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登記居民健康信息、勸導居民不聚集……在陽邏街商東、汽發、關上社區抗「疫」戰場上,有這樣一群黨員幹警始終站在前列、衝在一線。你以為這群黨員幹警都是人高馬大的漢子嗎?不,她們是清一色的娘子軍,戰「疫」中的「鏗鏘玫瑰」。
新洲法院的「娘子軍」
她們是舍小家顧大家的美女子
「頓寶,媽媽今天回來晚了,不好意思現在才跟你視頻,有沒有想媽媽呀,在家一定要聽爺爺奶奶的話……」這是新洲法院副院長江書劍和她未滿3歲的孩子的通話。接到疫情防控任務後,江書劍將孩子託付給兩位老人照看,第一時間返回了工作崗位。
早上8點,在陽邏街汽發社區值守點,江書劍伸手攔住了想要出門散步的居民。面對惱怒的居民,她也不害怕,而是擺出法院人的調解「架勢」,從家人身體健康和社區服務出發,擺事實、講道理,直至對方心服口服,主動回家。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我們態度好些,居民也更能理解我們的工作。」江書劍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
「嘿嘿,老公拍的視頻,給我解饞。」羅薇在微信朋友圈回復。她的孩子還不滿1歲,疫情發生後,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她主動向院機關黨委申請前往社區。在商東社區值守期間,她在自己的朋友圈發布了一段寶寶的視頻。雖然很想念家中的孩子,但她還是毫不猶豫前往社區支援。
……
她們是值守夜班的「女漢子」
凌晨2點40分,站在汽發社區值守點,何亞瓊送走了今天第一位出門上班的居民。
何亞瓊是新洲法院汪集法庭庭長。疫情發生後,她主動向院黨組提出下沉社區,並要求值守夜班。
「你一個女同志,身體吃不消,還是算了吧。」工作隊隊長擔心她。「沒事,我的身體我知道,我扛得住。」 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一本冊子、兩支筆、一把額溫槍,還有一頂簡易的帳篷,這是何亞瓊值守時的全部家當。
汽發社區多為開放式小區,住著11000多人,管控難度相對較大。核實住戶信息、檢查相關證件、測量體溫、出入登記,是何亞瓊值守時的主要工作。頭天下午5時進入工作崗位,到第二天早上8時才能回家,一整夜下來整整15個小時,何亞瓊從來沒有叫過苦喊過累。
和何亞瓊一樣要值守夜班的還有「85後」的薛貝,考慮到自己家離單位對口幫扶的社區比較近,她主動提出值守夜班,以免同事來回奔波,減輕同事們的負擔。
雖然已經立春,但是夜晚還是非常寒冷,薛貝穿著厚厚的棉襖站在值守點,把好關卡。
「晚上值班還好啦,就是不敢吃東西、不敢喝水,因為這裡離洗手間距離有點遠。」雖然值守期間也有些「小煩惱」,但薛貝還是義無反顧的報名值守夜班。
她們是專業的「服務員」「守門員」
「婆婆,這是您要的菜。這段時間就別出門了。如果需要生活必需品,你就給我們打電話,我們買好了給你送來哈!」王新蘭一邊向老人講解防範疫情的常識,一邊檢查老人家中的電氣安全和通風情況。
王新蘭是新洲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的支部書記。看到社區人手不足,她主動提出幫助社區孤寡老人買菜送藥。考慮到老人牙齒不是很好,每次去超市,她都是精挑細選菜品,既保證老人營養、又能讓老人吃得舒心。看到有些老人家庭比較困難,王新蘭多次自掏腰包,自費幫助老人購買急需物資。
在社區巡查過程中,王新蘭發現有些封閉設施遭到了破壞,為防止居民隨意進出,她和同事用擋板將出入口封閉後用粗鐵絲固定,盡最大努力保證小區居民的安全。
「您好,我們是社區工作人員,麻煩開一下門……」自開展拉網式大排查行動以來,這群娘子軍每天跟著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敲開居民的大門,挨家挨戶測量居民體溫、登記居民健康信息。新洲法院對接的多為老舊小區,上下樓沒有電梯。上午爬樓梯跟居民溝通交流,下午卡口值守時又是不停地解釋勸導。一天下來很多人的嗓子都嘶啞了,走路雙腳都沒有力氣。但即使如此,沒有一人請假。新洲法院綜合辦公室商志敏,因為要穿著防護服入戶登記,不方便喝水,結果腎結石病復發,同事心疼她,讓她在家休息兩天。然而第二天一早,她又出現在隊伍裡。
雖是女子,但她們同樣有著深厚的家國情懷。得知醫院、社區缺少防疫物資,這群娘子軍發動自己的親朋好友四處籌集口罩、防護服等物資。江書劍將自己籌集的100套防護服第一時間送到汽發社區。陽邏法庭書記員朱婷聯繫定居馬來西亞的同學,將一批跨國口罩、防護手套送到一線防控人員手中。
這一個多月來,從測量體溫,到消毒殺菌、值班值守,再到組織病患隔離、安排住院對接,以及給部分居民做心理疏導等,這群娘子軍從不「缺席」。在家中,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但在戰「疫」一線,她們個個都是「女漢子」。變的是角色,不變的是初心。人們常說「婦女能頂半邊天」,在這場防疫阻擊戰中,新洲法院的「巾幗」同樣不讓「鬚眉」。
End
原標題:《春寒難當新嫩綠,巾幗不讓鬚眉功 ——記新洲法院戰「疫」前線「娘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