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2000米!我國鈾資源科學勘探最大鑽探紀錄再刷新

2020-12-16 地一眼

國內

2020年,廣東省礦山石場治理復綠660公頃!

6月24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廣東省2020年礦山石場治理復綠實施方案》。方案明確2020年廣東省礦山石場復綠的治理對象、責任分工和工作要求;方案要求2020年廣東省礦山石場治理復綠660公頃(需在年底前完成竣工驗收),各地級以上市具體分解任務指標如下圖。

北京停止固體礦產採礦權審批

為全面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保護首都生態環境和節約利用資源,經報請市政府批准,停止本市固體礦產和礦泉水企業礦業權(探礦權、採礦權)新立審批;現有採礦權到期後,不再辦理採礦權延續審批。

我國鈾資源科學勘探最大鑽探紀錄再刷新

我國在江西相山地區實施的中國鈾礦3000米科學深鑽工程鑽進深度突破2000米,刷新了國內150毫米大口徑繩索取心的最大鑽深記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相山礦田是我國最大火山巖型鈾礦田,核地研院負責實施的中國鈾礦3000米科學深鑽,對獲取深部地質結構和鈾多金屬成礦信息,全面提升核地質深部探測技術和鑽探工藝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產金47.94噸!山東黃金躋身全球產金企業10強

6月24日,由英國金屬聚焦公司主辦的世界黃金年鑑發布會正式公布了全球產金企業前20排名數據,中國第一產金企業山東黃金集團以47.94噸的黃金產量成功躋身全球產金企業第10位。

國際

緩解債務壓力,安賽樂米塔爾考慮出售加拿大資產

為尋求通過剝離非核心業務來削減債務,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商安賽樂米塔爾正在評估其在加拿大擁有最大,最賺錢的鐵礦石業務基礎設施資產的潛在出售機會。出售整個加拿大安賽樂米塔爾基礎設施部門或其中的一部分,將有助於這家總部位於盧森堡的公司實現其將淨債務從目前的95億美元減少至70億美元的目標。

美國將重新對加拿大徵收鋁關稅

據彭博社報導,如果加拿大拒絕實施出口限制,美國將從7月1日起重新對來自加拿大的鋁徵收10%的關稅,屆時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間達成的新貿易協定也將生效。美國是加拿大130億美元鋁工業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佔其2018年貿易額的83%。

加拿大重申對美國關鍵礦物供應鏈的承諾

加拿大自然資源部長西莫斯·奧雷根重申該國致力於發展北美關鍵礦產一體化供應鏈的承諾。一年前,賈斯汀·特魯多和唐納·川普致力於建立這樣的供應鏈。今年1月,美加敲定了指導合作的行動計劃。

FMG達到自動化裡程碑

在對西澳大利亞業務的第100輛無人駕駛卡車進行改裝後,Fortescue Metals Group達到了自主運輸系統的裡程碑。自2012年引入AHS技術以來,FMG已在Solomon和Chichester Hubs改造了168輛卡車。該公司的自動運輸車隊已運輸14億噸材料,生產率水平提高了30%以上。

— END —

新聞來源:礦冶園 礦業界 礦權資源網 中國能源報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本平臺轉載內容,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有侵權或非授權發布之嫌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審核刪除處理。

相關焦點

  • 1550米!我國刷新工業鈾找礦深度紀錄
    在科技部「華南熱液型鈾礦基地深部探測技術示範」重點研發項目支持下,在廣東南嶺諸廣地區實施的長江1號鑽孔深部取得重大找礦突破。項目負責人、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22日告訴記者,團隊在95—1550米深度發現了8層達到工業品位的鈾礦段,特別是在1550米處發現了我國目前深度最深的工業鈾礦化,為開闢新的找礦空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找鈾礦主要局限於300—500米以淺的第一找礦空間,隨著工作深入,目前找礦重點已轉移到500—1500米深度的第二找礦空間。
  • 「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 海面下藏著什麼玄機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海鬥一號」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海面下藏著什麼玄機 值得我們一次次走向深藍本報記者 王祝華 王健高 實 習 生 葉作林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載譽歸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眾人讚嘆「這是一個有『深度』的潛水器!」
  • 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 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其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這標誌著我國無人潛水器技術跨入了一個可覆蓋全海深探測與作業的新階段。 「海鬥一號」是由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支持,瀋陽自動化所聯合國內十餘家優勢單位共同研製的我國首臺作業型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是我國海洋技術裝備領域的一個裡程碑。
  • 許志琴:川西花崗-偉晶巖型鋰礦科學鑽探: 科學問題和科學意義
    針對鋰礦資源上遊勘探開發的瓶頸,實施川西鋰礦3000m科學鑽探,穿過變質巖、偉晶巖和花崗巖,建立多學科地殼鋰柱。近年來,隨著鋰電池、新能源汽車、可控核聚變等領域快速發展和不斷突破,鋰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被譽為「21世紀的能源金屬」,是當前國家的重大需求!四川甲基卡型花崗-偉晶巖型鋰礦床則是我國最大的固體鋰礦,儘管中國鋰礦礦床多、規模大、儲量豐富,位居世界第三,達到350萬噸,但是我國目前是全世界鋰的最大消費國,佔全球消費量的40%,是鋰的最大進口國(74%鋰礦原料靠進口),國內鋰礦找礦工作也迫在眉睫。
  • 許志琴(2020):川西花崗-偉晶巖型鋰礦科學鑽探
    近年來, 隨著鋰電池、 新能源汽車、 可控核聚變等領域快速發展和不斷突破, 鋰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 被譽為 「21 世紀的能源金屬」,是當前國家的重大需求!四川甲基卡型花崗-偉晶巖型鋰礦床則是我國最大的固體鋰礦 , 儘管中國鋰礦礦床多、 規模大、 儲量豐富, 位居世界第三, 達到350 萬噸, 但是我國目前是全世界鋰的最大消費國, 佔全球消費量的40% , 是鋰的最大進口國 (74%鋰礦原料靠進口) , 國內鋰礦找礦工作也迫在眉睫 。自2006 年起, 我國啟動全國重要礦產潛力評價項目, 鋰礦作為26礦種之一, 被列入重點研究之列。
  • 8000米以下油氣田怎麼鑽探?
    8882米的輪探1井,井深甚至超過了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成為亞洲陸上第一深井的同時,更標誌著塔裡木盆地寒武鹽下超深層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證實在塔裡木盆地8200米以深地層依然發育原生油藏和優質儲蓋組合。一口深井,帶給世界如此多的驚喜。
  • 西部鑽探完成海外進尺30萬米
    中國石油網消息(特約記者牛雲)截至11月5日,西部鑽探海外開鑽214口井,完鑽206口井,完成進尺30萬米。鑽機月速、機械鑽速同比提高25.34%、23.79%,提速提效成果豐碩,連續刷新各油田紀錄,鑽探實力進一步提高。
  • 國內首座55m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探試驗平臺在青島交付!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前,華東院自建的國內首座55米水深海上自升式勘探試驗平臺在青島交付。該平臺是國內作業水深最深的勘探試驗平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海上風電55米水深海域的精準地質勘察和科學試驗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 「海鬥一號」完成萬米海試 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下潛深度紀錄
    本報北京6月8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獲悉:由該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日前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其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 探索| 刷新世界紀錄!萬米深海中國「海燕」智慧潛泳
    交匯點訊 7月初,我國水下滑翔機萬米深淵觀測科學考察團隊順利返航,其測試的「海燕—X」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達1061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新華日報·科技周刊記者採訪海洋裝備專家時了解到,刷新下潛深度世界紀錄的背後,是我國探索「透明海洋」的堅實一步,現階段我國海洋科考正不斷實現新的技術突破。
  • 坦尚尼亞哈尼蒂鎳礦鑽探即將開始
    據MiningWeekly報導,澳交所上市金鎳勘查開發企業卡託羅黃金公司(Katoro Gold)已經將亞馬遜鑽探公司(Amazon Drilling)團隊轉往坦尚尼亞哈尼蒂(Haneti)鎳礦項目勘探現場
  • 關鍵技術獲得大突破,我國全海深潛器再破記錄,下潛深度1萬米
    要知道,我國已經具備載人登月的能力,嫦娥號探測器早已登陸月球。而要下深海捉鱉,則需要面臨更大的挑戰。就在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潛器突破了記錄,創造了歷史。據衛星通訊社報導,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發布消息稱,中國自主研發的「海鬥一號」全海深潛水器進行了萬米海試。
  • 這種資源全球第一!中國甩掉「貧油少氣」的帽子還要多久?
    與此同時,即使能勘探到頁巖氣,甚至是勘探到高含氣量以及成功點火,都不能保證後續實現工業氣流。大壩山弧折逆衝帶無錫2井前期鑽探表明,該井的頁巖厚度、含氣量等指標優越,比已開發區塊中的含氣潛力更好。然而,石油公司在無錫2井未能獲得任何商業發現。
  • 「海燕」萬米級水下滑翔機再破工作潛深世界紀錄
    10619米,是「海燕」在2020年7月16日對外公布的最大潛深,這一數字再次刷新了此前由其自己保持的水下滑翔機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海燕」在2018年曾創下8213米的潛深世界紀錄。此次再創紀錄的是「海燕」譜系中的「海燕-X」萬米級水下滑翔機,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支持下開發的新型萬米級輕型水下觀測系統。
  • 記川慶鑽探一級工程師李茂森
    他的研究成果先後獲行業科技進步獎、國家發明專利等8項,不僅打破外國公司壟斷,還書寫穿越「死亡之海」的行業傳奇,助力油氣勘探向更深、更複雜地層挺進。他常說:「我的實驗室遠在幾百公裡之外的井場。」因其在鑽井液技術上的突出貢獻,2016年,川慶鑽探公司用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茂森創新工作室」;2019年,他的工作室被評為「四川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 無止境:土耳其在最大海上天然氣發現後繼續勘探
    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8月表示,該氣田蘊藏著3200億立方米天然氣,是土耳其最大的天然氣發現地。埃爾多安在法提赫號船上說:「在達到先前計劃的4775米深度後,這個鑽孔的工作已經完成。」他說,下個月,該船返回港口進行維修後,將在同一油田的另一個鑽孔中開始新的作業。
  • 去海平面以下1542米 鋪我國最深的海底管線
    最近,中國海油又去海裡幹了件大事,在1542米的海底鋪設了一條管線。 5月22日,中國海油順利完成陵水17-2項目E3至E2南側海底管線鋪設工作。本次施工最大水深達1542米,創造了我國海底管線鋪設水深的新紀錄,標誌著我國深水油氣資源開發能力再獲新的突破。 1542米的水深,是什麼概念?
  • 海底一萬米突破!「蛟龍號」大哥「海鬥一號」完成海底萬米海試
    6月8日,「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以前,我國最出名,最成功的深海潛器就是「蛟龍號」了,而且蛟龍號還是載人潛水器,但是現在它的光輝可能要被分走一些了,它「大哥」「海鬥一號」刷新了我國深海潛水器下潛的深度。
  • 地質勘探設備行業發展趨勢及主要進入障礙(附報告目錄)
    如:近些年來地質工作圍繞「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在沿線國家廣泛開展地質工作合作及國際地學交流,油氣資源勘查、「水工環災」勘察;圍繞國家重要發展戰略開展能源與戰略性礦產勘查,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試採、地球深部探測、深海探測、大洋極地地球科學考察、深空對地觀測、頁巖油氣調查、鈾礦調查,「三稀」礦產勘查,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圍繞國家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在重要城市群和地區、重大工程、重要基礎設施建設中發展地質服務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