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在很多人的心裡都與雪域高原有著緊密聯繫,還有點神秘。而藏傳佛教又分為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噶當派、格魯派等派別,在這裡著重說的是寧瑪派,因為該派僧人都帶著紅色僧帽,所以又被稱為紅教。#文史好物推薦#
寧瑪派其實是西藏本土的雍仲本教和從印度傳入的密宗結合而成的產物,採用父子相傳的形式。他們也沒有固定的寺院,沒有嚴謹的組織,沒有系統的教義,沒有完整的僧伽制度。經過索波切·釋迦瓊乃、索瓊·喜饒札巴、索·釋迦桑格三位大師的努力,寧瑪派成為了有固定寺院、有系統經典、有僧侶組織的完全獨立的宗派。
後來,寧瑪派又出了一位叫做晉美彭措的法王如意寶,他在1980年創建了色達喇榮的五明佛學院,為寧瑪派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在他的弟子中有一位希阿榮博堪布,是法王座下的得意弟子。
希阿榮博堪布出生於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小時候就追隨著家鄉寺院裡的大德高僧們虔誠的學習佛法,16歲時開始對顯密教法有了系統完整的修行。直到21歲的時候他收了比丘戒,來到了日夜嚮往的佛學殿堂——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也見到了他畢生的恩師寧瑪派最偉大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希阿榮博堪布說:「我初到學院,因為沒有足夠的錢糧,無法常住下來,我本打算向法王如意寶求一些法,然後回家鄉去實修,法王卻讓我留在學院跟著他學習,並為我提供了一間小屋和必要的衣食。」法王如意寶對希阿榮博堪布的關心之情是那麼自然,也是那麼潤物細無聲。
後來希阿榮博堪布覺得自己的福報小,不僅不能供養上師,反而讓上師為自己操心。所以選擇了借宿到道友家,兩個人擠在十來平米的小窩裡,雖然很清苦,但是修學著心中的夢想之法,再苦也是快樂的。
他們學習的五明佛學院剛開始時人很少,雖然很多人都在窘迫的艱難堅持著,但是法王如意寶關心著每一個弟子的生活,把大家的困難都放在心上,想方設法的解決問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希阿榮博堪布在五明佛學院法王如意寶座下修學佛法21年。
希阿榮博堪布學習佛法非常用心勤奮,24歲的時候就通過了寧瑪派的佛法大考試,獲得了法王如意寶親自授予的堪布學位,相當於碩士或者博士的學位吧!
希阿榮博堪布除了在五明佛學院講授五部大論等顯密法要之外,他還不辭辛勞地遠赴海內外各地,進行著弘揚佛法、普度眾生的弘法事業。他還關注發起規模宏大的放生活動、共修活動等,一幹就是整整二十多年,並且還在繼續著。
1995年,希阿榮博堪布在德格玉隆闊建立了著名的扎西持林閉關中心,為藏傳佛教的僧侶們提供了修行的道場,他的弟子們已經遍布了世界各地。
他在進行弘法的同時,沒有停下手中的筆,先後出版了《透過佛法看世界》、《次第花開》、《生命這齣戲》、《寂靜之道》等佛法作品,準確的說應該是心靈治癒的哲理文字。
前段時間,因為某些事情心情挺焦慮、煩躁的,一次偶然的機會,從樊登讀書會上遇到了希阿榮博堪布的《次第花開》,當時很好奇這到底是怎樣一本書,能夠得到樊登老師傾情推薦,並被和晶譽為「可以做一輩子的枕邊書」。同時,我本來也對佛學觀點感點興趣,所以就索性買來一讀。
以前總覺得藏傳佛教是古老而神秘難懂的,但是讀完希阿榮博堪布老師的《次第花開》就感覺自己面前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將宇宙間的一切向你娓娓道來,似乎黑暗中迷茫了很久的自己又一次看到了光亮,豁然開朗。又仿佛一雙妙手輕柔的揉碎潛藏心底的悲愁迷惘,又緩緩的指向暗夜中的北極星,照亮我們前方未知的迷途。
堪布用平實而真誠的語言傳頌佛法的基本知識,用以解開我們的心結,去尊重我們每一個人原本的信仰。我從這本書裡學到了什麼?
一、認識了苦
人間的痛苦分為八種:生、老、病、死、怨憎會、愛離別、求不得、不欲臨。承認痛苦的普遍性,看似悲觀消極,實則不然。對痛苦的逃避反而會加重我們的焦慮和恐懼。承認痛苦是正常的,我們就能集中精力處理問題本身,而不是糾纏在憤憤不平的情緒當中。寂天菩薩說:「問題若有辦法解決,就不必擔心;若沒有辦法解決,擔心也沒有用。」
二、克服恐懼
兩個辦法,一是熟悉無常,二是了解恐懼無常的原因。面對無常,觀察它,你才會發現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會生病、經歷挫折、沒有安全感。熟悉無常令我們內心真正放鬆而開闊,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因此而更加珍惜人生,懂得修行佛法的意義。
三、人身難得
佛經上說,如三千大千世界一樣廣闊的海洋上,漂浮著一根木軛,上有小孔,海底有隻盲龜,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盲龜浮出海面把頭剛好撞進小孔中的機率,比我們獲得人身的機率還大。作為人,我們免於地獄餓鬼畜生的痛苦愚痴,也不會像長壽天的天人那樣,誤認為沒有善念惡念的禪定就是解脫而失去修法的機會。若善用此人身,即身即可解脫。
四、感受安樂
費一生精力企圖在自己與外界之間砌一道圍牆的做法是徒勞的,而這種徒勞帶來的挫敗感讓我們很不快樂。注意觀察你的各種情緒,能夠幫你安住在負面情緒中,而不是壓制它,這能幫我們培養菩提心。把快樂寄托在向外馳求上,就像喝鹽水解渴一樣,得到的越多越不滿足。
五、學會自律
從長遠說,我們若真心替別人著想,首先須做到自律。自律的第一步是覺察。所謂的想開一點,就是不強化對事件和情緒的負面認知,不在心裡編故事誇大、加重感受。自律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不讓自己沉浸在對人對事無益的想像中。負面情緒的存在就意味著幸福感的缺失。沒有自律,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大家,都沒有好處。自律不是壓抑情感,而是考慮他人的感受。我們的目的是:不傷害。
六、學會出離
自以為是不僅割離了我們與當下,而且還使我們更容易受侵犯,也更容易侵犯別人。自以為是有時還表現為自卑。堅持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改變這個觀點,這不是自以為是又是什麼?習慣讓我們看上去像個傻瓜。現在就開始改變這些習慣,這就是出離。
如果你也正在為人生中遇到的不快和坎坷而煩惱,正在失敗之後持續的迷茫中,我建議你讀一讀希阿榮博堪布的這本《次第花開》,你能從其中得到開悟和力量,你能從其中看到希望和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