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鴻年教授榮獲第17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合唱)一等獎

2021-01-19 鳳凰網

2011年12月在京揭曉的第17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合唱、室內樂)中,楊鴻年教授作曲的無詞歌《引子與託卡塔》榮獲合唱作品一等獎,是本屆評獎活動(合唱、室內樂)唯一獲得一等獎的作品。

據悉,由文化部主辦的全國音樂作品評獎是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創作領域的政府獎項。包括合唱與室內樂、交響樂、民族器樂3個類別。據文化部藝術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注重獲獎作品的含金量是本屆評獎活動的一大特點,獲獎作品要能夠代表當前音樂創作的最高水平。本屆評獎甚為嚴格,室內樂作品一等獎空缺,楊鴻年教授成為唯一的一等獎獲得者,得到了評委和業界的高度讚揚。

《引子與託卡塔》選自合唱套曲《古越情懷》,2010年,楊鴻年教授受某團體參加國際比賽委約而作。為了更好的進行創作,楊教授奔赴浙江進行考察、採風,古老的江浙文化深深地感染了他,「古越情懷」題材非常適合當地特點,《孔雀東南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祥林嫂》、《秋瑾》等越劇中的音樂元素,加之楊教授生長於江南水鄉,諳熟故土的鄉音鄉韻,成就了這部經典之作。作品共4段:第1段「引子——在湖畔」、第2段「託卡塔——嬉戲」、第3段「悲情」、第4段「仙境」。作品採用無詞歌的形式,用不同元音和各種唱法的變化描繪著煙波蕩漾、如水墨畫意境般的江南生活美景。這首以情動人,音樂形象鮮明,民族元素與現代技法相融合的作品,曾由少年合唱團在俄羅斯、匈牙利參加的國際合唱比賽中,均獲得國際知名作曲家與指揮家的高度評價;2012年6月,中央音樂學院青年合唱團在耶魯大學演出該作品帶鋼琴伴奏的新版本(由我院附中王天陽老師編配並擔任伴奏),受到了廣泛的歡迎。該作品以其可唱性、民族性、技法的多元性等特點,成為本屆評獎以堅持作品的專業性、技巧性與旋律性、傳唱性並重,倡導通俗易懂、雅俗共賞亮點作品。

採訪中,楊教授對當今音樂創作的一些傾向和現象談了許多很有見地的觀點,不主張空洞的追新求異的創作心理。他在鼓勵創新的同時,認為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表現人類情感,技法是把心裡的音樂襯託得更好,並始終堅持技法是要為內容服務的。在對學院為師生們提供寬鬆學術氛圍表示感謝的同時,希望通過各種作品比賽進一步喚起學界對聲樂作品創作的重視,繁榮聲樂作品的創作。

相關焦點

  • 沉痛哀悼楊鴻年教授
    本文選自《人民音樂》2017.01.004,作者:陳家海 一、問題的提出 2011 年10 月18 日,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合唱與指揮教學改革研討會在古都開封河南大學藝術學院舉行,組委會特邀請合唱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教授為來自全國各地高等師範院校的合唱指揮教師做了為期三天的講學。
  • ​沉痛哀悼 | 著名指揮家楊鴻年教授逝世
    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終身學術委員、指揮系教授楊鴻年,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7月26日13時55分在北京逝世
  • 「合唱爺爺」楊鴻年:音樂中的神,美育中的愛
    開設十幾門課程,還會做豎琴、打制沙發1951年秋,17歲的楊鴻年進上海華東師大音樂系讀書,師從楊嘉仁及德國指揮家希茲曼學習指揮。楊鴻年實在太聰明,又勤奮好學,所以1953年19歲還在學校讀書的楊鴻年就開始在學校教書了。20歲出頭,楊鴻年戀愛了,對象是在學校讀書的上海女生唐重慶。
  • 悼念楊鴻年教授
    《聖母頌》-致敬楊鴻年教授       筆者從合唱白丁變成半個合唱訓練專家,從指揮得辛苦到指揮得輕鬆,楊鴻年教授起了關鍵性作用。       話說當年高雄漢聲合唱團李學焜團長,交下重任,要我指揮一整場自己的合唱作品,我當即向樂界好友打聽,有何渠道,可以惡補。嘉義大學蕭啟專教授給我寄來一套楊鴻年教授的合唱講學VCD。
  • 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楊鴻年在京逝世 為童聲合唱做出重大貢獻
    本文轉自【北京頭條】;北京愛樂合唱團發布訃告稱,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中國著名指揮家、音樂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終身學術委員、指揮系教授楊鴻年,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26日13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 楊鴻年:心有淨土
    2020年7月26日接到噩耗,楊鴻年老師走了。我雖遠在萬裡之外,卻能感覺到一個沒有楊老師的世界會何等空寂。楊鴻年1934年生,江蘇南京人。1951年任南京人民廣播電臺合唱隊指揮,同年考入華東師大音樂系,跟隨楊嘉仁和德國指揮家希茲曼學習指揮,向蘇聯專家阿爾扎瑪諾夫學習曲式、復調。
  • 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楊鴻年教授在京逝世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0727/d0ecfb8512434463a9db75486a3a5316.mp3 北京愛樂合唱團創始人楊鴻年教授在京逝世
  • 蘇科大音樂教授黃承箱聯手著名詞作家華也動情打造歌曲《春消息》
    復工復學伊始,蘇州科技大學音樂學院黃承箱教授聯手著名詞作家華也先生動情打造了一曲《春消息》。曲作者黃承箱簡介:蘇州科技大學音樂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作曲理論教研室主任,目前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數碼音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蘇州市音樂家協會理事、蘇州市計算機音樂學會主任。長期從事作曲技術理論和鋼琴領域的教學和研究,獲得過多個獎項和榮譽。
  • 第14屆「校園之星」隆重啟動
    2020年8月榮獲「特長生中國」之第17屆「未來之星」全國特長生文化藝術周陝西選拔活動古箏專業幼兒組一等獎,併入選全國總展演。黃馨朵朵——西北工業大學附屬小學龍湖分校學生,多次參加鋼琴展演活動,曾榮獲第17屆「未來之星」全國特長生文化藝術周陝西選拔活動鋼琴專業一等獎,並晉級全國藝術周活動。
  • 著名音樂家楊鴻年病逝享年86歲,他就是為了音樂而出生的大師
    楊鴻年曾在採訪中稱自己創辦合唱團的目標就是一年內打造出全北京最好的合唱團,兩年時間稱全國最好的合唱團,再用三年四年的時間將合唱團走向國際。楊鴻年創辦愛樂合唱團三十年來真正的做到了這一點。楊鴻年病逝的消息公布後,曾接受過楊鴻年指導的音樂人龔琳娜也在微博中發文悼念他。
  • 第十五屆中國合唱節開幕式(上半場)音樂會內容
    拉縴人自成立以來獲獎無數:2002年參加韓國釜山「第二屆奧林匹克國際合唱比賽」,獲得「男聲室內合唱組」、「無伴奏民謠組」、「無伴奏宗教作品組」三面金牌,其中「男聲室內合唱組」更為總冠軍;2003年參加日本「第20屆寶冢國際室內合唱比賽」榮獲「古典浪漫組」、「近代作品組」金賞第一名;2004年參加德國布萊梅「第三屆奧林匹克國際合唱比賽」,獲得「男聲室內合唱組」、「無伴奏宗教作品組」兩面金牌
  • 美術學院吳冠英教授作品榮獲中國新聞獎新聞漫畫項目一等獎
    清華新聞網11月3日電 11月2日,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評選結果揭曉,來自全國各級各類媒體的348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由中國新聞漫畫研究會報送,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設計系教授吳冠英創作,於2019年10月20日發表在《光明日報》的組畫作品《身邊的變畫——遊》,榮獲第三十屆中國新聞獎新聞漫畫項目一等獎。
  • 「長風之夜」周末演出——「唱遊山西」原創作品音樂會
    2008年榮獲山西省第十一屆政府藝術最高獎 「杏花獎」;2009年榮獲山西省首屆青年演員大賽聲樂一等獎;2014年榮獲山西省第十四屆藝術最高獎 「二度杏花獎」。郭建秀,女高音,聲樂博士(在讀),國家二級演員,太原學院音樂系青年教師。
  • 第23屆日本「櫻花杯」國際音樂大賽四川賽區圓滿成功
    本屆大賽由前四川音樂學院院長林戈爾教授領銜的高水平專家團隊經高標準、嚴格選拔後,獲獎選手將參加2021年3月14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國際總決賽。本屆四川賽區設立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獎。其中榮獲三等獎以上的選手將獲得日本國際總決賽參賽資格與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資格。   中國·四川賽區評委會
  • 泉州一中合唱團榮獲2020年泉州市中小學生小合唱比賽一等獎第一名
    泉州一中合唱團,從33個中學生隊伍中脫穎而出,以全場最高分9.538分,榮獲本次比賽的一等獎第一名。我校的參賽作品選自作曲家谷建芬老師創作的《新學堂歌》作品集中的《關山月》,由我市國家一級作曲家楊雙智老師進行合唱改編,郝傑老師擔任鋼琴伴奏。 改編後作品難度較大,作曲家對音準、音色、力度變化上都有極高要求。
  • 廣州大學兩個合唱團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三個金獎
    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弓麗帶領的廣州大學學生藝術團合唱團、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粵音」合唱團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合唱節金獎。其中,廣州大學學生藝術團合唱團榮獲「青年學生組一級團隊」,音樂舞蹈學院「粵音」合唱團榮獲「青年學生組一級團隊」以及「成人女聲一級團隊」。
  • 百年百部,上音王建民教授作品「五狂」入選,獲國家重點扶持
    「我爭取提升這件樂器的品質」2019年,王建民教授受中國音樂家協會委約,創作《第五二胡狂想曲——讚歌》,題獻給祖國70華誕,並作為第十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二胡比賽的決賽指定樂曲,總時長約19分鐘。1988年,王建民教授應當年南京藝術學院應屆畢業生鄧建棟請求,創作了一部新的二胡作品,這部作品在當年鄧建棟畢業音樂會上首次演奏,一鳴驚人。這部後來被親切地稱為「一狂」的《第一二胡狂想曲》,一舉獲得全國第六屆音樂作品評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 濟南一中孔靜雅、於暢獲濟南市高中音樂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12月15日,由濟南市教育學會、音樂專委會、教研院舉辦的高中音樂教師技能大賽在濟南中學舉行,濟南高中學段的幾十位音樂教師參加大賽,濟南一中教師孔靜雅、於暢力奪一等獎。於暢的參賽作品為阿卡貝拉作品《奉獻》,一個人的阿卡貝拉,形式新穎;孔靜雅的參賽作品為巴揚作品《自由探戈》,演奏精湛。經過激烈的角逐,於暢獲89.486分、孔靜雅獲88.614分,分列第二和第三名,獲得一等獎。
  • Tiankong,17歲生日快樂!
    華中師範大學音樂學院427階梯教室的黑板上,田曉寶教授書寫下了「Tiankong」這個名字,即是「天空」,又是「填空」。中國合唱大師楊鴻年評價:「『Tiankong』的名字就意味著新的聲音,新的中國合唱風格。」Tiankong的第一首歌《燕子》的旋律從427教室飄了出來,「我親愛的燕子,你急急忙忙去向何方」?
  • 熱烈祝賀潘時龍、朱繼宏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熱烈祝賀潘時龍、朱繼宏教授榮獲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10-20 1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