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驚豔到了嗎?李白還是金庸

2020-12-23 思維的另一面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詩詞是大眾繞不過去的心頭所愛,中央臺的巜中國詩詞大會》得到觀眾喜歡,各行各業廣泛參與,就很說明問題。

你被哪首詩詞驚豔到了嗎?

很多人都是被李白的詩句教大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太小兒科。

網絡圖片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太難了,喝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再來個狠的,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總之,沒有你想不到,只有李白寫得出。

因為李白夠浪漫,也夠狠,所以金庸很喜歡,巜俠客行》書名就來自李白的詩名,並且以「唐詩」劍法誤為「躺屍」劍法作文章,真是腦洞大開。

說到詩詞,古人都要追求意境美。

意境美,我認為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應境;一個是應情。

風月無邊,風月怎麼無邊的?

首先應境,作者本人身處其中,靈感忽至,稱興而作。這需要作者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才情,才能作出精品。之後,即使每個人到了此處,都能自然而然的想到這些詩詞內容,產生同感共鳴。

其次是應情,情又分為作者的情和讀者的情。好的詩詞,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濃的化不開,即使寫景也是抒情。即能表現出作者當時的情感,也能使後來者有相同的感悟,更能使沒有到過此地的讀者因為讀到了這些詩詞,而在頭腦中顯現出美境,身體仿佛處在其中,情感爆發,或喜、或悲、或憂、或驚等等。

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詩詞,當屬金庸先生在《神鵰俠侶》最後引用的半篇詩句。當我讀到時,我還以為是金庸先生為了此書而作的呢,因為本書完結了嗎。

太應境應情了,後來我才發現,原來不是原創,是引用了李白的詩句。雖然這首詩不是名篇,但是金庸他老人家引用的恰到好處,不知是金庸有意為之,還是偶然所得,這才是「抄」文章的最高境界和關鍵。從此也可以看出金庸先生的文學功底歷害到讓人佩服。

楊過和小龍女,大雕一同歸去

原文如下: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唔,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正是: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相同的秋風,明月,落葉,烏鴉。聚和散,有棲,有驚。

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楊過和小龍女終成眷屬,是聚。郭襄卻痛失所愛,對楊過不可得,聚了又散,本來心有所棲,即刻驚醒,又要失去。不知道何時何地才能相見,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情思真的是很「難過」呀!

李白原詩文

李白也有這樣的小資情調,金大俠恐怕也是被驚豔到了吧。

相關焦點

  • 李白寫的最霸氣的1首詩,讀起來殺氣騰騰,金庸都被他折服
    說起來李白這個人,估計大家很多人都熟悉。作為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大詩人,我們對他寄予了非常深厚的感情,關於他的詩句,我們或多或少都能念上一兩句。他的詩詞極盡優美,又大氣磅礴。其中最經典的就是那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還有「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 李白最有殺氣的一首詩,金庸看了爆發靈感,創作了《俠客行》小說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文化時,除了書法和繪畫文化外,我國的古詩同樣非常的經典,說到著名的詩人小七想到了李白,他一生創作了1400多首詩,而且很多詩還被列入了教材,很多小學生都能背下來,今天小七就給大家介紹李白殺氣最重的一首詩
  • 李白最富殺氣的一首詩,金庸將其用作書名,絕世武功就在詩中
    李白的詩,或豪氣可幹雲,或飄逸如塵散,總有一首能夠打動你的內心,他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是詩歌界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精神領袖,他的詩被後世詩人當作唐詩的楷模,他的背景被眾多史學家們爭相研究、發掘。
  • 李白最具殺氣的一首詩,連金庸都動容不已,將其寫成「武功秘籍」
    李白最具殺氣的一首詩,連金庸都動容不已,將其寫成「武功秘籍」一直以來,世人都知道李白是一位「鬥酒詩百篇」的大詩人,然而,少有人知道,李白還是個不折不扣的「俠客」。《新唐書·文苑傳》曾特別指出,李白「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
  • 李白最有殺氣的一首詩,連金庸都感動不已,以此詩為書名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李白其實並不出生在中原,祖籍是甘肅天水,從小李白遍熟讀經典,加上四處遊歷名山大川,因而養成了豪放不羈的作詩風格,少年時代就得到了不少詩書大家的賞識。李白不但作詩有一手,喝酒更是千杯不醉,此外李白還是一個劍術高手,大家知道嗎?據李白自述,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劍術,少年時代就達到了「通達」的境界,這當然和天賦有關,但劍客本身就是最浪漫的俠客,也跟李白的詩品相得益彰。
  • 金庸的「套路」:他不僅用李白《俠客行》作書名,還用它寫了大綱
    《俠客行》劇照李白的《俠客行》李白的《俠客行》,除了被金庸先生用作書名和故事開端,也是書中絕世武功的代名詞。而金庸先生在《俠客行》第二十回引用《吳越春秋》的文字「闔閭既寶莫邪,復命於國中作金鉤」,來說明「吳鉤」是寶刀。李白在前四句描繪了一個具有趙國慷慨悲歌之士風格的俠客形象。他頭上所系帽的帶子粗亂,帶著如霜雪般明亮的兵刃,騎著速度像流星一樣飛快的白馬,英姿颯爽。
  • 歷史上驚豔你的神仙名字,李白的簡約,扶蘇的詩意
    歷史上驚豔你的神仙名字,李白的簡約,扶蘇的詩意~還有哪些名人的名字驚豔到你了呢?下面就來看看吧~公子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李白最常見的姓氏,最普通的名字,簡約大方,卻活出了最精彩的人生。他就是佔據大半個盛唐詩詞的」詩仙「李白。高漸離」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高漸離的性格清傲內斂,就像他的名字一樣,給人一種冰冷獨絕、冷靜果斷的感覺。
  • 李白最具殺氣的詩,連金庸先生都動容不已,用為書名
    ——雅各布 要說到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詩人,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了吧?他放蕩不羈的風格,豪情萬丈的文筆,讓讀者無不動容,仿佛身在其中也隨之遨遊於無限的詩境。事實上,李白之所以能寫出如此豪情萬丈的詩歌,和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有極大的關係。
  • 神鵰俠侶結尾金庸用李白的一首詩道盡一切!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金庸武俠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愛情故事:郭楊之戀。這裡的郭指的郭襄,並非郭芙。楊是楊過。《神鵰俠侶》講的雖然是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故事,但相比他們分離十六年還無法割捨的愛情,更令我動容的是十六歲郭襄懵懂純潔的少女之戀。郭楊之戀並不是透明的戀情,郭襄雖然是主動的,但她的心思細膩而敏感,很害怕受傷,所以她一直處於一種劣勢的狀態。
  • 金庸筆下隱藏最深的四大終極boss,誰才是那個巔峰武者?
    金庸筆下隱藏與半隱藏的絕世高手有很多,半隱藏的掃地僧驚豔的出場令人印象深刻,無崖子的出現更像是一個炮灰,王重陽出場沒多久就離奇的死亡了。隱藏很深的有鬥轉星移的創始人慕容龍城,大理六脈神劍的創始人段思平,九陰真經的創始人黃裳,古墓派創立者林朝英,葵花寶典的創始人不知名姓的前朝太監等無一不是隱藏很深的絕世高人。
  • 李白這首詩,真的令人驚豔!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形容一個女人美呢?是直截了當的說你好漂亮,還是將她視為心中的女神?其實在古詩詞中,不乏形容女人美的名篇佳句。譬如,《詩經》中的「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西漢李延年《李延年歌》中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 金庸有部品很有趣,書至一半女主才出現,剛出場就驚豔了整個武林
    金庸筆下的這部作品,書都寫了一半多,女主角才出現,而且,這女主角一出場,就驚豔了整個武林。到底是哪部作品呢?我們繼續往下看。神鵰俠侶是金庸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很多讀者在讀完之後,仍然意猶未盡,很希望金庸先生,繼續借著神鵰俠侶的結尾,再寫出一部更加吸引人的新作品出來。
  • 「顏值」最高的古詩詞起名,你被驚豔到了嗎?
    那今天,本著只為一個好名字的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幾首「顏值」最高的古詩詞,同時,也為你們從中推薦幾個名字,不知道你最喜歡哪一個?傾顧「傾顧」這個名字出自李延年《北方有佳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中,並且這首詩是名篇,常常用來形容女孩的貌美如花,其中,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這句詩也很驚豔,整首詩也給人一種很有意境的感覺。所以,「傾顧」這個名字很適合女孩,而且一想到這個名字,就能讓人聯想到「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 「李白開豪車,杜甫很驚豔」,老師:除了學習不行,啥都會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看過表演技能非常高超的「鍾美美」,你還覺得現在的小孩只會玩泥巴嗎?01「李白開豪車,杜甫很驚豔」有網友曬出了幾張小學生的「作品」,看過的人無不嘆為觀止,搖搖頭表示佩服:想當年,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
  • 李澤厚為什麼怨金庸
    李澤厚對金庸的小說還是不吝讚美的,但對給錢這事,覺得金庸摳門。人會怨懟,就是因為有期望,有期望,那就會投入感情。事過境遷那麼多年,金庸去世了,《明報周刊》找李澤厚約稿悼念金庸,他都要在悼念文章裡提這個事,這就是「怨」嘛!金庸比他年長几歲,比他名氣更大,比他更加有錢,而且金庸寫的就是俠義豪客,情義值千金,仗義疏財的故事。
  • 金庸第一部小說是《書劍江山》,古龍第一部小說是什麼?你知道嗎
    金庸和古龍是中國最著名的兩位武俠小說家,一金一古,交相輝映,兩人的武俠小說多數都被奉為經典,廣為流傳。金庸古龍風格迥異,卻殊途同歸,聯手開創了中國武俠小說盛世,成為兩代「武林盟主」。如果說金庸是杜甫,古龍就是李白,一個厚重沉穩,一個瀟灑不羈,各有千秋,互領風騷。
  • 李白殺氣騰騰的一首詩,很少有人背下來,金庸用它來做小說的題目
    詩仙李白可謂大唐的驕傲,他的詩句豪情萬丈,浪漫情懷滿滿,總給人一種「我李白只和神仙玩」狂傲的感覺。這樣的李白,寫出一首殺氣沖天的詩,其實也算意料之中。這首詩就是著名的《俠客行》。但如果你知道這首詩所作的背景,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被退貨的「詩仙」眾人皆知李白曾經從名師學劍術,而且曾經少年遊俠,縱橫天下。可惜太史公司馬遷之後沒有人再為俠客做官方傳記,於是中國的武俠史上沒有關於少俠李白的故事。
  • 一生灑脫的李白,在這首詩中卻對一把劍念念不忘,後成金庸小說名
    李白的劍術究竟達到了什麼水平?肯定有人會回答:「大唐第二!」雖然這個說法一直只是傳聞,似乎缺少依據,但人家畢竟有個大名鼎鼎的師父——劍聖裴旻。所謂「名師出高徒」, 裴旻的劍術自然不用多說,當年唐文宗向全國寫詔書,確定了唐代三絕——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和張旭的草書,可見劍聖在當時的地位。
  • 李白思念家鄉,卻為什麼一生都沒有回去過?
    李白離家後也追求過功名,曾經當上了官,可是那官太小,李白並不滿意,就是陪著皇帝吟詩作對什麼的,不是正經事,後來又沒等到升遷的機會,就因為個人原因辭官了。但是他甘心嗎?很明顯是不的,不然他也不會拜到永王門下,更不會慫恿李璘造反。
  • 一首《秋風詞》,道盡李白的相思之苦,《神鵰俠侶》用它來結尾
    他的詩裡應該是朗月清風,寫盡浪漫卻「片葉不沾身」的,但是你知道嗎?李白也曾寫過這樣一首描寫相思之苦的詩作。金庸甚至還把這首詩前面部分放進了他的著作《神鵰俠侶》當中,用來結尾,以描述那些似有若無的情愫。由此可見,李白這首詩寫得有多麼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