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辨別真偽 京醫通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
● 52歲何先生去年開始胃部隱隱作痛,最後被查出肝癌
● 68歲王奶奶肩膀總痛,以為得了肩周炎,一查發現是冠心病
● 40歲李先生有一天發現左腿腫了,找人按摩卻突發猝死
有些症狀往往會『誤導』我們。憑藉常識判斷,恰恰可能貽誤病情。
哪些症狀容易誤導我們?哪些人更需要警惕?今天就來盤點一下~
No.1:食慾減退、噁心
常以為是:
胃腸疾病
需要警惕:
肝臟疾病
肝病發病初期症狀往往不典型,包括食欲不振、噁心、上腹部不適等,很容易讓人誤認為是胃病。
如果患者不當回事,自行服用胃藥而不去檢查,有可能耽誤治療,直到肝病加重甚至發展為肝硬化、肝癌才被確診。
哪些人需要格外警惕?
經常喝酒的人群
長期用藥的人群
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群
專家提醒:長期出現疑似胃病症狀(上腹部不舒服)或體檢發現轉氨酶等肝功指標異常,不要不當回事,一定及時去醫院檢查,明確診斷。
No.2:小腿腫
常以為是:
肌肉抽筋、拉傷等
需要警惕:
深靜脈血栓、肺栓塞
深靜脈血栓 一般指下肢靜脈形成了「凝血塊」堵住血管,血液不能回流,從而出現腿部腫脹、酸痛等症狀。
如果把它誤認為是肌肉拉傷或抽筋,經常揉一揉、按一按,反而可能導致靜脈血栓脫落,順著血流回到心臟最後堵在肺動脈引起『肺栓塞』。
輕症病人會突發胸悶憋氣、胸痛,重者可導致病人猝死。
哪些人需要格外警惕?
經常久坐,如長途司機等
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特別是經常長途飛行者
長期臥床,特別是外傷、手術後臥床者
長期服用雌激素或避孕藥或化療患者等
任何腫瘤病人或化療患者
專家提醒:當上述人群經常出現單側小腿腫脹、抽筋,或患處出現靜脈曲張、肢體沉重、皮膚瘙癢、色素沉著等,要警惕深靜脈血栓的可能。
No.3:咽部異物感
常以為是:
普通咽炎、感冒
需要警惕: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指胃酸等胃內容物返流至食道、咽喉,引起不適的疾病。
有相當一部分病人的胃內容物容易返流到咽喉,形成咽喉返流,從而出現咽喉異物感、持續清嗓等「咽炎」的症狀,甚至引起哮喘。
長期較重的胃食管返流不經治療,反覆刺激食管黏膜,可能會增加患癌風險。
哪些人需要格外警惕?
慢性咽炎症狀反反覆覆
吃了抑制胃酸的藥症狀緩解者
飯後或躺下時咽部症狀更明顯
反覆出現的夜間突發咳嗽
專家提醒:反流患者平時應儘量避免吃得過飽或飯後立即休息,避免菸酒、濃茶咖啡及碳酸飲料、少吃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必要時及時去醫院就診。
No.4:眩暈
常以為是:
頸椎病、高血壓
需要警惕:
耳石症、腦梗塞
眩暈發作時會感到視物旋轉、天旋地轉。經常被人誤認為是頸椎病或高血壓,但頸椎病和高血壓很少會導致人產生眩暈。
耳石症是耳朵裡掌管人體平衡功能的結構出現異常的一種疾病。臨床上超1/3的眩暈都是「耳石症」導致的。也有部分病人眩暈是腦梗塞引起,更需要加以關注。
哪些人需要格外警惕?
眩暈症狀每次發作在1~2分鐘以內的人
眩暈症狀發作與頭的位置改變相關的人
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病史的病人,突然出現眩暈,走路不穩。
專家提醒:經常眩暈發作又在骨科、神經科查不出病因的患者可以前往耳鼻喉科就診。而突發的眩暈,特別是伴有走路不穩的病人,應當及時到醫院急診科就診。
No.5:左肩酸痛
常以為是:
肩周炎
需要警惕:
心絞痛
心絞痛是心臟血管被堵塞造成了心肌缺血,典型症狀一般為胸痛。
但由於支配心臟的神經,感覺定位並不清晰,大腦可能會分辨不清神經信號,有時會讓人誤以為疼痛來自左肩膀。
哪些人需要格外警惕?
經檢查已確診是冠心病
有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
肩痛發作和運動、勞累密切相關,休息可緩解
按肩關節疾病檢查但未見異常者
專家提醒:冠心病『胸痛』的定義和範圍比較廣,除了左肩部疼痛,有些人還可表現為左上肢麻、咽喉發緊、牙疼等。
總之,當我們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一定不要想當然,僅靠我們的常識判斷。
定期體檢、及時就診、規律複查才是對待疾病最正確,最保險的態度。
本文為「京醫通」原創,如有內容轉載,請標明來源
審稿專家:王仲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全科與健康管理部 主任醫師
原標題:《胃疼確診肝癌?腿疼差點猝死?警惕誤導我們的這些症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