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詩作畫,鑑賞書法。觀眾朋友,唐代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是邊塞詩、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的佳篇。今天向您介紹王維的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山居秋暝》,同時,向您介紹書畫家於興洋的繪畫藝術,並請他用繪畫藝術為我們表現王維這首詩的詩意。
節 目 視 頻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於興洋創作《山居秋暝》詩意畫
詩意賞析:這是一首山水名篇,詩的前兩句,交待了山的整體環境和氣象。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初秋傍晚,空氣新鮮。「空山」兩個字,使世外桃源的意境頓現。三、四兩句,用「明月」和「清泉」兩個具體事物,表現山的幽清和明靜。寫景如畫,隨意揮灑,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是詩人所追求的意境。五、六兩句,由景轉人,而描寫人物又不見人,只用了「竹喧」、「蓮動」四個字,使竹林漁舟和蓮葉都靈動起來,把人物的輕鬆愉快、無憂無慮的情景,表現得不露痕跡。最後兩句,是詩人的感嘆和詩人潔身自好,遠離官場,嚮往歸隱的心跡。
於興洋,中國畫創作方向碩士,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美協會員,安徽省書協會員,安徽省青年美協會員,合肥市美協會員,蚌埠市書畫院特聘畫家;作品自2004年起參加各類展覽,獲第三屆全國青年國畫展銅獎等獎項。
作 品 賞 析
山水畫史研究及創作碩士張吉偉評價道:於興洋山水畫藝術取法傳統,文脈純正。心會古畫之質,融通文人精神,使其畫格質樸,古雅,清逸,靈透脫俗;如新月出春山,晨露澤秀竹,冬雪藏良苗。品其佳作,似幽人獨自往來於巖泉之間。
於興洋師古有其特色:由古追今,自宋至清,師法古典精髓,探研風格流變,師承創新,專心於臨摹,深得傳統之法。又由今追古,自清至宋,反其道而行之,從明清純熟的筆墨,詮釋宋元高古的意境。
於興洋主法梅清、石濤及新安畫派諸家之長,取傅抱石古雅的點景人物是於興洋山水畫的一大風格。師古人的心跡,又突出其特色,使於興洋的山水畫有新安畫派的清逸,筆墨老練蒼勁,兼備高古。如作品《嘉木繁蔭》、《秋山紅葉》,枯筆渴墨,蒼中帶潤,潤染處,略施花青和赭石;披麻皴和牛毛皴兼用,筆力沉著鬆動。墨法清透,自然鮮活。
於興洋山水畫的又一突出風格在於繼承與創新,詩性情節的留守與現代意識的徘徊。他一面敬畏古典,虔誠傳統;一面澄澈胸懷,觀照當下。作品流露出追問價值,反思存在,竭慮未來。他的《梵音》畫作,將傳統的表現手法,文人詩性的情節,現代形式感的語言融合在一起。作品中古松聳立,僧人橫排並坐,寺廟佛塔隱約其間。詩性的賦予,給作品無限的空間;現代意識的融入,使藝術具備了時代的土腥氣。
謙遜,質樸,厚道,重德是於興洋為藝處世之道。潛心研究丹青二十餘載,多地考察實踐,他寫太行,貌黃山,圖大別山,以自然為師,廣博闊取,理論漸成,技法純熟。他作為一位為了藝術傾注全部的書法苦行僧,定將大放丹青之色。
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