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版:《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又火了,聽哭了誰的心

2021-03-01 BBLEGAO

若不是那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被一個叫「洋仔」的小夥子唱火了;若不是王琪攜他的原創作品登陸央視春晚,恐怕沒幾個人能記得住可可託海這個名字。

可可託海其實不是海,卻美過任何一片海。

可可託海,是蒙語中的「藍色的河灣」,是哈薩克語中是「綠色叢林」,又更是世界級的地質公園、礦藏之鄉!

知道嗎,從這裡開採過 16 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 公斤重的黃玉,12 噸重的石榴石,30 噸重的綠柱石。

可可託海三號礦坑,無疑是這裡最具傳奇色彩的一個。

1930年,當地牧民阿牙闊孜拜在被剝蝕出露地表的花崗巖石堆中,無意中發現了含有色彩豔麗的石頭,隨後自發開採並加工成裝飾品。

當時,這個牧民並不知道,他打開了一個傳奇的世界。

這座礦脈擁有全球幾乎一半的礦物種類:世界上已知的礦種有140個,三號礦坑獨佔了 86 種!

更為傳奇的是,三號礦脈中發現了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沒有的7 種稀有元素,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

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鋰、鉭資源量分別居全國第五、六、九位。

鈹,是運行核反應堆不可或缺的原料。銫是火箭發動機的理想燃料,人造衛星所用的控制器——銫原子鐘就源自於銫。

鋰礦石中提取的同位素鋰6,更是引爆氫彈的重要動力。鉭、鈮被稱為「宇宙天空時代的稀有金屬」,其合金被廣泛應用於太空飛行器的製造。

三號坑礦藏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開採規模之大,為國內獨有、世界罕見。

知道嗎,這裡與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貝爾尼克湖礦齊名,是全球地質界公認的「天然地質博物館」,是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麥加」聖地!

它更是頂級國家機密頂級國家財富,曾經在新中國艱苦的前三十年,立下了不世功勳。

這裡,老平一定要鄭重地介紹這裡,在這個2021年牛氣沖天的大年初一。

下圖就是傳奇的可可西海三號礦坑,據說蘇聯人、日本人當初各種羨慕嫉妒恨。

註:楊述今,一位生長於新疆的退休大學教師,自駕60多萬公裡踏遍了神州疆土,去探尋一個個不為人知、卻又不容忘懷的真善美之地。

而這個遠在阿勒泰富蘊縣境內的神秘「三號坑」,令他牽心動肺,為此寫下了以下這篇文字,有含著淚水的榮耀,也有不該被遺忘的真相。

「當三號坑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人們真的被驚呆了」!

起初聽說,有人在三號坑面前淚流滿面、長跪不起,筆者不太理解:

不就一個礦坑嘛,值得這麼誇張嗎?

而當筆者真正走進了三號礦坑的歷史,真正站在她面前的時候,再也抑制不住滿腔熱血在迸湧!

如下圖,因為筆者已深深體會到,唯有長跪才能表達此刻的震撼、虔誠、敬重和感動。

▲興衰百年的可可託海礦坑,曾是國家的頂級機密與頂級財富。

三號坑,位於新疆富蘊縣可可託海鎮。

在哈薩克語中,可可託海是「綠色叢林」之意,但那礦坑偏偏是粗糙醜陋,寸草不生,像阿勒泰山脈中一塊被剜去的傷疤,令人心痛。

小時候就聽說,阿爾泰山是座金山。那裡的老人都知道金子藏在哪裡,但從不示人,只是在極其困難的時候,才去摳上一點渡過難關。

——由於從不貪婪,那裡的金子取之不盡用之不完。

後來才知道,這裡還有比金子更金貴的東西。

老平註:在很久以前,就有這麼一個段子,說的是日本人將中國的瓷碗買回去,然後敲碎,從中提取一種叫做「工業黃金」的東西。

大家不要小看了這「工業黃金」,它不但比黃金貴,更是各國政府趨之若鶩的重要戰略資源。

沒有它,美軍制導系統將統統失靈,沒有它,美國最先進的F22猛禽戰機將不再擁有超音速,更別提什麼隱形了.

這絕對不是在危言聳聽,因為這毫不起眼的寶貝疙瘩,就是大名鼎鼎的稀土,被稱為「新材料之母」和「工業維生素」。

眾所周知,我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十分巨大。

而在我國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中,有一個礦坑,這裡曾蘊含著國家的頂級機密與頂級財富。

那麼,是誰最先發現了這裡的寶藏?

據說,當年有個蘇聯地質學家,在額爾齊斯河的泥沙裡發現了稀有礦石的蹤跡,逆流而上,追蹤到了可可託海。

1935年,蘇聯地質隊正式進入阿勒泰,發動當地牧民四處採集礦石標本,加以收購;經過重重篩選,最後把開採點定到了三號礦坑的位置上。

到了1950年,蘇聯人開始大量湧進,可可託海這個偏僻的彈丸小鎮,竟然聚集了近四萬人!

說俄語的專家、教授,搞科研的、講學的,掮客官商伴隨其中,學者奸細混跡其裡。

他們從三號坑挖走了多少寶貝,價值多少,我們無法知道,而他們像賊一樣地竊喜。

善良到近乎愚昧的中國人,從來沒有想過跟「老大哥」算帳。但是中國人能夠看到的,是三號坑的日漸加深!

是每年夏季,額爾齊斯河漲水的時候,蘇聯人拉運礦石的貨輪,一直開到布爾津,然後絡繹不絕地滿載而歸;留下的,是貨輪煙囪裡冒出的一股股黑煙,以及堆積如山的礦渣。

▲空寂的三號坑令筆者傷懷,它難道不像一隻被擠幹了乳汁的乳房?擠出自己的「乳汁」,哺育自己的核工業,償還蘇聯債務。

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採掘,三號礦脈由原先高出地表200多米的山巒,變成深143米,長250米,寬240米的礦坑,一圈一圈的內壁旋環車道,狀如古羅馬的巨型鬥獸場(如上圖)。

這裡深藏著國家的最高機密!

從1950年代起,「可可託海」這個地名完全從中國地圖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111」這個神秘編號。

直到1981年,可可託海礦區周圍還設有三道關卡;任何人進出礦區,都必須持有新疆公安廳開具的邊防通行證。

神秘至此,普通百姓們哪裡知道背後的故事。

因此,當三號坑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時候,人們真的被驚呆了:原來,這裡竟是一個世界公認的「地質聖坑」,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

它的價值,無法用數字估量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礦種,有140個,三號礦佔了86種。

稀有金屬鈹、鋰、鉭、鈮、銫……,有色金屬銅、鎳、鉛、鋅、鎢、錳、……,非金屬礦物雲母、長石、石英、重晶石……,珠寶石礦有海蘭石、紫羅蘭、石榴子石、芙蓉石,等等,佔人類已知有用礦物種類的60%的礦種。

而鋰、鈹、鋮、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金屬,及放射性元素,佔到當時我國總儲量的九成以上。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居全國第五、鋰佔全國第六、鉭佔全國第九。

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成帶性之分明,為國內外罕見。

門捷耶夫化學元素周期表上,原本沒有的7種稀有元素,是靠三號坑的發現填補上去的,僅此一條已夠炫耀天下!

▲在可可託海地質博物館裡,每塊礦石都有傳奇的故事,獨特的價值。

聽說有人在這裡,採到過16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公斤重的黃玉;60公斤重的高含量鉭鈮單晶礦;500公斤重的水晶塊;12噸重的石榴石;30噸重的綠柱石晶體.

中國工程師韓風鳴,在這裡發現了一塊「奇石」,全世界頂級地質學者、礦物專家誰都看不懂,愣是無法定名。

1984年,它終於被權威的國際礦物學會確認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礦物,按慣例要用發現者的名字命名,但被韓鳳鳴拒絕了。

最終,這顆僅僅5克重、天下無雙的的寶貝,被賦名為「額爾齊斯石」,捐給了可可託海地質博物館,成了鎮館之寶。

▲小小石片5克重!它舉世無雙,拿多少鑽石翡翠也換不了它。

然而,要拿這些稀世珍寶,跟能夠製造核武器的鈹銫鋰鉭鈮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筆者無意在此做礦產知識的科普,但是我們應該知道:

連人最先垂青的綠柱石——鈹,是運行核反應堆不可或缺的原料;

銫是火箭發動機的理想燃料,人類最精確的「原子鐘」就源自於銫;

而從鋰礦石加工提取的同位素鋰六,更是引爆氫彈的重要動力。

蘇聯人用三號坑的稀有資源,支撐起了冷戰時期最具威懾力的核武裝,發展起了與西方媲美的太空航天技術!

倘若蘇聯沒有衛星原子彈何談社會主義陣營的「東風壓倒西風」?更何談解體以後的俄羅斯,至今敢跟美國叫板的底氣!

三號坑最初期的受益者,不用說,是當年的蘇聯「老大哥」。

而當時「一窮二白」的新中國,也曾經善良天真地指望著依靠「老大哥」,用資源換技術,發展起自己的尖端國防科技體系。

但是,「背信棄義」的那一天終於來了。

1960年7月,蘇聯人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撤回專家,拆走設備,並逼迫我國限期還債。

當時,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明白這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樣的災難,更沒有人知道,這對於三號坑的命運又意味著什麼?

「難怪有人還沒有走到三號坑就泣不成聲」

回想和「老大哥」翻臉的滋味,我們這些新疆兵團的子弟們感受最為深刻,最為直接。

因為蘇聯的背信棄義,意味著新疆由祖國的大後方,突然變成了大前線!

意味著千裡邊境,可能變成千裡戰場;意味著「紅莓花兒開」的歌聲,變成了「鐵列蓋提」的槍聲;

意味著發生數萬中國邊民在挑唆蒙蔽之下,趕著幾十萬牲畜「投蘇外逃」的事件——這就是著名的「伊(犁)、塔(城)事件」。

就在1962年那個冬天,筆者的父親突然從兵團農業連被抽調到武裝連。

沒有來得及訓練,就和他的戰友們扛起搶,告別了家人,開赴到塔城荒無人煙的中蘇邊境!

他們在冰山雪嶺上駐守設防,同時阻止受到煽動的邊民盲目地驅趕牲畜外逃,斬斷蘇聯間諜的越境策反陰謀。

▲今日的中俄邊境,不再「有邊無防」,但武裝巡邏從來容不得半點鬆懈。

在那裡,筆者第一次看到了匆忙用鐵絲網豎起的「國境線」!

筆者還看到了父親的巡邏分隊和蘇聯的巡邏分隊,在鐵絲網的兩邊互相對峙;更親眼目睹了蘇聯直升機越過邊境線,在我們屋頂上快意蠻橫,轟鳴著盤旋掠過。

自此,筆者第一次有了「國家意識」,並開始逐漸理解「國家、國土、國民」的含義。

三號坑當然也難逃厄運:由於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可可託海礦區所有的蘇聯先進設備,礦業機械、地質與核能的工程專家,都在一夜之間撤走了。

昨天的大哥,突然變成站在面前的「殺手」。中國人結結實實地領教了一次被老大哥背信棄義地拋棄、被出賣後的慘痛與無奈。

然而,令蘇聯人沒想到的是,毛澤東領導下的新中國不吃那一套。

中國人開始餓著肚子,咬緊牙關,建設自己的核工業,發展自己的核武器。

可可託海三號坑沒有倒下。相反,它除了為秘密研製的中國「兩彈一星」提供原料外,還挑起了另一副「國之重擔」——替中國償還蘇聯債務。

1963年,二機部秘密派出一支部隊,從新疆鋰鹽廠押送了30噸氫氧化鋰到四川,用來提取重氫氘——鋰原料正是來源於可可託海的三號坑。

四年後,它們引爆了中國第一顆氫彈。

國難之際,三號坑只能加速擠出自己的「乳汁」,哺育自己的核工業,償還蘇聯債務。

▲在極度嚴寒中使用著最原始的工具,這些三號坑的採礦者們至今籍籍無名。

聽老人們說,那時候幹活沒有上班下班,除了吃飯睡覺都在工地,幹部工人都一樣,而且幹部的夥食標準,還低於工人——幹部一天只能喝四碗糊糊,而工人則是一天六碗。

起先,還能吃到摻雜著麥殼、沙子的饅頭;後來到了最困難的時候,連最基本的糊糊都保證不了了,飢餓的人們拖著浮腫的雙腿繼續堅持上工。

與此同時,一車車的稀有金屬礦石,仍舊在武裝警衛的守護下,源源不斷地運出。

而礦物質的放射性危害,也正悄悄侵蝕著採礦者們的健康,悄無聲息地侵入人們的機體。

當時,我們這些兵團後代,一幫半大小子,不知哪裡來的一股子楞勁,擅自串聯了十幾個同伴,離家跑到了三號坑附近的「白楊河」

——這裡駐紮著生產核原料的一個兵團連隊,全部由復轉軍人組成,產品「鈾」代號為「111」。

我們用最原始的方法,把礦石敲碎,然後倒在水裡泡,等水慢慢濃縮成濃稠的醬汁,再灌進特製的陶瓷缸裡封存,再裝車拉走。

而全部的防護措施,就是一雙膠皮手套,和一塊膠皮圍裙。我們胸懷著萬丈激情,為「反帝反修」的事業,做著最最光榮的奉獻。

但是後來,大人們堅決不讓我們接近工地了,他們說:「幹這活將來生不了孩子,幹這活要得病,要早死……」

我們漸漸懂得了三號坑的痛:它比白楊河的環境更險惡!

有的人永遠地倒在了這裡,默默與三號坑相依相伴;有的人帶著自己終身的殘疾走了;也有人帶著遺傳給下一代的,致命的放射基因!

這裡留下了幾代建設者的大好年華,他們獲得的,是國防科工委寫來的一紙感謝信,上面寫著「為國分憂」這四個沉甸甸的字。

難怪有人還沒有走到三號坑就泣不成聲,難怪有人在這裡長跪不起,原來這裡埋著一代人的忠貞,埋著無數不舍的心魂!

▲三號坑的冬季低溫可達零下-57℃,嚴酷的生存極限,丈量出國家意志的堅韌。

中蘇交惡,「老大哥」使出的一大狠招,就是限期逼債。

中國欠了多少錢呢?周總理曾在人大報告中宣布:中國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億600萬新盧布(其中大部分是抗美援朝戰爭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折合人民幣52億餘元。

按照協議,這些外債必須在1965年前全部還清。

這52億元要撂在今天,一個演藝圈的爛藝人都能掏得出來;可是在當時災害連連、饑荒遍地的新中國,若是拿農產品還債,那無疑是從老百姓口中奪食啊!

中國領導人的目光,別無選擇地投向了可可託海三號坑。

偏偏在這時,日本人也拋來「好意」了。他們說:你們不是鬧饑荒嗎?我們拿一公斤糧食,來換你們一公斤的「廢礦渣」怎麼樣?

是的,可可託海的礦渣堆積如山,而我們的百姓也正飢腸轆轆。

但是,這時候的中國人,已經不是「甲午戰爭」時期的中國人!即便是礦渣,又豈容賊人覬覦。

礦區的人們這樣說:「寧願餓死,也要把日本人饞死。」

然而,三號坑還能從它的軀體中擠出多少乳汁,來支撐中國挺直的脊梁呢?

▲新疆富蘊可可託海「3號礦坑」遙感影像圖。

「人們來這裡尋找的是什麼?」

誰都知道借債還錢,天經地義。何況,能否償還蘇聯債務,簡直是中國國家信用的試金石。但是,當時的中國實在是太窮了!

那時候,逢上三年自然災害,造成大面積嚴重饑荒!再加上決策層咬著牙,「勒緊褲腰帶」也要自主研發「兩彈一星」,還能用什麼還債?

農產品自然是首選。

然而債主要求雞蛋、蘋果要過篩子,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膘,肥了瘦了都不行!

——這簡直是從中國百姓口裡奪食,在大饑荒裡奪人命啊!

這時候,只有三號坑的稀有礦石,能擔當「國之重託」。

▲如上圖,停採後的三號坑積水成湖,美麗絕倫,令人難以聯想起當年「功勳英雄礦」的名號。

在1960年代初,按當時農產品與礦產品價值的對比,一噸普通礦砂,能抵幾噸農產品;而一噸稀有礦產,更是貴過幾十噸,甚至上百噸農產品。

有資料證實,三號礦坑大約承擔了償還全部蘇聯債務的47%份額!

試想,假如沒有這個47%,我們還要拿出多少農副產品抵債?我們還要承受多少饑民的生命悲劇?

就這樣,為了早日向蘇聯還債,也為了中國自己的「兩彈一星」研製,三號礦開始了歷史上強度最高的開採:

從1961年冬天開始,200名黨員和骨幹組成突擊隊,在礦區不斷進行劇烈的爆破和外擴,可以說超越了礦脈開採強度的極限,一度造成了大量塌方滑坡的事故發生。

可以想像,這些事故搭上了不少建設者的生命。

所有這些付出的結果,是1964年,我國提前一年還清了欠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

這也是不同凡響的一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沖天起爆,隨後便實現了飛彈運載原子彈的實驗成功;

接著,1967年第一枚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一時間《東方紅》樂曲響徹太空,震動了世界。

這消息讓可可託海一片歡騰,許多人忍不住淚水橫流!

因為所有這些成功,無不凝聚著可可託海人的心血。這顆耀眼的衛星,所使用的精確到十億分之一秒的銫原子鐘,正是可可託海出產的銫鎦石提取的銫!

▲如上圖,奢華美麗的海藍寶石,在當年的可可託海俯首可得,卻無人理睬。

從中國核工業和航天夢想的起飛,到尖端科技「大國利器」的誕生,哪個沒有可可託海的貢獻!三號礦,因此被稱為「英雄礦」、「功勳礦」。

然而年復一年,隨著開採難度的加大,隨著中國更多金屬礦資源的發現,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1999年11月,可可託海礦坑終於停採了。這個創造過無比輝煌的中國地質「聖坑」,進入了「冬眠」。

但是在2006年夏季,閉坑7年的三號礦坑重新甦醒。

我們聽說,這一次新探明的礦層儲量更讓人振奮,僅氧化鈹就有300多萬噸。

既使那些過去日本人要買的「礦渣」,也在中國的選礦技術提升之後,成了我們自己的「寶貝」!

如今,當我們駕車穿越阿勒泰山脈和清澈的額爾齊斯河時,見到的是絕美的風景,和一撥一撥的遊客!

可可託海旅遊熱,和額尓齊斯大峽谷旅遊熱,日趨火爆。人們來這裡尋找的是什麼?

▲如上圖,可可託海給了我們大自然的豐厚饋贈,永遠具有某種令人遐想的魅力。

在筆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神舟飛船已實現了與天宮一號的對接,我們對太空已不再陌生。但是人類對腳下的地球,卻仍舊知之甚少。

「上天容易入地難」,三號坑才挖下去二百米,就獲得如此大的收穫;那麼,再挖到兩千米呢?

筆者堅信,在這裡每掘進一釐米,都會給人一份新的驚喜!因為它的蘊藏,太厚太厚;它的秘密,太多太多。

如果筆者有能力,一定要在三號聖坑的身邊,立起三塊大碑。

第一塊是科學碑。寫上門捷耶夫的化學元素表,並特別標示出,從這裡發現的七種新元素。

第二塊是史事碑。寫上三號聖坑對蘇聯人的貢獻,對中國人的貢獻,對當年社會主義陣營的貢獻,對穩定世界和平的貢獻。

第三塊是英雄碑。要銘記所有對三號聖坑做出過重大貢獻的人,來這裡工作過的科學大家——核彈之父錢學森,地質之父李四光等等。

甚至於,那個叫阿牙闊孜拜的「探險者」,不管他是俄國土匪還是蘇聯間諜——英雄不問出處嘛。

▲在這個滿載悲歡記憶的礦坑面前,筆者思緒萬千,無以言說。

最後,也最為重要的是,對那些獻身在這裡的每一位建設者們都要銘記其姓名,讓他們的魂歸聚碑上,別再是孤魂野鬼。

有條件去五臺山、峨眉山,燒香拜佛的人們,去一趟阿爾泰山吧。

去看看可可託海,去看看喀納斯,去看看額爾齊斯大峽谷。

看看那裡絕美的景色,順便,也去看看三號坑。

不必燒香,也未必磕頭,能夠為前人們鞠上一個躬,獻上一束野花,讓他們感受到子孫後代不變的敬意!


因為這裡,埋著共和國一代人的忠貞,埋著共和國無數不舍的心魂!

相關焦點

  • 春晚為什麼會出現傷感情歌《可可託海的牧羊人》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是2020年度內地最火歌曲之一,但是這首歌是誰唱的?在它出現在春晚之前,估計沒有太多人知曉。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風靡網絡,聽哭了誰的心?
    這位叫"洋仔"的年輕人把一首《可可託海牧羊人》的歌曲唱火了,引發了上百萬人的圍觀,更是一夜之間吸粉幾十萬,歌曲很傷感、動聽,歌詞很有優美、流暢,聽得讓很多有情感困惑和故事的人留下了回憶感情傷痕和痛心往事的淚水。尤其是上面這位正在吃飯的女士,刺激到了她的敏感神經,導致她在最後連飯也沒有吃好就匆匆離開。
  • 洋仔唱火了王琪的《可可託海牧羊人》:直戳心窩痛徹心扉 網友:聲音...
    洋仔唱火了王琪的《可可託海牧羊人》:直戳心窩痛徹心扉最近,大家都知道,或許也聽過了一首歌,名字是《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據說是王琪老師的作品,只是王琪老師沒有唱火,而是被這樣一個叫洋仔的小夥子在視頻裡唱火了,就像網友說的那樣,寫歌的用心寫,唱歌成名盡心唱,聽歌的聽得淚流滿面,這首歌是火了,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為什麼被街頭藝人洋仔唱火了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這首歌沒有被原唱王琪唱火,也沒被翻唱亞男唱火,而被街頭藝人洋仔唱火了,這是為什麼?《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講述的一個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它詮釋了愛情的真諦:愛一個人是讓一個人生活得更幸福!
  • 洋仔帶火了《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真唱?假唱?至今仍在爭論中
    最近,全網都在唱《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會唱歌的人,變著法地唱,不會唱的,也有人不厭其煩地在教。可以說,《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現在火的是「一塌糊塗」。《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原唱是歌手王琪,講述的是一個在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和一個養蜂姑娘「有情人難成眷屬」的悲傷故事。這首歌並非是一首新歌,最近之所以這麼火爆,大多數人認為歸功於短視頻平臺上一個網名叫「洋仔」的歌手。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洋仔到底是不是對口型,本尊已回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許多歌原唱沒唱紅卻被翻唱唱紅了,比如《點歌的人》還有汪峰的《春天裡》……等,最近還有一首歌很奇葩,原唱和翻唱都沒唱火,卻被一個叫洋仔的給唱火了,應該說是洋仔的表演把這首歌整火了,因為從頭到尾洋仔都是對口型、假唱,每次只要音響一開,周圍一點雜音都沒有,非常神奇。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洋仔清唱翻車,補救方法太拙劣
    洋仔,這個名字近段時間火了,一首《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讓其圈粉無數,從當初的幾十個粉絲到現在的500多萬,實在是讓人羨慕。 他的視頻之所以火是因為劇情很精彩,每個視頻都會有女生,而且都會被他唱哭,其次就是他的表情很到位,給人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著裝也很樸素,一看就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
  • 網曝洋仔假唱,《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原唱王琪回應了!
    近日來一首《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可謂是火爆全網,而讓這首歌爆紅的人就是洋仔。《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講述的是一個牧羊人和養蜂女之間悽美的愛情故事,從網上流傳的視頻中,身穿校服的洋仔在街頭,深情地演唱!空靈的歌聲加上深情的演繹,讓聽著這首歌的人有種聞著傷心、聽著流淚的感覺。因而關注度與轉載量迅速上漲,這也讓洋仔火了。然而這時網絡上卻開始出現了爭議,洋仔的聲音和翻唱過這首歌的亞男極其相似,關于洋仔是否假唱,一眾網友化身名偵探,各抒己見!
  • 新疆阿勒泰可可託海,因為一首歌走紅網絡:可可託海牧羊的人唱紅
    最近這些天出門大街小巷都放著一首網紅歌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因為這首歌曲一夜之間火遍大江南北,是人們了解啦可可託海景區,可可託海風景區是新疆可可託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富蘊縣,景區由額爾齊斯大峽谷、可可蘇裡、伊雷木特湖、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四部分組成。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唱紅大江南北!可可託海在哪裡,今年走一趟?
    除夕夜,這首歌還上了春晚:《可可託海的牧羊人》隨著《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大火,可可託海這個地名也備受關注,來自百度的數據,近期"可可託海"的搜索量明顯上漲,作為北疆自駕過的同學,對這個名字不陌生,但多數沒去過新疆的同學,這裡還是有點神秘,今天就一起再來看,這個神奇的可可託海。
  • 跟偶像王洛賓的歌相比 王琪的《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差在哪裡?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火了,就跟當年《老鼠愛大米》《香水有毒》《成都》一樣,到處都在放,誰都會唱幾句。據說唱紅這首歌的不是原唱王琪,而是「流浪歌手」洋仔。不過,有人質疑洋仔,說他假唱。蕭陶最早聽到的是女版,由東北女歌手亞男演唱,後來才知道她只是翻唱。
  • 安好:惋惜之美——聽《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有感
    惋惜之美——聽《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有感作者/安好有個成語,叫「美中不足」,意思是說「雖然很好,但還有缺憾,不夠完美,差強人意」。昨天,收到朋友發來的視頻歌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講述了養蜂女和牧羊漢子的美好愛情,然而這個美好的愛情,卻因為兩人的年齡差距和民族信仰,失卻了結果。我情不自禁地聽了五遍:歌曲那優美婉轉的曲調,讓我陶醉;歌手那滄桑悽涼的聲腔,讓我震撼(請不要詬病歌手的嗓子沙啞,正是這個沙啞,更加提升了這首歌曲的音效。
  • 新疆曾「消失」的小鎮,因春晚重新爆火,你不知道的「可可託海」在這裡!
    儘管流量雲集,但驢叔還是被一首純樸的《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擊中了。在王琪帶有感情的歌聲下,唱出了人間最美的痴情,仿佛將我帶入那遠方的可可託海,和牧羊人一起守候。也有很多網友想知道,歌裡的可可託海到底是個什麼地方,春晚過後,這裡應該爆火了吧!有人說,去過新疆就相當於看遍了世界。
  • 登上央視春晚的《可可託海牧羊人》, 帶您聆聽、欣賞美麗的可可託海(二)
    「可可託海」牧羊人的真實生活。
  • 洋仔不再沉默,終於正式回應《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網友們的質疑
    喜歡音樂的人都知道,最近有一首歌特別火,就是王琪的《可可託海的牧羊人》,這首歌王琪老師推出後反響平平,亞男翻唱也是風平浪靜。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這首歌竟然被一個自稱流浪歌手名叫洋仔的對口型給對火了。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續:養蜂女在大美和田等你!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那夜的雨也沒能留住你山谷的風它陪著我哭泣你的駝鈴聲仿佛還在我耳邊響起我在可可託海等你他們說你嫁到了和田是不是因為那裡有浩瀚的沙漠還是那裡的玫瑰才能釀出你要的甜蜜……網友說這首《可可託海的牧羊人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歌曲背後的感人故事
    可可託海,位於新疆的北部富蘊縣城東北48公裡的阿爾泰山間。可可託海,哈薩克語的意思為"綠色的叢林"。蒙古語,意為"藍色的河灣"。2016年10月被國家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這裡礦產資源豐富,在夏季的時候這裡草肥水美,野花遍地,也因此這裡不僅是放牧的好去處,也是蜂農的必爭之地。
  • 「欣賞」《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背後你不知道的悽美故事
    繼《天邊》之後,這首歌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最近又紅遍網絡,我宅居家中偶爾聽到這首歌,一下子就被它迷住了,真是令人心醉,尤其是這首歌背後真實、感人的愛情故事,那就先讓我們來看看作者王琪寫的歌詞《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王琪原唱、亞男翻唱、洋仔傾情演唱會的歌曲,在洋仔演繹這首歌是最能體現到極致,身體語言的投入,現場情感的傳遞,聲情並茂的演繹,歌曲的穿透力、感染力、共鳴力達到高潮。
  • 楊梓文祺改版的《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加上旁白,讓歌曲更悲情萬千
    當前最熱最流行的歌曲非《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莫屬,這首2020年5月8日才發行的流行歌曲,短時間內火成這個樣子,這是近年來少有的,其風頭已經蓋過了快手神曲《你莫走》。音樂人楊梓文祺翻唱改版的《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加上旁白,讓歌曲更悲情萬千。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為什麼會因默默無聞的洋仔而火爆?
    最近網絡上最火的一首歌是什麼?相信多數人都知道,是《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目前這首歌在網絡上火爆的盛況幾乎前所未見:歌手翻唱,樂器彈奏,唱法講解,隨處可見。不僅中國人傳唱,非洲歌手好弟、柬埔寨網紅姑娘也在翻唱。一時間,似乎每一個人都因為《可可託海的牧羊人》這首歌而「一醉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