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環境汙染、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嚴重,這不僅危害你的健康,還將更加嚴重威脅到你的下一代……
除了擔心,你還能做什麼?
澳洲生態實踐家Bill Mollison在一次採訪中回答道:
我記得在1967年的羅馬俱樂部報告中有讀過:「由於人口增長和對資源的過度消費,環境惡化是不可能避免的結果。」讀完那報告之後,我暗想「人類真是太愚蠢、又太破壞環境了——我們做什麼也沒用。」所以,我退出了社會。我想就遠離世俗吧,只要坐在山上,看著人類社會崩塌。
大約三個星期之後,我意識到,我必須回去、進行反抗。你知道,人要在逃逸之後,才會有再次回去的動力。
Scott London:除了創設一座農場,我們還有什麼方法能幫助自己的城市存續得更久?
Bill Mollison:收集您屋頂的雨水。種植自己的食物。建立自己的能源系統。這些事其實都再簡單不過。自己種植食物所花的時間比你走去超級市場採買的時間更少。問問看任何有進行土壤覆蓋的有機園丁,他多少時間在覆蓋園圃,他會告訴你「每星期花個幾分鐘吧。」當你開車前往超級市場,取用購物手推車,採集你喜愛的野菜,然後再次開車回家,你已經花了一兩個小時,同時也花了不少錢。
Scott London:你什麼時候開始傳授樸門永續設計?
Bill Mollison:在70年代初,我恍然大悟,原來從來沒有人把設計應用在農業上。當我意識到這想法,全身一陣毛骨悚然,這實在太怪異了。我們經歷了7000年的農業,而我們也經歷了7000年的喪亡,一切都淪為沙漠。所以我想到:能不能遵從生態原則來建立各種系統或制度?我們知道那些原理,但我們卻不曾應用它們。生態學家從來沒有好好把生態學運用在他們的園圃裡面;建築師不曾了解建築物裡面的熱能傳輸;而物理學家居住的房子則能源系統一片混亂。我們從來沒有把我們的知識應用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這非常奇怪。
——摘自《Permaculture:一場寧靜的革命~比爾‧默立森先生專訪》
臺灣樸門永續設計協會[http://www.permaculture.org.tw/node/102]
樸門(Permaculture)是由澳洲生態實踐家Bill Mollison與David Holmgren於1974年提出,是一套整合性的設計理念與方法,欲藉由觀察與模仿自然運作的模式,學習以「順天應人」的方式,設計出讓人們在能源衰退的環境中能充分獲得食物與能量的系統。它不僅是農藝方法,更能應用於建築、園藝、生態、能源,甚至財務管理和小區規劃等領域,充分展現大自然的「好生之德」以照顧地球、照顧人類並有效分配資源。
核心價值——「照顧人、照顧地球、分享多餘」,
目標——「師法自然,設計與維護 一個具有生產力的人為生態系」。
強調——是一門人人可以應用的學問,人人都可以成為設計師。
是一套設計系統,從自然界中找尋各種可仿效的生態關係。用符合自然生態原理,與生態整合的方法,設計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以及生活。巧妙整合土壤、植物、動物、昆蟲、微氣候、能源、水、交通、經濟等,將每一個元素完美結合。
是一種生活方式,樸門永續設計不僅是漂亮的花園和農場,也是改變著我們對待環境、資源和生命的態度。
適用範圍:從一個小陽臺、一個社區、一塊農田、一個城市甚至整個國家進行實踐。
2018 樸門PDC
PDC SHENZHEN 1.22-2.4
照顧人 照顧地球 分享多餘
師法自然
設計與維護 一個具有生產力的生態系統
2018年第一場樸門PDC培訓 等你來
PDC課程特色
樸門永續設計課程PDC(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是一套由澳洲樸門永續設計中心所發展,國際認可的72小時認證課程,不僅是樸門永續設計的基礎課程,也是日後進修樸門永續設計文憑的必備認證。
PDC是樸門永續設計的通識課程,根基於永續的整體論上,並逐一說明食物、水、能源、建築材料、遮蔽物、燃料、覆蓋物、為生物、動物與社群營造等元素的應用。強調如何觀察大自然的運作法則,學習以「順天應人」的方式,透過巧妙的設計方法,應用在每個人實際生活中的不同層面。面對全球環境變遷及日趨嚴重的糧食、經濟、水資源等相關危機,樸門永續設計課程的重要性就更顯而易見。
課程內容
第一天:1月22日
樸門簡介——現存問題與行動指引
樸門倫理與元素
樸門原則
第三天:1月24日
氣候與微氣候概說
各種氣候的樸門因應對策
分區規劃策略
都市樸門對策與應用
1月25日
都市可食地景與食物森林
都市設計方案說明
小組設計方案討論
第五天:1月26日
小空間耕地設計
菜圃/集約栽種,護根覆蓋
實作:覆蓋與厚土種植
植物繁殖、種子保存於種子球
1月27日
第0區房屋設計
適切科技
自然建築概論
實作:自然建築
第七天:1月28日
土壤結構與土壤食物網
土壤PH值/微量元素/真菌栽培
堆肥/堆肥液/蚯蚓/人糞
實作:堆肥廁所
1月29日
水資源管理策略
家庭供水與中水處理系統
等高線
土木工程與集水渠
第九天:1月30日
設計時間
第二次設計案成果發表
第三區:經濟作物與種植計劃
食物貯存與發酵
1月31日
森林系統演替
第2區:食物森林
實作:食物森林
第二次設計案說明
第十一天:2月1日
樸門的動物系統
第四區:永續林業
第五區:生態保育
最終設計案說明
2月2日
樸門的經濟觀
永續的經濟模式
在地交換貿易系統與小區貨幣
第十三天:2月3日
小區支持型農業與都市農耕
聚落模式:集村到生態村
方案設計
註:以上課程內容會根據實際教學需求略做調整。
亞曼 老師 / 主講老師
臺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樸門永續生活設計PDC課程講師,臺灣野蔓園(Yamana garden)樸門農場園主,綠屋工作坊負責人·資深講師,大安、松山、信義、文山、客家等社區大學永續綠生活課程講師,臺北花博系列-綠色城市沙龍綠點專案顧問·講師。在臺灣教授樸門永續設計課程(Permaculture Design Certification)逾10年,具備豐富的樸門實做經驗與生活實踐哲學,是臺灣實踐經驗豐富的樸門推廣者。他參與多項臺灣樸門實踐推廣計劃,如:花蓮理想度假村「樸門理想大地」項目計負責人、「吃自己種的米‧留一塊乾淨土」計劃發起人等,並受邀擔任臺北市田園城市基地考核顧問,近年於小區大學、學校團體、小區組織等教授樸門課程與場域設計實做,廣獲好評。著有《生病可以自愈:樸門綠生活的健康自然養生之道》、《亞曼的樸門講堂》、《食療:樸門綠生活·動手做好食》等專書。
彭怡婷/ 助理老師
2016年10月5日開始在野蔓園的永續生活,2017年完成樸門永續設計課程的認證,並持續在野蔓園實踐樸門理念,也擔任過文山社區大學以及三重社區大學樸門綠生活課程的助教和分享講師。
正努力能夠更加貼近自己身體需求地生活,不論呼吸、進食、活動等,都需要仰賴土地與自然,只有貼近這些才能看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理解到不能只是通過金錢來架構生活的需求,而是需要自身參與、了解創造需求的過程,才能看到最後真正的價值,而非被數字僵固的金額。所以決定學習一切事物的源頭開始,吃飯從種植開始,居住從土壤開始,這個不可思議的過程讓人開始理解土地與人的關係,原本離都市生活很遠、很抽象的概念深深嵌在生活之中。梳理這些不論是人與人、自然與人間複雜關係的過程中,就發現生活中擁有越多的自主性,心靈就過得越自由。
張蘇強(Harvey Zhang)/ 質樸生活農場講師
2010年在山清水秀的國家自然風景區梧桐山下創辦質樸生活自然生態農場,並以半工半農的方式進行生態有機種植。2014年跟杭州的託馬斯老師學習厚土堆肥。2016年完成由臺灣樸門永續設計亞曼老師教授的PDC課程。現任質樸生活農場的講師。
報名與費用
【主辦單位】:深圳山之雨學校、臺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野蔓園
【承辦單位】:深圳質樸生活生態農莊
【上課時間】:上午9點開始,晚上8點半結束。
【上課日期】:2018年1月22日~2月4日
為了確保學員能夠獲得完整的課程內容,請假超過1天(計4堂課)者將無法取得證書。
【招生人數】:20人
【上課地點】:深圳市羅湖區梧桐山"深圳山之雨學校"
【課程費用】:人民幣5900元整。費用包含講師費、活動場地、教材費等。
【早鳥價格】:人民幣5400元整(12月3日前報名)。
【食宿費用】:餐費每人每天60元(兩餐一點),由深圳山之雨學校提供健康餐點。外地學員可由主辦單位協助安排周邊客棧,費用每人每晚100-200元不等。也可以選擇自備帳篷於學校免費紮營。
本課程將提供具備以下身份者學費減免優惠,申請者請先將履歷、自傳、說明獲得PDC認證後,將如何應用樸門永續生活設計的計劃,寄電郵給我們。申請者資格經過審核後,我們將以電郵或簡訊通知結果,確定錄取後再繳費。
NGO非政府組織:優惠價5000元。2名。
大專院校學生:優惠價4500元。2名。請附學生證複印件。
PDC舊生:每日學費420元。歡迎在任何國家、任何機構取得PDC的舊生旁聽複習,認識新夥伴。報名時請附PDC證書。
編輯簡訊「姓名+電話號碼+人數」至微信或電話13927433939(譚老師),我們收到您的報名信息後,會回復給您確認報名成功。收到確認信息後請於3天內將課程費用轉至以下任一帳號。如逾期未付款我們將會把名額留給候補的學員。
銀行匯款至以下帳號:
收款人: 李靜
銀行名稱:招商銀行深圳分行新時代支行
收款帳號:6214 8365 5004 9718
(辦理匯款時請備註「姓名+樸門培訓」)
【退費規定】除了不可抗力之因素導致課程無法進行的情況除外,申請退費依據下列規定:
開課二周前放棄參加課程者,退五折費用。
開課一周前放棄參加課程者,退三折費用。
超過以上時限後恕不再受理退費申請。
微風的腳步,白雲的擁抱
眾妙之門
山之雨學校家長、教師、學生共耕的菜園與花園的進口,由此而入,一花一菜,皆見證著開闢的艱辛、勞作的歡樂與收穫的美麗。
不如老圃
學生農耕課的實驗田。《論語》: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
桃林之野
山之雨的果園,栽植著來自安徽的桃樹。《尚書》記載,武王伐紂,凱旋歸來,「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偃武修文,天下太平。
相思林,紅磚路
山之雨校內天然長著許多臺灣相思樹,遠觀如綠雲冉冉,近倚聽微風細細。學校於林中鋪就一條紅磚路,給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創造一個私密空間,想像著月光下,星光下,花開時節,微雨中,漫步相思林,何等浪漫愜意.
努爾梅斯之巢
2017年3月8日,芬蘭努爾梅斯市長攜夫人一行,來訪山之雨,贈送鳥巢、糖果、地圖等禮物。這是中芬教育文化交流與友誼的見證。
泮池
山之雨人工挖的一個水塘,塘中有睡蓮、浮萍、菖蒲等水生植物,還養殖著金魚、錦鯉、泥鰍、烏龜、田螺等。塘畔有格桑花、非洲菊、香蕉樹、桂花、雞蛋花等各種花木。《詩經·泮水》曰:「思樂泮水,薄採其芹……」,意指古時士子在太學,可摘採泮池中的水芹,插在帽緣上,以示文才。後世孔廟前,均有一池,池畔磚壁中央往往鑲嵌「思樂泮水」的石刻,便是出自這個典故。科舉時代,考中秀才功名的士子,被稱為「入泮」。
天下文明
山之雨學校一樓大廳正中的牌匾,典出《易經》乾卦:「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字是集王羲之和鍾繇兩位大書法家的手筆。寄寓著山之雨學校雖小,卻志向遠大,天下大同,人類世界的普遍和諧與繁榮才是我們的最高追求,這既是教育的起點,又是教育的終點。
深圳市羅湖區梧桐山中英文幼兒園旁邊崗亭拿卡直上約500米,或者用百度或高德地圖搜索「深圳山之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