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庚子
冬春之交
2020/2/15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了中華大地,一時間,各個城市像被按下了暫停鍵,二級警戒,一級警戒,一場戰疫悄然打響。金華,也未能倖免於難!
在這場戰「疫」中,有一支逆行隊伍毅然衝在抗疫一線,他們就是金華廣電總臺社會民情中心的媒體人,而在這支隊伍中最亮眼的就是那些「巾幗女將」——我們的一線女記者們。她們在疫情肆虐的時候,24小時待命,聞令而動,每天奔波在醫療機構、交通要道、街道社區、田間地頭,用手中的話筒和鏡頭,客觀報導,現場追蹤,安撫人心,凝聚力量。
70後女記者的堅守
吳靜,中共黨員,70後資深記者,是金華廣電社會民情中心的副主任,幹媒體已經有20多年,因為在工作中喜歡各種操心和張羅,大家都喜歡叫她「吳媽」。
疫情當前,輿論先行,新聞口首當其衝的跑在一線,從1月23日開始,吳靜便開始了無休假的春節假期,她與同事們一起策劃了一系列春節期間的抗疫主題報導,指揮調度、分配任務、改稿審片,甚至和其他記者一起跑部門、跑現場。
1月30日正月初六,全國疫情已相當嚴峻,金華也陷入了全面戒備的局面,為了讓全市人民能夠全面客觀的了解我市衛生醫療系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最新情況,吳靜主動請命,帶著年輕記者深入金華市中心醫院隔離病區進行採訪,她和同事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從早晨7點一直拍攝採訪到下午6點多,從二樓的留觀病區,到五樓的重症患者隔離病區,詳細記錄了疫情一線醫護人員的忙碌與艱辛。她採訪回來後告訴同事,當她看到隔離病房的年輕護士在摘下口罩,勒痕布滿小護士年輕的臉龐時內心的情緒一直在衝擊自己,強忍淚水做完採訪。當天晚上吳靜又加班至凌晨,編輯製作了新聞《隔離病房:護士長的眼淚為誰流》《有困難黨員先上!市中心醫院隔離病區成立臨時黨支部》等四篇電視新聞報導,分別在浙江衛視、學習強國等媒體推出。
從1月23日到目前,吳靜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審完節目回到家都要到晚上七八點鐘,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堅守一線,向險而行,以吳靜為代表的一大批資深記者樹立了媒體人應有的職業旗幟,恪守了媒體人的職業精神和擔當。
80後女記者的擔當
2月7日,一段被無意中拍到的小視頻在朋友圈火了,視頻裡的那個淚奔的年輕母親是社會民情中心《百姓零距離》的80後一線記者呂欣。呂欣是兩個兒子的媽媽,大寶5歲,二寶才1周歲。因為她和先生都是媒體人,疫情爆發後,兩個人為了安全考慮也為了工作方便,把孩子送去了鄉下公婆家,這一分別就是半個多月,每天只能靠視頻連線看看兩個娃。這天呂欣從一線採訪回臺裡的途中路過公婆家,貼心的同事多繞了十幾分鐘的路拐進了村口,當孩子喊著媽媽蹣跚的奔向呂欣時,呂欣哭了,身邊的同事也哭了。短短十分鐘的見面後,呂欣又要告別二寶,繼續回臺裡加班。她說,等疫情結束了,她一定要好好陪陪兩個兒子。在媒體圈裡一直流傳著一句玩笑話:幹媒體的,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自黑的話語背後透著的是毅然決然和無怨無悔。
80後是社會民情中心一線媒體人的中堅力量,在這次疫情面前,一線女記者們巾幗不讓鬚眉,論起勇字有時候連男記者都會自愧不如。陳燕,大家都喜歡叫她燕子,小小的身體裡儲存著大大的能量。她有幾個快,反應快,語速快,出片快,在疫情沒有爆發前,陳燕原本已經請好假春節期間要去外地,得知臺裡要組成報導專班,陳燕二話沒說私下給領導發了這麼一條信息:我已取消假期,隨時待命,有召必回。當天大年二十九,陳燕便開始了突擊在第一線的春節假期。年三十這天,陳燕和同事便趕到中心醫院發熱門診採訪第二天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大年初一一大早,又趕到醫院,全程跟拍他們的出行準備,與親人的告別,記錄著大無畏的醫護人員為國逆行的感人畫面。那兩天,陳燕連出了三篇新聞報導《夜色中的護燈人》《致敬最美逆行者:出發!我們準備好了》《出徵:金華5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報導上送到了浙江衛視和學習強國平臺。此後的十多天,她一直早出晚歸,加班加點報導在抗疫第一線,探訪隔離戶,為他們送菜送生活用品,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帶給他們特別的溫暖。
《小馬開講》欄目的副主任葉專,兩個孩子都還在上幼兒園,這個春節就沒在家陪過孩子一天,她說,好在家人全力支持,否則真的是顧不過來。葉專應該算是一名年輕的老記者,從參加工作起就一直在一線,這次疫情來的突然,很多突發性的新聞需要與時間賽跑,葉專除了白天採訪,中午寫稿剪輯,晚上審片,她還要統籌安排整檔欄目的選題策劃,任務分配。高強度的工作練就了她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1月31日下午,東陽傳來好消息,首兩例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出院,這在當時疫情嚴峻人心恐慌的時候絕對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為了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以官方發布的方式報導給全市人民,葉專和同事馬上趕到東陽,現場報導,專家採訪,數據收集,為了節省時間,葉專在回程的路上就開始寫稿子,編信息,同時完成了向上級臺的上送,等到回到臺裡,馬上對圖像進行剪輯,在最快的時間裡完成了利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結合全方位的報導。說起這些打仗一樣的經歷,葉專和其他女記者一樣,表現的似乎都很雲淡風輕,是她們不害怕嗎?不是,是她們在平時經歷了一場又一場颱風、洪水、搜救等等危急險重的突發性報導考驗後,對記者這個職業所要經歷的一切表現出來的從容與淡定。
疫情期間,細心敏感的一線女記者們都先後把關注的目光投向民生和民情,當了解到金華的一些種植大戶因為物流的問題導致農產品大量滯銷,而在家隔離的居民們對蔬菜水果的需求量很大的現實情況後,金華廣播電視總臺的資深女記者梅蓉立即帶領葉晨慧、葉專等女記者們組成了一支「愛心助農」小分隊,通過基地採摘+無人售菜的模式,將農戶和社區、市民連接起來,至今已幫助銷售蔬菜11000斤,草莓5000斤,鴨蛋41000斤。這期間,這支愛心助農對的女記者們不僅要赴田間地頭採訪報導,還要幫忙聯繫社區和統計菜品數據,工作量之大可見一斑。梅蓉、葉晨慧從未一句抱怨,實實在在的為農戶和市民解決了現實的困難,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90後女記者的成長
在此次疫情中,成長最快的就是一批剛入行不久的90後新生代女記者們。她們不再是平時大家眼裡的嬌娃娃,而是一個個鏗鏘玫瑰。
90後應佳妮是一名專欄部的記者,在中心號召記者支援一線後,她主動請纓支援一線新聞口的宣傳報導工作。王雨婷,96年出生的她是臺裡最年輕的女記者,懷揣著初生牛犢的激情和衝勁,一直工作在一線,毫無怨言,在她看來,身邊的那些老師那些前輩,已經在她的心中樹立了一面旗幟。
蜀錦徵袍手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在這場戰「疫」中有太多太多女性媒體人,她們巾幗不讓鬚眉,有膽有謀有擔當。她們有的在一線,有的在幕後,她們懷揣著對媒體的初心和情懷,一直不放棄,不退縮。她們中有放棄過年回新疆老家跟家人團聚,孤身一人留在金華的責編李錦錦;有一人身兼兩檔新聞節目,每天忙得連喝口水都顧不上的製作章向萍;有還在哺乳期,每天在金華武義兩地往返,春假期間一天沒有休息的後期製作李艾宴;有隔離不離崗,在家24小時接聽熱線電話的播音員鳳霞,等等等等。她們戰「疫」中的是鏗鏘玫瑰,是眾多逆行者中的新女神。
原標題:《疫情面前 巾幗不讓鬚眉 ——記金華廣播電視總臺的一線女記者們》
錄入編輯:administrator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