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在與日本人談判的條約上,寫下這樣一字,後令日本惱羞成怒

2020-12-22 騰訊網

張作霖在與日本人談判的條約上,寫下這樣一字,後令日本惱羞成怒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漢族,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乳名老疙瘩,他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張作霖自幼出身貧苦農家,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徵剿,就將其招安。張作霖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家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與孫中山、段祺瑞及盧永祥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張作霖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張作霖被迫返回東北。

因生活無著,其先祖張永貴跑到了東北,從事農業開墾。到其祖父張發時,從事農耕,「稱素封」。所謂「素封」,是指雖然沒有官爵封邑,卻和受封者一樣富有。這是說,在張發時,張家是富有的。張發有四子,其第三子是張作霖的父親,名張有財。「祖歿,父以析產徙海城之小窪,復於駕掌寺村設商肆」。張發死後,家產分給了兄弟幾人。張有財帶著他的那份財產,來到了海城。 其父張有財是個遊手好閒之徒。先是開了一個小雜貨鋪,收入甚微。後來小雜貨鋪倒閉,整天賭博吸鴉片。因欠人家賭債,被仇家債主害死。那年張作霖13歲。張作霖本來沒錢念書,但是有一位好心的老師幫助了他。這位老師名叫楊景鎮,那時教私塾。有一天,他看到窗外有一個小孩偷偷聽他講課。好奇地叫進來一問,小孩答道:「我叫張作霖,我願意念書,家窮,上不起學,因此常在這裡偷聽。」楊先生感到這個小孩想讀書識字是好事,就免費讓他上學,還贈給他紙筆。這時的張作霖已經是13歲了。就這樣,張作霖讀了一段私塾。在這裡,他打下了初步的文化基礎。這在他的一生中是十分重要的。張作霖知道感恩,他後來當了民國陸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不忘舊誼,特地請楊景鎮到瀋陽來,在家裡開設了私塾館。張學良就曾跟他讀書。

當時張作霖是東北軍的頭子,基本上坐擁了整個東北,他當時的狀況日本人可謂是功勞無限,甚至可以說基本上就是日本人一步步把他扶到這個位置上的。當時日本人還把他當作關東軍的代言人,試圖在東北這個地方好好撈一筆。換作任何一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對日本人有一些感激,但是日本人完全沒想到這個人就是個"無賴"。張作霖也知道自己如今自己的地位基本上都是日本人幫忙打下來的,但是他也深刻知道自己還是一個中國人。他認為自己跟日本人的一些合作不過是形勢所迫罷了,一旦發生觸及到原則的事情上,他自己是會毫不留情的。就像他發給北洋政府的電報一樣,"中國和日本的交涉一步也不可以退讓,就算談判崩了,我也會全力支持中國趕出日本人,即使戰死也無所謂。"這等豪氣我覺得他才是真正的中國人,相比那些日本人給點好處就完全不知道爹在哪的漢奸,這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當時郭松齡起兵叛變了,當時張作霖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張作霖只好向日本人求援,並且答應把東北出賣給日本。等日本人把郭松齡趕走了之後,去找到張作霖,張作霖開始了自己的土匪專長,完全不承認自己曾經有答應日本人什麼東西,說日本人沒有紙質證據,日本人只好氣急而歸。當時張作霖覺得自己本來對中原也沒有什麼妄想,但是這次兵變改變了他的這個想法,他覺得自己必須要去中原有所作為,但是自己軍隊的武器又不夠。日本人又浮現在他腦海中,這次日本人吸取了教訓,讓張作霖在一張條約上簽字。張作霖看完之後草草寫下了一個字就說自己有急事跑了,日本人當時十分高興當看到條約上的一個"閱"字,簡直氣急敗壞。這類文件一般是籤自己的大名才有用的。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瀋陽官邸後即逝世。

張作霖是個很圓滑的人,日俄戰爭時期,他左右幫忙,又左右打擊。弄得無論是沙俄還是日本,都不敢得罪他,當然,他也因此得罪了雙方。日俄戰爭期間,他周旋於清廷、日本和俄國三者之間,應對自如。對於朝廷的「中立政策」他持陽奉陰違的態度,對於惡鬥中的日俄雙方則採取雙管齊下、投機取巧和從中漁利的立場。經歷了複雜環境磨鍊的張作霖,練就了一身同時對付幾個敵人的本領。其實張作霖與孫中山的關係也非同一般。孫中山曾接受過張作霖的襄助,孫中山也曾派兒子孫科與汪精衛等要人趕到東北為張作霖祝壽。在北京,病中的孫中山還曾前往張作霖的住處拜會。作為回訪,張作霖派張學良到中山先生下榻處探望,垂暮之際的中山先生的那番「你們東北地處紅白兩個帝國之間」的無比英明的論斷,就是那次在病榻上闡述的。張作霖出身普通百姓家庭,僅僅在私塾學有一點點知識基礎,再加上後來一生的戎馬軍事生涯,更少能接觸書本文化。然而張作霖卻非常地重視教育,能為教育事業撥錢出力。1922年與奉天省長兼財政廳長王永江籌辦東北大學,1923年4月,東北大學成立。這所大學在當時師資水平極高,像章士釗、黃侃等著名學者曾教書於此。故此可以看出,張作霖是頗有遠見和頭腦的一位人物。

相關焦點

  • 張作霖在條約下寫上了什麼字,為何會讓日本如此惱羞成怒
    我們來看看中國的近代歷史,中國近代歷史有一個人我十分佩服,他就是張作霖。我覺得他的人生就像一部電影一樣。作為土匪出生的他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年代不得不依靠日本人來換取一些生存,但是他又從來不出賣自己的國家。匪氣,豪氣,義氣都聚集在了這個東北的漢子身上。在當時就是一個個性十分鮮明的人。
  • 日本人讓張作霖籤訂賣國協議,他只寫了一個字,日本哭笑不得
    而張作霖能夠在東北穩固下來,和日本人的支持是分不開的。而日本人制定的「大陸政策」,要吞併的第一個地方便是東北三省。當時的局面,日本要進入中國,最好的選擇無疑是從東北進入,進而蠶食整個中國。但是張作霖和日本的關係顯得很微妙,雙方更是相互利用著,日本想利用張作霖在東北的權勢,獲取更多利益。
  • 張作霖有骨氣,實力也強,為什麼容許日本人在東北為所欲為?
    可以說,張作霖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 張作霖從一個小小的江湖頭領到東北王,他一直是表面上依靠日本,實際他心裡也恨日本人,而且也暗地裡做了很多打擊日本人的事跡。
  • 精於權謀的東北王張作霖,本想借力日本,卻險些被日本人「玩死」
    為表示敬意,張作霖還特率其部下二十七師五十三旅旅長湯玉麟等乘5輛豪華俄式馬車,在騎兵衛隊的護衛下,大張旗鼓地趕往車站。日本駐奉天總領事矢田也到車站迎送。 張作霖送走貴賓後,在歸途中,於小西關附近,突然遭到炸彈襲擊。炸彈是從一層樓的窗口裡投擲出來的。刺客是時任日本陸軍少佐三村豐等人。
  • 張作霖給日本人題字,卻故意改了一個字,不料為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張作霖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今遼寧省海城市)人,早年因戰亂致死,被迫加入清軍,後來成為某營營長。但張作霖的勝利還得從日俄戰爭說起。起初,日本人只是視張作霖為中國東北的日本傀儡,希望張作霖以東北人的威信,一心一意地維護日本在東北的統治,當然,日本也給了張作霖許多好處,尤其是在錢槍方面從不心疼,這就是張作霖在東北做大的原因。但是到了後來,張作霖也不甘心只做日本人手裡的棋子,同時他也看到了日本人在東北大行其道,一股愛國心在張的心中逐漸升起。
  • 張作霖被炸身亡後,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為何流著淚說:一切全完了?
    1928年6月4日清晨,林久治郎起得很早,整理妥當後便立馬上了房頂,拿著望遠鏡朝三洞橋觀望。他是日本駐奉天的總領事,而這一天之所以這麼勤奮,是因為要發生一件震驚世人的大事了。說到這件事,就得說說當時的時局,以及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生人,出身貧苦農家。
  • 「賣國賊」張作霖如何用兩個計謀,從日本人手裡搶回東北鐵路權?
    後世對長期統治東北的張作霖褒貶不一,很多人說他的好,也有很多人罵張作霖是最大的賣國賊,因為他修建了鐵路,加速了日本侵華。事實真是這樣嗎?張作霖取得東北政權後,就不能用以前那種方式獲取經濟收入,他需要考慮東北的經濟發展,用財政收入來養活龐大的軍隊及運轉,張作霖善於拉攏人才,他身邊也有不少經濟方面的能人。
  • 刺客欲刺殺張作霖,卻誤殺自己:張作霖檢查屍體後,發現其身份
    更加不得了的是,當時的車廂裡還乘坐了一位大軍閥張作霖。列車被炸毀後,張作霖也深受重傷,奄奄一息。不久後便過世在了大帥府中。這件事,當時轟動了整個民國,無人不曉。可關於這件事情的真相,歷史上卻眾說紛紜。張作霖一生稱霸東北,無人敢撼。這樣的人物究竟死於何人之手?且聽筆者從頭說起。
  • 南滿鐵路日軍在瀋陽酗酒鬧事,張作霖:通通槍斃!日本人啥反應?
    時間久了,駐防在南滿鐵路附近的日本士兵,經常跑到瀋陽市區酗酒鬧事,擾亂人們的正常生活。手下將日本人鬧事的事情告訴張作霖後,張作霖非常霸氣的說道:「媽了個巴子的,敢在老子地盤鬧事,把這些日本兵通通槍斃!」於是,這些往日非常囂張的日本兵,通通被張作霖的憲兵槍斃。那麼,針對張作霖這麼硬氣的做法,日本人是什麼態度呢,他們的反應又如何?
  • 「東北王」張作霖的悽涼身後事—九年後在一漢奸幫助下才入土為安
    張作霖之死是因為他身為中國人,拒絕日本人的拉攏,以及對日本帝國主義要求籤訂賣國條約和無理條件不予接受。只要張作霖活著,日本人入侵東三省的軍事行動沒那麼容易開展,最終決定除掉張作霖。張作霖已經死了幾年,但日本人對張作霖還是非常痛恨,一方面出於報復心理,日本人將張作霖的靈柩移出了大帥府,丟在了一處荒涼的寺廟「珠林寺」中,另一方面也是給那些不配合「中日友好」的國人一個警告,違背日本人的下場。
  • 東北王張作霖的結拜兄弟,投靠日本人當上「總理」,結局如何?
    其實,張作霖的結拜兄弟中不僅有杜立三那樣的巨匪,而且還有投靠日本人的漢奸。這人是誰呢?在他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此人名叫張景惠,出生於1871年, 遼寧人,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隨父親賣豆腐為生。青年時期,張景惠經常出入賭博場,結交了不少社會朋友。因為當時治安混亂,所以各地梟雄紛紛拉起了隊伍,佔起了地盤,搞起了團練,而張景惠也藉機成立了自衛團。
  • 張作霖治下的東北是這樣的,難怪日本人要殺他!
    要說到張作霖,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東北王。現在網上的大部分文章都在美化張作霖當初是如何跟日本人對抗,如何不屈服於日本人,甚至讓手下上街打日本鬼子的,但其實歷史上真正的張作霖真的是這樣的嗎?其實張作霖的這一切也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只要對自己有利,他也是可以跟日本人合作的。
  • 大帥張作霖皇姑屯死亡真相
    張作霖是日本帝國主義一手扶植起來的一隻鷹犬,退回東北也是日本對張作霖的要求。為什麼日本人還要炸死他呢?其實這是日本帝國主義欲霸佔我國東北而耍弄的一項陰謀。日本帝國主義圖謀霸佔我國東北,由來已久。甲午戰爭以來,它就把吞併東北作為侵華的首要目標。
  • 張作霖有多兇狠?日本人殺害2名東北軍士兵後,他便做一件很霸氣的事
    但有些人又認為他是有一定的愛國性,因為他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些問題上,對日本人的態度非常強硬,甚至不惜和日本人直接叫板。 其實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來,張作霖是非常痛恨日本人的,那麼張作霖有多兇狠?對於日本人,他曾經公開說自己有30萬東北軍,日軍最多也就1萬3千人,如果真要打仗,他三天內就可以扒光日本的鐵路。
  • 「東北王」張作霖,到底是日本的傀儡,還是一個愛國將領呢?
    在很大的程度上,消耗了這兩派的實力,壯大了自己,最終張作霖在於1927年6月入住北京,設立了安國政府。張作霖就任陸海空大元帥,成為了北洋時代最後一位的國家元首。張作霖雖然打了勝仗,但是張作霖對於之前的那些對手,他卻沒有懷恨在心,甚至他和這些人都成為了朋友。皖系段祺瑞晚年戰敗後,張作霖就將他接到北京常住,並且張作霖尊稱他為老師,而直系首領吳佩孚更是成為了張作霖的把兄弟。
  • 日本使者與張作霖會談時威脅道,你回不了關外,他大笑說送客
    1927年,也就是民國16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就任北洋軍陸海軍大元帥,從而成為民國最高統帥。他上任後,組織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第32屆內閣,這也是最後一屆內閣。 張作霖在崛起的過程中,受到日本人的大力支持。張作霖本人也借著日本人的手,辦了很多事情,得到了日本很多實惠。
  • 中日談判時,李鴻章說錯一句話,讓日本人鑽了空子,清朝因此衰亡
    文|武品文史一句話可以興邦也可以引來禍端,李鴻章就是這樣,雖然他說過許多興邦之言,但他在和日本使者談判時說錯的一句話,不僅讓他辛苦籌建的海軍覆滅,也把大清帝國拖向了滅亡的深淵,那麼這是一段怎樣的話?到底錯在哪裡?
  • 張作霖被關東軍炸死後,日本首相因何痛哭?他們有什麼關係?
    在一開始對於張作霖掌控下的東北,日本的態度就一直很糾結,他們一直在想怎麼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保證自己的計劃能夠順利的進行。這個提出者是田中義一,之所以他要提出這樣的建設設想,跟他跟張作霖的關係有關係。當他們還是個小人物的時候,張作霖當年被日本抓住的時候正好是這個人救了他,兩個人之間的聯繫是非常的緊密的,關係也是很好的。一直到了一個成了大帥,一個是日本的首相。
  • 日本皇族求墨寶之名,欲羞辱張作霖,他故意寫錯一個字譏諷日本人
    張作霖的土匪隊伍被收編後,他在東北的地位不斷上升,一度成為掌控東北的軍政長官。雖然張作霖成為了東北王,但當時東北地界上,沙俄和日本的勢力非常龐大,張作霖時常要應對來自沙俄和日本的外交壓力。尤其是面對咄咄逼人的日本關東軍,張作霖更需要睿智的頭腦。在張作霖的內心,他是痛恨日本關東軍的,但面對日本人的刁難,他只能機智的處理。
  • 張作霖的守陵人:風雨無阻守護大帥30多年,年逾80終於等到那個人
    張作霖從小出身貧苦,曾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來做過土匪,勢力逐漸壯大,清政府也無力管理,最後將張作霖詔安。他恩澤東北,功蓋全國。人稱"東北王"的張作霖,把東三省建設得十分富饒,不僅如此,他在教育、軍事、以及守護領土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張作霖忠貞愛國,英勇頑強,在位期間曾多次拒絕與日本人籤訂賣國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