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誡子書》寫了什麼內容,想表達什麼意思?

2020-12-08 魚兒讀書會擺尾

《誡子書》第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重點強調的就是「修身學習」。

據正史記載,諸葛亮一生戎馬倥傯,46歲時終於有了獨子諸葛瞻。中年得子,舐犢情深。但時光易逝,歲月無情。僅僅過了8年,54歲的諸葛亮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臨終前,這位滿腹家國情懷的蜀漢丞相,把對自己8歲愛子的殷殷教誨和泣血矚望,凝結進這篇《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

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全文只有86字,但字字珠璣,句句諍言,涵蓋了一個人修身、立德、立學、立志、成才、成功等方面內容,向孩子道盡了一生做人的基本原則,也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無論朝代如何更迭,這錚錚之言都是諸葛家族時代不變的家訓。而他的兒子諸葛瞻也很好地貫徹了父親的教誨。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鹹愛其才敏」,後拜騎都尉,襲爵武鄉侯,為平尚書事,統領中央事務。蜀漢景耀六年,也即諸葛亮死後30年,魏將鄧艾伐蜀,諸葛瞻率領長子諸葛尚及其他將領在綿竹(今四川德陽市)防禦。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率軍出戰,與長子諸葛尚一起戰死沙場。

東晉文學家、史學家幹寶評價說:「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評價說:「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清代文學批評家毛宗崗評價說:「諸葛瞻父子受命於大事既去之後,而能以一死報社稷。君子曰:武侯於是乎不死。蓋戰死綿竹之心,亦秋風五丈原之心也。使當日甘心降魏以圖苟全,則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家訓,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則武侯存。」

諸葛亮、諸葛瞻、諸葛尚祖孫「三代忠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脈相承。如今,浙江省蘭谿市諸葛鎮諸葛村還聚居著諸葛亮嫡傳後裔4000多人,他們每年都要在諸葛亮的生日和祭日舉行盛大的祭祖大典,男女老幼集體誦讀《誡子書》是祭祖儀式上的重要程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成為諸葛村世代相傳的家訓。

相關焦點

  • 諸葛亮的《誡子書》真正的本意是什麼?
    一代謀聖諸葛亮的家訓《誡子書》,雖然只有短短86個字,卻是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1、心態上,經得起「靜」境諸葛亮的《誡子書》中有這樣兩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經商、資源、機會、方法等固然重要。但是,這些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要素。成功的真正要訣,應該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靜,才是人生的根本。
  • 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文《誡子書》學習內容全解
    【課文內容】【文章分析】《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背景介紹】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目的在於告誡兒子要注重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後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 諸葛亮《誡子書》中的修身齊家思想
    立德方面,諸葛亮身上忠貞仁愛的聖賢氣象,感染了自帝王將相到市井平民、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立功方面,作為蜀漢丞相,諸葛亮為漢室開疆擴土、逐鹿中原立下的汗馬功勞自不必言;立言方面,除了流傳千古的《出師表》,他的《誡子書》也成了中國古代家書最優秀的代表作。
  • 諸葛亮留下的一首詩,1800多年沒人能弄清是什麼意思
    從他日後的《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的文學水準和寫作功底,都堪稱文壇宗師。諸葛亮的作品,大都未能完好保存下來。但他早年隱居隆中時,一方面躬耕田畝,一方面吟詩作文,曾經寫過一首樂府詩《梁甫吟》,又稱《梁父吟》。根據《三國志》記載可以看出,諸葛亮對自己這首作品非常滿意,閒來無事經常會吟誦一番。但這首《梁甫吟》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 諸葛亮臨終留下86個字,南懷瑾說後人都沒有跳出他的手掌心
    諸葛亮畫像(清殿本)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曾專門講授過《誡子書》。他說:「這一篇《誡子書》,充分表達了諸葛亮儒家思想的修養。諸葛亮決定,把自己一生親身實踐過的修身求學的經驗總結一下,分享給兒子,希望他照著去做,成為一個人格高尚、才能出眾的君子。於是,他用簡短的86個字,寫了一封家書,作為臨終前對兒子的叮嚀。諸葛亮寫完這封信後不久,便與世長辭了。
  • 專題03《誡子書》(實戰訓練)(原卷版)
    「須」是必須的意思,連用兩個「須」表達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語氣。「非……無以……」雙重否定,強調了「學習」和「立志」的重要,表現了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1)初讀古書,切莫惜書;惜書之甚,必至高閣。(2)人生在世,安得與我同心者相與共處乎?
  • 我到底想表達什麼?
    明明別人的問題你也算是瞭然於心,但是開口說話的時候,卻總是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其實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你太過急躁了,給自己一點時間,也給自己一點時間準備準備自己的陳詞。不必急著回答別人的問題。別人只會覺得你是沒有具體的觀點要表達的,只是在胡言亂語,要不然就是覺得你這個人邏輯思維混亂,並不值得信任。明白自己要表達什麼,要怎麼去表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事後諸葛亮」跟美式橄欖球的四分衛"quarterback"有什麼關係?
    咱們中國人常說「事後諸葛亮」,指的是事後才在那裡出謀劃策的人。諸葛亮神機妙算,但是事後諸葛亮的含義就完全變了,帶有很強的諷刺意味。「事後」在英語裡的說法是」ex post」,意思是「based on analysis of past performance」,直接來自拉丁語,本意是「from (what lies) behind」。與之對應的是「ex ante」,也就是「事前」的意思。那麼,「事後諸葛亮」翻譯成英語應該是什麼呢?難道是「ex post Zhuge Liang」?答案是否定的。
  • 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誡子書》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七年級語文填空真題:《誡子書》,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誡子書》   一、文學常識:   1.三國蜀漢__________(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
  • 客廳掛什麼詩詞最好?相信我,最好的都在這兒了
    客廳掛什麼詩詞最好?修身勵志型——《誡子書》《誡子書》是我國古代三國時期蜀國的著名政治家、謀略家、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的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也可以說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後成為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
  •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僅八十六字!影響一生!
    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後人留存有多篇《誡子書》。包括「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就是出自《誡子書》。 《誡子書》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對於為學做人有精簡而且具體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時代,原來仍然有其參考價值。
  • 中考奪冠之《誡子書》與《狼》解析
    無以:沒有什麼可以拿來,沒辦法。4廣才:增長才幹。淫慢:放縱懈怠。年與時馳: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窮廬: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隧室。將復何及:又怎麼來得及。古文今譯君子的操守,(應該)用靜來完善自身,用儉樸來培養品德。不是內心恬淡,不慕名利的話,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心靜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才識需要學習。
  • 諸葛瞻:諸葛亮的兒子,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諸葛瞻,字思遠,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作為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的政治道路已經被諸葛亮有意無意的鋪平,所以三十五歲執掌尚書臺政務、統領國事,這是諸葛亮的榮耀加注在諸葛瞻身上。但光環退去,諸葛瞻是個忠臣、是個正直的人,但於國能力勝任不了職位。
  • 李商隱的無題詩,形式華麗,但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但與其他詩人偶爾寫一兩首內容難懂的詩歌不一樣,李商隱能夠流傳後世和引發追捧的詩歌,基本上都是內容讓人不明白的,不但內容搞不清楚,就連題目都沒有,直接標記「無題」。如果真的有題目,或許後人還能猜出他要表達的意思,現在連題目都沒有,就要讓人捉摸,他到底為什麼而寫這些詩歌,要說明什麼?
  • 【奇思妙語】雕龍刻鳳:《諸葛亮武侯家訓》等格言選錄
    《誡子書》《諸葛武侯家訓》《誡外甥書》《又誡子書》奇思啟智,妙語怡情 青春語文群奇思妙語欄目為了精益求精,周六「文心雕龍」篇更名為「雕龍刻鳳」篇,今天推送的內容是:《諸葛亮家訓》。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家訓體現了其「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和「勉志力行」的思想。他在品德培養上主張「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在治學上提倡「學以廣才」,希望後輩「志存高遠」,通過靜心學習和廣泛諮詢來增長才能,成為國之「重器」,以濟世安民。「弘揚新風尚,傳承好家訓」,語文人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就要播撒陽光,導知習禮,引航人生,教學相長。
  • 觸樂夜話:你所說的表達究竟是什麼意思
    而當我開始讀它的時候,我意識到它只有20頁,接下來的3250頁都在重複前20頁的內容。好消息是,你只要讀完這20頁,你就能夠在這個行業裡扮演一個專業人士。壞消息是,從此以後你的生活只有20頁,而你的工作就是給這20頁寫批註,無窮無盡,寫批註。為什麼只有20頁?
  • 諸葛亮家訓: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道出孩子做人的真諦
    三國時期,被後人譽為「智慧的化身」的諸葛亮就曾經給自己的孩子寫過一篇《誡子書》,這也是古代家訓中的一篇名作,裡面包含了諸葛亮本人的生活經驗和學術思想,講解了他對修身養性的理解,以及做人的道理,就算是現在讀來也會受益匪淺。
  • 劉備託孤對諸葛亮說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夷陵之敗以後,劉備身體每況愈下,最後不得不託孤給諸葛亮,希望他能輔佐劉禪。在劉備託孤時,曾經對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現在網上一些人認為這是劉備在試探諸葛亮,如果諸葛亮回答不妥,那麼就會把諸葛亮殺了。這種說法顯然有些想當然了。
  • 為什麼說諸葛亮是大聖人,曾國藩只是半個聖人?看看兩人的臨終書
    有這麼兩份臨終書,都為《誡子書》,一份出自諸葛亮之手,一份出自曾國藩之手。從這兩份《誡子書》入手,便可窺見兩位歷史人物的人生格局。不得不說,諸葛亮的人生格局,確實非曾國藩所能有。怪不得歷史上關於三個半聖人的說法,諸葛亮居於聖人地位,而曾國藩只能算半個聖人。不過,曾國藩這半個聖人,如今看來,也很了不起了。
  • 在客廳掛什麼字好 寓意美好和諧和睦的字
    音樂和文字都可以觸動人心,而一幅書法的魅力在於,它什麼也不做,也能鑽進你的心!新中式風格不僅代表著當下主導的潮流文化,更是體現著中國人心中不變的,烙印在骨子裡的中式情節。客廳寫什麼字寓意好呢?一起來看看吧。客廳掛畫李文志新品行書《和》作品來源:易從網凡事當以和為貴:世界需要和平,社會需要和諧,家庭需要和睦,人與人相處需要和氣;而身體也只有氣血調和、陰陽平衡方能延年益壽。和諧的人際關係,和睦的家庭環境,和順的內心世界對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一個人保持快樂心境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