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隨著氣溫下降,獼猴桃果園管理進入冬季關鍵期,但今年許多果農反映了一些問題!其中有部分種植翠香品種的果農朋友問小編:
果子近成熟的時候果面上出現黑色斑點,大大影響了果品的商品性,許多客商拒收,原因是咋回事?
根據果農朋友反映的症狀,當地的氣候狀況,最終得出是果子染了黑頭病,那麼啥是黑頭病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夥好好了解一下這個病害。
一、翠香黑頭病的發病症狀
翠香黑頭病是果農根據病害在獼猴桃果實上的症狀起的名字,具體是由什麼病原菌引起的,寄主或轉主寄主是什麼尚不太清楚。
在南周至地區連陰雨過後翠香黑頭病比較容易發生,果實成熟前期的9、10月比較嚴重。
其果實發病症狀:在將近成熟的翠香獼猴桃果實上形成不規則的黑褐色蝴蝶斑,症狀輕時是幾個黑色的斑點,症狀重時連接成片甚或覆蓋整個果面。
果實上有了蝴蝶斑以後,影響果子美觀、品相,吃的時候皮厚,剝離時有橡皮感,雖不影響果子風味,但客商拒收,冷庫拒存,失去商品價值,嚴重影響果農的收入。
翠香黑頭病首先在翠香果實表面發現,果農一直認為黑頭病是翠香的特有病害。
但通過今年的細緻觀察,9月17日在周至樓觀的新安村、馬召的東營村發現徐香上也有和翠香黑頭相似的症狀,說明黑頭病不是翠香的特有病害,其他獼猴桃品種也會感染的這種病害。
翠香黑頭病的主要症狀表現在果實上,可能它在枝、葉、莖上也有危害症狀,只是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分辨,需要有關科研人員進一步調查研究。
二、翠香黑頭病的發病規律
從表面上看,翠香黑頭病一般發生在果實成熟前期,其實他應該和其他大多數病害一樣,隨著氣溫的回升就已經在越冬的寄主上開始生長萌發了,這些寄主可能是落葉、枝條、主杆或是間作物和雜草等。
隨著氣溫的回升,黑頭病菌會轉移到獼猴桃新生的葉片和枝條上,到5月份獼猴桃授粉坐果開始,有了幼嫩的獼猴桃新的寄主體,萌發成熟的黑頭孢子就會隨著風力開始飄逸傳播,初次感染剛剛坐果的幼嫩的獼猴桃。
幼嫩的獼猴桃侵染以後,由於外部生境的水氣熱條件不一定適宜,進入潛伏過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部氣候條件適宜,侵染在幼嫩獼猴桃上的黑頭病菌就會很快著床萌發,反覆侵染繁殖,形成發病症狀,造成危害。
反覆侵染的輕重程度受外部條件的影響時重時輕,時長時短。
黑頭侵染萌發的條件一般是溫度適宜,降雨較多,溼度較大,果園鬱閉,透風換氣條件不好,透光條件較差。
黑頭病菌侵染的時間,一般會從春季萌芽開始;
侵染果實的時間會從5月份坐果開始,一直持續到9、10月份果實成熟,11月份氣候逐漸轉涼有所降低,到12月份落葉在寄主上越冬,如獼猴桃葉片、枝條或間作物上潛伏越冬,來年春季又進行感染危害。
三、黑頭病的防治
黑頭病防治有兩個困惑,其一,是黑頭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病害,是細菌引起的還是真菌、病毒引起的,病源不清;
其二,是冬天在什麼地方越冬,生長期在什麼部位危害,寄主不清,為我們的防治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但通過對果農的防治調查,黑頭病還是可以預防和防治的。
黑頭病的防治要本著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則。就是在黑頭還沒有發病的時候開始打藥預防。也就是在黑頭病菌沒有侵染著床,或侵染著床還沒有萌發感染階段進行防治。就是在黑頭髮病以後就要積極採取生物措施和藥劑防治措施積極的進行防治,直到消滅。一般在生長期從感病剛剛出現症狀以後到治癒以前這一段時間。治早就是注意觀察早發現。治小就是剛剛發病就要治療,症狀小好治療。治了就是一旦防治就要徹底治癒,不留後患。從春季生長開始到發現黑頭症狀,其實我們無意中已經施藥,做了大量的防治工作,只是後期有所減弱或乾脆放棄了防治,造成後期黑頭比較嚴重。如:春季進行潰瘍病、花腐病的防治和套袋前的清園等防治工作,這時候黑頭的感染是初期感染,症狀不明顯,我們防治這些病的時候,無意中已經防治了黑頭病,只是這個時候果農不認識黑頭在葉片、枝條或其他寄主上的症狀表現,沒有專門的預防或防治黑頭病。套袋以後我們有些果農就不再打藥防治了,到採收果子的時候就比較嚴重。有些果農也打一些藥防治角斑病、灰斑病或是防治蟲害時農資部門給搭配了一些殺菌劑,無意中也防治了黑頭病,到採果子的時候就比較輕或著沒有黑頭病。這就是有些園裡黑頭病厲害,有些園裡黑頭病輕的原因。喜歡的,請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