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 | 山居秋暝

2021-03-01 新課標大語文

主編:王濤

欄目責編:畢光蔭

審校:孫夢霞  /  美編:李悅

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暝:日落時分,天色將晚。

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

新:剛剛。

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後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語喧譁。

喧:喧譁,這裡指竹葉發出沙沙聲響。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滌衣物。

隨意:任憑。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此處指詩人自己。

留:居。

新雨過後山谷裡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遊蕩下輕舟。
任憑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連。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後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

首聯是寫雨後山中秋景,由於這裡人跡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點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頷聯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淨的自然美啊!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讚嘆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

頸聯中詩人先寫「竹喧」再寫「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寫到竹林裡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和諧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希望過閒適無憂無慮呃生活的嚮往,同時也從反面襯託出他對黑暗官場的厭惡。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跡,使人不覺其巧。

尾聯則是詩人有感而發。雖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願意留下來。其喜歸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靜、淡泊的田園生活,不願同流合汙的感受。厭惡宦海之情溢於言表。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託。

這首詩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範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相關焦點

  • 小學生必背古詩講解—《山居秋暝》
    一日之計在於晨,咱們帶著孩子聽聽古詩,學古文~2018/07/30六月十八周一一米閱讀君今天我們學習的是王維所作的一首詩《山居秋暝》(節選)。一米閱讀君先來賣個關子,看大家根據下方提示能否猜出古詩內容~點擊音頻,揭曉答案嘍一米閱讀君聊聊古詩背後的故事,更容易掌握古詩內容哦~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在輞川時寫下的,詩人描繪了一個秋雨過後清朗明淨的山中夜晚,寫了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來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的山林生活的熱愛。
  • 山居秋暝
    今天向您介紹王維的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山居秋暝》,同時,向您介紹書畫家於興洋的繪畫藝術,並請他用繪畫藝術為我們表現王維這首詩的詩意。  節 目 視 頻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為什麼我認為王維的《山居秋暝》是最美的詩?
    《山居秋暝》-唐.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的這首《山居秋暝》到底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意境呢?我們可以從這首詩的字面看出大意是這樣的:縹緲幽空的山谷,剛剛沐浴了一場新雨,天色漸漸暗了襲來,傍晚來臨,冥冥中似有秋意。
  • 簡單賞析王維《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張謙宜《線齋詩談》:「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起法高潔,帶得通篇俱好。王文濡(歷代詩評註讀本》山居風景,實在可愛,即無芳草留人,而王孫亦不肯去,言外見不屑仕宦之意。
  • 讀古詩《山居秋暝》,體會初秋薄暮、雨後初晴的山中圖景!
    一、《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詩,描繪了初秋薄暮、雨後初晴的山中圖景。表達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現出詩人潔身自好的品格。二、詩人簡介。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又因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悠閒生活。他擅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三、注釋。
  •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3首:《山居秋暝》王維
    山居秋暝作者:王維 朗誦:常世偉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注 釋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將晚。⑵空山:空曠,空寂的山野。新:剛剛。⑶清泉石上流:寫的正是雨後的景色。⑷竹喧:竹林中笑語喧譁。喧:喧譁,這裡指竹葉發出沙沙聲響。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滌衣物。⑸隨意:任憑。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⑹王孫:原指貴族子弟,後來也泛指隱居的人。留:居。
  • 《山居秋暝》王維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空寂的山巒,雨後格外清新;秋天的傍晚,天氣異常清涼。"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在如蓋的青松間;泉水,在石頭上靜靜流淌。"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喧譁,原來是洗衣女子歸來;蓮葉擺動,只因下面有漁舟。
  • 「靜夜有聲」山居秋暝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詩詞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維【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山居秋暝》 圖/吳建峰這首詩描繪的是清秋薄暮雨後初晴時的山村圖景,當作於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時,此時已是「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終南別業》)的後期了。開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時期最後一個開明的宰相張九齡被李林甫等排擠罷官,朝政日趨昏暗,王維的政治熱情冷卻下來,對政治抱著消極的態度。
  • 五年級上冊語文全部古詩注釋及譯文,古詩賞析,記得收藏轉孩子
    孩子在小學階段就開始學習古詩了,在教學過程中,通常老師會給學生指出一些重點,例如一些古詩詞注釋和譯文都是需要掌握的重點知識。為了幫助孩子快速掌握古詩的要點,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份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全部古詩注釋、譯文和古詩賞析。
  • 《山居秋暝》:高中學過王維的經典古詩,今天3個字讀懂詩佛之心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是王維《山居秋暝》的全文,也是我們高中時代必須背誦的一首古詩。雖然時光荏苒,過去了許多年,但詩情畫意長久地印記在我們的心中。尤其是詩歌當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不光勾勒出了美麗的境界,還讓我們真正意識到了什麼叫做詩中有畫。
  • 《山居秋暝》賞析:動靜相宜,灑脫隨意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看王維的詩歌作品《山居秋暝》也是詩人隱居期間所寫,是王維詩歌中我最愛的一首:寧靜,但不空寂;明澈,但不冷清,整首詩動靜相宜,灑脫隨意,純潔美好。每次讀到,都感到心曠神怡,為此情此景心醉。
  • 經典詠流傳:王維《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喜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接連講了好幾首邊塞詩了,未免殺氣過重,慷慨有餘而明媚不足。
  • 張德進書法——《秋夜山居》《山居秋暝》嚮往這樣的山居生活
    秋夜山居唐代:施肩吾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織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山居秋暝唐代: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五上語文:21課古詩《山居秋暝》知識點學習
    五年級上冊語文(五四制部編教材)21、古詩詞三首山居秋暝作者:王維(唐)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 兩種章法草書創作——王維《山居秋暝》(書法:張德進)
    山居秋暝王維 〔唐代〕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全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詩中描繪的景象仿佛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體現了詩人詩中有畫的創作特點。一、從形式上 看標準五律五言律詩要注意平仄、押韻、對仗、和黏連四個要素。
  • 王維《山居秋暝》:一樣秋思別樣情
    然而,我們在王維的《山居秋暝》中卻看到了不同的境界。清秋,日暮,雨後,同樣的節令同樣的氣候,《山居秋暝》卻呈現出了別樣的情懷。「空山新雨後」,日暮時分,空靈的山谷被秋雨洗滌一新。山是「空山」,在王維的意念世界裡,「空」不是空洞,而是靜寂空明,空明之中所蘊藏的其實還有靈動。雨是新雨,所謂「新雨」,並不是說入秋以來的第一場雨,而是指秋雨將山谷蕩滌得清朗潔淨。
  • 唐詩三百首 |《山居秋暝》王維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喜馬拉雅的朋友,大家好!今天是立秋,一個新的季節開始了,跟大家分享一首最清新優美的秋日頌歌,王維的五律——《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山居秋暝,王維為什麼不想離開他的輞川山谷?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這首詩是非常標準的五言律詩,同時也最能體現王維「詩中有畫」的特點,寫得確實太美了。接下來我們回到《山居秋暝》。詩的題目就是一幅畫,「暝」就是傍晚、黃昏,題目裡提示了幾個非常美的元素,「山居」「秋」「暝」。在哪「山居」呢?王維在長安郊外輞川這個山谷裡面,有小別墅、小莊園,他的朋友也會在附近搭一些房子。他們在這裡安居、坐禪、養生、喝茶,過一過親近自然的生活。今天這幅「山居秋暝圖」,都包含了哪些風景呢?
  • 王維為何這麼寫《山居秋暝》?讀完恍然大悟
    這個時期他還寫了不少其它的詩歌,其中《山居秋暝》就很有特色。《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題的「山居「是指地點,「秋暝」是指傍晚時分。王維描繪了雨後初晴時分的山村風光和村民勤勞質樸的生活,塑造了一個世外桃源似的場景,表現了自己寄情山水的願望。首聯寫山中天氣開篇點題,總寫山中秋天傍晚的氣候和天氣變化。
  • 為什麼說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題目山居秋暝與詩中景色完全一致。山中初秋傍晚,景色有虛有實,有動有靜,有明有暗,最好的意境莫過於此,詩裡有畫,畫裡有詩! 這首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中寄託了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