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扉美文】希阿榮博堪布:如何培養孩子快樂的能力

2021-02-19 靈扉SpiritGate

希阿榮博堪布:1963年生於四川甘孜州德格縣,是當今藏傳佛教寧瑪派最偉大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仁波切頗具影響力的弟子之一。二十餘年來,他不辭辛勞地赴海內外各地弘揚佛法,發起、組織規模宏大的放生和其他各類共修活動,以正式授課、現場開示、發表文章等多種形式接引、指導佛教弟子聞思修持佛法,深受海內外佛子的尊敬和喜愛。著有《次第花開》、《寂靜之道》、《喜樂的曼達拉》等書。

問:現代兒童教育是鼓勵競爭攀比,鼓勵自我表揚和凡事爭第一,不然就是弱者、失敗者,長大了也沒出息,而佛教卻恰恰相反,鼓勵人低調,吃虧了也不去爭論,處處讓著別人,凡事與世無爭,那麼請問這樣孩子長大了之後又該如何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生存?

答:鼓勵競爭攀比、以輸贏來衡量人生價值只是部分社會、部分人的做法,遠不能代表現代兒童教育的全貌。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使其順應天性地快樂成長仍然是主流。我希望為人父母者能夠開闊眼界,看到這一點。

父母們有必要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觀和對教育的態度。你自己把人生看作是一場競爭,時常處於緊張、對抗和急功近利的心態當中。這種對人生的看法和態度到底給你自己帶來了多少快樂?又讓你真正有多成功呢?如果自己並沒有因汲汲於得失勝負而獲得更多的幸福,憑什麼相信讓孩子這樣做他就能幸福?

講到教育,其實現在部分孩子缺少的是最基本的教養,像誠實、關愛、有禮貌、舉止得體等等。沒有這些做基石,僅僅強調技能、知識、功利心,孩子長大後有可能成為一個只知道生存而無力感受幸福的人,既沒有多少能力讓自己快樂,也沒有什麼意識讓別人快樂,就算擁有優越的物質條件,也不知道怎樣過上真正有品質的生活。

說到底,父母不都是希望孩子有一份安穩快樂的人生麼?而安穩、快樂更主要是來自一顆堅韌、樂觀、包容的心。你們有沒有教過孩子要堅強、包容,不論面對多大的困難都心懷希望和友善呢?

家教和父母的身教是兒童教育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可是有多少父母想到要為孩子做榜樣,並為此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有的父母自己沒什麼自制力,簡單粗暴,懦弱懶惰,也不愛學習,卻要求孩子成為跟他們完全相反的人,這也太難為孩子們了。

你也許會說:不是父母要孩子去比去爭,是社會環境所迫。其實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著屬於自己的一份苦樂去經歷,一段人生去感悟,是好是壞、是悲傷是幸福,都是自己的,沒有必要跟別人去比較,根本也沒有什麼可比性。

就算退一步說,處在競爭攀比的大環境中身不由己,你也要搞清楚:爭強好勝、自我表現欲,凡事不壓過別人心裡就不舒服,喜歡給自己和別人貼上贏家、輸家的標籤,這都是競爭心的表現,卻不代表你就有競爭的實力。長遠地說,一個人要在世間立足,靠的是學識、修養、才幹;要得人敬服,靠的是道德、人品。這些不是耍小聰明或一味地爭強好勝就能有,也不會因為待人寬容、處事低調就減少。

我總認為對小孩子最重要是培養他快樂的能力,這樣他以後不管走到哪兒,不管遇到什麼,都知道怎樣自得其樂。要快樂,就得學會寬容,會說:沒什麼大不了。能容納別人的不好,也能容納自己的失敗,容納生活的挫折和苦澀,這樣的一個人是懂得與己與人與世界愉快相處的。


靈扉心靈成長中心微信號:lingfei3207

新浪微博:靈扉SpiritGate

【詳細路線】

三裡屯十字路口西南角 三裡屯SOHO,唯一橘色樓為3號商場,一層從底商『海洋夢想→遠行地產旁3號商場專屬電梯間』上二層即到;地下車庫乘紅色區域3號商場『伊貝莎』直梯上二層左轉即到。地鐵路線:10號線『團結湖站』D口(西南口)出,沿工體北路西行500米,過紅綠燈繼續前行50米即到三裡屯SOHO,問路電話010-85900869

相關焦點

  • 《次第花開》:紅教法王如意寶大弟子希阿榮博堪布的人生感悟
    而在他的弟子中有一位希阿榮博堪布,是法王座下的得意弟子。希阿榮博堪布出生於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小時候就追隨著家鄉寺院裡的大德高僧們虔誠的學習佛法,16歲時開始對顯密教法有了系統完整的修行。直到21歲的時候他收了比丘戒,來到了日夜嚮往的佛學殿堂——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也見到了他畢生的恩師寧瑪派最偉大的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 希阿榮博堪布心靈隨筆《次第花開》:心生歡喜
    《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讓我們生起對三寶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脫的決心。
  • 精進修法卻「倒黴透頂」,實際上這是一種徵兆—希阿榮博堪布
    ——希阿榮博堪布《透過佛法看世界》有些修行者雖然精進修法,但在現世中卻屢屢遭遇不幸。實際上這是一種極好的徵兆。很多人不明白因果的道理,覺得「我那麼精進地修法,那麼精進地行持善業,還遭受種種痛苦,這不公平」,就對佛法產生了懷疑,甚至停止修法,停止行持善法。
  • 引火自焚——索達吉堪布開示「害心的可怕」
    如果有人一心想害別人,縱然他的心願實現了,可是別人遭受痛苦又會對自己帶來什麼快樂呢?如果說別人遭受痛苦是自己最大的快樂,那再也沒有比這種噁心更嚴重的禍患了!點擊查看本平臺近期推文:索達吉堪布的呵護:「一天中幾個小時,你可以把手機關掉嗎?」
  • 希阿榮博堪布:真正的大神通是什麼?
    冷漠往往不是因為缺乏愛的能力,而是因為不相信自己敞開心胸的能力。凡事只關注自己,只關注眼前,總是以這樣的心去看待事物去做事。生活的路會越走越窄,心越來越枯澀。讀一讀佛菩薩的事跡,看到他們的心量是多麼開闊廣大,我們會明白為什麼自己的福報會這樣小。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一個人能否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取決於這個人是否有自主能力。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能過上「自我實現」的人生,體驗終極幸福,就是這篇文章要解決的問題。自主能力是《父母平和孩子快樂》一書讓父母幫孩子培養的三個能力裡面的最後一個。
  • 希阿榮博堪布:在網絡上輕率發言會遭可怕的果報!
    作為凡夫,我們沒有能力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成就者。遠的不說,僅喇榮五明佛學院這個小小的山谷裡,自一世敦珠法王時期十三位弟子虹身成就以來的幾百年間,以各種方式示現成就的修行者,層出不窮。有些人的事跡,生前為人所知,有些人卻終生隱藏自己的功德,甚至故意示現離經叛道的形象,遊舞人間。
  • 佛學如何在人迷茫脆弱的時候給人以鼓勵和啟發?藏人精神愉悅之源
    《次第花開》作者希阿榮博堪布1963年生於德格,二十四歲獲得堪布學位。堪布:原為藏傳佛教中主持授戒者之稱號,相當於漢傳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其後舉凡深通經典之喇嘛,而為寺院或扎倉(藏僧學習經典之學校)之主持者,皆稱堪布。擔任堪布的僧人大都是獲得拉然巴格西學位的高僧。
  • 如何培養出學習有後勁的孩子?側重培養4種能力,孩子學習後勁足
    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還興致滿滿,堅持不了多久就開始洩氣了,開始敷衍,沒有學習動力。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學習時保持充足的興致,後勁十足呢?3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能力中最重要的2點就是時間管理的能力,生活及學習的規劃能力。這兩點需要對孩子從小進行培養。
  • 如何培養孩子英語溝通能力呢
    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表現來源於生活中的引導和互動。家長教孩子表達和行為,都是要做到位的;而且還通過提問和互動等形式,來驗證並增強孩子的能力。實踐中表現得多了,自然也就模仿了;但家長總是會耐心地去教孩子模仿到位,恐怕孩子學不好。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餵養孩子要放在懷裡,養育者的氣味會讓孩子感到溫暖,食物、熟悉的氣味會讓孩子感受到舒服和快樂,有利於依戀關係的建立。 3歲-12歲 性格撫養 愛是一種營養,但不是全部,孩子從3歲開始,逐漸具有了理解和表達的能力,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時期。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家長必讀)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 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 「一會兒給孩子吃個紅薯,一會兒帶孩子去鄰居家串串門兒,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變得分散。」 早年的沒有節奏的養育會讓人在成年後對自己缺乏控制力。 如何讓四歲上下的孩子開始懂得等待和忍耐,從而培養自律意識?
  •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愛說話會表達善溝通
    這是因為兩個孩子成長的環境不同。老大的時候,年輕的父母沒有經驗,還不懂得如何養育孩子,缺乏早教啟蒙的方法,不知道怎樣跟寶寶互動,容易錯過孩子語言能力開發的黃金時期。到了二胎的時候,父母已是輕車熟路,心態也比較放鬆,所以二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往往比老大好!那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做才能讓寶寶愛說話會說話呢?
  • 希阿榮博堪布樸實生動經典開示,次第花開,修一顆佛心
    7、不了解自己的另一個表現是不知如何正確地對待自己。或是溺愛放縱,或是自責苛求,總之就是不能以一種平和的方式與自己相處。8、快樂的人生是從接受缺憾開始的,接受一個不那麼完美的自己,學會說:「我不再需要什麼,我很滿意。
  • 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是很重要
    與人合作能力的培養屬於情商培養的一部分,家長們一般都十分重做視,但很多家長急於求成,想直接培養孩子在做事上的合作能力,豈不知如這是不科學的。當孩子年紀尚小時,玩是孩子的第一要務,並不適合培養他合作做事的能力。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深度好文)
    父母們不禁要焦慮了,如何才能讓孩子眼裡充滿快樂、溫暖呢?李玫瑾教授針對不同階段孩子的養育給出了具體可行的方法。依戀得到滿足時會非常快樂和放鬆,當人處於放鬆狀態時,看外界的事物就會非常快樂。三歲時堅持10分鐘完成一幅畫,四歲時每次堅持20分鐘,等孩子六歲上學後,就能在35分鐘的課堂時間裡集中注意力。孩子五歲起,自我管理能力和與他人分享的能力也應該逐漸養成。這時候,家長要適當利用誘惑訓練來幫助孩子形成這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