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李應霞捨身救丈夫,卻失去雙腿,而丈夫的做法讓人心寒

2020-12-23 長葶古巷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最古老、神聖的愛情誓言,是所有伴侶期待的;"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卻是大家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是愛情的悲劇。並非世間所有的愛情都有美好的結局,總有一些讓人覺得遺憾和失望。

李應霞為愛割捨,卻也慘遭拋棄。幸而,李應霞是堅強的,樂觀的。

一、酒廊駐唱,支撐起家庭重擔

1987年,李應霞出生於安徽的一個單親家庭,家庭條件十分艱苦。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婦女,家庭經濟來源主要靠母親種田和幹農活所得。因為家裡姐妹多,連吃穿都是問題,更別說供養這麼多學生讀書,所以李應霞早早就輟學了,在家幫助母親照顧妹妹和做家務。

14歲的時候,李應霞和母親一起去了四川都江堰打工。但是不久,作為家庭主心骨的母親病倒了,為了給母親籌集治療費用和供妹妹讀書,她每天不得不在一個啤酒長廊唱歌賺錢。每個月一發薪水,除了留有必要的生活費,其餘的全部交給了母親。

母親體弱多病,妹妹年紀尚小,所以生活的重擔壓在了瘦弱的李應霞身上。懂事、勤勞的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了整個家庭

李應霞雖然年紀小,但是唱歌的底子好,天生有副好嗓子,再加上叔叔嬸嬸向她傳授了唱歌的技巧和經驗,她唱歌更是得心應手。她每天在街邊駐唱,用她動人的歌聲吸引了不少遊客,用她的堅強和毅力打動了很多人。

17歲的時候,經人介紹,李應霞認識了自己的丈夫,兩個年輕人迅速陷入了熱戀之中。這個男人對李應霞說,他會照顧她一輩子。就這樣,他們一起奮鬥,一起努力,一起熬過了四年的風風雨雨。2008年2月他們登記結婚了,組建了新的家庭。

可是甜蜜的日子,才過了不到三個月,災難發生了,汶川發生了地震,擾亂了他們的家庭,也讓李應霞的心被傷得千瘡百孔。

二、捨身先救丈夫

2008年5月12日,發生了一件舉國悲痛的事,有的人還在為即將舉辦的奧運會而歡呼雀躍,有的人卻承受著永遠失去家和親人的痛苦。5月12日,發生的那場災難,是所有汶川人的痛苦,也是李應霞的痛苦。李應霞很幸運,活下來了,卻失去了雙腿。

地震那天,李應霞正在和丈夫吃午餐,突然,房屋開始晃動,她和丈夫意識到地震了,整個樓道、窗外呼喊聲、尖叫聲一片,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的李應霞,蒙了。丈夫拉著她就跑,可惜還沒跑出去,房屋瞬間塌陷,李應霞和她的丈夫都被淹沒厚重的牆板下,渾身不能動彈,眼前是無盡的黑暗

一瞬間,整個城市夷為平地,山川怒吼,山上的石塊滾落,死傷成片。李應彩被埋在廢墟下不能動彈,眼前一片昏暗,什麼也看不見,時不時還能聽到碎石掉落的聲音,內心非常緊張、惶恐和不安。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她聽到了呼喊聲,應該是救援隊來了,她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救援隊先救出了她的妹妹和母親,隨後準備開始對她實施援救,她卻說,"先救我的丈夫吧,我還好。"這句話連著重複了好幾遍。救援隊在她的懇求下,只好答應了,先把她的丈夫救了出來。等到救援隊再次返回營救她時,已經過去了12小時。此時,李應彩的雙腿已經麻木了,失去了知覺,人也陷入了重度昏迷,隨後她被立即送到了醫院進行治療。

三、截肢後慘遭離婚,樂觀面對生活

在她昏迷期間,受傷較輕的丈夫來看過幾次,之後就悄然離去了,再也沒來過。經過搶救,李應霞終於醒了,然而迎接她的是一個噩耗,醫生說:因為她被廢墟壓的時間過久,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要想健康地活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截肢。

截肢,意味著以後再也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走路了。李應霞內心十分絕望,再三思量後,含淚同意截肢,因為沒有什麼比活下來更重要的了,她想活下來,她想和家人在一起。

很快做完了手術,麻藥勁兒過了,李應霞感覺特別痛苦,好幾次沒忍住放聲大哭了起來。在治療期間,丈夫一次也沒有來看過她,丈夫的絕情讓李應霞感到心灰意冷,對未來喪失了希望,就像沒了提線的木偶,日日鬱鬱寡歡。

她想過用刀片割腕自殺,但都被家人和朋友制止了。如果不是被及時發現,也許她早已長眠地下,只剩一具冰冷的屍體。還好,她有真心關愛她的家人和朋友,在他們的支持和鼓勵下,她逐漸燃起了信心

2009年,有一家名為"站起來"的慈善機構聯繫了她,幫助她安上了假肢並且做康復訓練,在治療期間,她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也逐漸變得開朗起來。

2010年上旬,李應霞和家人回到了成都,她重新起了唱歌的夢,每天晚上6點多,在媽媽的陪伴下,在夜啤酒長廊的街邊駐唱。她忍著疼痛,堅持唱歌,她想把自己動聽的歌聲帶給更多人,她想用自己的堅強和毅力感染更多人。

2010年的年末,消失已久的丈夫給她寄來了離婚協議書,善良的李應霞坦然地籤了字,自此以後她和前夫斷了聯繫,互不打擾對方的生活。重新站起來的李應霞,決定以新的姿態面對生活,用積極陽光的心態迎接一切。是啊,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四、歌聲給予她力量

2011年,她在街邊唱歌時,熱心網友將她唱歌的視頻傳到了網上,引起了《中國夢想秀》節目組的關注,邀請她到浙江衛視獻唱,講出自己的故事。沒過多久,《中華達人》節目組也找到了她,最終她獲得了總冠軍,一戰成名。

後來,李應霞投身於慈善事業,四處奔波籌集善款,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幫助那些像她一樣的人重新站起來。2018年,李應霞又對自己發出了新的挑戰,參加陶冶絲路108城市戈壁挑戰賽,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李應霞經歷過很多磨難,但是她都克服了,並且在不同領域大放異彩。

"唱歌能讓我感覺很有力量,能看到自己活下去的希望"。這是李應霞經常說的一句話,也是鼓舞她好好活下去的力量,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即使失去了雙腿,慘遭拋棄,她也可以樂觀的生活

李應霞為了愛,保全了丈夫,犧牲了自己,但是她的善良贏得了世人的稱讚,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李應霞為愛失去了雙腿,卻也看清了丈夫的真實面目;經歷過低谷,卻塑造了全新的自己,有了更加精彩的生活。

折翼的天使,也可以以歌聲為翅,在蒼穹中翱翔。

相關焦點

  • 08年汶川地震,李應霞為救丈夫失去雙腿,醒來床邊只餘一紙離婚書
    提到08年汶川地震,至今那些血肉模糊的身影,以及房屋倒塌所剩的斷壁殘垣,仍舊讓人覺得膽戰心驚,在這場天災中,很多人失去了親人和朋友。這些離開的人中,有的是被老天帶走了,不得不離開,有的卻是忍受不了曾經的愛人變殘疾,悄悄的離開成了負心人。
  • 她在汶川地震中為救丈夫失去雙腿,卻換回一紙離書,如今怎樣
    她在汶川地震中為救丈夫失去雙腿,卻換回一紙離書,如今過得怎麼樣了?幼年貧窮生活1986年,在安徽的一個偏遠小山村,有位小女孩降生了,她就是李應霞。李應霞的家庭並不富裕,在她出生的時候就沒有父親,她的童年是缺乏父愛的。生活很難,她跟著母親相依為命,為了生活,她不得不早早輟了學,跟隨著母親一起外出打工, 貧窮讓她很早就懂事了,早早地肩負起了家中的重擔。
  • 地震時,她為救丈夫致雙腿截肢,2年後丈夫主動提離婚,現咋樣了
    李應霞,是今天要說的女主角。 李應霞與丈夫被壓在坍塌的樓道之中,李應霞被一塊很重的水泥板壓住了雙腿,幾乎動彈不得。所幸的是,李應霞還能聽到丈夫的聲音,能聽到丈夫的身影,對於李應霞來說身上的疼痛感也減輕了許多,可救援人員還沒趕來前,李應霞的丈夫便陷入了昏迷。
  • 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和女兒,丈夫外遇離婚,今曬美照,已變成女神
    可地震之中沒有童話,當時她的婆婆年事已高,而孩子剛滿一周歲,在房子垮塌之時就立即失去了呼吸。廖智在汶川地震發生之時就握住了女兒的手,此時卻只能慢慢感受著女兒身體溫度漸漸降低直至冰涼。她的腿部已經被壓得麻木了,頭腦也一片空白,只是不停地給女兒唱著平時常唱的《鈴兒響叮噹》,可是女兒再也聽不見她的聲音了。26個小時後,廖智被救援隊發現並成功救了出來,廖智這才算是保住了性命。
  • 12年前,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舞蹈老師廖智,如今怎麼樣了?
    12年前,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舞蹈老師廖智,如今怎麼樣了?文/無計讀史在災難面前不屈服,而應更加勇敢地去正視它——維吉爾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那一天地動山搖,許多人的生命也定格在了這一天。
  • 12年前汶川大地震,那個痛失女兒和雙腿的舞蹈老師,現在怎樣了?
    蘇軾在《臨江仙·送錢穆父》中這一句,寫出了千百年來無數人心中所想。在面對生活的諸多未知和意外時,沒有人能夠事先預知避免,卻有無數人在災難中遇難不折,依舊鬥志昂揚。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也有這麼一位令人敬佩不已的女子,在災難中用自己的勇氣和意志給世人上了一堂關於生命和破繭重生的課。2008年5月12日,是一個讓全中國人民永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災難悄無聲息地撕裂了汶川這片富饒的土地。
  • 汶川地震的十二年,「傻子」陳堅
    12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至今令人心有餘悸。8.0級強震撼動汶川的那一刻天旋地轉,山巒垮塌無數生命戛然而止,整個中華大地浸滿悲慟。在汶川地震遇難者中有這樣一個人,他叫陳堅。汶川地震中的"傻子"陳堅.在廢墟下埋了三天三夜,不吃不喝,被救出來後,卻沒能扛到最後,去世了。陳堅在水泥板下的時候,對女記者說:「說實話,頭天晚上我真的差點堅持不過去了,我很想放棄自己的生命,但是我回頭又想一下,我不能失去他們。
  • 汶川地震中被救的22歲少女沙鷗,她報答的方式是:與恩人白頭偕老
    被救女孩對於中國人而言,2008年那是一場舉國震驚的在傷痛。那一年,汶川這個名字在世界都為之震撼。一場死傷數百的地震,無數孩子的哭喊,無數家庭的破損,無數妻子的鑽心之痛,無數丈夫的無力悲愴,汶川地震毀了無數個本該和和睦睦的家庭。
  • 汶川地震12周年祭:一位失去雙腿女孩的新生
    文 | 張鳳來源| 瞭望智庫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中國汶川,一場裡氏8.0級特大地震猝然襲來,許多人的命運就此改變。一些人永遠留在了那一天,也有人幸運地拼出了一條生路,走到了今天。12年,彈指一揮間。
  • 無腿舞者汶川地震中不幸失去雙腿 頑強地戴著義肢舞動腰肢 向截肢...
    ——她曾是德陽市某舞蹈學校的老師,在汶川地震中,被埋廢墟將近30個小時,導致雙小腿截肢;——她截肢兩個月後表演《鼓舞》重登舞臺,2009年又發起《鼓舞》義演激勵家鄉受災鄉親;——她拿出積蓄組建殘疾人藝術團,因不善經營而關閉;——2013年蘆山地震
  • 她,汶川地震中失去女兒和雙腿,6年後再嫁華裔學霸,因愛重生
    △做志願者的她2008年的5月12日,她所在的居民樓倒塌,她和孩子還有家人全部被埋進廢墟,只有她被救出來,撿回了生命,失去了雙腿。事實上,導師早就看出這個孩子喜歡和人打交道,不喜歡對著電腦,如果學一門技術可以幫助到這個世界上更多需要幫助、需要安慰的人,有何不可呢,雖然這個專業確實冷門,那也是需要有人去做的。結束和導師的談話,Charles一個人走在夕陽西下的校園,決定去學校附近的密西根湖畔走走,他打開手機,彈出一條新聞:中國四川汶川發生了大地震。
  • 「天津殘運會」汶川地震英雄參加輪椅籃球比賽 樂觀精神感動青春學子
    在四川女隊中,有兩名汶川地震的英雄,利用比賽間隙,與城建大學的青春學子進行了交流互動,用她們積極樂觀的精神讓現場所有人為之動容。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丈夫王華龍為救戰友英勇犧牲,楊蘭自己因為救孕婦被砸斷了雙腿,曾經幸福美滿的三口之家,一場天災之後,留給楊蘭的只有剛滿4歲的女兒和20多萬貸款未繳清的房子,以及不得不面對的殘疾人生。
  • 最美教師張麗莉為救學生失去雙腿,主動跟丈夫提離婚,現狀怎樣了
    人性一般都是自私的,但你不能否認,世上真的有發自內心無私奉獻,敢於捨己救人的人,這些人,是這世間最美的天使。盡職盡責,充滿愛心的好老師1984年,張麗莉出生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是個樂觀開朗的東北姑娘。為救學生,高位截肢2012年5月,張麗莉帶著幾位學生去醫院探望生病的同學,在送學生回家的時候,一輛貨車突然失控向他們撞去。張麗莉下意識就將身旁嚇呆了的學生推到一旁,自己卻被龐大的貨車撞倒,無情的車輪碾過了她的雙腿。
  • 沈虎走了,「豬堅強」還活著,汶川地震12年後,他們都怎樣了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那一刻,地動山搖,山河變色;那一刻,生靈塗炭,無數人失去家園,失去至親。如今,仿佛轉瞬間,汶川地震已過去了12年。那些我們曾熟悉的人們,那些生靈,現在怎麼樣了?
  • 《唐山大地震》:李元妮與方登重逢,看哭了多少人
    1976年的一場7.8級大地震,舉世震驚,天地同悲,也讓李元妮瞬間失去了丈夫方大強(張國強飾),更讓她悲痛萬分心如刀絞的是,自己的一兒一女都被埋在了廢墟之下,而且是埋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邊的兩端
  • 那個在汶川地震連救七人的雷楚年,7年後被捕入獄,他經歷了什麼
    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地震,回望當時那個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芮氏規模8級,最大烈度達11度,汶川地震給人們造成了慘痛的損失,但也展現出了中國人民的團結以及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
  • 汶川地震後摩託載亡妻回家,半年後又娶新妻的丈夫,如今過得咋樣
    在詩中,蘇東坡盡顯對已過世的妻子的思念,直至千年後依然令無數人惆悵感懷。01汶川地震雖然已經過去多年了,不過在人們心中,還是記憶猶新。尤其是當年地震中被報導出來的一些感人事件,母親不顧危難,直到死的那一刻都還在護著自己的孩子;老師為了保護學生而犧牲,甚至是那隻豬堅強……都讓大家感嘆災難無情,人間有情。
  • 汶川地震11周年:鳳凰涅槃 致敬重生
    2008年5月14日,在汶川地震中受傷的兒童。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汶川地震短短1年後都汶公路通車幼兒園、中學、醫院等民生項目接連封頂汶川大地震博物館竣工…… 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看那些曾經在地震中逃過一劫的人們他們從悲傷中走出,活出了精彩哪怕失去至親哪怕身患殘疾他們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生命的頑強同胞的愛心和中國人壓不倒的脊梁
  • 汶川地震11年,這些舊照裡都是故事,看完讓人心酸,卻又充滿希望
    光陰飛逝,白馬過隙,轉眼間汶川地震已經過去11年。每年的此時都在追憶當年的情景,那些被相機記錄下的珍貴場面,讓人難以忘懷。這張圖片是汶川地震後的第二天,成都軍區空軍駐蓉部隊在彭州市的救援現場。幾十位官兵形成人梯,將傷員進行轉移。為了防止傷員從平板上倒下,各位軍人小心翼翼託舉著生命。
  • 汶川地震十二年,這些故事我們忘不掉!
    這一刻,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山川撫平傷痕,時間撫慰傷痛。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此刻的汶川,正在走向重生與振興。今天也是國際護士節,災難和守護彼此交織,特別是在全球疫情的當下,激發著我們持續感悟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