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集團戰略解析:各品牌協同作戰,新業務多元布局

2020-12-23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 未來智庫)

一、戰略轉型到位,平臺化策略和亞太市場擴張

1.1 集團戰略全面轉型

1.1.1「TOGETHER Strategy 2025」重整旗鼓

經歷柴油門危機後,大眾重新審視自身的業務和結構。2016 年大眾啟動「TOGETHER Strategy 2025」戰略,目標是成為全球領先的可持續出行服務供應商。大眾認為汽車 行業處在下一次創新飛躍的風口,不僅僅是汽車本身將在未來幾年內發生巨大變化,出 行服務也被客戶重新定義。因此,「TOGETHER Strategy 2025」戰略為大眾汽車面向 未來的變革鋪平道路。該戰略擁有激勵客戶,卓越僱主,環保、安全和誠信和有競爭力 的盈利模式四大目標。同時聚焦於核心業務轉型、創造出行解決方案、強化創新文化和 確保資金充足四個要素,四個要素構成連貫的整體:核心業務和新出行解決方案業務的 轉型是未來發展的基石,但只有在集團內部建立真正的創新文化,並且有充足的利潤為 這一切提供資金來源,那麼前兩者才會取得成功。同時,大眾將四個行動領域與集團層 面的 15 個關鍵戰略舉措相結合,後發展為 16 個措施,覆蓋各業務領域和價值鏈。

大眾認識到過於複雜的集團流程導致決策緩慢和重複工作,並且阻礙其及時掌握市場趨 勢和客戶動向,因此,大眾實施大規模集團組織架構調整,增強業務部門獨立性,為大 眾集團 「瘦身」。1)大眾汽車集團劃分為六個運營單位和中國地區,其中根據客戶群 或價格區間將乘用車品牌分為 Volume、Premium、super premium 三大集團,體現了 大眾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思想,不同細分市場的品牌集成能幫助大眾在不損害品牌價值 的同時進一步實現研發和銷售領域的協同效應。2)強化集團層面的監督、控制和協調 職能,將核心運營職能分配給各個品牌,如奧迪品牌的 CEO 負責集團銷售,保時捷品 牌的 CEO 負責集團生產,集團層面專注於各品牌間在模塊化、產品組合、工廠跨品牌 員工隊伍、採購、汽車電子和車輛 IT 等領域的協同效應,這突出了大眾「精益集團助 推強勢品牌(a lean Group drives strong brands)」的理念。3)整合商用車品牌,進入資本市場,2015 年,大眾將中型和重型商用車業務合併到大眾卡車和巴士(Truck&Bus GmbH),從而將 MAN 和斯堪尼亞等商用車品牌集成至同一控股公司,2018 年大眾卡 車和巴士更名為 TRATON GROUP,2019 年 TRATON GROUP 實施 IPO,商業車業務 的重組不僅使跨品牌的組件平臺和聯合採購成為可能,還將為商務車打開車聯網和自動 駕駛等新領域提供更大的空間,規模經濟效應將助推大眾實現商用車領域全球冠軍的目 標。4)重組零部件業務,自 2019 年 1 月起零部件業務成為大眾汽車集團旗下的獨立 公司實體,不同品牌的全球零部件業務被整合為同一系統,零部件業務部門承擔開發和 生產電動汽車戰略性部件的責任,包括為 MEB 平臺製造各種電子元件和開發電池價值 鏈整體領域,該舉可能進一步降低電動汽車生產成本,增強大眾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競爭 優勢。新的集團架構體現了大眾汽車在不同品牌整合領域的豐富經驗。

在人事管理方面,大眾強化高層管理人員結構,提升其國際化水平和創業精神,為轉型 打好基礎。大眾轉變高層管理人員的結構和培養體系,2018 年大眾重新調配集團近 40 個高層職位,同時以更加精確和系統的方式培養高層管理人員的技能,發起全集團近 400 名管理人員參與的職業發展計劃。此外,大眾還修改管理層薪酬制度,將公司價值 作為界定管理層績效和薪酬的關鍵指標,從而強化集團理念和共同成就。

1.1.2「TOGETHER Strategy 2025+」戰略升級

TOGETHER 2025 戰略卓有成效, 2019 年大眾升級集團戰略,提出 TOGETHER 2025+ 戰略,提出新的願景「為後代塑造未來出行(shaping mobility-for generations to come)」。 TOGETHER 2025+戰略將大眾的模塊目標、功能領域以及品牌和地區的細分目標協調 一致。在戰略實施期間,大眾將通過電動汽車、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使汽車清潔、安 靜、智能和安全,提供全新的駕駛體驗。該戰略制定了五大行動領域和九個功能領域, 五大行動領域以可量化的 KPI 為基礎,涵蓋了原始「TOGETHER Strategy 2025」戰略 中的 16 個集團計劃中的部分計劃。

TOGETHER Strategy 2025+戰略分品牌和區域實現創新、可持續發展和盈利能力的提 升,各品牌和區域均設定其品牌戰略:

大眾汽車提出 TRANSFORM2025+戰略,重塑乘用車品牌。通過其領先的批量製造商 基礎,重新調整產品戰略,開展第一階段 SUV 攻勢和第二階段電氣化浪潮,成為電動 汽車的全球市場領導者,率先拓展汽車新興業務,創造更廣泛的收入基礎。大眾將持續 進行 2015 年宣布的 SUV 攻勢。截至 2018 年,緊湊型 Tiguan 已成為全球十大暢銷車 之一,途銳也取得了不錯的銷售,高爾夫的 SUV T-Roc 在 2017 年底推出後也取得了 良好的開端,2018 年上市的 T-Cross 憑藉超高的性價比和小巧緊湊的車身補充了大眾汽車 SUV 產品組合,計劃在 2020 年推出的 ID Crozz 是大眾汽車首款全電動 SUV。大 眾預計北美、南美以及中國市場的 SUV 增長尤為強勁。

奧迪逐步實施「重新定義奧迪的未來」戰略。堅持發展電動汽車和智能網聯,在高端市 場競爭環境中提供最強大的電動車型產品組合併在未來十年每年銷售 100 萬輛電動汽 車。創造開放的數字生態系統和可持續發展經營模式,到 2025,將奧迪汽車生產和使 用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30%。

西亞特將樹立獨特的競爭優勢。定位於年輕群體的入門級市場,強調西亞特的品牌獨特 性,使業務全球化,重新設計業務模式,打造能夠快速適應環境變化的組織結構和流程, 保持在歐洲年輕群體市場的佔有率,將西亞特品牌價值推向更高水平。

保時捷將實施「塑造跑車的未來」戰略。在保持可持續性的同時,將品牌的歷史和價值 與創新技術相結合,包括電動汽車和智能網聯等技術,塑造獨特的未來運動型汽車,實 現價值增長和創新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斯柯達為個人出行創造創新的出行解決方案。通過開創性和可持續的產品和服務激勵現 有和潛在客戶,利用專業知識為未來創造最佳的出行解決方案。

大眾商用車的戰略重點是為客戶提供世界領先的運輸解決方案。大眾商用車的集團目標 是成為低排放和零排放輕型商用車的領先供應商,提供綜合運輸解決方案,關注自動運 輸技術的發展,提高客戶在商業領域的盈利性。

TRATON GROUP通過跨品牌共享平臺建立世界領先的商用車業務。TRATON GROUP 整合了 Scania、MAN 和 Volkswagen Caminhese nibus 等商用車品牌,在技術方面 利用共享平臺上的跨品牌工作為動力傳動系統的核心組件創造協同效應,以創新領導者 的身份激勵客戶,目標是成為商用車領域全球冠軍。

大眾汽車金融服務是大眾提供更好的出行產品和服務的關鍵。大眾汽車金融服務作為經 銷商和客戶的合作夥伴,為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履行關鍵職能,為客戶提供具有吸引力的 產品,包括融資、租賃、保險、車隊管理和智能網聯服務。大眾金融服務公司繼續實現 業務數位化,並於 2018 年與希爾德斯海姆大學展開大數據分析領域的合作以及知識和 人才儲備交流。除此之外,大眾汽車金融服務還投資了其他關於人工智慧和數據安全的 公司,增強大眾汽車集團的數字生態系統,優化各種服務類產品,為客戶提供附加價值。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致力於成為中國可持續出行產品和服務的領先提供商。大眾汽車 集團一直活躍在中國市場,並成為這個全球主要市場中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大眾汽車集 團及其合作夥伴計劃在 2019 年投資超過 40 億歐元,以加快其在電動汽車、智能網聯、 出行服務、研發能力、高效生產流程和新產品方面的轉型步伐。

1.2 推進數位化運營提質增效

基於工業 4.0,大眾集團持續推進公司的現代化和數位化運營,體現數位化轉型路線圖。大眾將加大對數位化項目的投資,大眾汽車公司將在 2023 年及以後投資高達 40 億歐 元的數位化項目。這些項目包括 SAP4/Hana 等尖端 IT 解決方案,特別是管理應用,高 效採購系統和新標準人力資源應用。大眾將增加數位化就業崗位,至 2023 年在集團、 品牌和零部件領域創造至少 2000 個新的就業崗位。大眾將加強對數位化領域人才的培 訓,將有 1.6 億歐元用於支持轉型帶來的培訓需求,培訓將針對受轉型影響的職業和部 門量身定製,大眾還建立了一所在線大學,通過在線平臺可持續地加強學習。AGEBI+ 計劃是大眾職業培訓中專門針對一些希望將實踐經驗與學位課程相結合的職業培訓生, 到 2023 年,根據集體協議,他們將在 1,400 個職業培訓名額中佔到每年 250 個職業培 訓名額。大眾在數位化改革期間保障就業,提出 2029 年的統一就業保證,排除了在此 期間的強制裁員。大眾制定轉型期間的生產率目標,基於數位化轉型,生產單位需要在 2023 年每年進一步提高 5%的生產率以保證競爭力。

大眾在運營過程中通過領先的科技技術推進數位化運營,包括數位化設計、生產、銷售 和數位化服務的開發,提高各環節的效率和質量。

在工業生產領域,大眾汽車與亞馬遜和西門子合作開發大眾工業雲。2019 年 3 月,大 眾汽車宣布其與亞馬遜網絡服務(AWS)籤訂一項全球協議共同開發大眾汽車工業雲, 西門子作為集成合作夥伴加入合作。亞馬遜提供專為生產環境而開發的物聯網(IoT), 機器學習分析和計算服務,西門子將促進不同製造商的機械設備在雲中高效聯網。由此 大眾汽車將在未來構建新型數字生產平臺(DPP),集團以外的所有工廠和公司都將其 系統架構集成在此平臺上,該平臺將標準化和簡化系統和工廠之間的數據交換。憑藉其 工業雲,大眾汽車可實現以下優勢: 1)為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靈活性開闢新的可能,來自所有工廠的數據將幫助大眾汽車更有效地實施生產計劃、庫存管理和物流管理,早 期發現和消除供應瓶頸和過程中斷,優化工廠機器和設備的運作效率。2)有望構建全 球汽車工業生態系統,大眾工業雲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平臺不僅可以涵蓋超過 1,500 家 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公司的全球供應鏈,還可供其它汽車製造商使用,從而使大眾汽車、 供應商和客戶都能分享數據帶來的潛力。

奧迪計劃在批量生產中應用機器學習。汽車設計越來越複雜,奧迪的質量標準越來越高, 在部件檢查過程中,奧迪開發了可自動識別並標記鈑金零件中最精細裂縫的技術,準確 度高並且在幾秒鐘內完成,替代了原本的目視檢查和圖像識別評估。該方法基於深度學 習,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機器學習,通過這個項目,奧迪在公司推廣人工智慧,並徹底改 變生產中的測試過程。

斯柯達成為了捷克共和國領先的 IT 公司之一。公司的一貫數位化是 2025 年戰略的基 石之一,通過這一戰略,斯柯達汽車公司確定了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領域。斯柯達將其 數據中心擴展為捷克共和國最大的私人計算和數據存儲中心,計算能力將達到 15 petaFLOPS,相當於每秒 15 千萬億次計算操作,能夠極具挑戰性地進行高性能計算。 為了進一步提高能源效率,斯柯達汽車公司將利用計算機冷卻系統產生的熱量來加熱辦 公室。

數位化是西亞特的戰略重點。西亞特正在推動數位化轉型,通過市場上最領先的技術, 使得所有的生產活動都適應數字環境。西亞特正在開發和應用針對汽車生產的數字工具 和解決方案,使公司能夠獲得效率。例如,通過實施人工智慧,在 Martorell 工廠中使 用協作機器人以及虛擬實境和大數據來徹底改變車輛設計和生產;有關生產過程中的數 據和信息可以在智能手錶上查閱。除此之外,西亞特擁有一個生物力學實驗室,通過處 理 3D 工人的肌肉骨骼特徵,採用數位化的方式預防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病症以及在受傷 情況下改善康復情況。

大眾在裡斯本建立 IT 中心,提升軟體能力。2018 年,大眾建立「裡斯本軟體開發中心」 (SDC),有 300 名 IT 專家將為大眾的數字生態系統和內部企業流程開發軟體。其中 100 名專家將專門為 MAN Truck&Bus 的商用車部門提供基於雲的服務。數字服務的軟 件開發已成為大眾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在此之前,大眾已建立兩個軟體開發中心,擁有 數百名 IT 專家。

大眾汽車設計在數位化轉型中不斷前進。大眾汽車設計公司致力於數位化工作方法,投 資了 LED 屏幕用於顯示虛擬模型,減少傳統設計中粘土模型的成本和時間密集型的生 產,虛擬地顯示和優化設計。自 2016 年以來,物理演示模型的減少和更有針對性的使 用節省了數千萬美元成本。除此之外,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使得在 全世界每個虛擬模擬站點可以對新產品進行共同開發和質量評估,全球大眾汽車設計中 心之間可以進行持續而高效的溝通,為不同市場提供創意,也可以讓設計人員與開發人 員能夠一起工作,有利於最終產品的成熟度。

大眾將銷售數位化。大眾將重組其銷售模式,並計劃於 2020 年 4 月在歐洲推出。在與 其經銷商的數位化合作框架內,大眾汽車將開發一個聯合網際網路平臺,該平臺將處理整 個採購流程,直至合同訂立,包括融資,支付甚至二手車交易。客戶可以從整個品牌型 號系列中進行選擇,並通過在線選定的經銷商完成購車。對於大眾汽車,新平臺將首次 提供直銷的可能性; 大眾品牌打算主要在軟體和在線服務領域使用這種可能性。除了傳 統的全功能經銷商之外,還將有五種新模式,銷售和服務在同一屋簷下,每個經銷商將 來只需要一個全功能設施。經銷商將通過與相關進口商達成協議來塑造他們的城市展廳、彈出式商店、服務工廠、二手車中心或可擴展全功能經銷商,使他們的業務更加有效和 以客戶為導向。

1.3 模塊化戰略構造大眾核心優勢

模塊化生產為大眾降低了大量的研發生產成本,提高了運營效率和品牌之間的協同作用。 為實現模塊化,大眾形成了統一的生產標準,實現了跨車型和品牌的零部件供應標準化, 從集中生產組織調整成模塊化生產單位,如駕駛艙或前端,推動集團技術的共享並推出 「模塊化手冊「記錄組件使用情況,以及建立集中性的數據管理中心。

模塊化平臺生產大眾有三個主要模塊化平臺:MQB,適用於生產小型至中型的橫向發 動機的車型;MLB,適用於生產中型和大型的前置縱向發動機的車型;MEB,適用於 生產純電動汽車。

1.3.1 MLB 平臺

真正的模塊化平臺始於奧迪。奧迪率先在 2007 年推出真正的模塊化平臺 MLB,可以生 產奧迪品牌從 B 級到 D 級的車型。A4 到 A8 可以共享 MLB 平臺的動力系統和底盤技 術,而且在賓利、保時捷的 D 級車上也發揮效應。奧迪建立自己的模塊化系統也是為 了將自身與大眾品牌定位上進行區分,走向高端化的措施之一。奧迪只有少量幾款 A 級車(奧迪 A3、TT、Q3)與大眾共享平臺生產。

MLB evo 平臺覆蓋了大眾集團的高端車型。2015 年, MLB 平臺升級為 MLB evo 平臺, 大眾集團的途銳、奧迪 Q7、奧迪 Q8 等幾款頂級 SUV 車型都基於 MLB evo 平臺。大 眾集團是想把 MLB evo 平臺打造成集團的高端車型專屬平臺,與生產主流車型的 MQB 平臺區分開來。

1.3.2 MQB 平臺

MQB 平臺的誕生。MQB 作為模塊化策略的擴展,使得大眾乘用車、大眾商用車、奧 迪、西亞特和斯柯達品牌之間的車輛能夠實現高度協同性。2011 年 9 月,基於 MQB 的生產開始。2012 年,MQB 平臺首次被奧迪和大眾乘用車品牌用於新推出的第三代奧 迪 A3 和第七代高爾夫上。MQB 平臺為大眾集團節約了大量研發生產成本。

MQB 平臺的兼容性很強。MQB 平臺的所有車型共享相同的引擎位置, 以及前軸和腳踏 板的間距固定,確保了車前有一個統一的系統。但可以在軸距, 輪距和外形尺寸上具有 靈活性。通過調整前懸、後懸、前後輪距以及軸距,實現帶寬的拓展。小到 Polo 大到 途昂均可以基於 MQB 生產,兼容性得到最大化的拓展。MQB 平臺覆蓋了大眾、奧迪、 斯柯達、西亞特等品牌,平臺具有通用性。截至 2018 年底,大眾已實現了 60%的傳統 型號基於 MQB 平臺生產,到 2020 年預計將增加到 80%左右。

MQB 將發動機模塊化,涵蓋多種動力類型。作為 MQB 平臺的核心,發動機模塊的位 置和安裝傾角是相同的,因此發動機懸置位置是固定的,發動機的規格可以系列化,發 動機和變速箱的種類大大減少。模塊化的發動機可以涵蓋所有動力類型。除了傳統的汽 油和柴油發動機,MQB 還可以集成替代傳動系統,例如天然氣、混合動力或電動驅動。 高爾夫GTE、奧迪A3跑車E-TRON和PASSAT GTE是基於MQB的插電混合動力車。

MQB 平臺的輕量化表現出色。MQB 將輕質材料特別是鋁集成到模塊中。大眾開發的 電阻元件焊接技術用於將不同的材料粘結在鋼上,可大大降低車身重量。例如,MQB 平臺的第一款產品 A3 比其前款輕 90 公斤,最高速度為 200km/h。基於 MQB 的新 Golf 和朗逸,比前一代產品重量減輕了 100 多公斤。

1.3.3 MEB 平臺

大眾 MEB 平臺是專為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而設計的專屬純電動模塊化平臺。MEB 平 臺的特點集中於高壓電池(安裝在車身底部以節省空間),後橋(或前橋上)的緊湊型電動驅動器,以及用於快速充電的標準 CCS 系統。它還構建了新的端到端全電動「E 」 架構以及「vw.OS」作業系統的基礎,該作業系統可用於搭載新的數字服務和輔助系統。 因此 MEB 平臺擁有更長的續航裡程,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間並確保實現網聯化,並為未 來發展自動駕駛技術創造條件。

MEB 圍繞電池包設計。與 MEB 平臺不同的是,MQB 的 BEV 配備了前驅電機,異形 高壓電池包位於座椅及中央通道下方,它是基於燃油車型基礎上設計的架構。而 MEB 是專為電動汽車開發的技術平臺,圍繞位於中央的高壓電池包設計,電池包不再是異形 而是像巧克力板一樣的規則形狀,方便增大電池容量。由於電機體積減小,乘客艙空間 變大。

大眾 MEB 平臺有望快速落地擴張。從產能規劃來看,2022 年之前,大眾 MEB 平臺將 在分布於歐洲、中國和美國的八個工廠投產,其中包括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和上汽大眾安 亭工廠,兩家中國新工廠將於 2020 年投產。從產品規劃來看,MEB 模塊化平臺具有靈 活性,適用於大眾、奧迪、西亞特、斯柯達和大眾商用車五大品牌,涵蓋從緊湊車車型 到 SUV 和麵包車車型,到 2022 年,大眾、奧迪、西亞特和斯柯達四大品牌計劃推出 27 款基於 MEB 平臺的車型。大眾品牌的 ID.3 純電動車是基於 MEB 平臺推出的第一款 電動汽車,將於 2019 年底在茨維考工廠下線。ID.3 成本與同等配置的高爾夫相當,在 德國起價低於 30,000 歐元。大眾品牌還推出了多款 ID 系列概念車,將陸續進入市場。

大眾 MEB 平臺將顯著降低電動汽車生產成本,推動電動汽車滲透大眾市場。大眾 MEB 平臺除在大眾集團內部可跨品牌使用外,還向其他製造商開放,2019 年 3 月,德國電 動汽車製造商 e.GO Mobile 成為全球首家使用 MEB 平臺的外部合作夥伴。基於 MEB 生產車輛數量的擴張可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大眾預計到 2028 年,全球將有多達 2200 萬輛基於電動汽車平臺生產的車輛,預期將能實現較強的規模經濟,進一步降低電動汽 車生產成本。

1.4 亞太市場擴張

1.4.1 中國市場 SUV 和下沉市場新動態

大眾認為在電動汽車,智能互聯,自動駕駛和共享出行領域,中國正在越來越多地制定 全球標準,仍將中國視為最重要的市場。在投資層面,到 2023 年,大眾汽車及其中國 合資夥伴計劃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位化和創新出行服務領域投資 150 億歐元。在管理結構層面,2018 年,大眾汽車集團監事會將中國管理董事會負責人的職責分配給 大眾汽車集團全球管理董事會主席赫伯特迪斯,表明其對中國市場密切關注。作為中國 汽車市場的長期領導者,當前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擴張呈現以下特點,有望推動大眾在 華進一步增長:

SUV 細分市場推動增長,大眾持續擴大 SUV 產品策略。2019 年 1 月至 5 月大眾集團 中國銷量 SUV 佔比已達 26%,每銷售 4 輛車有一輛為 SUV,大眾預計到 2020 年集團 在中國市場銷量 SUV 佔比將超 40%,因此大眾在 SUV 細分市場仍具有增長潛力。配 合增長勢頭強勁的中國 SUV 市場,大眾進一步豐富各品牌的 SUV 產品矩陣,2019 年 大眾推出 8 款 SUV 車型,其中 5 款在中國本地生產。

大眾加速推動電動汽車在華落地,擴大細分市場。2020 年大眾汽車集團及其合作夥伴 將向中國市場投資 40 億歐元,用於電動出行的金額將增加到 40%左右。計劃到 2020 年在中國市場推出 30 多款新能源車,其中 50%在本地生產,並推進建立大功率公共快 速充電網絡,電動汽車銷量達到40 萬輛。到 2025年推出近40 款本地生產新能源汽車, 電動汽車銷量達到 150 萬輛。2020 年計劃引入新能源汽車生產平臺 MEB 平臺。 到 2025 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及其合資夥伴將在電動汽車產業化領域投入超 100 億歐元。

2018 年,大眾汽車在華兩家合資公司雙雙實施產能擴張,2018 年 6 月,一汽大眾佛山 建造第二家工廠,佛山工廠年產能將從 30 萬輛增加到 60 萬輛,2018 年 10 月,上汽 大眾上海安亭建造第二家工廠,計劃年產能為 30 萬輛,自 2020 年起,佛山和安亭兩 家工廠將生產基於 MEB 平臺的純電動車及電池系統。此外,為中國客戶量身定製的第 一款穿純電動車奧迪 Q2 L e-tron 將於 2019 年上市,奧迪 e-tron 的本地生產將在 2020 年開始

大眾與江淮汽車設立合資企業,聯合助推西亞特品牌汽車進入中國市場。2017 年,大 眾汽車與江淮汽車設立合資企業,面向中國價格敏感的大眾市場開發電動汽車,最初合 資協議期限為 25 年。2018 年,大眾中國、江淮汽車和西亞特三方設立新研發中心,開 發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電動汽車、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技術。同時西亞特入股江淮汽車, 並將於 2021 年進入中國市場。合資企業將在三方資源的基礎上開發新的 BEV 平臺。 近年來西亞特品牌發展勢頭向好,2018 年稅後利潤接近 3 億歐元,營業收入接近 100 億歐元,創歷史最高紀錄,2019 年 3 月西亞特品牌宣布將與大眾品牌合作開發 MEB平臺的小型版本,新平臺的目標是開發價格低廉的電動汽車,入門級價格低於 20,000 歐元。

大眾瞄準入門級市場和首次購車客戶,嘗試開啟新增長引擎。大眾認為在中國北京或上 海等大城市以外有數百萬人口的二三線城市,千人保有量仍非常低,與此同時,不斷壯 大的年輕中產階級成員擁有首次購車的需求。2015 年大眾表示其正在針對入門級細分 市場上開發價格極具吸引力的產品廉價車(budget car),並投入中國市場。2019 年 2 月,大眾品牌推出子品牌「捷達(JETTA)」,該子品牌面向入門級別市場的年輕首次購 車者,由一汽大眾在成都工廠生產,車型系列包括一款轎車和兩款 SUV,將於 2019 年 第三季度上市。捷達品牌建立獨立的經銷商網絡,以數字展廳和線上銷售等創新的形式 開展銷售業務,到 2019 年底,經銷商網絡將發展至約 200 家。根據大眾測算數據,入 門級市場佔中國市場約三分之一,因此捷達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有望為大眾開啟新增長動 力,可能會對由中國自主品牌主導的入門級市場產生衝擊。

MAN和中國重汽集團建立合資企業。TRATON旗下的MAN和中國重汽集團的Sinotruk 計劃建立合資企業,加速中國市場 MAN 重型卡車本地化,進一步加強 TRATON 在全 球最大的重型卡車市場的地位,並計劃探索動力系統、電氣化、自動駕駛以及公共汽車 方面的合作,從協同效應中獲益。

1.4.2 印度市場加速布局

大眾預測,未來幾年印度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大眾集團計劃在 2019 年至 2021 年之間投資 10 億歐元,實施「INDIA 2.0」項目,由斯柯達負責領導,在印度建立項目 中心,為印度市場的可持續增長創造合適的條件。

斯柯達在印度發展 MQB A0 平臺。通過「INDIA 2.0」項目,大眾和斯柯達處於優勢地 位,可以有效地應對印度汽車市場的動態。在印度,斯柯達將提供頂級產品,基於本地 化的 MQB A0 平臺在當地生產新產品,該平臺已經達到了預計將於 2020 年在印度生效 的更嚴格的排放和安全標準。第一階段,斯柯達正在開發緊湊型 MQB A0 平臺,重點 是印度市場(MQB-A0-IN)。第二階段,斯柯達將評估出口印度車輛的可能性。斯柯達 和大眾汽車將基於該平臺開發多種產品。該平臺將於 2020 年開始生產 SUV。為確保計 劃的型號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印度客戶的要求,新產品的技術開發將主要在印度進行, 並逐步創造新的就業機會。2019 年大眾集團在印度的三家公司 Volkswagen India Private Limited、 Volkswagen Group Sales India Private Limited 和 KODA AUTO India Private Limited 合併,是「INDIA 2.0」項目的關鍵裡程碑。

二、四大領域加速拓展,創新動力強勁

大眾汽車集團持續增加投資新興領域,2020~2024 年計劃在電動出行和數位化領域投 入近 600 億歐元,其中僅在電動出行方面就投資約 330 億歐元。

2.1 電動汽車

2017 年大眾集團推出「Roadmap E」汽車電氣化計劃,計劃到 2025 年推出 80 款電 動汽車,其中包含 50 款純電動車和 30 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預計未來十年將在電動車平臺上生產電動汽車數量達到 1500 萬輛,到 2030 年,集團將在電動汽車產業化領 域直接投資超過 200 億歐元。最遲到 2030 年,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每種車型將推出 至少一款純電動或混合動力版本。

2019 年 3 月大眾汽車集團汽車電氣化計劃全面加速,大眾計劃到 2028 年推出 70 款純 電動車型,而不是原計劃的 50 款,同時預計未來十年在電動車平臺上生產的車輛數量 從 1500 萬輛增至 2200 萬輛。到 2023 年,大眾將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投資超過 300 億 歐元。目標是到 2025 年將車輛整個生命周期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與 2015 年相比減少 30%。到 2030 年,集團產品組合中電動汽車佔比將超過 40%。

2019 年 11 月大眾再次提高電動化目標,在美國建設電動車工廠。2019 年 11 月集團宣 布計劃到 2029 年向市場推出多達 75 種全電動車型以及約 60 種混合動力汽車。預計電 動汽車的數量將增加到約 2600 萬輛,其中約 2000 萬輛電動汽車將基於 MEB 平臺,剩 餘的 600 萬輛汽車中的大多數將基於高性能平臺(PPE)。大眾還計劃在 2029 年之前 銷售近 600 萬輛混合動力汽車。大眾投資 8 億美元,開始建設美國電動車工廠,預計 2022 年開始生產,Chattanooga 工廠將成為大眾在北美 MEB 電動車裝配基地。

2.1.1 各品牌的電動汽車發展

大眾汽車推出全新電動車型 ID。ID 系列是首款基於 MEB 的電動汽車系列,也是第一 輛全功能的電動汽車。2019 年生產、2020 年上市銷售的第一批 ID 系列產品 ID.3,是 一款四門緊湊型轎車,將提供三種電池尺寸選項,基本型號的可用電量為 45 kWh,最 大續航裡程為 330 公裡(根據 WLTP) ,價格低於 30,000 歐元,58 kWh 的續航裡程達 到了 420 km(根據 WLTP), 77 kWh 的續航裡程可達 550 公裡。ID.3 推出後大眾將推 出更多 ID 系列產品,包括 ID.CROZZ,ID.VIZZION 和 ID.ROOMZZ。

奧迪推出首款純電動 SUV e-tron。2018 年,奧迪推出該品牌首款可供日常使用的純電 動 SUV e-tron。e-tron 配備可重複使用和高安全性的電池,同時搭載最高水平的奧迪信 息娛樂系統和駕駛員輔助系統。除此之外,客戶可以通過亞馬遜家庭服務享受獨家家庭 充電安裝的便利,以及由 Electrify America 提供的免費 1000 千瓦時的電量。E-tron 的推出滿足了高端客戶對奧迪電動汽車的期望,是奧迪邁向電氣化的重要步驟。到 2025 年,奧迪產品組合將包括 30 多款電動車,其中 20 款為純電動汽車。在大眾集團內部, 奧迪品牌承擔燃料電池技術研發領域的主導作用。奧迪在燃料電池領域已有近 20 年的 技術積累,2016 年奧迪推出 h-tron quattro 概念車證明了其在燃料電池驅動系統方面的 技術能力。2018 年奧迪宣布與現代合作開發燃料電池技術。兩家公司計劃交叉許可專 利並授予對非競爭性組件的訪問權限。奧迪計劃自 2020 年開始推出首款小批量生產燃 料電池車型,該款車型為運動型 SUV。奧迪與現代的專利交叉許可協議將推動該目標 的實現。大眾認為在 2020 年代中期之前燃料電池技術無法實現價格經濟性和工業規模, 可再生能源制氫以及基礎設施的建立是未來市場成功的關鍵。

保時捷在電動汽車領域處於領先。跑車製造商保時捷正在系統地擴展其在電動汽車領域 的產品。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跑車 Taycan 計劃於 2019 年 9 月亮相,標誌著保時捷進入 了電氣化新時代。其下一個衍生產品 Cross Turismo 也將在 2029 年之前發布。新一代 Macan緊湊型SUV也將採用電動驅動,使其成為保時捷第二款純電池供電的車型系列。 到 2022 年,保時捷計劃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入 60 億歐元,發展電動化。到 2025 年, 保時捷預計其產品系列的一半銷售額將是電動車型或部分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保 時捷、奧迪與戴姆勒等公司共同建立合資公司 IONITY。IONITY 公司旨在為歐洲的電 動汽車建立一個廣泛而可靠的高功率充電網絡(HPC),使舒適的長途旅行成為現實。 截至 2019 年 5 月底 100 個 HPC 已建設完成。到 2020 年, IONITY 計劃在歐洲建立 400 個 HPC。

TRATON 和日野確立電動汽車領域戰略夥伴關係。2018 年,TRATON 和日野商討確定 兩項戰略措施,聯合開展電動汽車業務和建立採購合資企業的計劃。斯堪尼亞專注於燃 料電池汽車戰略。與運輸運營商 Citram Aquitaine 合作,嘗試用釀酒廠產生的葡萄渣開 發生物燃料,為斯堪尼亞的 Interlink LD Euro 6 巴士提供動力;與全球乳製品公司合作 在斯堪尼亞卡車隊中使用油菜籽甲酯(RME)生物燃料,併合作探究氫化植物油(HVO) 和乙醇的燃料可替代性;在 2018 年的商用車交易會 IAA 上,首次推出了由液化天然氣 (LNG)驅動的長途客車;在巴西與世界上最大的供水和排汙公司 Sabesp 合作在重型 卡車上使用沼氣作為替代燃料的項目。MAN 推出電動卡車概念車 CitE。CitE 是一款電 動城市卡車,為城市內部配送運輸而設計,裡程為 100 公裡足以滿足城市的交通運輸需 求,配備 360 度攝像系統,提供最大程度的安全性並消除危險的盲點。

西亞特將推出六款電動汽車,開發電動汽車新平臺。直至 2021 年初,西亞特將推出六 款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Mii 和 el-Born 的電動版將是該品牌的前兩款純電動車 型,而新一代Leon和Tarraco將提供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此外,CUPRA Leon和CUPRA Formentor 也將提供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西亞特將與大眾汽車合作開發新的車輛平臺, 是 MEB 的小型版本,包括有多輛尺寸約為 4 米的車型。新平臺的目標是開發價格低廉 的電動汽車,入門級價格低於 2 萬歐元。

斯柯達展示電動汽車子品牌 iV 並首次推出兩款電動汽車。2019 年 5 月,斯柯達展示了 純電動汽車 KODACICTIGOeiV 和插電式混動汽車 KODAPERERBiV,標誌著斯柯 達進入了電動汽車時代。

增強與福特的合作。福特將從 2023 年開始使用大眾汽車的電動汽車架構 MEB,在歐洲 為歐洲客戶設計和製造至少一款大容量全電動汽車。福特和大眾將從 2022 年開始在選 定的全球市場為每個品牌開發商用貨車和中型皮卡,分擔開發成本以產生重大協同效應。

2.1.2 大眾電池戰略

電池戰略是發展電動汽車的關鍵組成部分。截至 2028 年,大眾預計全球交付 2200 萬 輛電動汽車。大眾預計僅在歐洲和亞洲對電池的需求將增加到每年 300 GWh 以上,電 池將成為電動汽車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競爭力。大眾不僅希望為客戶提供最好的 電動車,而且還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因此大眾將大力發展上遊電池產業,包括研 發、生產、處置和回收,並將電池生產區域化。

大眾分多階段實行電池戰略。第一階段,與成熟的電池供應商建立戰略夥伴關係。截至 2019 年,大眾與 SKI, LG Chem 和寧德時代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既保證電池的供 應,又為大眾的電池產業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第二階段,研究、開發和生產鋰離子電 池。大眾已經在薩爾茨吉特卓越中心(CoE)展開對集團所有電池的開發和採購質量保 證,並於 2019 年下半年開始試生產。第三階段,與合作夥伴建立超級工廠(gigafactory)。對電芯生產的投資是高度資本密集型的,因此與合作夥伴的關係尤為重要。第四階段, 發展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大眾在歐洲建立鋰離子電池和固態電池的電池生產設施。 大眾向美國領先地固態電池技術公司 QuantumScape 投資 1 億美元,並與其組建一家 合資企業以實現工業級固態電池的生產。

原材料供應是電池戰略成功的關鍵。大眾與贛鋒鋰業達成為期 10 年的協議。該協議保 證了鋰電池的主要原材料的供應,除此之外,大眾正在與其他提供商進一步談判。大眾 系統地減少鈷在電池中的份額並致力於開發無鈷電池。這也將減少需要採購鈷的數量, 在未來三到五年內,這一份額將從目前的 12%至 14%(陰極中的重量比例)降至 5%。

大眾與其他歐洲合作夥伴合作組建了「歐洲電池聯盟」(EBU),推動整個歐洲的電池 研究。大眾向 Northvolt 投資 9 億歐元用於聯合電池活動。在大眾和瑞典電池製造商 Northvolt 的領導下,聯合研究活動將集中在電池的整個價值鏈,從原材料到電池技術 再到回收。主要目標是建立更全面的專業知識,以支持電池生產的工業化。2019 年大 眾與 Northvolt 合資企業(50:50)進行電池生產,生產計劃於 2023 年底/ 2024 年初開 始,最初的年產量為 16 GWh。

奧迪與優美科在閉環電池回收領域的合作。奧迪和優美科正在開發一種可以反覆使用的 高壓電池組件的閉環,確定了鈷、鎳和銅等電池組件的可能回收率,在實驗室測試中, 超過 95%的這些元素可以回收和再利用。電池回收是可持續電動交通的關鍵因素,也 是大眾電池戰略的重要部分。

2.2 智能互聯

大眾品牌作為大眾集團的核心品牌,正在帶頭加速向軟體驅動型出行服務提供商轉變。大眾汽車認為汽車將發展成為物聯網的中心樞紐,軟體及相關服務將在未來深刻影響汽 車行業的分化。因此,在管理結構方面大眾汽車突出軟體開發的戰略地位, 2019 年 2 月大眾汽車品牌管理委員會創建 「數字汽車和服務(Digital Car & Services)」部門, 從而成為第一家將硬體和軟體開發職能獨立的汽車製造商,強化了品牌和集團內部的軟 件開發活動。此外,大眾品牌計劃在 2025 年前在數位化領域投入約 35 億歐元。具體 而言,當前大眾汽車正在整合內外部資源開發「兩雲」,預期未來將使大眾集團整體受益:

在車輛網聯領域,大眾品牌與微軟、diconium、WirelessCar 等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基 於大眾汽車雲的數字生態系統,未來推廣至全球其他大眾汽車集團品牌。2018 年 9 月大眾品牌與微軟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大眾核心品牌汽車的所有車輛服務,以及 集團範圍內基於雲的平臺(One Digital platform, ODP),都將建立在微軟 Azure 雲平臺 以及 Azure IoT Edge 之上。大眾汽車雲將成為大眾數字生態系統的技術支柱,為網聯 車輛和數字增值服務奠定基礎。2018 年 11 月,大眾收購德國數字產品和服務專家 diconium 49%的股份,雙方基於大眾汽車雲共同開發大眾汽車的商業模式和數字增值 服務。大眾與 diconium 共同開發全球在線銷售平臺,大眾汽車客戶可通過該平臺購買 和管理所有即將推出的「We」服務和聯網汽車的按需功能。2018 年 12 月,大眾從沃 爾沃手中收購瑞典遠程信息處理專家「WirelessCar」的多數股權,WirelessCar 作為第 三家技術合作夥伴,將在車輛作業系統和基於雲的平臺之間實現安全和穩定的數據交換, 並為車輛中的未來軟體架構提供必要的基礎。大眾汽車通過與技術公司的合作正在整合 其在車輛網聯化領域的資源,構建未來新型的數字商業模式。

2019 年 6 月大眾汽車組建「Car.Software」部門,為集團各部門開發車載作業系統 「vw.os」和大眾汽車雲。到 2025 年該部門將聚集 5000 多名數字專家,在作業系統 和網聯、智能車身和座艙、自動駕駛、車輛和能量性能、以及服務平臺和出行服務五大 領域開展研發活動,汽車軟體開發的研發份額將從當前的不足 10%增加到至少 60%。 未來所有車輛都將使用包含車載作業系統「vw.os」和大眾汽車雲的統一軟體平臺,從 而幫助大眾在軟體領域實現規模經濟。ID.3 將作為基於該軟體平臺的第一款車將在 2020 年上市。

此外,大眾集團的其他品牌也在實施其在智能互聯領域的戰略,大眾集團在該領域有望 樹立其核心競爭優勢。

Car.Software organization 成為獨立的業務部門,汽車軟體開發的內部份額。從 2020 年 1 月 1 日開始 Car.Software organization 將作為一個獨立的業務部門運作,作為集團 公司,Car.Software organization 將集中在集團內為汽車軟體和數字生態系統開發軟體 的聯營公司和子公司。大眾汽車集團努力擴展 Car.Software organization,除了整合聯 營公司和子公司外,還將從大眾乘用車,奧迪和保時捷品牌中吸引熟練的專業人員,以 轉移到 Car.Software organization。最初大約 3,000 位數字專家加入此部門,預計到 2025 年 Car.Software organization 將有 10,000 多名數字專家,該組織將在五個領域開 發跨品牌軟體:互聯汽車和設備平臺,智能車身和駕駛艙,自動駕駛,車輛運動與能源 以及數字商務與出行服務。從長遠來看,大眾將利用集團內部「軟體品牌」的目標願景 和自己的品牌設計來追求 Car.Software organization 的進一步發展。大眾汽車公司的目 標是到 2025 年將汽車軟體開發的內部份額提高到 60%以上(2019 年不足 10%)。

2.3 自動駕駛

在集團層面,大眾汽車集團在其未來計劃「TOGETHER Strategy 2025」中確定了成 為自動駕駛全球領導者的目標,加快在這一領域的創新步伐。大眾汽車集團已在自動駕 駛領域擁有多年技術積累。2017 年大眾集團推出 5 級全自動駕駛概念車 SEDRIC, SEDRIC 基於 MEB 平臺打造,已沒有方向盤和踏板,將成為未來多樣化車型系列的平 臺,自 2021 年開始運行。2018 年大眾集團與美國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Aurora 達成合作 開發應用於移動即服務(MaaS)的自動駕駛電動車。

奧迪品牌是大眾集團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開拓者。2017 年,奧迪設立子公司 Autonomous Intelligent Driving,為整個集團的品牌和車輛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奧迪與 視覺計算技術專家 NVIDIA 和 Mobileye 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奧迪 Q7、A4 等車型 搭載 NVIDIA 和 Mobileye 提供的晶片和攝像頭。2017 年奧迪推出第一款 3 級自動駕駛 量產車奧迪 A8,從而在自動駕駛領域獲得領先地位。奧迪 A8 可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 時 60 公裡的速度自動駕駛,應對交通擁堵和緩慢行駛路況,駕駛員可以將他或她的手 從方向盤上移開,在此期間甚至可以做其他事情。奧迪 A8 搭載一個擁有超過 20 個傳 感器的數據處理器網絡,其分布於汽車周身並掃描路況環境。奧迪 A8 同時搭載中央駕 駛輔助控制器(zFAS),該部件是汽車自動駕駛的「大腦」,可對收集到的環境數據進 行分析和處理,並對汽車下達命令採取相應的自動駕駛路線。zFAS 搭載了由 NVIDIA 提供的 Tegra K1 處理器和 Mobileye 提供的圖像處理晶片。2017 年奧迪還推出了 5 級 自動駕駛概念車 Audi A8 Aicon。在中國市場,奧迪已經在一些城市擁有四級高速自動 駕駛的試駕許可證。

此外,大眾汽車等其他品牌也在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大眾汽車與 Mobileye 合作為 自動駕駛開發「超導航數據(super navigation data)」。未來的大眾車型將使用 Mobileye 提供的基於攝像頭和本地化技術的 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REM)系統,該系統使用眾包技術(收集來自大量汽車的數據)生成實時數據,實現精確定位並獲取高清 軌道數據,以持續改進高清導航地圖的精確定位能力,大眾汽車憑藉其車輛規模能夠更 有效地利用數據改進地圖,從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大眾汽車,Mobileye 和 Champion Motors 將在以色列投資並部署首個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服務。將以「以色 列新出行(New Mobility in Israel) 」項目作為全球測試站點,用於測試和引入使用自動 駕駛電動汽車的移動即服務模式(MaaS)。該項目將於 2019 年初開始,並在 2022 年 前實現商業化。「以色列的新出行」將分階段推出,並將規模從幾十輛擴展至數百輛自 動駕駛電動車。大眾汽車品牌也加入了百度自動駕駛技術平臺 Apollo。

與福特成立合資公司,實現規模效應。大眾汽車將與福特一起投資自動駕駛平臺公司 Argo AI(估值超過 70 億美元),雙方擁有同等的股份,大眾汽車和福特汽車合計擁有 大部分股份。其餘的將用作 Argo AI 員工的激勵池。通過捆綁,兩家汽車製造商都可以 將 Argo AI 的自動駕駛系統獨立集成到自己的車輛中,從而實現巨大的全球規模。

大眾集團在商用車領域的自動駕駛發展。斯堪尼亞和北歐國家最大的公共運輸運營商 Nobina 計劃開始自動駕駛公交車試驗。自動公交車的交通和控制系統將由 Scania 和 共同管理,試運行計劃於 2020 年開始在斯德哥爾摩地區的常規路線上開展。大眾汽車 提出自動駕駛電動貨車概念 POD。在未來,服務提供商和零售行業將會變得可移動, 「商業即服務」是大眾汽車推出的商用車新商業模式,咖啡館、醫療機構和商店將會變 得可移動。大眾不會自行運行這些 POD,而是各種規模的企業來經營 POD。

2.4 共享出行

大眾集團加速進入共享出行市場,搶佔市場份額。大眾認為在世界主要城市地區,從擁 有車輛到共享車輛以及按需出行的趨勢越來越顯著,因此創建新的出行服務是大眾 「TOGETHER Strategy 2025」戰略的組成部分之一。大眾期望能在該市場獲得領先的 市場地位,目標是到 2025 年通過共享出行服務業務取得數十億的營業收入,使該業務 成為傳統汽車業務之外的第二支柱。

投資以色列網約車應用程式 Gett 是大眾集團在在該領域邁出的第一步。2016 年,大眾 集團向全球網約車服務提供商 Gett 注入 3 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在獲得大眾集團投資之 前,Gett 的核心優勢在於用以預測客戶按需出行需求的精確算法,Gett 在全球 60 多個 城市開展業務,包括倫敦,莫斯科和紐約。與大眾集團的合作使 Gett 擴張至德國和歐 洲其他城市。2019 年,Gett 已擴張至全球 120 多個城市,在歐洲排名第一,但仍處於 與直接競爭對手 uber 的激烈對抗中。

通過 Gett 進入網約車市場後,大眾集團隨即設立出行服務公司 MOIA,從而奠定其向 出行服務提供商轉變的基礎。2018 年 MOIA 在漢堡投放定製的 MOIA 純電動汽車,提 供拼車服務,從而縮小計程車和公共運輸工具之間的差距。定製純電動車由大眾商用車 和大眾 Osnabrück 共同開發,最多可搭載六位乘客,續航裡程超過 300 公裡,可在約 30 分鐘內充電至 80%。除了定製汽車之外,該業務還包括一個客戶應用程式,乘客可 以使用該應用程式預訂並支付 MOIA 費用。該應用程式顯示可用車輛及費用信息,通過 算法將具有相似目的地的乘客組合在一起。

2019 年,大眾汽車品牌在「We Share」子品牌下推出純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服務。初期 大眾汽車品牌在柏林投放 1500 輛 e-Golf 與 500 輛 e-up!,2020 年其大眾 ID 系列車型 將成為主要車型,2020 年春季 WeShare 將在漢堡啟動,該項業務未來將擴展至歐洲和 北美的其他城市。大眾汽車與 Schwarz 集團公司合作保障其共享車隊的運營。大眾汽車與 Schwarz 集團旗下的 Lidl 和 Kaufland 超市連鎖店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在 60 家 Lidl 和 10 家 Kaufland 為電動汽車安裝 140 個公共充電站,在特定時間內為 WeShare 車隊 充電,提高充電站的使用率。可以預見「We Share」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服務將配合大眾 ID 系列純電動車上市助力大眾獲得更多電動汽車市場份額。

保時捷推出共享出行項目 Porsche Host。保時捷與初創公司 Turo 合作開發汽車共享 項目,通過 Turo 應用程式和網站,洛杉磯和舊金山的保時捷客戶可以將私人擁有的車 輛租用給其他人,為保時捷愛好者提供駕駛體驗。保時捷希望通過該項目能夠開發出新 的出行服務和商業模式。

三、投資策略

在集團戰略布局上:大眾提出 TOGETHER 2025 戰略,多項措施已落實到位, TOGETHER 2025+戰略適應快速變化的汽車工業,繼續推進大眾轉型。大眾在運營方 面貫徹數位化改革,在工業4.0時代向數位化企業轉型。平臺化戰略構造大眾核心優勢, 大眾在原有MQB生產平臺的基礎上開發專為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而設計的專屬純電動 模塊化平臺 MEB,有望快速落地擴張,顯著降低電動汽車生產成本,推動電動汽車滲 透大眾市場。大眾非常重視亞太地區的擴張,在中國市場瞄準 SUV 和入門級市場,在 印度提出印度 2.0 計劃大力發展當地的汽車業務。

新業務布局:在電動汽車領域,大眾汽車集團汽車電氣化計劃全面加速,在電池領域樹 立核心優勢,各品牌加速推出電動汽車新車型。在智能互聯領域,大眾汽車正在整合內 外部資源開發「兩雲」,預期未來將使大眾集團整體受益,各品牌在智能互聯領域均縱 深擴展。在自動駕駛領域,奧迪品牌作為該領域的開拓者設立自動駕駛技術子公司,為 整個集團的品牌和車輛開發自動駕駛技術,推出第一款 3 級自動駕駛量產車奧迪 A8, 從而在自動駕駛領域獲得領先地位。在共享出行領域,大眾布局節奏加快,投資以色列 網約車應用程式 Gett,設立出行服務公司 MOIA,推出純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服務。

我們認為,大眾集團戰略明晰,轉型到位,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等領域處在行業領先 地位,有望推動汽車工業變革。

(報告來源:招商證券)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大眾與寶馬集團電動化戰略深度解析
    大眾集團在全球擁有 68 家全資和參股企業,業務領域包括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物 流、服務、汽車零部件、汽車租賃、金融服務、汽車保險、銀行、IT 服務等。大眾集團旗下目前有十二個著名汽車品牌,市場覆蓋 150 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 球各地建有 122 座汽車工廠,汽車產能達到每天 4.4 萬輛。
  • 大眾汽車電動出行新生態布局提速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今年仍舊創造了優異成績,前三季度汽車交付量達266萬輛,得益於業務持續復甦,集團市場份額同比增長0.5%,接近20%,其中新能源車型銷量同比增長40.7%。  推進電動化轉型一直是大眾汽車集團關注的重點。今年,面對不穩定的市場環境,大眾汽車集團在華投資推進電動化轉型依舊穩步進行。
  • 興業證券董事長楊華輝:建設一流證券金融集團,推行集團化戰略協同...
    興業證券提出「建設一流證券金融集團」的戰略目標,堅持集團一體化經營與管理,全面強化集團協同,推進財富管理與大機構大投行業務雙輪驅動發展,實施分公司轉型發展,以金融科技賦能業務發展和創新」等為核心內容的集團新發展理念。二、堅定推行「集團化」戰略,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和競爭力。
  • 特步布局國際化 多品牌能否產生協同效應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頡宇星)近日,特步集團董事局主席丁水波部署了2020年公司多品牌國際化戰略。然而,目前該公司的主品牌特步正面臨極速擴張期,如何在不影響主品牌發展的情況下實現多品牌經營協調發展,是擺在丁水波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 美的集團控股菱王電梯「殺入」電梯業務 戰略加碼「智慧樓宇」布局
    控股菱王電梯 12月11日晚,美的集團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美的集團旗下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已與菱王電梯達成戰略合作,正式進軍電梯業務。 據e公司記者了解,美的暖通與樓宇事業部與菱王電梯當日還在佛山舉行了併購交割暨戰略合作啟動儀式。
  • 許世壇:世茂集團「大飛機戰略」新航線 規劃更多航道發展
    穩坐行業前十後,世茂集團在今年上半年裡,給自己規劃了兩條新的航線:一是將世茂房地產更名為世茂集團、二是將世茂服務的分拆上市排上日程,並已遞交了招股書。兩件事合一起看,其實正是世茂集團對年初提出的「大飛機戰略」的落實,即以房地產開發為核心「主體」,持續為城市打造地標作品;以商業運營、酒店經營、物業管理及金融為堅實「雙翼」,以高科技、醫療、教育、養老、文化等投資為平衡發展「尾翼」。
  • 國藥集團邁向5000億!國藥、中國中藥……6大上市公司戰略布局曝光
    未來的戰略布局又是怎樣呢?在「批零一體化」戰略的引領下,集團積極完善省級平臺建設,推行統一的標準化建設和連鎖認證體系,促進零售品牌的整體升級,推動醫藥零售業務持續高速發展。2019年實現醫藥零售業務收入198.03億元,同比增長33.77%。
  • 協同成就大不同,助力津門攀高峰——中信集團協同委員會天津區域分...
    8月18日,中信集團協同委員會天津區域分會成立大會在津順利召開。本次會議由中信銀行天津分行承辦,中信集團業務協同部、中信銀行天津分行、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信信託、中信保誠、中信梧桐港等30餘家中信集團在津單位參加會議。天津金融局、商務局、科學技術局、自貿區創新局受邀出席。
  • 依託嶄新平臺強化海陸統籌山東港口集團構建陸海區域協同開放發展...
    ,不斷強化海陸統籌,以打造端到端供應鏈體系為目標,深度服務「一帶一路」戰略,依託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嶄新平臺,接連成立山東港口陸海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和山東港口航運集團有限公司,以暢通國際國內互聯互通大通道,構建陸海區域協同開放發展格局。
  • 協同創新開拓發展 太平人壽與雲南諾仕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央廣網上海8月29日消息:昨天(28日),中國太平集團旗下子公司太平人壽與雲南諾仕達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在上海舉行籤約儀式,協同合作邁向新階段。作為金融央企,「中國太平」是我國歷史上持續經營悠久的民族保險品牌。
  • 解析啟迪環境的戰略關鍵詞:創新、協同、輕量
    儘管近幾年是環境產業由暖轉寒的遭遇期,但對於啟迪環境來說,在不算順利的經濟大背景下,仍有其值得稱道的幸運:無廢城市、垃圾分類、長江大保護等國家層面戰略規劃的不斷推進及深化,為啟迪環境固有業務市場打開了新空間,也顯著加速了公司的轉型升級。
  • 索易客助力阿姊家品牌升級,達成全面品牌戰略協同關係
    索易客SOEKE管理經營團隊來自國內知名港股上市公司企業中企動力集團(股票代碼:0250.HK),索易客專注於企業高端門戶建設、信息化推廣、APP與小程序開發,國內外2000餘家知名媒體合作、近10萬自媒體資源,是河南省頂尖的規模化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服務公司。
  • 獻禮集團三十周年,寶龍地產蟬聯「中國商業地產公司品牌價值」第2名
    寶龍地產(HK.1238)以快速的發展、穩步提升的盈利和普遍的認可不斷拓展企業廣度,以務實的戰略、高品質的產品、強烈的使命持續深挖企業深度,品牌價值實現穩步增長,連續十年榮獲「中國商業地產公司品牌價值TOP10」(第2名),品牌價值達156億元人民幣,自2009年以來增長近11倍(2009年品牌價值13.09億元);旗下品牌「寶龍廣場」榮獲「商業地產項目品牌價值TOP10」(第1名);寶龍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健康獲
  • 開發與運營協同 石榴集團城市產業能力再升級
    隨著地產開發經驗與實力的積累,一些品牌房企逐漸涉足城市和產業運營領域,開闢了新的增長曲線,百強房企石榴集團便是其中的代表企業之一。  城市運營聚焦開發與運營協同  過去房企除進行房產開發外,也參與許多城市功能的建設,比如修建公園、旅遊設施等,但城市運營需要站在更高維度進行項目建設,尤其是增強產業運營能力。
  • 合生創展榮膺品牌影響力企業獎|品牌持續升級 多元穩健發展
    第十二屆地產中國論壇暨中國房地產紅榜於2021年1月13日啟幕,2020年中國房地產紅榜榜單從企業領軍人物,企業責任、品牌形象、 穩健經營等維度中解讀企業全年發展狀況。值得關注的是,合生創展憑藉其「多元業務優化布局、品牌持續升級」榮膺2020年度品牌影響力企業。
  • 合生創展榮膺品牌影響力企業獎|品牌持續升級 多元穩健發展...
    第十二屆地產中國論壇暨中國房地產紅榜於2021年1月13日啟幕,2020年中國房地產紅榜榜單從企業領軍人物,企業責任、品牌形象、 穩健經營等維度中解讀企業全年發展狀況。值得關注的是,合生創展憑藉其「多元業務優化布局、 品牌持續升級」榮膺2020年度品牌影響力企業。
  • 綠地集團與廣投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來源:中國網地產12月2日,綠地集團與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在品牌技術、市場渠道、金融資本等方面的優勢,在大健康、金融、產業地產、消費品等多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推動雙方企業跨越式發展,打造國資合作新典範。
  • 大眾計劃出售布加迪背後:與集團轉型戰略不甚匹配
    而對於大眾集團來說,布加迪過於小眾的市場定位以及其強調大馬力內燃機的品牌形象也與集團的電動化轉型戰略不甚匹配。大眾集團2019年的年報數據顯示,該年布加迪奇龍僅賣出了82臺。至於布加迪奇龍的上一代車型,也就是著名的布加迪威龍更是一直被稱為歐洲各大車型中的虧損王。伯恩斯坦金融諮詢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每賣出一輛布加迪威龍都意味著大眾集團虧損627萬美元。
  • 聯想創投賀志強:投資方向與集團業務實現戰略協同
    4月14日,聯想集團首次舉辦線上"全球誓師大會"。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在大會上表示,自2016年成立以來,聯想創投已累計投資了120多家企業,投資方向與聯想集團3S戰略高度一致。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聯想創投總裁賀志強在誓師大會上演講賀志強表示,從成立起,聯想創投就堅定不移投資以"物聯網、邊緣計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智能網際網路,並關注它們賦能行業的機會,比如智慧工業、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家庭等等。
  • 中信環境哈薩克斯坦KBM項目榮評集團「業務協同優秀項目」
    中信環境技術緊隨中央提出的「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通過與中信集團兄弟單位中信石油的溝通,了解到中信資源在哈薩克斯坦的投資項目——哈薩克斯坦KBM油田對汙水處理及油田採出水回用有很迫切的需求。自2015年10月開始,中信環境技術積極地與中信石油、中信資源等兄弟單位溝通協作,並得到了大力支持,幾經與KBM以及哈薩克國家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的溝通、談判,在集團各兄弟公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中信環境技術KBM油田採出水處理回用項目最終於在2017年6月籤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