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國內將有三分之二的實體店倒閉,馬雲沒跟你開玩笑!
推薦語:這些年來,我國的電商行業發展迎來了春天,按照時間點來算,也就是從馬雲創辦的淘寶崛起之後,我國的實體經濟就開始受到了電商帶來的巨大影響。
或許很多人也都說了,電商賣的東西又不是外星來的,都是實體工廠所生產,電商發展得越好,實體經濟也就更繁榮才對,如此一來電商發展怎麼可能會影響到國內實體經濟?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一點是,電商的「壟斷性」是很強的。
眾所周知,電商平臺打造爆款非常不易,在電商購物網站上,往往那些一直排在前幾頁的關鍵詞寶貝才會被大量的消費者所購買,因此爆款一單形成後,很多同行小賣家根本無法從中獲得銷量,所以很容易出現「一家獨大」的品牌產品,只有少數的人賺到了錢,這樣的發展可以說是不健康的。
我國著名的實體企業家曹德旺對此也公開發表過看法,他認為國內「瘋狂」的發展電商產業,其實是很不好的,只有製造業才是不可或缺!因為電商只解決存量分配的問題,而沒有真正的促進位造業的良性發展,這是弊端。
但是事到如今,「生米已成熟飯」,說再多也是沒用的了。早在電商發展之初,馬雲就曾坦言,國內電商崛起之後,將會有一大半的實體店因此而倒閉。事實上,當年馬雲的預言早已實現,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有專家預測稱,未來5年之內,或將有三分之二的實體店生意陷入僵局,倒閉也是正常現象。
不相信的話,我們不妨到大街上看看現在過年前的實體店生意現狀。不難發現,很多以前靠「春節」掙一波的實體店卻面臨著無人逛街的尷尬處境,特別是實體服裝店生意,冷清的好似淡季一般,根本沒有了以前人人購物過年的場景。另一方面,人們網上購買年貨卻已經成為了常態,照這樣發展下去,實體店的生存必然會越來越難。
那麼話說回來,實體店生意在今後還能不能有「挽救」的機會?筆者認為機會還是有的,但這需要實體店老闆們深刻意識到生意差真正的問題所在。
首先,大多數的實體店都不注重對客戶的服務以及售後等的一些潛在問題,在如今流量金貴的時代,根本就沒法留住客戶,因此筆者認為實體店生意需要從服務上去突破,這是關鍵的一點。
比如在日本,電商幹不過實體店,因為他們的服務做得恰到好處,消費者很樂意去實體店購物,這一點確實值得我們去深思、學習。
讀者朋友們,你認為未來實體店生意還有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