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數十載,姚璇秋憑藉對潮劇藝術的執著和熱忱,塑造出一系列經典形象。劇中,她所演繹的人物不乏來自潮州,戲外,她與鳳城的潮劇人更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同為國家級非遺潮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鵬與姚璇秋相識至今數十年,「藝術條件過人」是陳鵬對姚璇秋的第一印象。
國家級非遺潮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陳鵬:她大我六歲,以前她在出名的時候,我也在做戲。她的兄長,也就是陳瑜的先生,曾在我的劇團,所以經常有接觸。她的藝術條件非常好,她夠高,而且長得漂亮,身段好,聲音也好。她的唱功非常標準,是潮劇的傳統唱法。她用實聲,潮劇用實聲,實聲接近生活,另一個實聲有厚度,有亮度。
姚璇秋所主演的《掃窗會》《蘇六娘》《荔鏡記》等劇目均成為潮劇經典,是當代潮劇表演界名副其實的扛鼎人物。在陳鵬看來,姚璇秋的成就離不開過人的天分,更離不開她對藝術的精益求精。
國家級非遺潮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陳鵬:我們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你看她練《掃窗會》,半蹲著掃,這個姿勢要練很久。唱的方面她十年磨一曲。她這個人學功夫非常刻苦,也非常執著。她完全一心撲在藝術事業上,她的思想非常單純,就是整天做戲、演戲,練好功。
市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曲表演協會會員邱楚霞與姚璇秋共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在邱楚霞記憶中,對歷經世事沉浮的姚璇秋來說,唯有潮劇,是她一生最大的堅持。
市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曲表演協會會員 邱楚霞:當時就是為了排現代戲《沙家浜》,都是為了任務來的,都是要演阿慶嫂,所以就住在同個宿舍。在那個時候因為現代戲,特別是樣板戲是新接觸的東西,以前他們都是演古裝,現代戲相對比較少,她也表現出就是一定要虛心來學習。一絲不苟,東西要學就非常認真地學得非常透徹,而且要學得夠水平,另一個是她整個人沒有耍大牌的感覺,非常普通、樸素,平易近人。
而今,86歲的姚璇秋依舊精神矍鑠,始終保持著與潮州一眾潮劇名家的往來交流、給票友培訓指點,不遺餘力地為潮劇藝術的推廣和傳承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潮劇票友 陳妙暖:2018年的時候我在籌備第二塊新專輯,當時因為裡面有兩個曲目是經典曲目《陳三五娘》和《蘇六娘》兩個劇目的唱段,我的老師陳鵬老師為了我的唱功、表演更提高,就找了秋姨(姚璇秋)我當時非常感動,80多歲,從7點多到那天晚上,是整整一天,非常耐心細心地教我,她對潮劇的傳承是非常認真盡責的。
戲以人傳,正是有了一代代、一位位像姚璇秋這樣不忘初心、不負使命的藝術家,潮劇方能穿越滄桑而歷久彌新。
市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曲表演協會會員 邱楚霞:姚璇秋到現在還考慮觀眾希望要什麼,她還想繼續努力,讓潮劇事業繼續發展弘揚。在我認為,老藝術家他們到現在還有這種藝無止 境的精神。在前面做了那麼好的榜樣給我們看,給我們學習,我們要利用現在這麼好的環境,年輕的人應該更加積極地學習,把自己的藝術精益求精,特別是在學到東西成功了之後,要有思想說下一步應該怎樣繼續奮鬥,做得更好。
來源:潮州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