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她的時候,她甚至不肯透露自己的姓名。
「我只是奮鬥在武漢的數百名大連醫護人員之一,沒什麼特殊的。如果非要寫我的名字,就寫『一個大連護士』吧。」她說。
她叫楊帆,大連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
「現在我早沒有時間概念了!」楊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2月9日抵達武漢後,她立即和其他醫護人員一起,開始了緊張的救治準備工作。
楊帆所在的護士小組共9人,每天下午4點到次日凌晨零點值夜班。下班之後除了必要的休息睡眠,還要做好個人清潔工作、反覆練習穿脫防護服。「現在我已經搞不清今天是星期幾,是幾月幾日了。」楊帆說。
在武漢的日子,時間安排全靠「盯」著工作微信群。一看到有新的任務安排,哪怕是剛剛下了夜班,楊帆也會第一時間「補位」。2月16日的夜班剛剛結束,楊帆所在的A4病區就轉入了30多名新收患者。她二話不說主動留下幫忙,又工作了4個小時。脫下防護手套,她看到自己的手上已經起了一層紅斑.……
忙碌如此,自然記不住自己的生日。楊帆說,抵達武漢的第二天,中心醫院援漢醫護隊在整理隊員個人資料時發現,這天原來是她的生日。一時間,微信群裡「生日快樂」祝福刷屏。「雖然沒有蛋糕沒有蠟燭,也沒有人為我唱生日歌,但這個戰地生日特別有意義!」
一邊施工建設,一邊收治病人的雷神山醫院,從大連醫療隊入住時開始,就迅速進入了滿負荷運轉狀態。「我們A4病區的48個床位,目前已經接近滿員。」楊帆說,接下來的「戰鬥任務」勢必更加艱巨。
但是楊帆一直在對父母和愛人「撒謊」。「我愛人是現役軍人,目前也在一線工作。我爸媽年紀大了,我知道自己支援武漢他們一直都很擔心。」楊帆說,自從自己抵達武漢,父母的電話每天不斷。為了不讓他們太擔心,楊帆一直告訴父母:醫院還在建設當中,我還沒有正式投入工作呢!
但這個「善意的謊言」只怕圓不下去了——16日值夜班時,爸爸再次給楊帆打電話詢問情況。值班不能攜帶手機,她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給老人回電。「電話裡爸爸沒有多問我什麼,但我想他已經能猜到女兒在騙他……」父女倆很默契,誰都不在電話裡主動提起這個話題。「就讓這個『小謊話』能圓多久圓多久吧。」
在雷神山醫院A4病區,楊帆護理病人時的細心和溫柔很出名。這個病區入住的患者很多是中老年人,一口武漢方言,和大連來的醫護人員溝通起來很費勁。往往得一邊說話,一邊用手勢溝通。「很多老人入住醫院時心理很焦慮,擔心自己『被關起來了』。這時候和他們說話就不能隔著窗戶,必須到身邊近距離接觸溝通。」楊帆說,這時沒人顧得上被感染的風險。「有人在他們身邊,他們的心裡感覺會好一點!」
楊帆還記得病區守住的一位8旬老太。「老人罹患新冠肺炎後情緒一直很焦慮,一刻都不願待在醫院。除了對她做好護理工作外,我們還要對她反覆進行心理疏導。」楊帆說,反覆做過「心理按摩」後,老太終於平靜下來。看著她對大連來的醫護人員豎起了大拇指,楊帆覺得很欣慰。
護理老人的時候,楊帆說她總會想起自己96歲的爺爺。
老人2月11日去世。這天是孫女出徵武漢的第三天。
「剛接到家裡電話的時候我還沒反應過來。放下電話才恍惚意識到:我沒能見爺爺最後一面……」楊帆說,自己從小在爺爺身邊長大,記憶裡的爺爺總是硬朗結實。春節前老人因病住院,而楊帆卻忙於參加一線抗疫工作,甚至沒有時間休假去陪陪爺爺。「我總以為等我回到大連,還有機會為爺爺盡孝,現在再也沒機會了……」
擦乾眼淚,楊帆說她把每一位病患都當成自己的爺爺來照顧。「忠孝難兩全,我只希望現在我做的事,能讓爺爺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