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比賽結束後,任何盤點和評論都是馬後炮,都是事後諸葛亮。比如這些論調:為什麼不那麼踢?那麼踢早就贏了。再比如,為什麼不上某某某,他上的話不至於打成這樣……諸如此類。
但是每一場比賽結束後,類似的馬後炮不正是常態嗎?凡事都得允許別人評論和假設吧?只要邏輯和思路別太混亂就行了。
本文也是一個馬後炮,畢竟今天說的賽事發生在16年前。是的,2004歐洲杯。
這屆歐洲杯的故事我們都很熟悉,希臘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上演希臘神話,奪得了最後的冠軍;關鍵是,希臘在奪冠的路上碰到了很多歐洲一流強隊,希臘面對這些強隊都順利過關了,所以,他們奪冠的徵途,很難說是因為運氣。
我們看看希臘在這屆歐洲杯上交過手的強隊: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捷克。四支球隊都是歐洲一流球隊,希臘除了打平西班牙外,其餘三支球隊他們都贏了,而且贏了葡萄牙兩次。
但是如果我們看一下這四支球隊的特點就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技術出色,善於控球,但球風相對偏軟。當然這裡要說一下,捷克球風彪悍,作風硬朗,衝擊力強,和法西葡三支球隊差別明顯,但捷克在面對希臘時,自己的優越感過強,反而把硬度的優勢給了對方。
其實希臘最喜歡和這樣的球隊交手,這種球隊技術出色,個人能力突出,比賽中牢牢佔據控球優勢。但希臘的打法本來就不稀罕什麼控球,他們追求極致的反擊效率,利用速度和身體優勢尋找機會,非常重視定位球的機會。這幾支球隊,都死在了希臘這些特點上。法國被邊路起高球打倒,葡萄牙和捷克都死在對方的角球搶點上,尤其是葡萄牙,決賽中被查理斯科亞斯利用角球機會頭球中的,直接失去了冠軍。
另外,這些球隊技術上的優越感強,使得比賽中的意志力不足,也就是球風偏軟,遇到希臘這塊非常硬的骨頭,難以下口,啃不下來。
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希臘也算是運氣好,畢竟他們遇到的這些強隊,從風格上來說自己都不怕。假設,希臘遇到的是這屆歐洲杯上的另外幾個強隊,他們的徵程未必會那麼順利。
好,馬後炮來了。
我們先從希臘在這屆歐洲杯上唯一的一場失利說起。希臘一共打了6場比賽,只輸了一場,有趣的是,戰勝他們的球隊,從實力上來說遠遠不及那些強隊。這支球隊就是俄羅斯。
小組賽最後一場,出線無望的俄羅斯以2:1戰勝了希臘。首先要說一點,這場比賽希臘不存在放水的可能,因為當時他們還有一定概率被淘汰。比賽中,希臘再也找不到迎戰強隊時的那種舒服打反擊的弱者位置了,他們發現,俄羅斯比他們還能跑,還能衝,還硬朗。可以說,俄羅斯用希臘打葡萄牙的方式戰勝了希臘,而希臘則相當於遇到了一支和自己相仿的球隊。
那麼,那屆歐洲杯上,哪些強隊能踢出俄羅斯這樣的足球呢?
第一支就是英格蘭。英格蘭雖然關鍵時刻容易掉鏈子,但他們身體素質極佳,球員普遍身體強壯,能跑能衝,球隊整體氣質是非常硬朗的。其實,英格蘭的足球是有點像俄羅斯的,只不過他們的球員個人能力更強,整體也更好。可以想像,這樣的球隊遇到希臘,不會像法國西班牙那樣無所適從。而希臘遇到英格蘭,似乎也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
第二支球隊就是德國。其實04年的德國實力真的不怎麼樣,正處於更新換代的他們,競爭力明顯掉隊了。但從風格上來講,德國依舊延續了他們的傳統,無論是身體還是意志力,都足夠硬朗。所以,希臘遇到並不怎麼強大的德國,反而比遇到強大的法國更難受。
最後不妨再假設一下。其實,如果那屆歐洲杯希臘真的遇到英格蘭或者德國,他們照樣有可能獲勝,但足球的魅力不就是難以預料嗎?綠茵場上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法國,捷克,葡萄牙輸給希臘,難道就被鎖定成定律了嗎?他們一樣有可能戰勝希臘啊。其實一切論斷都是基於大概率數據來分析的,足球世界可承載不了一刀切的思維模式——否則,人人買彩票都能中頭獎,10億元的獎金,會非常平均地分給10億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