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改名!最嚴新政能救中國足球嗎?

2020-12-15 時代周報

中超聯賽的改革措施,終於塵埃落定。

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了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會上出臺了多項從2021賽季開始實行的新政策。其中,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和球員薪資調控兩項措施最受關注。

根據政策,從2021賽季開始,參加中超、中甲、中乙三級職業的聯賽俱樂部的名稱必須實現去企業化。按照規定,俱樂部名稱的標準格式應為「行政區劃+俱樂部名稱」,不得帶有企業或者老闆的名字,不符合規定的俱樂部將會被拒絕參賽。簡而言之,新政實施後,像國安、上港、蘇寧等名字就不能用了。

球員薪資調控方面,中國足協規定,從2021賽季開始,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支出不得超過至6億元人民幣;中超國內球員單賽季薪酬不得超過稅前500萬元人民幣,全隊平均年薪最高不超過稅前300萬元人民幣;而在外援方面,中超外援單季頂薪為稅前3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86萬元),全隊外援總薪資不超過10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7953萬元)。

此外,從2021賽季開始,所有54家俱樂部必須將年度財務報表上交給中國足協,中國足協審核後再向全社會公布。在此之前,中超只有廣州恆大淘寶和上海上港兩家俱樂部,會在母公司的財報上披露俱樂部的經營狀況。

平均虧損4.4億元

相比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球員薪資調控的新政受到球迷更大的關注。

事實上,目前在中國運營職業足球俱樂部,是一個純粹的燒錢遊戲。數據顯示,2018年中超各俱樂部平均支出11.26億元,平均虧損4.4億元。

球員薪資作為俱樂部運營支出的大頭,是中超俱樂部巨額虧損的一大原因。根據新華社報導,中超球員平均年薪約為當年中國居民平均收入的160倍。相比之下,日本J1聯賽韓國K1聯賽則分別約為當地居民平均收入的8倍、5.5倍。

從財政健康的角度看,按照歐足聯定義的,薪酬支出佔俱樂部總支出70%的俱樂部為財政極不健康。2018年,中超俱樂部的薪酬支出佔俱樂部總支出68%,離歐足聯的紅線僅差一步之遙。

時代周報新媒體記者翻閱了一家中超豪門俱樂部的2019年財報,財報顯示,2019年俱樂部總收入達到了9.489億,其中營業收入為7.82億,但俱樂部的總成本高達28.9億,營業成本為24億,最終錄得巨額虧損19.4億。

財報還披露,中超公司的轉播分紅、主場門票和紀念品銷售加起來,都無法支撐中超俱樂部的經營支出。以這家豪門俱樂部為例,7.82億的營業收入中,有5.66億是廣告收入,而這些廣告收入又多數來自於母公司。有資深體育記者曾經表示,如果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看,在中國搞職業俱樂部幾乎能算是全世界最爛的生意。

受到此前「金元政策」和今年疫情的影響,今年各級職業聯賽有16家俱樂部退出或解散,在這個背景下,中國足球的管理層終於下定決心解決中國職業足球界長期的高投入、低回報的問題。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金元足球是消極落後的情況,各家俱樂部,足球從業者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此均非常不滿意。「這些年來的高投入,似乎增加了職業聯賽的觀賞度,但從實際上來看,高投入並沒有提高中國足球的整體水平,不僅如此,這反而違背了價值規律,嚴重傷害了中國足球的現在和未來。」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圖源:足協官網)

不過,限薪令能不能讓中國球員從此不再「高薪低能」,以及改善職業俱樂部的經營環境,還需要觀察。事實上,在新政出臺後,已經有不少質疑,這些質疑主要圍繞兩點:一是中超俱樂部在亞洲比賽的競爭力恐大幅下降,二是足協可能在限薪令上設置「特殊條款」。

亞冠前景堪憂

根據限薪條款,2021賽季開始,中超俱樂部的外援單季頂薪為稅前300萬歐元,全隊外援總薪資不超過1000萬歐元。目前已經有合同在身的球員暫不受這條款限制,不過如果球員的合同到期,俱樂部與其續約時,就要遵守限薪條款。

根據時代周報新媒體記者的不完全統計,2020賽季結束後,中超各俱樂部有多名明星外援球員合同到期,包括浩克、佩萊、喬納森、樸志洙等人。由於這些外援球員此前的薪酬都遠高於300萬歐元,限薪令實施後,他們幾乎已經確定將告別中國球迷。

國內資深足球媒體《足球報》認為,最新限薪政策讓中超外援質量至少倒退5年,甚至可能倒退到10年前。這家媒體認為,限薪政策實施後,中超聯賽不但從此告別卡拉斯科、佩萊這種來自頂級足球強國的世界級外援,也將從此無緣艾哈邁多夫、金玟哉、金信煜等來自韓國、烏茲別克等國的亞洲頂尖外援。

此消彼長下,中超俱樂部在亞洲冠軍聯賽上的競爭力將會被大幅削弱,10年前連續三年中超連續3年無緣亞冠8強的歷史恐將重演。

限薪令對青訓的影響有待觀察

此外,足協在限薪令針對一些特殊情況設置的特殊條款,也引起了不少人對於公平性的質疑。在《中超俱樂部2021至2023賽季財務約定指標》中,足協規定了球員和與俱樂部以外的任何第三方籤訂具有經濟價值的合同,在經過經中國足協或中國足協授權機構審核認定後,這部分合同的收入將不計入球員薪酬總額。

有球迷向時代周報新媒體記者質疑稱,這個條款將為上海上港以遠超限薪令上限的薪酬籤下巴西明星球員特謝拉提供了方便。特謝拉此前在新科中超冠軍江蘇蘇寧易購隊效力五年,2020賽季結束後合同到期,隨後便傳出上海上港隊有意羅致這名球員的傳聞。之前有媒體稱,特謝拉向中國足協相關領導表示,有意歸化加入中國國籍,為中國國家隊而戰,但前提是希望在接下來的合同裡拿到1500萬歐元的天價年薪。

著名足球記者白國華此前曾在社交媒體上表示,中國足協本月底將開會討論歸化特謝拉,並且有望根據該球員的薪水要求,制定一個針對歸化球員的「特謝拉條款」。有資深足球媒體人表示,足協在解決特謝拉的歸化問題上,如何去除避免讓人覺得「搞特殊」,將是未來確保限薪令權威性的關鍵。

編輯:馬妮

值班:小山

轉載|商務合作|進入讀者群

加時代君微信:Time-weekly

相關焦點

  • 解讀新政:限薪,擴軍,改名,內援增加,最終目的是提高中國足球
    2020年12月,隨著中超足協杯落幕,中國國內足球的各項賽事均已畫上句號,但中國足球並未就此「消停」。足協接連召開會議,討論並通過了許多議案與新政。其中,備受球迷討論的就是球員限薪、各級聯賽擴軍、球隊改名和內援轉會名額增加,下面就四項比較受關注的新政進行解讀。
  • 解讀新政:限薪,擴軍,改名,內援轉會名額增加,最終目的是提高中國足球
    2020年12月,隨著中超足協杯落幕,中國國內足球的各項賽事均已畫上句號,但中國足球並未就此「消停」。足協接連召開會議,討論並通過了許多議案與新政。其中,備受球迷討論的就是球員限薪、各級聯賽擴軍、球隊改名和內援轉會名額增加,下面就四項比較受關注的新政進行解讀。
  • 中國足球最嚴限薪令出臺 更嚴厲是限制球隊薪金總額 弄虛作假直接...
    原標題:中國足球最嚴限薪令出臺,更嚴厲是限制球隊薪金總額,弄虛作假直接降級和禁賽   今天,在中國足協召開的「2020中國足球
  • 中國足球最嚴限薪令出臺,更嚴厲是限制球隊薪金總額,弄虛作假直接...
    今天,在中國足協召開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史上最嚴限薪令正式出臺。 和中國足協在一年前推出的限薪令相比,無論是國內球員還是外援的最高年薪都直接被攔腰一刀。
  • 限薪+改名 新政必須執行
    天津日報上海12月14日電(記者 趙睿)中國足協今天召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會議,正式公布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新政,限投限薪和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的細則落地。這兩項新規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沒有商討餘地。參加會議的俱樂部代表表態支持聯賽新政。
  • 恆大出臺最嚴限薪令,「中國皇馬」不僅僅是一家足球俱樂部
    據《人民日報》消息,廣州恆大淘寶俱樂部17日出臺「最嚴限薪令」:恆大足校培養球員晉升至一線隊3年內,封頂年薪不得超過300萬元;一線隊的足校培養球員效力球隊3年後封頂年薪為500萬元,較中國足協中超頂薪1000萬的新規再降一半。
  • 中超最嚴限薪令落地!虛火過旺的中國足球該「降降溫」了
    而最近幾年一直被詬病泡沫嚴重、虛火過旺的中國足球,也正在「降溫」。昨天下午在上海舉行的職業聯賽專項治理會議上,中國足協正式向外界公布了醞釀已久的兩項決定:球員全面限薪、俱樂部名稱必須「去企業化」。對於中國足球來說,「告別」是一個高頻詞彙。
  • 陳戌源:中國足球要褪去所謂"大牌" 限薪新政有利國內球員成長
    這些年俱樂部高投入增加聯賽觀賞程度,但中國足球的水平並沒有取得實質進步,聯賽投資的不可持續性違背市場發展規律,如不加以治理,嚴重危害中國足球發展."在"加強版"限薪政策下,聯賽激烈程度觀賞性會有影響,勢必會造成一部分大牌外援的流失.如何保持聯賽精彩激烈程度,吸引球迷及贊助商的關注,也是足協需要考量的一點."
  • 陳戌源:中國足球要褪去所謂"大牌" 限薪新政有利國內球員成長
    這些年俱樂部高投入增加聯賽觀賞程度,但中國足球的水平並沒有取得實質進步,聯賽投資的不可持續性違背市場發展規律,如不加以治理,嚴重危害中國足球發展."中國俱樂部投入是日本聯賽的3倍多,一線球員薪酬是日本的5.8倍,這些數字是觸目驚心的,我們應該覺醒,不能繼續生活在這樣的足球環境中.潮水終將退去,我們終將迎來潔淨的海灘,在此前的俱樂部投資人會議上,各俱樂部態度鮮明表明他們立場,全力支持執行足協方案意見
  • 不差錢的恆大開始限薪了,中超最嚴限薪令,引領中國足球新方向
    當年恆大集團進入中國足球行業,開始重金招攬國腳,把中國足球帶入了金元足球的時代,不能不說這些年中國足球的從業者都因此多多少少獲利了。恆大在當前中國足球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獲得榮譽無數,隊內也有多位國腳,這次頒布嚴格的限薪令,無疑將是業內風向標。
  • 限薪令+改名+職業聯盟難產,中國足球到底想幹什麼?
    引言:中國足球最近因為「最強限薪令」以及改名鬧得滿城風雨,現在的中國足球已經不能說太多了,說多了都是淚。現在運營一家俱樂部對於企業來說已經成為一種負擔,20賽季開始20多支球隊退出職業聯賽就能看的出來,企業的發展已經遠遠趕不上足球泡沫的形成,「超級限薪令」以及足協強推俱樂部年預算不能超過6億的紅線標準,對於企業來說減輕了很多的負擔,國內球員年薪不能超過500萬人民幣,外援年薪不能超過300萬歐,過去十年間,中超聯賽之所以如此繁華,就是因為一大批超級外援的加盟,如今300萬歐的年薪,這可能也是足協想讓更多年輕球員得到上場機會而打壓外援這一政策的出發點
  • 中國足球,限薪!北京國安、山東魯能、廣州恆大等隊名將被更改!
    中國足球,限薪!北京國安、山東魯能、廣州恆大等隊名將被更改!12月14日,中國足協召開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會上,中國足協公布多項重磅新規。
  • 知道中超外援一年工資總和是多少嗎?看了這,還反對足協限薪嗎
    目前,隨著中超四支俱樂部在亞冠賽事中被淘汰,中國足壇最為關注的事情自然成為了中國足協推出的新政。在這些新政裡面,最讓球隊、球員與球迷們關注的是被稱為史上最嚴限薪令的正式公布。也正是在這些年裡,在俱樂部經營壓力的巨大壓力下,多達幾十支職業球隊先後從中國足壇解散。這些球隊大多數為中甲、中乙等中國職業足壇塔基球隊,沒有了塔基的支撐,塔尖還能站得穩嗎?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中國足協推出了限薪令。
  • 限薪政策能拯救「高薪低能」的中國足球嗎
    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的薪水,就像捉摸不定的股票漲漲跌跌。中國足協為何要持續「限薪限投」?球員們稅前500萬元年薪是否依舊太高?中超俱樂部會否自律地遵守約定?被限薪後的中國足球會否更重視青訓培養?限薪政策能拯救「高薪低能」的中國足球嗎? 新政策是「補交作業」? 「現在中國職業足球的投入確實很高。限薪一點也不奇怪,是在意料之中。」
  • 「中超新政」強勢出爐!限薪、中性名等細則,會產生哪些影響?
    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國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會上公布了中國足球各級別聯賽的一系列新政,對於諸如限薪、中性名等外界關心的話題,如今都有了明確的回答!而且,此次中國足協的態度,可謂十分強硬。
  • 工資帽、限薪、中性名……中超新政又來了
    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發布了「2021-2023賽季中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各級職業聯賽實行俱樂部名稱非企業化變更」等通知,中超新政又一次來了。
  • 限薪+中性名政策落地,變革後的中國足球會更好嗎?
    中國足協進一步加強限薪。資料圖今天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的2020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議上公布了多項政策,從各俱樂部支出總額限制到球員限薪,再到中性名政策,均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拉開了巨變的序幕。我們還不覺醒,難道良心已死嗎?」在限薪的推進下,大牌外援全部撤出中超已是時間問題,這是現實做出的倒逼。只是中國足協希望用工資帽鼓勵本土球員留洋、用中性名結束俱樂部對母公司注資依賴的初衷與目前中國足球的現狀並不相符。
  • 抑制足球泡沫!恆大頒最嚴限薪令,確保球員球技、金錢觀「雙優」
    尤其是近年來,中超聯賽呈現「虛火上升」:一方面球星雲集球市火爆整體商業價值攀升,另一方面球員薪資過高導致俱樂部大多虧損、國內球員青黃不接,再加上疫情的影響,更讓中國足球「限薪」勢在必行。作為中超投入最大的俱樂部之一,恆大積極響應中國足協限薪令,對年輕球員設立最高工資限額,使足球運動員的薪水保持在合理範圍,確保球技、金錢觀「雙優」,進一步抑制足球泡沫。
  • 中超最嚴限薪令帶來最大疑問:上港3大神操作將如何服眾?
    中國足球歷史上的最嚴限薪令,國內球員的年薪在去年1000萬人民幣的基礎上再次被對半打折,直接變成500萬,外援也只剩下每年300萬歐元的水平,這種收入規模一下子有種一下子回到10年前的感覺,直接讓中國足球變得全無吸引力。
  • 一文讀懂足協會議:最嚴限薪最嚴處罰!中性名讓國安等隊成歷史
    包括了投資帽、限薪令,以及中性名要求等一系列文件,出臺了史上最嚴厲的處罰。按照足協的中性名規定,僅大連人、深足、申花3隊符合規定,其他中超球隊均需改名,國安、泰達、建業成為歷史。限薪自2021賽季起,對於俱樂部名稱不符合要求的俱樂部,中國足協將不給予辦理註冊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