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 | 是曾鞏開鑿還是劉豫開挖?

2021-02-23 濟南古城歷史街區

曾有媒體報導說,「當年,曾鞏在大明湖北岸築匯波樓,疏通城區積水,過了幾年又開鑿小清河,將濟南北部積水引入渤海,城區由南向北逐漸涸為平陸。」這是把小清河說成是曾鞏開鑿的人工河。問題是,小清河是降金的偽齊劉豫時期才出現的名稱,劉豫1130年建偽齊國,亡國於1137年。其間劉豫築堰導濼水東流才有小清河名稱。曾鞏生於1019年,逝於1083年。就是說,「小清河」名稱是在曾鞏逝世後40多年才出現的,而且是劉豫所為,與曾鞏毫不相干。再說,「開鑿」一詞也不妥,若小清河果為人工河,也應該用「開挖」,不能用「開鑿」。

實際上,小清河是古「四瀆」之一的古濟水下遊自濟南入海的一段。濟南即因其地處濟水之南而得名。這是古已有之的河道,也無需人工開挖。也有媒體報導說,小清河是劉豫「歷時8年」開挖的「新運河」,這是把偽齊劉豫政權存在的時間錯當成開挖小清河的時間了。還有影響較大的一種說法是:「南宋初年,大齊皇帝劉豫從公元1130年到1137年將山東境內古濟水殘留的部分故道進行了疏通整治,導入濟南的泉水,經現在的淄博、濱州、東營、濰坊,在今壽光市境內注入渤海的萊州灣,全長237公裡。人們給這條人工運河取名小清河。將北面的清河改稱大清河。」這段話的問題是:小清河既不是「人工運河」,大清河名稱也不是在有了小清河後「改稱」的。

那麼小清河的沿革究竟是怎樣的呢?《爾雅》曰:「江、河、淮、濟為『四瀆』。」濟即濟水,小清河原是古濟水自濟南至萊州灣的入海河段。濟南即因在濟水之南而得名。濟水在唐代時,由於黃河浸淤,上遊已湮沒。《水經注》:「濟枯渠注巨野澤,澤北即清水。」《禹貢錐指》曰:「唐人謂之清河」。這時,山東以上已無濟水。唐人為區別黃、濟兩河,將山東境內的濟水改稱清河。

到了宋代,又有南、北清河之稱。宋熙寧十年(1077年),黃河決於澶州(今濮陽),濟水在梁山泊分為南、北兩脈,即南清河與北清河。南清河入淮,北清河自東平匯入汶水後北行,在濟南以上仍沿濟水故道,濟南以下則改沿古漯水入海。但濟南以下濟水故道並沒有全河乾涸,而是以章丘的獺河為源而繼續存在,章丘以下原匯入濟水的各支流仍舊匯入以獺河為源的濟水故道,只不過水量少了,且僅濟南至章丘一段乾涸罷了。由於汶水在未匯入濟水故道前,從東平至戴村一段汶水河道被稱為大清河,故汶水匯入北清河之後,從東阿至海口的北清河亦統稱為大清河。

1855年(清鹹豐五年)8月1日,黃河決口於河南蘭陽(今蘭考)銅瓦廂,河水分為三股:「一股由趙王河走山東曹州府以南下注,兩股由直隸東明縣南北二門分注,經山東濮州、範縣(今屬河南),至張秋鎮,匯流穿運(運河),總歸大清河入海。」這次黃河奪大清河入海的改道,使不少後人誤以為今濟南以下黃河即濟水故渠,殊不知小清河才是古濟水故道。今黃河在濟南以下河道所循為大清河,而大清河又是循的古漯水故道。

導致對小清河沿革出現誤識的原因是劉豫對小清河的治理。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冬,金軍攻打濟南,同年剛任濟南知府的劉豫在金軍的利誘下,殺害守城的抗金宋將關勝,投降金軍。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被金人冊封為「大齊」皇帝。劉豫做齊王之後,在歷城東北華不注山「導濼水,築堰於歷城華山之南(名下濼堰),擁水東流以益章丘之流。」這樣就把以章丘獺河為源的河流向上延至濼水為源了,水量也大增。

劉豫為什麼要打通濟南入海的水上通道呢?主要就是為了把壽光羊口鹽場的鹽運到濟南,然後與南宋交換所需物資,目的是為了支持金宋戰爭和為偽齊政權服務。對山東來講,古濟水和小清河的最大價值就是鹽運,故小清河又有「小鹽河」、「鹽運河」之俗稱。山東沿海自古盛產鹽,而濟水是將海鹽運往中原的唯一水上航道。因此前已有大清河,故劉豫把這條源於濼水的河流取名小清河。

需要明確的幾點是:第一,小清河不是人工開挖的河流,劉豫只不過是把濼水導入了濟水故道,至多不過新挖了很短的一段,如果這裡原沒有河流而新挖一條河道,才可說是人工運河;第二,章丘以下的濟水故道一直沒有斷流,只是水量減少而已;第三,濟南至章丘的斷流也僅為區區50多年,這對流淌了千萬年的河流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正是劉豫此舉使不少後人以為大清河才是濟水故道。此說源於元朝於欽《齊乘卷之二》之言:「古濼水自華不注山東北入大清河。偽齊劉豫乃導之東行為小清河。」於欽此說影響深遠,元、明和清初《山東通志》及沿河州縣諸志書多採此說。

圍繞古濟水和小清河歷史沿革的誤說現象不應該再繼續下去了。

相關焦點

  • 今天,小清河生態景觀帶正式亮相,900歲小清河大變身
    小清河位於魯中腹地,南依泰山山脈,北與黃河並駕齊驅奔流入海。自偽齊劉豫開鑿至今,小清河已有近900年的歷史,它似一條蜿蜒的玉帶穿越齊魯大地,滋潤著這片土地。在漫長的歷史中,小清河也歷經多次變遷和整修,見證了濟南水運和商業繁華的歷史。尤其在清末民初,小清河上遊的黃臺橋碼頭一度成為鐵路、水路聯運的重要樞紐。
  • 對話徐賓|家是小清河:千裡長流到海波
    徐賓:小清河自南宋劉豫開鑿至今,歷經880多年的洗禮,承載了沿岸城鄉的歷史延續,連接著各地的文化交流,推進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曾經是省內唯一兼具水陸聯運、海河聯運、農田灌溉、水產養殖等多種功能的「黃金水道」。竇洪濤:小清河是濟南城中河,它還流經哪些城市?
  • 微文化:原來歷史上的大齊皇帝劉豫是阜城人
    劉豫任濟南知府期間,曾下令在歷城華不注山以南筑堰,引導濼水沿濟南以下濟水故道單獨流入渤海,稱「小清河」,便利了濟南水運。是年冬,金軍攻濟南,濟南城中有猛將關勝,善用大刀(據說就是《水滸傳》中大刀關勝的原型),多次出戰擊退金軍。金軍遂遣人以利誘豫,豫殺害抗金將領關勝,率眾降金。金軍封他為京東東、西、淮南安撫使。
  • 小清河復航將這樣打通山東水動脈!
    「這幾天連續下雨,小清河裡面的水又漲了一些。」在中鐵二十五局小清河工程施工負責人鄭奇的帶領下,記者走進小清河歷城段施工現場。放眼望去,可以明顯看到河道右岸已經修整出了坡面,河道內水流急速,運土車、挖掘機停在岸邊「儲備著能量」,等待著新一輪的開工。「一下雨就不容易動工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趕在汛期到來之前完成開挖河道的任務。」
  • 小清河「擴容」 濟南城區防洪能力提至百年一遇
    在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濟南段,堤防被加寬加高。伴隨著河道的開挖,濟南城區防洪能力提升將迎來重大時刻。在濟青高速跨小清河橋往東,小清河兩岸正在拓挖。這是繼2007年濟南開始擴挖市區段小清河後的再次擴挖。而這一次將結束濟南城區小清河下遊的「卡脖子」歷史,使濟南城區的防洪能力真正提至百年一遇。
  • 通判曾鞏
    其實不管是舊黨司馬光,還是新黨王安石,他和他們都有私交。再說宋朝是中國曆朝歷代對知識分子最好的時代,最嚴重的後果無非列入黨人碑。        黨人碑最後還成了宋朝知識分子的榮譽碑。這塊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公知」碑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良心碑。等平反後,許多知識分子因未被列入而後悔,許多被列入的子孫輩因為自己的父親或祖父被列入而感到榮耀。
  • 時隔13年小清河「卡脖」段擴挖,濟南城區防洪能力提至百年一遇
    在濟青高速橋跨小清河向東,小清河兩岸正在拓寬擴挖。這是繼2007年濟南開始擴挖市區段小清河後,再次開挖。而這一次開挖將結束濟南城區小清河下遊的「卡脖子」歷史,使得濟南城區的防洪能力真正提至百年一遇。河道底部已擴挖至100米730萬方土要外運5月19日上午10時,荷花路與濟青高速交叉口往東約一公裡處,小清河防洪綜合治理工程1標段的十多輛挖掘機和渣土車正在已經開挖的河床上忙碌。河床北邊,就是市區流來的小清河,綠色的河水流過老河道,與新挖出的河道隔著土圍擋。新挖出的河道比老河道寬出3倍左右。
  • 向曾鞏學 「醇正」
    王荊公是王安石,另一個「公」是曾鞏,二人這樣並列在了碑文之中,不知道王安石會不會泉下有知,拿著石碑拓本去找蘇軾炫耀:看看看,頭號粉絲還是我吧!在民間,曾鞏也是有大名氣的。曾肇曾在《子固先生行狀》中寫道:「自朝廷至閭巷海隅障塞,婦人孺子皆能道公姓字。
  • 濟南的「曾鞏時代」
    曾鞏是對濟南影響尤為深刻、廣泛、久遠的一位歷史人物。他創造並代表著濟南的一個時代,也奠定了濟南這座城市的基本格局和風貌。濟南在行政上成為山東省的首府,是很晚的事;但在文化心理上成為「齊魯首邑」則是從「曾鞏時代」開始的。這與曾鞏的貢獻有著直接的關係。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曾鞏調任齊州,也就是如今的濟南,接任齊州知州。
  • 書法人物曾鞏
    在知福州時,發現官府果園佔地很大,與民爭利,曾鞏下令取消官府這項收入,讓利於民。1080年,曾鞏奉命在滄州任職,路過汴京時,神宗聽取了曾鞏對財政的看法,覺得他很有才能,將其留在京城,在三班院供職。1082年,曾鞏任中書舍人,1083年病逝。
  • 齊魯政情丨小清河復航工程迎新進展,山東首個「河海直達」項目將...
    近日,隨著最後一鬥土方開挖完畢,由中國鐵建投資集團投資、中鐵二十五局集團承建的小清河復航和應急防汛項目濟南段提前近一個月完成了省630河道防汛任務,即「2020年主汛期前(6月30日)完成金家橋閘下河道全斷面及閘上河道23米底寬擴挖」的目標任務。」
  • 小清河復航工程提前1個月完成底寬23米拓挖任務
    工程主要包括航道開挖、通航船閘、跨河橋梁以及沿河水利設施改造等工程,自2019年12月28日開工以來,首先對河道右岸進行拓挖,截止5月31日,小清河復航工程已提前完成航道右岸底寬23米的拓挖任務,比省政府要求的「6.30」節點目標提前1個月。
  • 曾鞏與歐陽修是什麼關係?
    曾鞏生活在這樣一個世代書香官宦家庭環境中,自然受到良好的薰陶教育。而曾鞏本人自幼好學,記憶超群。十二歲時,就寫出一篇《六論》,在文學上嶄露頭角,眾人看後博得稱讚。想在仕途上,博得功名,必須走科考這條道路。曾鞏也不例外,十八歲那年,曾鞏迎來了人生第一次趕考。滿懷信心地來到河南開封的汴梁參加科考,這次沒有考中進士,卻結識了老鄉王安石。
  • 泰國能在自己領土最窄的地方開鑿一條航道取代馬六甲海峽嗎
    1990年越南從柬埔寨撤軍後泰國所面對的戰略壓力大為緩解,進入90年代後泰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並逐漸開始與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並稱亞洲四小虎。正是在這樣的形勢下時任泰國總理差瓦立·永猜裕在90年代中期重提克拉運河的構想。如果泰國要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在技術上是完全不成問題的。
  • 曾鞏:打黑除惡的一代醇儒!
    一韓一柳一歐陽,三蘇曾鞏帶一王,這句順口溜講的就是非常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不過仔細一看你會發現,這句順口溜裡只有一個人的名字完整出現,這個人就是曾鞏。作為唐宋八大家中最不為人知的曾鞏,卻擁有著堪比王安石的政績,和上承孔孟,下開程朱理學的極高讚譽。那麼歷史上的曾鞏到底是什麼樣子?是像今天大多數人想像的一樣籍籍無名,還是像古代文人讚譽的那樣上承孔孟呢?
  • 曾鞏:求學東皋 輝映華夏
    據《曾鞏年譜》記載:曾鞏14歲,「父曾易佔知泰州之如皋,隨父至任上,攻讀古文」;15歲,「州欲收租賦如常,易佔力請暫緩。隨父在任上讀書,有《上李連州書》」;16歲,「父易佔知泰州之如皋,作孔子廟,諷縣人興於學。隨父在任所,為學甚勤,窺六經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知好之,則於是銳意欲與之並」。小曾鞏果然沒有辜負洗缽池相伴兩年的情誼,通過不懈努力,成了中國文學史上耀眼的明星。
  • 江南運河|公元前223年,秦滅楚後開挖「陵水道」
    從春秋戰國起,歷代封建王朝基於政治、軍事、經濟的考慮,就開始不斷開挖大運河,至隋煬帝時,經過三次大規模的修整和開鑿,一條水運走廊方才成型。嘉興運河的形成同樣經歷了歷史的變遷。在這個過程中,大運河形成了絢麗多彩的嘉興運河文化,留下了諸多歷史人文景觀。在大運河申遺的132個遺產點中,嘉興段憑藉110公裏運河河道和長虹橋、長安閘2個遺產點入選其中。
  •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險些被人遺忘的才子!
    著名文學家蘇軾年輕時曾有個很有趣的小故事。當年蘇軾進京趕考,應試的文章文採飛揚,鶴立雞群,幾位考官都極為欣賞,屬意他當金科狀元。但主考官歐陽修在看過他的試卷後,心中產生懷疑,以為這名年輕的考生是自己的得意門生曾鞏。為了避嫌,歐陽修將這份試卷定為第二名。
  • 曾鞏諡議之我見
    而陳宗禮則在劉漢弼去世那年方進士及第,8年後的寶祐元年(1253)至寶祐二年(1254)才供職於秘書省,劉漢弼不可能在去世後再應陳宗禮之請諡奉命為曾鞏作諡文。其次,劉漢弼在曾鞏諡議稿中說,曾鞏的賜諡,是應南豐旴江學舍諸生所請,朝廷頒付有司核議的。所以曾鞏賜諡文定,既非因陳宗禮之請,也不應是在寶祐四年。在學術討論中,有新材料發現並引發對研究對象的更深入的討論,這是很值得高興的事。
  • 比肩孔孟,超凡入聖,唐宋八大家之曾鞏
    曾鞏,字子固,江西南豐人,曾鞏出生在一個大家庭裡,上有高齡祖母,下有一個哥哥,四個弟弟,九個妹妹,可別以為曾鞏的家族是名旺家族,相反由於其父親被罷免官職後,全家都走向了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