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後宮妃嬪等級、稱號、排名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6 騰訊網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道:「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許多人在讀到這句詩的時候可能會覺得白居易必定是用了誇張的寫作手法,因為三千人實在不是一個小數,光是記住三千張面孔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事實上,在古代許多時期,皇帝後宮佳麗還遠不止三千人,因為後宮佳麗不僅僅包括了那些妃嬪,同時也包括了眾多宮女。不過在三千後宮佳麗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有幸得到皇帝垂青,並獲得某種名分。今天夜讀史書就來和大家聊聊後宮妃嬪等級、稱號、排名的劃分。

皇帝雖然可以擁有很多女人,但正妻只能有一個,那就是皇后。皇后以下所有皇帝的庶妻都稱為「內命婦」。根據《禮記》中的記載,內命婦包括「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三夫人的等級僅次於皇后,是皇帝庶妻中地位最高的。比如漢高祖劉邦的庶妻有戚夫人、管夫人,漢武帝劉徹的庶妻有李夫人、鉤弋夫人。三夫人位同朝廷裡的三公(太師、太傅、太保,不同時期官名不同),官秩為正一品。到了北周時期,三夫人的名號被改為三妃,即貴妃、長貴妃、德妃(排名按順序從高到低,下同)。隋朝隋煬帝以貴妃、淑妃、德妃為三夫人。唐朝在貴妃、淑妃、德妃之後又增加了一個賢妃。明清時期妃的稱號多有改動,且在貴妃之上又增加了一個皇貴妃,位同副皇后,但仍屬於內命婦。

九嬪的等級在三夫人之後,位同朝廷裡的九卿,官秩為正二品。九嬪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稱呼。比如晉朝時期九嬪為: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唐宋時期九嬪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明清時期嬪的稱號多有改動,比如明朝嘉靖皇帝時期的九嬪為:德嬪、賢嬪、莊嬪、麗嬪、惠嬪、安嬪、和嬪、僖嬪、康嬪,而清朝有僖嬪、端嬪、穆嬪、熙嬪、道嬪、通嬪、襄嬪、靜嬪等稱號。

二十七世婦的等級在九嬪之後,周朝以後一度廢除,後來又重新設立。西晉將二十七世婦統稱為才人,隋唐將二十七世婦分為三組,分別是:婕妤、美人、才人。二十七世婦的稱號等級在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比如唐朝為婕妤九人,官秩正三品;美人九人,官秩正四品;才人九人,官秩正五品。而在清朝時期,二十七世婦的稱號為貴人、常在、答應。清朝自嬪以下僅為通房,不算妾室,沒有朝服和朝冠,人員亦無定數。

八十一御女的等級在二十七世婦之後,以唐朝為例共分三組,分別是:寶林二十七人,官秩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官秩正七品;採女二十七人,官秩正八品。清朝時期八十一御女的稱號相當於官女子,其等級僅略高於普通宮女。

從理論上說,皇帝的庶妻由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等後宮佳麗組成。但大部分情況下,皇帝的後宮都不會達到滿員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明孝宗朱祐樘一生只有一個女人,即正室妻子張皇后。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妃嬪的皇帝。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感謝您的觀看。

相關焦點

  • 寫作素材:中國古代妃嬪等級
    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稱號。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妾皆稱夫人。皇帝之妾皆稱夫人。並立八品。皇后、其餘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皆無定數。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母后稱號。又設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妃嬪的稱號。漢武帝時增加了婕妤、俓娥、容華、充衣。
  • 越南古代也有後宮制度,卻不輕易立皇后,多數宮人一生見不到皇帝
    越南帝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帝王后宮,這些居住在紫禁城的后妃很生活相對悠閒,但等級十分嚴格,她們不得不放棄一切與外界的聯繫,與社會完全隔離只是服侍帝王。對於越南後宮歷史,越南古代史籍記載並不多,只是到文教頗盛的阮朝才記載多起來,可以一窺的越南歷史上的後宮真相。
  • 古代殉葬制度有多殘忍?皇帝死后妃嬪陪葬,明成祖的陪葬團最龐大
    古時候實行並非一夫一妻制,一個男人可以有無數老婆,而這之中擁有妻妾數量最多的當屬皇帝,從前就有詩句「後宮佳麗三千」來描寫皇帝嬪妃之多,由此也可以看出皇帝大後方的規模。殘忍的殉葬制度在古代奴隸以及封建王朝時期,陪葬還多少能理解,但是殉葬就遠比陪葬來的殘忍的多,隨死者而葬的並非死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出於自願或者強迫來用某種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後葬在墓中,而古代帝王的一部分妃嬪的歸處就是殉葬。
  • 古代後宮妃嬪的等級
    並立八品(該八品也是沿襲秦時之制):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漢武帝時增加婕妤、經娥(經為女字旁,打不出來,下同)、容華、充依,各有爵位。除此以外,史籍中還曾出現過諸姬、長御、材人、待詔掖庭、中宮史、學事史等名目。 太子妻稱妃,妾有良娣、孺人,妻妾共三級;皇孫妻稱夫人,妾無位號,皆稱家人子。 東漢光武中興後,提倡儉樸,六宮稱號只剩下皇后、貴人,貴人金印紫綬,俸祿不過數十斛;又置美人、宮人、採女三等,無爵秩,只在歲時賞賜充給。皇子封王,妾數原無限制,此時也定製,正妻稱妃,妾不得超過四十人。
  • 清代親王嫡福晉和皇帝的妃、嬪、貴人比較,誰的地位更高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將封建等級制度發展到了一個全新境界,除了前朝的君臣有別、爵位劃分、官員品秩制定;和男性相對應的還有女性的諸多等級制度劃分。對於清朝統治階層而言,皇族女性的等級制度劃分更為嚴苛。除了皇帝所對應的皇后、妃嬪等,皇族爵位中的親王、郡王、貝勒等依次對應親王妃、郡王妃、貝勒夫人等。
  • 古代妃嬪如何侍寢?除了翻牌子,這些方法你一定沒有聽過
    古代皇宮中所謂的「侍寢」,其實就是指伺候皇帝睡覺,這是妃嬪獲得帝王寵幸的必經之路。但由於皇帝後宮中的妃嬪太多,不可能人人都能照顧得到。因此皇帝為了決定侍寢的人選,便發明了許多召寢的方法,比如清朝皇帝常用的「翻牌子」就是其中之一。
  • 【科普】古代的後宮嬪妃級別
    古代的後宮級別大小排列
  • 夢回古代,小女子入後宮飛上枝頭變鳳凰,漫談嬪妃森嚴等級制度
    隨著《大明風華》、《清平樂》、《延禧攻略》等古裝歷史劇的熱播,古代後宮女子的生活場景被現代人所熟悉,很多歷史發燒的愛好者,有想夢回宋朝的,有想夢回明朝的,還有想夢回大清朝的,特別懷揣飛上枝頭變鳳凰的少女,想學學從一個宮女到皇后逆襲之路,其實,古代後宮女子的升遷之路是很艱難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古代的後宮管理。
  • 嫡福晉、側福晉、庶福晉、格格,清朝王爺的妻妾為何也等級森嚴
    後宮等級制度創設後,原本用以稱呼皇帝妃嬪的「福晉」、「格格」等名詞,便消失於後宮,成為皇室宗親妻妾的專用稱謂。因為後宮妃嬪的晉升、貶黜抑或得寵程度,能夠影響前朝政局、外戚家族勢力,甚至直接影響統治根基穩固,所以康熙皇帝才創設了後宮妃嬪等級制度。可皇族成員妻妾的主要責任更多的在於為愛新覺羅氏開枝散葉、繁衍後嗣,政治影響明顯較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 清朝妃嬪脖子上,為何要佩戴白布條?講究太多,主要為了方便皇帝
    ——《歷史學的理論和實踐》近幾年來,我們時常會在電視上看到一些清宮戲,尤其後宮女人們的勾心鬥角讓無數網友為之感嘆,甚至還有不少人調侃如果自己生在古代絕對活不過第二集。相信細心的人都會注意到,後宮的女子都會佩戴龍華,但每個人所佩戴的圖案都不一樣,從宮女到妃子再到皇后,會有很大的區別。普通宮女一般是沒有任何裝飾的小白巾,而妃嬪的自然就比較素雅一些,反觀皇后與貴妃就比較雍容華貴。
  • 清朝妃嬪侍寢,為什麼不能過夜?可不僅僅是為了保重龍體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將古代社會「一夫一妻多妾」婚姻制度進行了很好的貫徹落實。清朝皇帝不但可以合法擁有數量不設上限的後宮妃嬪隊伍,還制定了一整套等級森嚴、尊卑明確的後宮制度,予以系統、完善管理。
  • 古代嬪妃脖子上為啥要掛「白布條」?有什麼用?主要是讓皇帝方便
    ———《論語.季氏》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吃食住行,服飾,等都是很有講究的,從很多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帝的妃嬪們,為了爭奪皇帝的寵愛,費盡心思裝扮自己。可是不管多美麗的花兒,也會有枯萎的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人也會慢慢變老,但是為了能夠將美麗留住,打扮就是最好的輔助,就算容貌不是最出眾的那個,但好的裝扮也是能夠留住皇帝的芳心,那麼古代妃嬪們脖子上的「白布條」究竟有何用呢?根據歷史記載,在漢朝時期,漢靈帝就要求後宮們,穿著樸素,決不允許她們穿著華麗,一般都就是青色和黑色搭配的帆布衣。
  • 後宮佳麗三千人,這是真的嗎?那古代君王是有多「性福」?
    在古代,有著非常的嚴厲的制度,當時的皇上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皇帝所有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很多女子都想成為皇帝的妃嬪,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那後宮佳麗三千是真的嗎?據悉隋煬帝後宮有5000名妃嬪,而在歷史上擁有妃嬪最多的是晉武帝司馬炎,擁有妃嬪數量多達1萬多人!其實這裡的妃嬪指的是後宮的女性。那古代皇帝有多"性福"?其實,古代皇上雖然擁有三千佳麗,但是也有不「性福」的。
  • 古代皇帝的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指的是什麼?他真有那麼多老婆嗎?
    都說古代皇帝老婆多,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之說,當然還有更誇張的"後宮佳麗三千"的說法。三千個老婆那明顯是不太現實,就算有那心,腎還不答應呢。既然"三千佳麗"不可能,那麼"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呢?並且皇帝作為古代的一國之君,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多幾個老婆也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 皇帝後宮三千,妃嬪如何稱呼?人人有等次,個個有級別
    (圖)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劇照中國近兩千年的帝制王朝,誕生了難以計數的皇帝,也誕生了難以計數的妃嬪。
  • 其實是為了方便皇帝,不是保暖
    近年來,描述後宮的影視劇十分的受歡迎,大家都十分熱衷看那些後宮女子之間的明爭暗鬥。如《甄嬛傳》、《如懿傳》等,都很受大家歡迎,成為茶餘飯後的消遣。這些宮廷劇都是以真實歷史作為背景的,但是其中很多情節都是改編或者虛構的。
  • 唐代宮苑中的妃嬪,都是怎麼生活的?原來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一、後宮秘聞之佳麗三千在很多人的頭腦中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古代皇帝後宮內真有3000人嗎?數量如此之多的各級妃嬪,平時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嗎?有多少人會像楊貴妃一樣,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相信這一連串的問題,都是大家最關注的後宮秘史。
  • 明清皇帝有時會用「金瓜子」賞賜後宮嬪妃,為什麼她們異常高興?
    之所以嬪妃們收到金瓜子以後,欣喜若狂,是因為它所代表的意義不同,它表示了皇帝對自己的寵信和喜愛。後宮佳麗那麼多,如果只是自己收到了金瓜子的賞賜,當然是很高興和開心的,因為其他人都沒有,只有自己有,在人數眾多的後宮嬪妃中能夠獲得皇帝的喜愛和寵信是非常不容易第一件事,也代表了自己以後有更好的發展。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 古代侍衛住在宮裡,怎樣防止他們與妃嬪日久生情?清朝的辦法絕了
    在古代歷史上,皇帝長期處於權力架構金字塔的頂端,一身系天下安危,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享盡人間榮華富貴。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皇帝寶座也因此成為各方勢力覬覦的目標,從而置身於權力鬥爭的漩渦中心,稍有不慎就會遭到暗算,歷史上針對皇帝的刺殺和謀害行動,千百年來時有發生。
  • 走進開封龍亭探秘風流小宋:公開向皇帝討後宮妃嬪、還納為妻妾?
    當時,皇帝與民同樂。皇宮南門兩邊,只用柵欄與街市隔開。一天,宋仁宗帶領妃嬪佳麗,從皇宮南門出來,坐轎溜達,隔著柵欄逛街。當時的網紅宋祁(作詞網紅)也來逛街,偶遇皇帝一行,宋祁趕緊躲閃,離柵欄遠一點。皇家車隊中有一位後宮佳麗突然將車簾打開,追星般地喊了一聲「小宋」(這是宋祁的別號),溫柔地衝著他勾魂一笑,很快又跟隨皇帝的車隊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