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說唱》第二季已經播出兩期了,聲量並不大。
作為愛奇藝首檔、也是大陸首檔說唱音樂選秀節目,2017年導師吳亦凡的一句「你有freestyle嗎?」紅遍朋友圈,當年的《中國有嘻哈》迅速成為現象級爆款節目。
去年改名推出的《中國新說唱》第一季,雖然有著幾乎一樣的製作班底、節目模式和導師陣容,吳亦凡也貢獻了新的流行語「skr」,但節目的影響力和第一季相比,相去甚遠。
到了今年,吳亦凡口中的高頻詞變成了「Punchline」,不過想要出圈,恐怕難度更大了。
播出兩期,海選已經結束,原來熟悉的四位導師人設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句話總結就是:潘嚴厲,吳溫柔,鄧崩潰,狗糾結。
最明顯的是,潘瑋柏和吳亦凡似乎換了「劇本」,潘瑋柏非常嚴格,一句「good job」一個擁抱就將一眾選手淘汰。
與之相對的,這一回吳亦凡則像溫柔的大哥哥,給選手如沐春風之感。選手因緊張忘詞了他就再給一次機會,哪怕將選手淘汰也會來一段表揚和鼓勵。
在這一季的《中國新說唱》,我們看到不少熟悉的面孔,像首期節目,參加過《中國有嘻哈》的黃旭。參加過去年《中國新說唱》的孫旭、楊和蘇,也再次出現在今年《中國新說唱》第二季舞臺上,並且都拿到了金鍊子。
這折射出節目最大的困境,同時也是是選秀綜N代的困境——選手資源的枯竭。去年《中國新說唱》就有不少「回鍋肉」——李斯丹妮、萬妮達、陳梓童、何美延,這些人基本都是音樂綜藝的常客,有些甚至在熱門音樂選秀節目裡曾經獲得很高的名次。
事實上,「回鍋肉」不是個別現象,而已經成了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行業現象。通常來講,「回鍋肉」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一個選手參加不同的節目,另一種是一個選手在同一個節目中重複出現,還有一種就是已經成名多年的音樂人,走上了歌唱類真人秀節目的舞臺。
中國說唱這個在兩年前「一夜帶火」的圈層,並沒有形成完整和成熟的產業鏈,持續為綜藝供給大量的優質新選手。很自然的,「回鍋肉」選手順勢佔據了綜藝市場,多少會有「前淘汰選手挑大梁」的質疑,造成選手整體實力下降的觀感。
其實,從《中國有嘻哈》到《中國新說唱》,節目缺失了說唱音樂核心的「real」,這點直接體現在兩季節目評分的下滑。
去年的《中國新說唱》第一季,極力淡化此前《中國有嘻哈》「underground」(小眾、地下)的概念,草根的、帶鋒芒的選手變得稀缺,而這恰恰是2017年《中國有嘻哈》火爆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新說唱2》開播前,節目組在微博上對《中國新說唱1》做了檢討,其中就提到第一季一派祥和,是因為「膽子小,不敢real」。
這一季節目確實有所改觀, 第一期節目,在熱狗和張震嶽海選時,已經拿到鏈子的孫旭反覆要求,再給OG(老炮)孫驍和霧都一次機會。臺下的選手黃旭卻十分看不慣,直接對著孫旭嗆「孫旭你該把你的(鏈子)讓出來」「我覺得你沒有他們說得好」。孫旭不服,一下子懟了回來:「我覺得你也不太硬。「這和兩年前《中國有嘻哈》的火藥味,似曾相似,讓許多「吃瓜群眾」再次興奮起來。
不過,本季《中國新說唱》海選的不少選手,有為了「real」而「real」的意思,也就是說為了「吸睛」而變成了「戲精」。比如在吳亦凡面前猝不及防來個劈叉的小鴨哥。
這樣「戲精」的行為,難怪被另一位選手「爆音」的freestyle當面懟。
還有離開導師潘瑋柏五米遠跳上舞臺自嗨的哥們。
很多人懷念前年的《中國有嘻哈》,因為每個選手都有鮮明的個性,更重要的是,至少幾乎每一個選手都是在正兒八經說唱,並沒有做出什麼「標新立異」的舉動。現在還在被人吐槽說唱時扭臀的黃薏帆,當時在《中國有嘻哈》舞臺上的舉動,和本季海選幾位選手比起來,真的小巫見大巫了。
其實,選手的熱度是極好的參照系。時下《中國有嘻哈》的諸多選手仍然活躍在演藝圈,排名靠前的GAI、艾福傑尼、Jony J、VAVA等均有不錯的後續發展。相比之下,《中國新說唱》第一季的「三甲」艾熱、那吾克熱、ICE的後期發展就差了很多。
說到底,在說唱技巧帶來的新鮮勁而過去以後,我們渴望能夠聽到更多有中國特色的作品。這點上,《中國有嘻哈》排名靠前的選手們可塑性更強。連著三季說唱綜藝看下來,誰能晉級不是最關鍵的部分,更為重要的是,要在這個舞臺上留下好聽優秀的作品——冠軍不一定會被記住,但好的作品一定會被人記住。
-END-
你看了本季的《中國新說唱》嗎?
原創:普曼
本期編輯:徐顥哲
本期監製:賈薇
來源 藝綻
流程編輯 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