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如果李煜能用作詩的功夫治理國家,今日又怎會淪為朕的階下囚。」 ──趙匡胤
清清不禁在想,南唐亡國,只是因為後主李煜沒有治理好南唐嗎?只是因為李煜這個「昏君」嗎?
清清認為並不全是的,李煜的故事很短,但卻充滿了屈辱和艱辛。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公元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
李煜的父親李璟其實是一名位藝術家,在位的時候經常邀請有文採的文人進宮切磋交流。在他爸爸的影響下,李煜自然耳濡目染的也喜歡這些文學藝術。什麼吟詩填詞,書法繪畫,精通音律。只要是跟藝術能挨著邊兒的他都喜歡,成天兒只把心思放到自己的藝術事業上。壓根兒沒想過他爹的皇位的繼承問題。
不過想來也是,他在家排行第六,上邊還有五個哥哥,怎麼算這個皇上也是輪不到他來當的……
然而世事無常,李煜還是沒有逃過做皇帝的「劫」。
李煜的大哥因為戰功赫赫被立為太子,但是他桀驁不馴又不聽李璟的勸導,他爸他很不滿。有一次因為聽到風聲父皇要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叔叔,他竟然起了殺心將自己的親叔叔毒死了,這讓李璟很是震驚。沒過多久,這個太子就暴斃了,死因不明。
而他的二哥三哥四哥五哥也接連夭折,在史書上連名字都沒有留下。這樣一來,皇位的繼承權就落到了李從嘉的頭上。
但是李煜他爸李璟在當皇帝的時候四處打仗,導致國庫虧空,然後又在國內大力徵稅……長此以往,惡性循環。
隨著情況逐漸惡化,南唐已經無力抵抗當時後周的進攻,只能被迫俯首對後周稱臣,並且割讓長江以北所有的土地,削帝號改稱「南唐主」,成為後周的附屬國,後來後周被北宋滅,南唐成為北宋的附屬國。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於宋國時所作。寫的相見歡卻詠盡離別愁。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裡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而寫也成為了宋代婉約詞派的開山之作。
而李煜從他父親手中接過來的南唐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了,試問就練當時的李璟都無力回天的南唐,李煜怎麼能治理得好?
他從登基那天起就尷尬無比,在古代帝王登基都是要舉行金鳳班昭的儀式的,李煜想著那我也舉行一個吧,還有的儀式感還是不能少的。可誰想到,這消息傳到了趙匡胤的耳朵裡可不得了了。趙匡胤勃然大怒:這種禮儀只有我才能擁有!他一個小小的國主也敢舉行?是不是要造反!
這下可把李煜嚇壞了,連忙道歉,又是賠錢又是進貢的,好不容易把趙匡胤安撫下來。
但他不知道的是,趙匡胤早就有出兵南唐的打算了,只是事出無因,一時耽擱了……
直到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繼位後,看上了李煜當時的妻子小周后,便下令讓小周后進宮做客,進宮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大家當然心知肚明了。
小周后一去就是數日,回來就向李煜哭訴趙光義對她的無恥逼威與百般摧殘。李煜更是自慚自責,無法保護自己心愛的人心如刀割。
而在公元978年,乞巧節的這一天,也是李煜的生日。李煜回想起過去江南的這一天,舉國歡慶熱鬧非凡。而如今寄人籬下飽嘗世態炎涼,自己魂牽夢縈的故土恐怕也再不能回去了。於是便揮筆寫下了寫一首詩: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可他沒想到,他有感而發的一首詩竟然為自己引來了殺身之禍,這首詩傳到了趙光義的耳朵裡,他認為李煜還在思念故國,不知悔改有謀反之心。於是便賜了李煜一杯「牽機酒」將他殺害。
於是這個風流半生的詞人帝王為詞而生也因為詞而死……
回想李煜還是皇子的時候,他的願望,是做一個隱士。他為自己取號「鐘山隱士」、「蓮峰居士」。他甚至還想做一個漁父: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只是可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一代詞帝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生的瀟灑,活得憋屈,死的無奈……這樣的一生,怎一個「慘」字了得……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