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證實寵物貓對生態環境的殺傷力是自然天敵的10倍

2020-12-22 騰訊網

儘管許多萌寵愛好者不願承認,但看似人畜無害的寵物貓,對自然生態仍具有極大的殺傷力。甚至與野生貓科動物相比,寵物貓對鳥類和其它哺乳動物的影響更大。2013 年以來的一項研究估計,貓每年殺死數十億隻鳥類和齧齒動物。近日的一項新研究,更是深入研究了馴養的貓科動物、與自然天敵對野生生物的生態影響。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與該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支研究團隊,收集了 925 只家貓的 GPS 追蹤數據和捕獵統計。

研究主要涵蓋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的居民區,結果發現,儘管每隻貓的戰鬥力不盡相同,活躍的捕獵者平均每月還是會帶來 11.6 只獵物。

此外,研究人員考慮了可能被吃掉、或沒有帶回家的獵物,然後將家貓的數量與一隻類似大小的野生叢貓的捕獵範圍和數量進行了比較。

結果指出,儘管寵物貓的活動範圍主要在屋外 330 英尺(100 米)的區域,但卻在小區內掀起了大的波瀾。

研究一作、北卡州立大學動物學家 Roland Kays 指出:「我們發現,某些家貓對野生動物的殺傷力、甚至超出自然界中食肉天敵的 10 倍!」

生物學家 Rob Dunn 補充道:「儘管外媒致力於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但又放任家貓走到野外,結果無意中創造了一個事與願違的環境」。

有鑑於此,Roland Kays 建議將家貓儘量關在家中,以保護當地的野生動植物。感興趣的朋友,可查閱 CatTracker.org 上的 GPS 追蹤數據等更多信息。

Science科學

了解未知 開啟認知

按此關注中文公眾號

Science科學英語平臺

THE SCIENCE OF EVERYTHING

按此關注英文公眾號

◢ 豁然開朗請打賞 ◣

分享票圈,給予支持!點亮「在看」,助力傳播!

相關焦點

  • 可愛面孔下的異常兇狠:澳洲1隻寵物貓每年殺死168隻動物,怕嗎?
    雪梨大學的一份最新研究中證實,寵物貓也會像野貓一樣對生態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雪梨大學研究人員新分析匯總了66項關於家養寵物貓不同研究的結果,以評估家養寵物貓的數量對該國野生動物的影響。 結果是令人震驚的:平均每隻寵物貓每年會殺死168隻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而野貓每年則會殺死748隻動物,野貓差不多是家貓的四倍。專家分析,可能是因為野貓生活在多種不同的地方,包括城市、郊區和叢林,但是家貓大都生活在城市裡,很少會跑到叢林中去。
  • 家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力驚人
    家貓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比你想像中大得多,一項新的研究專門揭示了它們是如何破壞環境的。 研究發現,貓每年殺死成千上萬隻的本地動物。但是,由於不知道貓的行蹤,很難確定生態環境受到了什麼樣的影響,以及貓為什麼要殺死這些動物。
  • 每隻放養寵物貓,平均每年殺死186隻小動物
    近日,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 Sarah Legge 博士領導的團隊研究了全世界 66 項關於家貓捕食造成的當地野生動植物種群減少和滅絕的報告,以評估寵物貓數量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了多種技術來了解寵物貓的狩獵習慣,包括 GPS 跟蹤器、項圈攝像頭、對糞便的分析以及對主人的調查,結果令人震驚。
  • 每隻放養的寵物貓,平均每年可殺死186隻小動物
    近日,由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 Sarah Legge 博士領導的團隊研究了全世界 66 項關於家貓捕食造成的當地野生動植物種群減少和滅絕的報告,以評估寵物貓數量對當地野生動物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了多種技術來了解寵物貓的狩獵習慣,包括 GPS 跟蹤器、項圈攝像頭、對糞便的分析以及對主人的調查,結果令人震驚。
  • 新研究再證實疫情存在「種族歧視」 黑人風險是白人2倍
    新研究再證實疫情存在「種族歧視」 黑人風險是白人2倍  黃琨 • 2020-11-15 13:00:13 來源:前瞻網
  • 立東「生態雲大腦」亮相國際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
    10月22日,由國家生態環境部主辦,江蘇省環保廳承辦的2018國際生態環境新技術大會在南京順利召開。國家生態環境部、江蘇省環保廳及各處室、行業專家、企業共計2萬餘名代表參加會議與展覽。本次會議上,立東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全國首發「生態雲大腦」平臺。
  • 你的寵物貓其實極為兇殘,完全就是自然界恐怖的隱形殺手!
    你的寵物貓從你眼皮底下消失,不在家的時候,會幹些什麼駭人聽聞的事情?你可能不以為然,它能幹什麼呢,最多就是到處閒逛,發發情,叫叫春,聒噪一下人的耳朵而已。然而事情真相可能並不是你想像的這麼簡單,根據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州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家羅蘭·凱斯(Roland Kays)的研究,你的寵物貓很可能在自然界扮演著隱形殺手的恐怖角色,導致地球物種多樣性的喪失。凱斯的團隊跟蹤了分布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6個國家,925隻家貓身上安裝的GPS設備,研究它們的活動範圍,以及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 中國科協生態環境產學聯合體發布2019年度中國生態環境十大科技進展
    這是我國生態環境領域首次開展此類遴選活動,旨在把握生態環境科技領域前沿發展動態,引領生態環境領域技術創新,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科技支撐。該聯合體是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在中國科協的指導下,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牽頭,生態、氣象、地理、農、林、土壤、地質、海洋、水利、可再生能源11家全國學會,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億利資源集團等7家行業領軍企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等5家科研機構,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 省生態環境廳重案組出擊,查處一批涉水環境違法案件
    今年6月進入主汛期以來,降雨較常年顯著增多,地表水環境質量波動下降。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要從嚴處理企業利用雨季偷排的違法行為。省生態環境廳迅速行動,開展以「雨後算帳」為主題的水平衡專項執法,通過水平衡專項執法來發現偷排現象。
  • 2019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環境執法繼續保持生態環境執法高壓勢態,嚴厲打擊各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全年累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87件,收繳罰款2105萬元。運用新環保法配套辦法查處案件29件,其中限產停產案件15件,查封扣押案件5件,移送公安行政拘留案件8件,移送涉嫌環境汙染犯罪案件1件。
  • 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生態環保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專家研討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按照部領導指示,2020年12月15日,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組織召開生態環保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專家研討會,邀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人民大學、能源基金會等單位專家及部分部屬單位負責同志參會。
  • 研究:塑料經海水浸泡後危害高出10倍更輕而易舉入侵動物細胞
    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在水下浸泡兩周的塑料垃圾,會對野生動物造成比那些全「新」的塑料垃圾大10倍的危害。據悉,來自拜羅伊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ayreuth)的科學家們在淡水、鹽水和純水中培養微塑料顆粒,然後將其放入口腔細胞中,研究其影響。
  • 文字實錄|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文字實錄|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北極星固廢網訊:11月30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介紹我國固體廢物環境管理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生態環境部:重點部署六大任務 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水平
    1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包括環境管理的需求、面向基層的實際環境問題,重點部署六個方面的任務。一是增強環境問題成因機理,以及時空和內在演變規律等前沿基礎研究,提升科學認知。二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生態修復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精準治汙能力。
  • 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天津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性改善
    尤其是優化生態環境方面,實施最嚴格的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十三五」期間,天津市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
  • ...最大的研究證實:男人、黑人、老人和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死亡...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8日報導,英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項研究證實,如果感染新冠病毒,男性、黑人、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最高。這項研究發表在世界頂級科學雜誌《自然》上。來自牛津大學和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查閱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病人記錄,找出了新冠病毒最大的危險因素。
  • 【今日頭條】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
    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新要求,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 澳寵物貓走失10年後與主人團聚
    【新華社微特稿】澳大利亞一隻寵物貓走失10年後終於與主人團聚,但是貓眼下身體狀況堪憂,主人正為它籌集醫療費。英國《每日郵報》6月1日報導,喬治婭·察察裡斯現年54歲,2010年住在墨爾本市查德斯通地區,一天把名為米什卡的寵物貓放在戶外貓舍,晚上回家時發現貓不見蹤影。今年5月29日,她接到莫寧頓半島一家動物醫院電話,得知「米什卡」在那裡接受治療。察察裡斯說,她趕到醫院,發現「它看上去十分無精打採、瘦骨嶙峋」,當場崩潰。
  • 生態環境部就《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但是,隨著新《環境保護法》等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新《標準化法》出臺,國務院機構改革及職能調整,以及我部對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與實施工作提出新思路,3號局令和9號部令已不適應新的環境管理要求。答:《辦法》緊密圍繞我國生態環境管理發展需求和標準工作亟需解決的問題,提出了我國新時期生態環境標準工作的總體思路與方向,完善了標準類別和體系劃分,明確了各類標準的作用定位和制定原則及實施規則,規定了地方標準制定與備案有關新要求,更加注重標準實施及評估,將有利於指導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及實施工作的開展,對於貫徹落實環境法律要求,進一步規範和促進國家、地方生態環境標準發展,
  •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理論反思
    環境哲學視角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討論環境哲學(Environmental Philosophy)是研究「人類在生存發展過程中,人類個體與自然環境系統和社會環境(人類群體)系統,及社會環境系統與自然環境系統之間的倫理道德行為關係的科學」。20世紀70年代以來,哲學家們在生態環境問題的討論中非常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