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對於食物的好壞,我們通常以各種標準去評斷它,但總覺得有失唐突。
對於食物帶來的感覺,大多數時候只是用「好吃不好吃」來做評判。卻忽視了,食物和我們自身的故事!
那天媽媽買了一盆米凍「客家人的黃米果」——由優質的大米磨成米漿,佐以槐花米,放入鍋中蒸熟,色澤金黃,Q彈又不是軟糯!大米的選擇決定了這一盆食物做出來的效果,所以,物盡其用才能更好的讓食材發揮最極致的美味!
剛好我和弟弟的女朋友決定晚上在家吃烤肉,媽媽很開心,說可以吃烤米凍了!
後來吃晚餐的間隙,聽媽媽說過去,才知道,一個簡單的烤米凍裡,承載了她對於過去的回憶!
小時候,家裡窮,弟弟想要吃五毛錢的叉叉果,和媽媽說「等我們有錢了,我們可以去吃叉叉果嗎?」媽媽瞬間淚奔,給弟弟買了一份。
而和叉叉果一起賣的米凍卻是媽媽的最愛,可是沒錢,所以她只能讓自己忍著對食物的欲望,先去滿足孩子的需求!
媽媽談到,現在重新吃到這種東西,感覺回到了從前,那時候吃上這種對她們而言很奢侈的食物所帶來的幸福感!
那一刻,我知道,食物之於我們,不是簡單的口腹之慾,也不是酸辣刺激的鮮爽或者原汁原味的清甜。而可能是一段記憶,一個回憶,或者,一種感覺!
食物本源就有其各種滋味,辣椒的刺激爽快,酸的豪放暢快,甜的綿延細柔,苦的開闊直接。
就像我們的人生,百般滋味,於他人或暖或寒,或苦澀或甜蜜,於自己的萬分糾結,或寂寞不安,或孤獨難耐,或自得其樂!
以一種坦然的方式去接納和包容人生種種,也許我們也能去品嘗食物一般,品嘗自己的人生百味,體味每一道經歷裡面的各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