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燭光晚餐不如「兒童套餐」
父母享受一個完整的夜晚到底有多難?
過去的2019年,是大型災難片《輔導孩子寫作業》每天7點準時上演的一年,是每天靜念「不要生氣,不要生氣」的一年,是放棄無數個「燭光晚餐」「朋友聚會」的一年;卻也是孩子終於名次有所進步的一年。
2019年,你共計輔導孩子作業365晚。
作業輔導類型涉獵廣泛,包含數學、語文、英語、美術,甚至是武術!
你的邏輯計算能力、作文寫作能力、靠語感蒙選擇題能力,甚至課餘攝影技術(給孩子拍做家務、跳繩等一系列小視頻上傳家長群)都有了80%~90%的顯著提高。
輔導過程中,懷疑人生250次,拍拍胸脯順氣190次,鬼吼鬼叫10次,舉起手掌又放下600餘次,夫妻倆睡前抱頭痛哭完認真討論「的地得怎麼用」105次……情緒管理能力較去年上升了0.1%。
1年來,囤積數學、語文、英語練習冊共150餘本,使用率高達15%;購買學習機、電話手錶、家教機、早教機器人共7個,冒出好好使用的念頭351次,最後因裝備太多,不知使用哪個而放棄350次……
回顧2019年,深感孩子提升成績的困難,以及成年父母的愛情維繫不在「燭光晚餐」,而在於每個夜晚互相安慰「我不生氣」的親子互動時光。
No.2
讓我能再報一個補習班!
如果你的孩子是小學生,大部分父母還是可以肆無忌憚地「知識輸出」;可能孩子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家長們的「知識輸出」能力就會大幅減弱,這時正課的補習班就登上了舞臺。
很多中國父母,對於給自己花錢,大多斤斤計較;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那是可以「一擲千金」的。認為花的錢越多,孩子的成績提高的越快,輔導、報班,甚至陪讀都不在話下。
幾千塊的學習設備、幾萬塊的補課費、幾百萬的學區房……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高中,很多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學習所付出的物質成本和情感成本都高得嚇人。
但是,這些付出得到了多大的效果?想必從每晚的陪讀中就能體會出來。
No.3
什麼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說實話,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補習班,無非是認為學校這種統一的大環境下,自家孩子的獨特素質沒法得到發揮,或者是怕孩子跟不上。畢竟一個班,甚至是一個年級那麼多孩子,而學校有其規定的學習進度,不可能為了某一個孩子去更改。
輔導作業、陪讀以及報價格高昂的一對一補習班都是為了給孩子提供「純個人定製」的學習體驗。
中國前校長陳吉寧說:「中國未來社會需要的,是那種邏輯思維縝密,能夠應對變化,提出獨特想法的創造性人才。」
這個想法與日本的腦科學大師小沼勢矢不謀而合。小沼勢矢認為「學習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因為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鍛鍊邏輯思維能力」。
他在他的經典著作《學習天性》中提到:
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盲目學習,再大的天性優勢都會慢慢變為弱勢,因此我們最需要學習的是「學習的能力」。
《學習天性》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意識到,每個人的大腦的是不同的,適合他人的學習方法不適合你的機率也許高達99.9%。
對於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在大腦邏輯思維形成的初期,更要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即培養最適合自己大腦的學習方法。
小沼勢矢將其定義為「學習天性」。
培養學習天性才是真正的擁有「純個人定製」的學習體驗。
世界上真的有任何人都可以複製的學習方法嗎?這個問題就好比問:世界上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嗎?和葉子一樣,每個人的大腦都是獨一無二的,學再多別人的方法,不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這是學習或者說教育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本源。
裹挾在教育大潮中,很多父母不計成本地對孩子的學習進行投入,無非是想讓孩子的成績有所提高。
無論是數不清的夜晚陪伴,還是高昂的補課費,抑或是天價的學區房,都是父母對於孩子的擔憂。在這個複雜的時代,我們更應該搞懂大腦本源的邏輯,即天性。
而天性之所以叫天性,是因為它能使你以自己最能接受也最有效果的方法去學習。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