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語·雕龍刻鳳篇(2015年1月30日)
策劃:奇思妙語欄目組@青春語文QQ群
編輯:張娟 劉會金
出處:諸葛亮《誡子書》《諸葛武侯家訓》《誡外甥書》《又誡子書》
奇思啟智,妙語怡情 青春語文群奇思妙語欄目為了精益求精,周六「文心雕龍」篇更名為「雕龍刻鳳」篇,今天推送的內容是:《諸葛亮家訓》。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家訓體現了其「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和「勉志力行」的思想。他在品德培養上主張「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在治學上提倡「學以廣才」,希望後輩「志存高遠」,通過靜心學習和廣泛諮詢來增長才能,成為國之「重器」,以濟世安民。「弘揚新風尚,傳承好家訓」,語文人行走在教育的路上,就要播撒陽光,導知習禮,引航人生,教學相長。讓我們保持專心治學的激情,聆聽先賢妙語,讓這些妙語成為我們教子育人的不竭之源。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誡子書》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煉的:他們以靜心反思警醒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
2.非淡泊(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誡子書》
(除了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志向明確清晰、堅定不移。 除了平和清靜,安定安寧,沒有其他辦法能夠使自己為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
3.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誡子書》
(要想學得真知,必須生活安定,使身心在寧靜中專心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必須從不斷的學習之中積累。)
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誡子書》
(除了下苦功學習,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才幹得到增長、廣博與發揚。 除了意志堅定不移,沒有其它辦法能夠使自己的學業有所進、有所成。)
5.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誡子書》
(貪圖享樂、怠惰散漫就不能夠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發奮向上。輕險冒進、妄為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使品德節操高尚。)
6.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誡子書》
(如果年華虛度,任隨歲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隨時間而消磨,就會像衰老的樹葉般,一片片凋落成灰,變成無用之人,這樣的人對社會沒有一點用處,大多不能夠融入於社會,只能夠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窮家破舍之中,空虛嘆息,等到將來那時知道,要悔過、改過,卻怎麼也來不及了。)
7. 交有道之朋,絕無義之友,飲清泉之茶。《諸葛武侯家訓》
(與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與不講義氣的人絕交,飲清澈的山泉。)
8.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誡外甥書》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慾,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
9. 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誡外甥書》
(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諮詢,支除猜疑和吝嗇,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
10. 夫酒之設,合理致情,適體歸性,禮終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殫,賓有餘倦,可以至醉,無致迷亂。《又誡子書》
(宴席上的酒的設置,在於合符禮節、表達情意,適應身體和性格的需要,禮節盡到了就該退席,這就達到和諧的頂點了。主人的情意還未盡,客人也還有餘量,可以飲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喪失理智而胡行亂來。)
放假了,在路上了,請點擊「閱讀原文」,溼地之聲一直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