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體育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渭政辦發〔2018〕129號)由市體育局與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合作編制,提出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00億元,佔全省體育產業總規模15%以上,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1.5%以上,年增長率達到20%以上,體育產業就業人數佔全市從業人數1%以上;基本形成以體育競賽表演業、健身休閒服務業為龍頭,全域聯動發展、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體育產業發展格局,將我市打造為西部地區戶外運動休閒目的地城市和體育賽事旅遊名城。
重點任務
任務一:堅持運動項目支撐,發展運動項目產業
運動項目產業是體育產業的本質和核心內容,圍繞運動項目形成的產業鏈最具活力與生命力,體育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都有特色運動項目產業支撐體育產業整體發展。近年來,我國發布的一系列支持運動項目產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為運動項目產業快速、合理、科學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創造了良好發展環境。堅持項目支撐,回歸體育產業本質,以運動項目賽事與節慶活動為核心發展項目產業,發揮運動項目產業帶動作用,促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是現階段我市體育產業發展必由之路。
重點專項1:山地戶外運動產業
適應性評價:近年來,我國山地戶外運動發展迅猛。2017年,我國經常參加山地戶外運動人口達6000-7000萬,預計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當前市場規模約2500億元。我市山地戶外資源豐富,華山景區世界聞名、少華山景區山地資源豐富;合陽、大荔、潼關三縣黃河溼地、沙地、水泊資源豐富;澄城、白水、蒲城、富平、臨渭等縣區山川塬交錯,溝梁峁縱橫,地形地貌獨特,適宜培育發展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產業。
目標定位:以商業機構主導的旅遊開發型山地戶外運動基地建設與公益性登山和戶外運動項目建設開發為主要發展方式。充分利用秦嶺山地資源、黃河溼地、沙地及水泊資源,依託華山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基地、大荔沙苑運動休閒小鎮、洽川黃河溼地戶外休閒度假區等重點產業發展平臺,高效利用整合零散分布在我市轄地內的優勢山地戶外運動空間與資源,合理引進植入當前國內外時尚新興的山地戶外運動項目,打造山嶽主題、沙地主題、黃河溼地主題、黃土溝壑自然風貌主題的山地戶外運動休閒集群。積極舉辦、承辦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高水平山地戶外運動賽事,創辦、舉辦參與度高、社會效益好、產業關聯度強的群眾性山地戶外運動賽事、節慶活動,以山地戶外運動競賽表演業、山地戶外休閒服務產業為龍頭,帶動我市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產業鏈不斷完善。
主要任務:加強與國際山地戶外運動項目協會和中國登山協會對接,引入國際、國內高水平山地戶外賽事;積極創辦「絲綢之路」品牌系列山地戶外運動賽事,舉辦群眾性山地戶外運動賽事活動;重點支持華山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基地、大荔沙苑運動休閒小鎮、洽川黃河溼地運動休閒度假區等重點平臺建設,發揮產業平臺項目支撐與產業帶動作用。鼓勵引導市域內各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田園綜合體,建設戶外運動休閒設施、經營戶外運動休閒項目、舉辦群眾性主題戶外運動賽事與節慶活動。利用我市現有城鄉綠道、城鄉健身步道、公路環網及水系沿岸防洪區內全民健身場所,通過構建立體綠道環網,打通局部開放性空間,不斷拓展山地戶外運動項目開展的活動空間和經營空間,逐步探索「山地戶外運動+旅遊」、「山地戶外運動+文化」、「山地戶外運動+農業」、「山地戶外運動+水利」等產業融合發展的途徑,促進我市山地戶外運動項目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重點專項2:自行車運動產業
適應性評價:近年來,我國自行車運動快速發展。2016年,我國參與自行車運動人口達800萬;2017年,我國經常組織活動的自行車俱樂部達1萬餘家,參與自行車運動人口達近千萬,舉辦自行車賽事超過4000場。目前,渭南沿黃公路段已通車,八百裡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渭南段168公裡道路已修通,有利於打通東西橫向渭河沿岸賽道到南北縱向沿黃公路賽道設置,將賽事路線融入自然地理的渭河與黃河交匯地理地貌特徵,打造具有地理標識特色的公路自行車賽事。渭北蒲城縣、澄城縣、白水縣具備開發西部黃土高原溝壑地貌特色山地自行車賽道和賽事舉辦條件。位於渭洛兩河交匯三角地帶的大荔沙苑景區是全國唯一半乾旱半溼潤氣候條件下形成的田園沙漠景觀,具備舉辦沙漠自行車越野賽事條件。大荔縣沙苑景區已成功舉辦山地越野自行車賽事,具備一定賽事舉辦經驗。自行車騎行運動經過路程長度優於步行和慢跑,在賽事轉播、健身休閒同時,能更好展現、體驗和欣賞騎行路線沿途風景,具有與旅遊業深度融合的天然優勢。渭南沿黃公路段途徑合陽、大荔、潼關三縣,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途徑我市臨渭區、華州區、華陰市並在潼關縣與沿黃公路交接,賽事途徑的各區縣擁有豐富的旅遊、文化、農業資源。渭北富平縣、蒲城縣、澄城縣、白水縣歷史文化遺存豐富,富平「中國柿子之鄉」、蒲城「中國酥梨之鄉」聞名遐邇,白水縣更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佳名享譽世界,具備實現體育融合發展的資源條件。
目標定位:依託沿黃公路渭南段、大荔縣自行車高速公路、渭河全民健身長廊等優良的自行車道路基礎設施和較好的群眾性自行車運動發展基礎和氛圍,結合渭南獨特的旅遊文化資源,以高水平自行車賽事為契機,以群眾性自行車騎行賽事和體驗活動為主要內容,以「自行車+旅遊」融合發展為方向,推動自行車運動產業健康發展。
主要任務:打造「絲綢之路」、「沿黃公路」國際、國內高水平公路自行車、山地自行車系列品牌賽事,打造「渭河全民健身長廊」省、市級全民健身自行車賽事和騎行活動,積極培育我市自行車項目賽事文化。
合理規劃、設計賽道,提升賽道後期綜合利用能力。根據國際自聯(UCI)標準規劃設計自行車賽事賽道,在賽道前期規劃和建設過程中不僅要規劃和修建用於公路和山地賽事的比賽路線,更要圍繞專業賽道修建親民、低難度的休閒騎行路線。圍繞自行車賽道組織群眾性自行車活動,舉辦群眾性體育活動。有效開發利用我市現有旅遊文化景區、運動休閒小鎮、全民健身長廊、自行車高速公路、公路環網、城鄉綠道等設施,不斷拓展自行車運動開展空間。
鼓勵本地旅行社圍繞體育賽事與騎行休閒活動,積極開發旅遊、文化產品,設計開發旅遊產品和路線;激發全市自行車運動社會組織活力,積極培育多形式、多層次的自行車運動社會組織,強化各級自行車運動協會指導、組織和宣傳作用;引導市場主體積極開發自行車運動周邊產品,做好自行車騎行驛站建設和運營工作;引導、吸引、組織自行車項目愛好者在享受騎行樂趣、觀賞高水平賽事同時飽覽沿線自然風光、文化古蹟,品嘗購買特色農副產品,享受騎行驛站住宿、維修服務,發揮自行車運動產業帶動效應,激發自行車運動產業市場活力。
重點專項3:馬拉松運動產業
適應性評價:近年來,我國馬拉松運動在項目普及度、參與度、項目賽事規模、影響力及項目產業規模等方面發展迅速。2017年,全國共舉辦規模賽事1102場,賽事規模7年增長50倍。預計2020年全國馬拉松規模賽事將超過1900場,各類路跑賽事參與人數將超過1000萬人次,馬拉松運動產業規模將達到1200億元。大荔國際馬拉松賽成功舉辦證明馬拉松賽事既是展示地區自身影響力和公共服務能力的重要平臺,又能顯著拉動消費水平。
目標定位:在成功舉辦三屆大荔國際馬拉松比賽基礎上,總結辦賽經驗,積極探索高水平馬拉松賽事活動,加大在城市宣傳、經濟帶動、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產業融合發展及全民健身促進等方面的研究,從提升與完善馬拉松賽事組織與運營能力、積極培育多元化馬拉松運動產業市場主體、著重引導馬拉松運動消費、促進馬拉松運動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強行業人才隊伍建設、弘揚馬拉松精神、打造馬拉松文化等方面入手,推動我市馬拉松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主要任務:面向全國、全世界跑者群體,深度結合當地特色旅遊資源,培育打造凸顯渭南人文特色的馬拉松賽事,在辦好大荔國際馬拉松賽事活動基礎上,對接中國田徑協會,再培育1-2個在全國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能夠有效帶動賽事舉辦地消費的高水平馬拉松品牌賽事。立足我市百姓健身需求,結合全民健身「六邊」工程,利用高水平賽事參賽跑者示範效應,激髮帶動我市全民跑步健身熱情,營造良好跑步健身氛圍。將高水平馬拉松賽事與群眾性路跑賽事活動有機銜接,促進馬拉松參賽旅遊市場與本土跑步訓練參賽市場互動發展,不斷擴大異地跑者參賽旅遊消費與本地跑者參賽訓練消費規模。倡導弘揚「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韌不拔、永不放棄」馬拉松精神,通過賽事活動的舉辦,使馬拉松精神融入城市精神,進一步豐富我市城市文化內涵。
重點專項4:航空運動產業
適應性評價:隨著國內參與航空運動消費者的增多,航空運動成為當前最為時尚的運動項目之一,航空運動產業蓬勃開展。我市滷陽湖開發區內通用航空產業園擁有半徑20km,高度2000m以下的本場空域,周邊淨空條件良好,地域資源、空域資源良好(集陸地、水上與草地三種飛行跑道為一體的設計,國內絕無僅有)。目前,我市已成功舉辦了6屆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具備開展航空科普、飛行體驗、跳傘體驗、航模表演等健身休閒體驗活動的組織經驗。航空產業園擁有完善產業鏈遠景規劃,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立了產業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具備發展航空運動的基礎條件。
目標定位:以滷陽湖航空旅遊休閒產業基地建設為主要發展方向,實現產業、生態、航空、經濟多方位同步發展。建設過程中堅持產業效益與航空運動協同發展,要由點及線,帶動體育、航空、旅遊等產業協同發展;堅持休閒體育與生態旅遊融合發展,在發展航空運動、豐富航空運動運營內容過程同時,注重對生態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做到體育與旅遊雙重業態融合與可持續發展;堅持生態效應與經濟效益協調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航空旅遊業的奠基石,協調好生態效應和經濟效應是推動滷陽湖航空旅遊休閒產業基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主要任務:定位國內中高端消費市場,以滿足航空運動愛好者對航空運動需求為導向,依託現有資源和條件,聯合體育、旅遊主管部門,邀請國內知名企業參與基地規劃、建設與運營;圍繞航空運動主題發展高、中、低檔,層次多樣的休閒運動產品結構體系;重點布局航空運動體驗中心、航空運動觀摩中心、航空休閒度假中心等三大主體板塊;規劃建設包括航空模型、低空飛行器、輕型飛機、熱氣球、直升機等以航空運動為基礎的航空飛行營地與青少年航空教育基地;利用滷陽湖環境優勢和區位優勢,發展高端航空旅遊置業產品,拓展我市城市發展空間。
任務二:聚焦體育賽事功能,助推城市發展
目標定位:體育賽事居於體育產業核心地位,能提升城市綜合影響力,具有無限發展潛力,能促進我市改革發展、創新發展、高端發展、特色發展、共享發展、綠色發展,有利於擴大我市區域影響力,提升城市國際、國內競爭力。近年來,我市在舉辦各級、各類體育賽事節慶活動中做了不少嘗試,取得了一些成績。建設體育強市要與舉辦各層次、規模、類型體育賽事關聯在一起,體現 「賽事核心」原則。圍繞「爭取引進一批、豐富提升一批、挖掘創新一批、普及推廣一批」發展思路,力爭到2025年,初步建成賽事結構合理、體系完善、特色鮮明、經濟帶動性強、社會效益突出、能夠支撐體育強市建設目標、符合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城市定位的西部地區體育賽事名城。
主要任務:以滿足全市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賽事觀賞需求和參與願望,以體育強市建設為出發點,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多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體育賽事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健全體育賽事體系、豐富賽事運動項目種類、完善賽事規模結構、增強賽事活力、提升賽事組織運營能力與硬體設施水準;紮根運動項目產業發展,引進社會關注度高、觀賞性強、經濟效益好、社會收益大的國際國內高水平運動項目賽事;重點舉辦參與性強、普及度高、全民健身示範作用突出、群眾喜聞樂見、突出我市本地文化特色的群眾性體育賽事和節慶活動;依託籃球運動廣泛的群眾基礎,重點扶持培育籃球職業俱樂部,激活職業聯賽市場,全方位支持信達籃球俱樂部衝擊CBA職業聯賽,爭取CBA職業聯賽落戶我市;挖掘我市地域特色文化,不斷培育體育賽事文化;充分利用現有體育場館設施,開發城市綠道環網公共開放空間,合理利於、開發、拓展體育賽事與節慶活動舉辦空間;積極發揮體育賽事在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中的突出作用,結合區域旅遊資源、文化資源、特色農產品、水利資源,促進「體育+旅遊」、「體育+農業」、「體育+文化」等業態融合發展。『』
重點專項5:合理引進國內外高水平體育賽事
按照國內外中小城市體育賽事名城打造思路,充分發揮西部地區鄉村生態文化優勢,引進符合我市城市發展定位,能夠與區域獨有資源稟賦有效結合,獨具渭南地區魅力和地域特色,具有較高娛樂性、觀賞性的國際國內知名品牌體育賽事,爭取在高級別單項體育賽事引進上突破。加強國際化交流,邀請國內外高水平專業選手參賽,加強賽事國際化、專業化水平,爭取在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上取得成效。將打造體育強市、西部賽事名城與促進文體旅融合發展相結合,將賽事與地區獨具特色的文化、地理和生態資源有機融合,通過營銷手段,在體育賽事的聚合力和拉動力上取得效益。引進如城市定向賽、越野定向賽、鐵人三項等發達地區比較流行的賽事。科學、合理策劃賽事,充分發揮高水平體育賽事對擴大城市發展空間,塑造城市發展理念,傳播鮮明城市特色文化,增加城市內涵,提升城市形象與影響力的突出作用。
重點專項6:積極創辦自主品牌體育賽事
堅持特色化辦賽,在自主品牌賽事創新培育上取得突破。圍繞「絲綢之路」、「沿黃公路」、「渭河全民健身長廊」三個品牌,打造系列自主品牌賽事。三大自主品牌系列賽事在定位、功能、內容方面合理區分,「絲綢之路」品牌系列賽事主打國際化、高水平的競技體育賽事,「沿黃公路」品牌系列賽事主打國內、高水平競技賽事節慶活動,「渭河全民健身長廊」品牌系列賽事主打全民健身系列賽事活動。堅持創新推動、不斷豐富自主品牌賽事內容,不斷增強賽事體驗性、娛樂性、趣味性、參與性和觀賞性,在賽事時空安排上與舉辦地民俗文化節、農業豐收季、特色節慶活動相結合,突出體育賽事與旅遊、文化、農產品推廣的結合,提升賽事與相關業態融合度。將我市自主品牌體育賽事舉辦與展示城市形象、弘揚地區文化相結合,將體育賽事獨有的運動文化內涵與城市文化品格充分融合,有力推進體育強市文化建設。
重點專項7: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體育賽事和節慶活動
定期舉辦市級、區縣級全民健身運動會;以市、區、縣運動項目協會為主體,開展全民健身單項體育賽事活動和聯賽活動;以全民健身日和特色節慶日為節點,開展全民健身展示和民俗體育活動;搭建參與面廣、規模大、持續時間長的大眾體育競賽平臺,帶動我市全民健身普及發展。將全民健身體育賽事和節慶活動的舉辦與高水平體育賽事、自主品牌體育賽事的舉辦有效對接,發揮體育賽事長尾效應,發揮群眾身邊體育賽事帶動和示範作用,展示群眾性體育賽事和活動基層活力,豐富群眾體育賽事和活動內涵。
重點專項8:實施體育賽事運營管理建設工程
按照「開放引進,立足本土」原則,構建體育賽事運營管理多元主體。通過高水平賽事的承辦和舉辦,引進國際、國內高水平賽事營運管理團隊,逐步形成專業化、市場化的體育賽事營運和體育場館管理運作模式。通過引進高水平賽事運營管理團隊,培育專業賽事執行機構,通過賦予職能、完善機制、充實隊伍與合資合作等手段,提升體育賽事運營公司運營管理能力,培育我市體育賽事運營、體育場館管理和體育產業發展龍頭企業。積極鼓勵、扶持華旅集團等市屬國有企業參與大型體育賽事、活動的策劃、舉辦,提高大型賽事集約化、市場化、規範化運作能力,增強我市企業在國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申辦、舉辦、營運與管理各環節的競爭力。鼓勵支持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體育賽事運營管理,形成專業化、商業化的賽事體系,規範賽事營運管理程序,營造我市競賽表演業發展良好環境。
任務三:加強平臺建設,發揮產業集聚效應
目標定位: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體育產業園區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排頭兵,運動休閒小鎮、體育綜合體是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體育服務綜合體的發展和建設對促進我市體育產業發展方式轉變、保障和改善民生、擴大體育消費需求具有重要意義。國家體育產業基地、產業園區、運動休閒小鎮、體育服務綜合體是未來我市體育產業發展的發動機,能夠有力推動我市體育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有利於營造體育產業資源匯集的良好環境,提高我市體育產業在全國範圍內競爭力,是實現體育產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方式。
主要任務:大力推進體育產業基地、產業園區、運動休閒小鎮、體育服務綜合體等平臺建設,發揮產業基地、園區、小鎮及綜合體等產業發展平臺功能,為體育產業聚集發展提供良好公共基礎設施條件和技術服務平臺,創造優良投資、創業、發展環境,通過整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形成產業聚集、輻射和帶動效應,以局部示範效應帶動我市體育產業整體發展。積極引進國內外有實力企業解決產業集群發展基礎性問題,培育地方體育產業龍頭企業,以重點骨幹企業為核心,帶動上下遊關聯企業協同發展,接通和延伸體育產業鏈條,帶動產業平臺內企業形成集團優勢和綜合競爭實力,促進我市體育產業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以百姓需求為導向,以運動項目產業為支撐,豐富產業平臺運營內容,實現各平臺內業態融合發展,實現產業平臺可持續化運營。力爭到2025年,按照國家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要求和標準,建設4個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華山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基地、滷陽湖航空旅遊休閒產業基地、沿黃公路黃河溼地運動休閒度假區、渭北高原國家青少年足球運動訓練基地;將大荔縣沙苑運動休閒小鎮建設成全國運動休閒小鎮的樣板工程,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體育旅遊目的地和體育旅遊示範基地;重點發展城市近郊運動休閒綜合體、大型體育場(館)導向型體育服務綜合體及縣域體育服務綜合體等3類體育綜合體。按照國家級體育產業平臺建設標準,結合我市各區、縣自身資源稟賦和市場基礎,有計劃、有梯度發展一批市級重點體育產業集聚區和體育產業特色集聚區,為孵化國家級體育產業平臺打好基礎。
重點專項9:體育產業基地建設
以華山風景名勝區、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山水資源為基礎,按照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建設標準和要求,建設集高水平山地戶外運動賽事舉辦、山地戶外運動休閒體驗與服務、體育旅遊度假、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會展、青少年戶外營地於一體的國家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依託我市沿黃公路帶各風景名勝區深厚文化底蘊,良好旅遊接待設施基礎條件,豐富的黃河溼地、水泊、動植物資源,打造集溼地休閒運動項目、養生養老服務、青少年科普基地、文化旅遊項目、休閒度假、群眾性體育賽事、節慶活動舉辦為一體的國家級體育旅遊度假示範區。依託西部航空體育產業主題公園、國家級溼地公園養生養老體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利用滷陽湖獨有空域資源、溼地資源優勢,以航空運動+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為發展方向,建設滷陽湖航空旅遊休閒產業基地。在富閻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下,依託富平縣未來區位優勢與交通優勢、紅色旅遊資源及規劃中與建設中的富平縣體育中心、石川河與溫泉河運動公園等體育基礎設施,打造富平縣國家級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
重點專項10:運動休閒小鎮建設
持續、科學推進提升大荔縣沙苑運動休閒小鎮建設和運營。堅持全球視野與國際標準,加強運動休閒小鎮高端要素聚集度,增強小鎮影響力、輻射力和集聚力。匯聚一批在國內市場中具有較高知名度、較強實力且具有戰略眼光和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作為小鎮建設、開發與運營主體,確保運動休閒小鎮項目品質。植入廣受群眾喜愛、市場化程度高、產業關聯度強的運動休閒項目和高水平體育賽事,豐富小鎮運營內容。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可持續性發展原則,圍繞生態無破壞、環境有改善、資源有開發、產業有發展的工作總基調。在維持生態環境原貌基礎上,以生態為本底,以田園為基調,實現綠色環保與運動休閒共贏發展。將大荔縣沙苑運動休閒小鎮打造成為具有獨特體育文化內涵、良好體育產業基礎,集運動、休閒、文化、健康、旅遊、賽事、養老、教育培訓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體育產業平臺;彰顯黃河鄉土文化、獨具運動魅力、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有核心競爭力,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特色小鎮,打造全國運動休閒小鎮樣板工程。
重點專項11:體育綜合體、體育產業園區建設
將體育綜合體建設作為我市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和體育產業發展的有效形式。依託我市南塬良好的區位優勢、山地資源和生態環境,打造集運動休閒體驗、商貿、餐飲服務、鄉野住宿於一體的城市近郊運動休閒綜合體,成為百姓的後花園;依託我市體育中心一場兩館良好的體育場館設施條件,打造業態融合互動、功能複合多元、運行高效集約的城市大型體育場(館)導向型體育服務綜合體;依託各縣市區優良體育場館條件,規劃、建設一批能夠體現全民健身生活化,突出體育健身、服務主要功能,融健康、文化、休閒、商貿等多種服務功能於一體的縣域體育服務綜合體。利用我市信達廣場已形成的良好體育健身基礎設施、全面健身氛圍、城市中心商業資源,重點打造我市體育產業雙創園區。
任務四: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大力發展健身休閒產業
目標定位:沒有全民健身就沒有全民健康,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積極發展健身休閒運動產業」,把健身休閒打造成「幸福產業」。健身休閒產業是體育產業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市體育產業向縱深發展的強勁引擎,是增強我市百姓體質、實現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對挖掘和釋放消費潛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經濟增長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大力促進健身休閒產業是我市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主要任務:積極落實「六個身邊」工程、「六以戰略」,大力發展群眾體育,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全民健康,實現全面小康,將健身休閒產業打造成幸福產業。把握好我市作為國家級體育產業聯繫點城市機遇,以建設體育強市為目標,完善城鄉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營造良好全民健身休閒氛圍,加強特色健身休閒設施建設,培育健身休閒產業市場主體,逐步夯實體育強市建設根基。
重點專項12:完善城鄉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豐富公共服務供給,以體育產業發展助推全民健身工作。建立社會資本投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運營的有效機制,創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示範區;不斷優化公共體育設施布局結構,構建市、縣(市、區)、鎮(街道)、行政村(社區)四級公共體育設施網絡;鼓勵專業機構、企業參與公共體育設施運營管理,推進體育設施企業化運營,掌握城區居民、縣域農民健身休閒實際需求,提高公共體育設施利用率,建設體育健康社區;以全民健身組織社會化助推全民健身活動多樣化,推動體育服務融合化、智慧化發展,提升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覆蓋面;完善政府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職能,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建設,加強青少年體育發展服務體系建設,扶持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開展服務滿意度調查和實施效果評估;鼓勵各類社會組織承接政府公共體育服務職能,對在城鄉社區開展健身休閒活動的社區社會組織,降低準入門檻,加強分類指導和業務指導,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營造氛圍、組織活動、服務消費者等方面積極作用;加強全民健身信息化建設,加快建設全市全民健身信息服務綜合平臺。
重點專項13:營造良好的全民健身休閒環境與氛圍
發揮學校體育在激發和培養青少年體育興趣和運動技能、引導青少年健康體育消費習慣養成中的重要作用;發揮體育社會組織在群眾體育運動興趣培養,體育運動技能提高,體育消費習慣養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強輿論引導,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廣泛宣傳科學健身知識,推介各類體育健身場所和消費信息,增強公眾體育健身意識;豐富體育消費文化內涵,引導積極向上的體育消費文化形成;優化體育健身休閒消費市場環境,加強體育消費市場監管力度。
重點專項14:加強健身休閒場地與設施建設
響應智慧城市、綠色出行發展理念,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全民健身相結合,試點智慧社區健身中心建設。結合我市現有的健身休閒場所、空間,進一步挖掘水、路、空資源,依據國家級健身休閒場地、設施建設標準,在提升提檔現有健身休閒場地、設施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符合我市實際、貼近百姓需求、特色鮮明、智慧智能、運營高效的健身休閒場地與設施。重點建設一批山地戶外營地、休閒登山步道、體育主體公園、青少年拓展訓練基地、自駕車房車營地、運動船艇碼頭、航空飛行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點、智能化步道系統、智慧健身場館等健身休閒場地與設施。鼓勵和引導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田園綜合體等根據自身特點,建設特色健身休閒設施,帶動休閒、養生、養心、健康等消費。
重點專項15:培育健身休閒產業市場主體
扶持鼓勵我市具有自主品牌、競爭力強的健身休閒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引進一批在國際、國內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集團參與健身休閒產業市場發展;鼓勵各類中小微健身休閒企業、運動俱樂部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強化特色經營、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推進體育類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會組織發展,支持其加強自身建設,健全內部治理結構,增強服務功能。
重點專項16:充分發揮媒體宣傳平臺作用
整合我市傳統媒體、新媒體資源,加強與國外媒體合作,構建體育宣傳平臺。通過全方位、多視角、多渠道宣傳報導體育賽事、全民健身活動、體育文化、體育旅遊活動,助推我市體育賽事品牌體系,助推體育與旅遊、文化、農業深度融合發展。利用好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平臺優勢,營造全民健身氛圍,宣傳、普及運動健身知識,合理激發體育市場消費熱點,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提升群眾體育素養,激發群眾體育消費意願,提高人民幸福感,助推我市體育強市和全民健身示範城市建設。
空間布局
構建「一心兩翼三帶多點全域聯動」總體布局,以臨渭區為綜合性體育服務中心,以滷陽湖航空運動休閒度假區、華州青少年戶外運動教育基地為兩翼,構建我市體育產業發展核心區;以秦嶺山地戶外運動帶,沿黃公路黃河溼地生態休閒運動帶,渭北歷史、農業、文化、體育融合發展帶為邊,形成三條特色鮮明、主題突出的休閒體育運動產業集群帶;根據運動項目特徵、自然稟賦特色,在上述區域中多點布局重點項目;以直升機、自駕車、自行車、徒步等方式串聯各重要區域板塊和重點項目,搭建以山地戶外、黃河自然生態、航空運動為主線的全域體育旅遊發展大格局。
分區布局
一心:城市體育綜合服務核心區。依託我市主城區集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活動設施和服務空間,以體育中心等城市體育場館、城市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為基礎,充分發揮主城區城市人口集聚效應,以體育健身休閒服務業為引擎,打造體育雙創產業園、體育綜合體、體育健康社區等項目。利用NBL信達等職業俱樂部影響力,發展職業體育。形成健身休閒、體育培訓、體育雙創、體育文化、體育娛樂、體育商業、體育健康、體育旅遊等高端體育健身休閒服務業聚集和職業體育發展核心區,培育體育人口、體育消費意識,引領健康生活方式,打造中國體育健康樣板城市。
兩翼:滷陽湖航空運動休閒度假區+華州青少年戶外運動教育基地
——滷陽湖航空運動休閒度假區。以滷陽湖航空運動資源為核心,打造集航空運動體驗、培訓、比賽、航模及航空運動裝備製造、研發、展示、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與休閒、旅遊、度假、文化充分融合,培育完善產業生態圈,打造國際知名航空運動休閒度假區。建設滷陽湖航空運動小鎮,引入高水平賽事、活動、教育培訓等資源,開發高端航空旅遊產品,聚集更多航空運動產業要素,做深做長航空運動產業鏈,打造國際知名航空運動品牌。
——華州青少年戶外運動教育基地。依託華州豐富獨特的山地、平原、河川、峽谷等戶外運動自然資源,優越的區位和便捷交通資源,打造青少年第二課堂——戶外體育教育基地,包含自然教育、戶外生存、野外急救、無線電定向等主題教育形式,作為對文化教育、城市體育教育的補充。以渭華起義遺址為核心,挖掘華州區豐富的軍事文化資源,夯實陝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品牌,通過古代、現代、未來戰爭科普體驗,反恐演習、野戰拓展等內容,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提升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打造國家級青少年軍事體育教育戶外營地。
三帶:秦嶺山地戶外運動帶+沿黃溼地生態休閒運動帶+渭北體旅文融合發展帶
——秦嶺山地戶外運動帶。依託我市南部秦嶺山脈豐富的山地運動資源,以少華山、華山為重要節點,利用特殊地形地貌,山地戶外運動資源,打造山地自行車、登山、徒步越野、定向、露營、攀巖、叢林探險等山地戶外運動體驗帶,通過山地旅遊小鎮、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自駕遊營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和高水平賽事活動的導入,逐漸形成國際化山地戶外運動基地,拉動我市體育旅遊邁上新臺階。
——沿黃溼地生態休閒運動帶。依託黃河溼地生態景觀及生物多樣性等良好資源,利用既有設施,適當升級改造,推動溼地徒步、騎行、垂釣、體育攝影、瑜伽、皮筏艇等休閒運動時尚化、高端化發展;挖掘整合區域內獨特宗教文化、制陶工藝、農業、生態等資源,打造一批運動健康、養生重點項目,帶動區域體育、旅遊、度假、文化、休閒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渭北體旅文融合發展帶。依託富平縣、蒲城縣、白水縣、澄城縣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歷史人文資源,植入體育賽事、節慶活動,拉動當地農業、旅遊業品牌化發展;發展體育田園綜合體、縣域體育商業綜合體等項目,推動體育與農業、旅遊、文化融合發展,發展鄉村旅遊,實施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多點布局
發展片區 | 重點項目 |
一心 (主城區) | 圍繞我市體育中心、NBL信達俱樂部主場,打造體育商業及體育教育綜合體,提升體育場館經營效率。以職業籃球產業為核心,在信達廣場打造體育雙創產業園區,為全市體育發展提供智庫、平臺、資源支持,孵化體育創新企業。圍繞南塬、植物園、天留山等區位優勢和環境優勢,重點打造集運動休閒體驗、商貿、餐飲服務、鄉野住宿於一體的城市近郊運動休閒綜合體。在臨渭區試點打造智慧體育健康社區,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以及現代科技手段,以培育青少年體育健康意識,關注中老年健康,培育體育人口為目標,有效推動和開展全民健身工作,大力發展群眾體育。 |
兩翼 (滷陽湖、 華州區) | 滷陽湖定位為航空運動休閒度假區,依託獨特空域資源、生態溼地資源和湖鹽文化資源,發展中、高端休閒體育項目集群,打造國家級航空運動體驗基地、溼地公園休閒度假區、養老養生產業園及水上訓練娛樂基地,建設青少年足球、航模、水上運動培訓基地,形成全國一流「水、陸、空」三位一體綜合性國家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華州區定位為青少年戶外運動教育基地,利用毗鄰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及四通八達的優越交通條件,依託少華山、赤水河、渭華起義遺址等豐富山地、河流、紅色資源,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合理規劃布局建設一批青少年戶外運動、軍體訓練、素質拓展基地項目,策劃實施徒步穿越、溯溪等精品體育旅遊路線,致力打造西部較有影響的青少年戶外運動基地。 |
秦嶺山地 戶外運動帶 | 以華山山地戶外運動休閒小鎮為核心推動華山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基地建設。因地制宜打造多種攀巖、探險、滑翔傘、三角翼等多種體驗項目,發展獨一無二的極限運動體驗;挖掘華山文化精粹,做足「華山論劍」等文化資源開發延伸,將運動與文化、影視充分融合,形成標識性強的運動文化體驗;配套特色野奢酒店群、精品酒店、民宿群、特色商業服務,打造世界知名旅遊度假帶。 |
沿黃溼地生態 休閒運動帶 | 以溫泉禪養小鎮、黃河灣溼地垂釣度假區、黃河溼地青少年運動生態教育基地為核心打造黃河溼地戶外運動休閒度假區。引入溫泉資源,整合運動康養、體能恢復、禪養等文化資源,打造溫泉禪養小鎮,打造秦晉豫冬季休閒度假目的地。在黃河灣舉辦高水平垂釣賽事,通過賽事引流,打造西部著名垂釣休閒度假勝地。利用黃河溼地、水泊資源,動植物資源開展青少年戶外運動、自然生態教育、體驗活動,打造全國知名溼地主體的青少年運動生態教育基地。發揮秦晉豫金三角的區位優勢,緊隨自駕遊發展大勢,依託沿黃公路及溼地帶豐富便捷的交通,旅遊度假設施和良好的休閒度假氛圍,按照國家五星級自駕車營地標準,打造五星級自駕車營地,布局房車、木屋、帳篷等多種露營設施和特色多樣,兼顧親子和全家庭的休閒配套設施,吸引周邊城市精英家庭周末遊、短途遊及度假群體,打造秦晉豫第一自駕遊品牌。通過引入高水平賽事、活動、會議、人才,豐富沙漠運動體驗、夜間運動休閒項目,拉動人氣聚集,支持沙苑小鎮打造國內沙漠運動休閒知名品牌和旅遊度假目的地。整合黃河溼地、水域資源,打造以龍舟為核心,整合多種水上休閒運動,打造集水上賽事、訓練、休閒運動體驗為內容的水上運動產業集聚區。整合潼關八景資源優勢,挖掘深厚歷史人文底蘊,打造潼關風箏運動基地,拉長風箏運動產業鏈,豐富風箏運動文化內涵,提升風箏運動品牌影響力,帶動潼關體育旅遊發展。 |
渭北體旅文 融合發展帶 | 整合渭北城鎮帶歷史、文化遺存,農業特色產品資源,利用當地現有文旅小鎮、體育小鎮等基礎設施條件,打造全國知名的體育旅遊度假目的地,帶動傳統旅遊模式向深度體驗遊模式轉變。打造全國知名的足球青訓基地品牌,結合國家級青訓基地運動訓練功能,利用區域內豐富紅色教育資源,建設青少年運動員紅色教育基地。以白水蘋果節、富平柿子節、蒲城梨花節等特色農業節慶活動和堯頭窯文化旅遊生態園區、林皋湖慢城旅遊景區等資源為基礎,建設體育田園綜合體,以健身休閒活動開展、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的植入形成導流,做深農業產業鏈,通過配套建設有機餐廳、營養膳食、特色小吃、田園DIY、特色民宿、客棧等田園度假產品,推動傳統種植業轉型升級,增加農業人口收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 |
全域聯動
通過打造城市慢行系統,串聯空中直升機、地面自駕車、自行車、徒步等,將一心兩翼三帶多點有效串聯,實現體育產業全域聯動發展新格局。
——打造城市慢行系統
以主城區現有道路和規劃新建道路為基礎,以城市廣場、公園、體育場館等開放空間為節點,建設健身步道、騎行道,逐步實現健身步道、騎行道與機動車道有機分離,打造體育運動形象鮮明,標識引導清晰的城市慢行系統,實現城市內部各節點有機串聯。
——空中串聯
以滷陽湖航空運動小鎮為集散點,以直升機旅遊為主串聯運動休閒特色小鎮、體育田園綜合體、體育綜合性服務中心等重要板塊和重點項目。
——自駕車串聯
貫通現有公路路網體系,保證重點區域交通可達性,以自駕車為主線,以自駕遊營地、青少年戶外營地、戶外運動訓練基地等為節點,實現區域和項目間的便捷連通。
——徒步串聯
打造全域健身步道網絡系統,結合我市地理地貌和現有資源情況,建設秦嶺北麓登山健身步道區、渭河平原健身步道區、渭北山塬健身步道區等三大步道系統,將沿線散落的戶外運動基地、旅遊景點、歷史名勝、美麗鄉村、農業生產基地等有機串聯,打造全域健身步道網絡系統,促進山地資源整合,促進體育旅遊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