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交替之際,建州從白山黑水間崛起,一統天下之心從來沒有停止。由浙江人毛文龍在皮島建立的海上基地是威脅努爾哈赤的重要戰略地域。鰲拜作為鑲黃旗的猛將親自握著刀和盾牌,乘坐木船登陸皮島,奮勇衝殺,因勇武被封為巴圖魯。因軍功升遷的鰲拜,正式晉升到中級軍官階層,獲得了皇太極的重視。
不過鑲黃旗的鰲拜因擁立豪格一派,與多爾袞並不是一個派系,但是卻獲得了順治皇帝的重視。在順治皇帝早逝的時候被冊封為四大輔佐大臣之一。其中索尼是正黃旗,鰲拜是鑲黃旗,蘇克薩哈是正白旗。四個人都是皇帝掌握的上三旗的功臣貴勳,但並不是愛新覺羅的宗室。清朝進入關內十八年,代表封建皇權的上三旗一舉壓倒下五旗。下五旗的旗主雖然享受高貴封號和賞賜,但是皇權卻在進一步強化,四大貝勒共同議政已成過去。但是皇權集中的趨勢下鬥爭並沒有停止,只是不再是八旗相互之間,而是縮小到上三旗內部,表現為皇帝與輔政大臣之間的鬥爭。
順治遺留的四大臣都是以戰功為發家,並與滿族古老傳統相聯繫,與不斷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制度總趨勢卻格格不入。比如順治時期每年殿試錄取的進士有四百人,到了鰲拜當政時期只有區區的一百五十人。因為鄭成功進攻南京時候,江南士民響應,事後牽連很多,這也是金庸筆下的鹿鼎公的時代背景。另外鰲拜提倡恢復太祖時代的制度這與統一時代的國家上層制度建設也並不匹配。
鰲拜清除政敵,把自己的黨羽進入三大院各部任職。鰲拜弟弟穆裡瑪封靖西將軍是八旗中的著名將領,他的兒子與順治帝的女兒結婚。到了1669年鰲拜在群臣向康熙朝賀新年的時候,已經身穿黃袍,只是帽珠不同而已。
不過鰲拜的對手是康熙的祖母孝莊皇太后,她是皇太極的妻子,順治的母親,自然不會讓外姓的鰲拜來奪自己孫子的權。孝莊皇太后為人精明能幹,善於利用各方關係,在順治年幼的時期就周旋於多爾袞、濟爾哈朗等權勢集團中間,度過多次政治旋渦。
鰲拜的復古運動自然是為自身集團分得利益,但是滿族統治者新的一代已不留戀關外生活和傳統,這與鰲拜企圖恢復舊時代的政策必然違背。也正是這種趨勢下,康熙才有了索爾圖、明珠等新的心腹力量的支持。索爾圖是索尼的兒子,又是康熙的皇后的叔父。明珠是康熙侍衛,刑部尚書。一個新的勢力集團已在康熙身邊形成,再加上京師的衛戍權已歸康熙親信掌握,鰲拜與康熙的鬥爭力量天平正在傾斜。
鰲拜另外一個失策在於他排擠漢官,被輿論所不容。1679年康熙與索額圖等人定下計謀,在宮中布下少年,並將鰲拜黨羽一網打盡,宣布鰲拜三十項罪狀,將他永遠拘禁。鰲拜之前逼死蘇克薩哈、圈佔土地的政策被平反,自己也成為階下囚。
鰲拜作為皇太極時期發跡的軍功將領,並在多爾袞和順治時期栽過跟頭,卻在康熙時期忘記了伴君如伴虎的危險,最終栽在了小輩康熙的手裡。鰲拜集團的覆滅除了他個人的原因之外,還與他狹隘的政治眼光有一定聯繫。統一安定的大趨勢和皇權集中註定鰲拜前半生榮耀,後半生卻悔恨到老的悲慘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