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是一座風景優美、歷史悠久、人口只有30萬的小城,儘管梅斯俱樂部只是一家小俱樂部,梅斯的青訓卻在法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名列前茅,培養出了皮雷、阿德巴約等眾多世界級球星。梅斯的成功,對中國足球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擁有84年歷史的法甲梅斯俱樂部早在2002年就與中國足球結緣。那一年,成都足協與梅斯俱樂部青訓中心達成合作協議,每年送一批小球員到梅斯培訓。此後中國足協全面複製「成都模式」,近年來有多批教練和小球員來到這裡學習。其中最著名的,就有曾與尤文大將皮亞尼奇並稱「梅斯二少」的王楚。
學習是主業 踢球是興趣
【梅斯的青訓中心是如何運轉的?】它分為兩個部分,U13、U14年齡段的是預備培訓,俱樂部開始向孩子灌輸足球思想,比如如何保護自己身體、如何學會健康飲食、如何學會控制情緒。每天下午,大巴接到放學的小球員前往球場訓練90分鐘,結束之後孩子們便回家。在這個階段,足球不是他們生活的全部,最重要的是家人和朋友。
從U15到U19這四個年齡段,球員進入正式培訓階段,目的是讓他們明白如何成為職業球員。值得一提的,培訓中心對小球員最嚴的管理並不是足球,而是學業。進入中心的第一天,主管會告訴所有隊員:你們有能力成為職業球員,但是需要不斷努力。更重要的事情,你們目前的身份不是球員,你們依然是學生。「我需要看到你們在校園裡尊重老師,尊重同學!我需要看到你們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完成學業!」
令人驚訝的是,梅斯所有18歲的球員都要參加法國的高考,而且通過率基本都在96%以上。梅斯青訓主管德尼·沙菲爾告訴記者:「中心給小球員提供最好的教育支持和保障,上午去到學校上學,下午回俱樂部訓練,晚上在培訓中心進行文化課補習,沒有周末的比賽以及節假日我們也會給球員進行文化課補習。」他說,「只有極少數球員18歲以後可以拿到俱樂部的職業合同,其他沒有成為職業球員的隊員,將繼續進入大學學習,體育管理、運動醫學、足球經理、足球教練、體育教育等,都是適合他們繼續攻讀的專業。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德尼的一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他說:「我經常告訴我的隊員,足球很重要,但是比足球更重要的是你們的家人以及你們的人格!」
教育很重要 心智要健全
今年55歲的德尼·沙菲爾在1995年來到梅斯俱樂部,一開始擔任青訓部主管助理,10年後升任青訓主管,明年就將退休,是這個行業的資深專家。
德尼回憶了五年前在昆明帶隊參加一項青少年賽事的經歷。「那是一項U15錦標賽,有15支中國球隊和1支法國球隊。當時我告訴中國教練,你們中間有很多好球員,至少有10到20名球員比我現在帶的法國球員要強。」四年過去了,這支法國青年隊中已經有四五人踢上了職業聯賽,但當時他看中的那些中國小球員如今卻沒有一名有在歐洲踢球的實力。「現在在中國踢球的孩子越來越多,也絕對不缺少有潛力的。不過,一個只知道讓孩子贏球的教練教不出好球員。」
德尼用一句話指出了中國教練和法國教練最大的區別。「在我看來,中國的青訓教練非常注重結果,目的是讓孩子去贏球,於是不停地訓練和比賽。」德尼說,「我們的教練不會過多教孩子怎麼去贏球,那是職業教練的事情,我們只讓孩子進步和提高,也許讓孩子贏球是一種訓練方式,但絕不是我們的目標。」在他眼裡,教練一定要明確自己能夠做什麼,發現孩子需要什麼,然後再根據球員的身體、技術、精神指標為他們制定發展計劃。
德尼認為,孩子踢球和在學校接受教育一樣,青訓教練的角色就是老師,不同年齡段一定要有不同的「老師」。「我所知道的是,中國教練通常一個人帶隊好幾年,這樣不科學。在歐洲,從6歲到20歲都有不同的教練來負責。」
記者請德尼給中國足球的青訓一些建議,他說:「我經常去中國,也知道那邊的變化很快,已經有很多中國足球界人士意識到缺少青訓教練的現實,所以每年我們俱樂部都會接待一些來自中國的教練,讓他們在這裡接受不同年齡階段的課程。但中國足球要整體提高,我想還需要時間。」他再次強調:「2009年我在上海參與一項足球計劃時就說,一定要讓10歲到15歲的孩子接受正規教育,這一點很重要。學習是打開足球之門的一把金鑰匙,完善學業意味著這個孩子有更強的理解能力、更健全的心智,因為足球不僅是用身體,更重要的是用腦子!」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