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必有用」,這並不是一句空話,正如德國的哲學家、數學家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曾提出過關於「凡物莫不相異」的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存在著自身存在的意義。
《雨滴》(原名為《Rain Drops》)就以雨滴的形成到參與自然界的循環整個過程暗喻著即使我們每個人在社會這個大的集體中都顯得渺小,但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因為有了我們,才會有整個社會。
01以雨滴形成的過程比喻人的一生
《雨滴》這部動畫描述的是一個關於雨滴從形成到歸哺大地的過程。雨滴在動畫中從誕生到哺育土壤的過程,正好對應著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比如水,水在地球上不斷地改變形態,從液態變成氣態,又從氣態變成液態以及固態的形式一直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流轉。
可以說,水是整個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水也是生命的源泉,我們人體中水的比重佔70%,它也是地球表面上最多的分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雨滴》這部動畫則是利用水分子的特性暗喻著人。如水分子構成了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大體一般,我們人也是整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最基礎的部分,但缺少了我們,整個構架就會崩塌。
同時,在動畫開頭,雨滴以分子的形式慢慢成形,期間伴隨著嬰兒哭鬧的叫聲,直到雨滴成形,從天空中落下,經歷散落,四分五裂,然後又合為一體,最終歸於土壤,哺育大地。人的一生也是如此,從呱呱墜地開始,在父母的養育下成長,最終回報養育我們的父母,正如水滴回饋大地。
《雨滴》這部動畫正是利用水分子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的過程以及其自身的在大自然中是特性,表達出人與社會這個群體相比,很渺小,但我們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為,有了我們,才會有社會。
02一幅清爽的顏色搭上「滴答滴答」的雨聲構建出一副絕美的畫卷
每次寫動畫短片,我都非常在意一個點,那就是顏色。短片動畫的時長比一般的tv動畫要短,但故事的完整性卻一點也不短。因此,短片動畫的故事節奏一般都是以輕快為主,這就奠定了動畫的色彩基調也大都以藍色、青色為主的冷色系,以冷色系特有的涼爽屬性來搭配輕快的故事節奏,從而使動畫的畫面與故事更加凝為一體。
《雨滴》這部動畫也是如此,不過,相較於其它的短片動畫,它主題元素早就奠定了動畫的色彩是以藍色、青色為主的冷色基調了。《雨滴》這部動畫中想要描述的是關於大自然的物質循環,無論是天空(藍色),還是森林(綠色),這兩者都是冷色系,並且它們在整個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都是佔有重要的地位。
藍、青色正好對應著天空與森林的顏色,既符合動畫中所構建的大自然的物質循環的基礎,也對應著動畫輕快的故事節奏,畢竟冷色所帶給觀眾的心理感受就是涼爽輕快。
除開顏色,動畫中的配樂也在動畫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動畫開篇的嬰兒哭鬧聲暗喻人誕生的過程,以及雨滴落下的過程中伴有的滴答滴答聲,加強了雨滴從高處落下的畫面感,畢竟「滴答滴答」聲算是雨滴的專屬聲音了。
同時,整部動畫中輕快的音樂正好也對應著雨滴從空中落下時的速度感,進一步加強了雨滴落下的畫面感。讓我們閉上眼,腦海中都會不自覺地浮現出雨滴落下的畫面。輕快的音樂以及清爽的顏色,兩者搭配,構建出一幅絕美的畫卷,加強了觀眾視覺以及聽覺上對於動畫的感官。
03結語
《雨滴》這部動畫的新穎點在於以水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來暗喻人的一生,並通過動畫利用藍色與青色所奠定的輕快的故事節奏,搭配上滴答滴答的雨聲塑造出雨滴從高空落下時的畫面感以及速度感。
最後,利用水分子在自然界中的特性來表達出每個人單獨出來或許渺小,但正是我們才構成了社會這個大的集體,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著自身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