宗的耳朵裡,趙光義聽到後非常憤怒,對李煜數罪併罰,賜牽機藥毒殺了李煜。一代詞王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短短的一生。
  • 詞看人生,生於七夕的南唐後主李煜,錯生帝家的千古詞帝
    他有著清新自然的《玉樓春》,又有著樸素感傷的《相見歡》,也有千古傳唱的《問君能有幾多愁》,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南唐後主李煜,他究竟有著怎樣的一生呢?有人說:李煜的一生寓於詩詞中,看他的詩詞就能看完他的一生。李煜原名李從嘉,排行第六,自己無心帝位樂於逍遙,但天不遂人願。
  • 春意闌珊,獨自莫憑欄……《問君能有幾多愁》書評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問君能有幾多愁》是由吳家駘、何麗萍執導,吳奇隆、劉濤、黃文豪、潘虹、吳樾、熊乃瑾等主演的古裝歷史情感傳奇劇。於2004年10月29日在無錫開拍,2005年2月5日殺青,同年8月在臺灣首播。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傳奇人物。他無心於國主之位,卻又貪戀於奢侈的生活。他從小不問政事,只潛心於經籍樂律,用詩詞歌賦潤澤著那些似乎永遠不會改變的歲月,樂得做個富貴閒人,自由自在。可是命運卻給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太子病逝,他,成了南唐的國主。
  • 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絕命之詞,當作於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是時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相傳李煜於七月七日生日當晚,在寓所命故妓作樂唱此詞,宋太宗聞知而命秦王趙廷美賜牽機藥將他毒死。宋代王銍《默記》云:「後主在賜第,因七夕,命故妓作樂,聲聞於外。太宗聞之,大怒。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
  • 因一首詞,使自己丟了性命的李煜,究竟寫了什麼讓宋太宗如此震怒
    在中國歷史上,南朝後主李煜可以說是一個相當獨特的皇帝,他沒有治國之才,貪圖享樂,然而卻有非凡的藝術天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精通,尤其是填詞,開婉約詞詞風,被後世稱為「詞帝。」然而這位「詞帝」,後半生的生活可謂悲慘,不但國家被北宋滅掉,自己被俘虜到汴京,而且竟因為一首詞招來了彌天大禍。
  • 南唐後主李煜:一首《長相思》,全篇沒一個愁字,卻訴盡惆悵
    但是古人的愁緒和我們現代人的愁緒卻都是一樣的,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自然就會有情愫。人食五穀雜糧,自然有七情六慾,而且只怕是不逞多讓,更何況是他——南唐後主李煜。因此,他選擇了以詩詞的方式,來抒發心中的憂思。而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就是這首讓人感慨不已的《長相思》。原文:話不多說,先看看原作: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
  • 南唐李煜:將末代國君的悲歡與離愁付諸首首詞中,剪不斷,理還亂
    李煜,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國君,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他精通書法、繪畫、音律,在詩文方面均有一定造詣,特別是詞的成就最高。李煜存世的詞並不多,在內容上大致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後兩期。李煜後期的詞,主要反映的是亡國之悲痛,他用血和淚寫出了國亡家破的悔恨和悽涼,並將自身慘痛的經歷泛化,獲得一種廣泛的意義,從而審視人生,言情的深度很超遠。
  • 南唐後主李煜,一首絕妙之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讀起來令人感傷
    身為詩人,他被束縛在皇宮之中,一腔才意無處宣洩,落花流水,閨閣生活,這樣的詞,有什麼意義嗎,沒有,但是他卻始終走不出去。作為皇帝,李煜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但是卻無法保住南唐的安危,宋軍南下了,南唐失守了,皇帝不過成為了歷史。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 風流天子,亡國之君,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是南唐的亡國之君。提到亡國之君,人們的普遍看法是「罪有應得」。不過由於李煜是個詩文書畫樣樣精通的風流天子,人們提到他,往往都會嘆息一聲,對他的遭遇表示遺憾。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個兒子,按道理來講,他不是長子,應該無緣皇位。不過世事難料,機緣巧合之下,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 詩詞| 李煜:一代詞君無愧是,奈何生在帝王家
    據《南唐書·後主紀》載:「文獻太子惡其有奇表,後主避禍,惟覃思經籍。」在他遭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之後,為了表明自己無意爭位,李煜不問政事卻流連詩歌山水。南唐為求自保,年年進貢,也未曾改變北宋一統天下之心。公元974年,北宋對南唐發起了戰爭,兩國兵力懸殊,金陵城破,李煜投降宋軍,成了亡國之君。
  • 「千古詞帝」李煜的悲傷
    這首詞原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賣花聲》等。唐人多用七言絕句入曲,而南唐李煜卻另闢蹊徑,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長短句了。這首詞作於亡國之後的汴梁,被大宋天子相當於軟禁了,全詞基調低沉悲愴,透露出李煜綿綿不盡的故土之思,可以說這是一支宛轉悽苦的哀歌,天空下著雨,冷意上來了,心裡涼涼的。
  • 國破被俘後,從南唐後主「淪」為千古詞帝,李煜的詩詞寫滿了愁緒
    從「南唐後主」再到「千古詞帝」,李煜的一生怎一個「愁」字了得歷史上一共出現了494位皇帝,要說最失敗的皇帝那就是南唐後主李煜了,最有文採的的也屬千古詞帝李煜。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本來無緣做皇帝,但是因為接連哥哥的去世讓李煜成功「晉級」,一國之君的頭銜落在自己頭上,換成別人早就高興得大赦天下,看似是幸運之子的李煜,其實是「愁」的化身。一代帝王,享盡榮華富貴何來之愁?我們今天就來幫李煜理一理他的愁。
  • 李煜輕吟兩句,趙匡胤:難怪是亡國之君
    南唐後主李煜,既是亡國之君,又是千古詞帝,作為皇帝,他無疑是失敗的,但作為詞人,他又足以光耀萬世。從《相見歡》中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到《子夜歌》中的「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再到《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經典名篇和驚豔名句,其主題大多都是宣洩亡國之君的千古憂愁,可以說,恰恰是亡國之痛成就了他在作詞領域上的巨大成功
  • 李煜很沉痛的一首詞,不輸《虞美人》,短短幾句令人斷腸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一代詞帝李煜的絕命詞。在他寫完這首《虞美人》沒多久,就被宋太宗趙光義賜死。他是個失敗的國主,卻是個成功的詞人。在降宋之前,他也寫詩填詞,但是他為後人所熟知的幾首詞都是寫於被俘虜之後。
  • 南唐李後主的哀嘆:悔不該當初錯殺那個忠臣
    李煜,字重光,初名從嘉,登上南唐君位後始改名為煜。 在南唐有國三十九年歷史中,一共有過三位國主。第一位李升在位六年,廟號烈祖,史稱先主;第二位李璟在位十八年,廟號元宗,史稱嗣主,又稱中主;第三位即是這位李煜,在位十五年,國亡於宋,故史稱後主。
  • 李煜生命最後的哀歌,從問天問人到問己,千年後還被費玉清唱火了
    他曾經在十多年前,替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配唱片尾曲《幾多愁》。這首曲子的歌詞,即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絕命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費玉清的嗓音與劇中吳奇隆李後主的扮相,相得益彰,令這首詞作在千年之後大放異彩。這首歌也因此一度爆紅,街頭巷尾競相傳唱。聽過這首歌的人都為李煜的才華驚豔,為他的悲慘遭遇感到不平。李煜生於七夕,亦死於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