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九龍以北的新界成為英國向中國租借的殖民地,但在清朝外交官員據理力爭下,九龍寨城仍歸清廷管轄,由廣州府新安縣大鵬協左營駐防。
寨城起源於宋朝時期,當時政府在尖沙咀與茶果嶺之間一帶設立名叫官富場的鹽場,其旁設「官富寨」,並派遣鹽官管理及駐軍保護。
香港島自1842年成為英國殖民地後,清朝政府於1847年擴建九龍寨城。九龍寨城與對岸的維多利亞城遙望對峙。
寨城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清朝外飛地。寨城是清朝官員辦公的地方。
1899年,英國曾派人入侵寨城,但1900年,李鴻章前往廣州就任兩廣總督時途經香港,與港督進行交涉,其表示清政府絕不會放棄對九龍城的主權和治權。
李鴻章指出英國應遵守籤訂了的條約。鑑於清政府不斷向英國施壓和抗議,明確重申擁有九龍城的主權,英方覺得再佔有九龍寨城名不正,言不順,在英官員權衡後,終決定下令英軍撤出九龍城。
1890年代至1940年代期間,清朝駐軍仍然留於寨城內的衙門及其他建築物,九龍寨城於是成為當時「感受舊中國」的旅遊點。
1947年12月2日,民國政府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郭德華與香港總督葛量洪會談,重申中國管治九龍寨城主權,「寶安縣九龍城居民福利會」成功抵抗香港政府入城整頓,此事更引起廣州市民發起反英示威,焚毀沙面的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
港英政府不插手個中事務,香港政府又無能為力,中央政府也沒有派人管理,形成一個「三不管地帶」,黃賭毒盛行,治安也非常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所有的事務都是由「城寨福利會」管理,而該組織聲稱寨城屬於新中國,為了表示「主權」,當地居民長期都有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1973至1974年,香港政府派出逾3,000名警察強行進入城寨,剷除城寨內的黑社會勢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無論是英國和中國政府皆發現城寨越來越難以忍受,儘管報導的罪案率有所下降。
1984年12月,中英兩國籤訂《中英聯合聲明》處理香港問題,1987年兩國共同決定拆掉城寨,遷徙居民。
1987年1月14日,英國政府與中國政府達成清拆城寨的協議,1993年,並於原址改建公園。而公園亦儘量保留城寨一些原有的建築物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