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宏運集團從別處「借」來9.65億,只給了遼足1500萬。
專欄|網易號外
作者|王文華
主編|戴鷺
發跡於遼寧省葫蘆島市的民營企業宏運集團,因旗下公司曝出的資金風波,引發行業關注。由其注資並控股的遼寧足球隊,正陷入無力支付工資而面臨解散的窘境。另一邊,宏運集團因擅自外借旗下控股的吉林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簡稱「吉林AMC」)9.65億元資金給關聯公司,導致吉林AMC最終被判解散。
昔日足壇「十冠王」為何落得如此境地?宏運集團究竟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昔日「十冠王」面臨生死危機
2020年2月28日,遼寧足球隊的隊員們最終未等到2019年的工資。欠薪不僅意味著球員們過去一年的付出化為泡影,同時也預示著這支球隊將放棄參加2020賽季,並面臨被解散的命運。
據《天津日報》報導,遼足拖欠隊員們長達一年的薪水,金額達8000萬,另有數億元稅款沒有補齊。目前球員、教練員討薪無門。
曾經稱霸中國足壇十年的遼寧足球隊,如今走上討薪的道路,不免令人唏噓。遼足曾創下過輝煌戰績,在1984年至1993年間,先後獲得兩個足協杯冠軍,6個甲級聯賽冠軍、一個亞俱杯冠軍和一個全運會冠軍,被封為「十冠王」。
1995年,在原遼寧足球隊的基礎上,遼寧省體改委批准成立遼寧足球俱樂部,註冊資本6000萬元。此後,遼足俱樂部股權幾次易手。2008年,宏運集團注資遼寧足球俱樂部,並將後者更名為遼寧宏運足球俱樂部。
事實上,遼足欠薪事件並非首次。2018年12月,據《足球報》報導,遼足已經欠薪7個月,宏運集團因自身經營狀況堪憂,與遼寧省足協和體育局等部門溝通,考慮4億出售俱樂部,從遼足撤資。報導同時指出,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企業接手,宏運也無力繼續運營俱樂部,遼足將面臨更嚴峻的生存危機。
對於上述出售俱樂部的消息,前遼足隊長肇俊哲隨後發文炮轟宏運集團,直指後者接手遼足十年,僅投資3億。「這個時間,發出新聞什麼意思呢?靠道德綁架,等別人來救?這麼好歷史品牌,經營這樣,本身就是舊思維套新模式,怎麼走的通?總利用情懷,幹什麼呢?情懷都被玩壞了!」
「最重要是十多年營收沒投什麼錢,最多三個億。但都是透支人才,沒有投資未來,十年期間,如果夯實青訓還是可持續發展的!人不能總背向未來,面向過去!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吧,七個月沒發工資,先解決這事吧,要不準入過不去。」,肇俊哲寫道。
除了拖欠員工工資,遼足曾多次因欠稅問題被監管部門點名。2019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瀋陽市稅務局發布公告,對未在規定期內繳納稅款的359戶納稅人予以公告。其中,遼足欠稅高達3.76億元,位居名單首位。
2014年,瀋陽市地稅局公布的欠稅企業名單顯示,遼足欠稅金額達2992萬員,位列名單第五。此外,據《北京商報》報導,遼足於2016年和2017年因欠稅遭4次行政處罰。2016年遼足就因為欠稅被瀋陽市和平區地方稅務局責令限繳,2017年,又因「對境內機構或個人發包工程作業或勞務項目,未按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報告有關事項」被瀋陽市國家稅務局直屬稅務分局罰款。
對於解決遼足當下危機,宏運集團也有規劃,但似乎落地無望。據《體壇周報》,宏運集團的想法是,如果拿出數千萬元補發全隊拖欠的2019年工資獎金,遼寧省、瀋陽市有關方面要在扶植政策上予以兌現。不過新冠疫情肺炎之下,有關方面顧不上遼足,這樣一來,宏運集團不會掏出大筆資金補發欠薪,態度已經很明確。
9.65億資金風波
除了遼足俱樂部資金問題導致球隊面臨被解散命運外,宏運集團近期引發了另一場資金風波,足見該公司資金鍊的窘狀:因長期「借」用旗下公司資金不還,被小股東起訴,雙方多次對簿公堂。近日,這宗 「地方AMC解散第一案」,終於塵埃落定。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15年2月,對標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吉林省國資委控股的吉林金融控股公司(簡稱「吉林金控」)與宏運集團共同成立吉林省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其中,吉林金控出資2億元,持股20%,宏運出資8億元,持股80%。吉林AMC的主營業務是開展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等,這是國內地方性的金融不良資產管理公司。
吉林AMC成立不久,宏運集團在未經股東協商及董事會批准下,將9.65億元資金以借款名義轉給其實際控制的宏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遼足俱樂部、宏運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其中,宏運投資公司共借款9.5億元(截止2016年4月29日借款餘額4.176億元),宏運商業公司借款5億元,遼足俱樂部借款1500萬元。
在資金被佔用的情況下,吉林AMC資金嚴重不足。截至2016年12月31日,吉林AMC的存款僅為268.6萬元,導致公司批量收購、處置不良資產的主營業務無法正常開展。2017年10月,吉林金控將吉林AMC和宏運集團告上法庭,要求解散吉林AMC。
吉林正則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2017年2月24日作出的吉正則會師專審字[2017]第66號《吉林省金融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專項審計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該公司債務人宏運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應收款項餘額為5.2億元(其中:其他應收款417,600,000.00元,應收帳款103,008,827.78元)佔該公司資產總額的47.18%;債務人宏運商業集團有限公司,應收款項餘額為5.22億元(其中:其他應收款500,000,000.00元、應收帳款52,006,944.44元)佔該公司資產總額的50.02%」。兩項之和已經超過10億。
根據工商登記信息及資料顯示,宏運集團公司已於2015年12月15日將其持有的金融管理公司出資額8億元的股權全部質押給阜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葫蘆島分行,被擔保債權數額8億元,且該股權已因其他訴訟案件被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凍結。
二審法院均判決解散吉林AMC,然而,吉林AMC與宏運集團不服判決,向最高法申請再審。2020年3月30日,最高法最終駁回兩家公司的再審申請,判定吉林AMC執行解散。
宏運集團資金鍊告急
宏運集團成立於2001年,註冊地為遼寧省葫蘆島市,業務版圖涉獵廣泛,旗下有宏運礦業集團、宏運商業集團、葫蘆島港集團、宏運地產集團、宏運文體集團五個二級集團及數十個產業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宏運集團於2019年11月做出的經營範圍變更,去掉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務。
宏運集團實際控制人為董事長王寶軍,持股98.66%。公開資料顯示,王寶軍出生於1969年,遼寧葫蘆島人。1992年開始創辦宏運經貿公司,1995年開始涉足房地產開發企業,並投資足球運動。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王寶軍仍以總身家24億元,列福布斯遼寧富豪榜第20名。
百度信用企業顯示,宏運集團有225條風險提示,其中,裁判文書139條,股權出質77條,股權凍結9條。
除了宏運集團公司持有的金融管理公司出資額8億元的股權已經被銀行抵押、因債務被凍結,根據法院文件顯示,王寶軍、陳潔持有的宏運集團公司出資額20億元的股權也已於2015年11月25日全部質押給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瀋陽新世界支行。
資料顯示,宏運集團曾深陷多起借款合同糾紛,涉及到股權轉讓、民間借貸、土地糾紛等多個方面。2009年3月6日,大連港集團、宏運集團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宏運集團將其持有的葫蘆島港集團有限公司40%的股權轉讓給大連港集團,轉讓預付款為5億元,同時約定若雙方轉讓未能成功,則宏運集團除全額退還上述5億元預付款外,還應向大連港集團支付相應利息。由於宏運集團土地糾紛涉訴影響, 2013年,雙方籤訂《合同終止協議》。
依據此前協議,宏運集團除返還5億元預付款外,還應支付相應的利息合計1.24億元。但宏運集團於2014年返還5億元預付款後,並未按約定時間支付其餘款項。2016年9月,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宏運集團給付大連港欠款1.24億元及違約金5301萬元。宏運集團認為違約金過高而提起上訴,但最終被法院駁回。
除上述糾紛外,宏運集團曾分別與中國民生銀行、北方國際信託陷入金融借款糾紛。公開的裁決書顯示,宏運集團及旗下葫蘆島港集團、宏運地產集團曾與中國民生銀行葫蘆島分行陷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後雙方達成和解,宏運集團償還民生銀行葫蘆島分行截至2017年7月17日的貸款本息共1.73億元(其中借款本金1.68億元),並向後者支付罰息、複利、訴訟費等款項。王寶軍因該案件被葫蘆島中級人民法院於2018年3月30日作出限制高消費令。 2019年12月20日,法院裁定撤銷對王寶軍限制高消費令。
2019年6月,就北方國際信託與宏運集團旗下宏運地產阜新有限公司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宏運地產阜新有限公司給付北方國際信託本金1.67億元、利息2314.7萬元、期內罰息及複利422.8萬元等,王寶軍、宏運集團等對給付事項承擔連帶保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