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留學生講述為何離開美國回國發展

2020-12-12 國內國際

【編者按】中國赴美留學生是身處兩國人文交流最前沿的一個群體。從中國改革開放一路走到21世紀第三個十年即將展開,人們對留學目的、就業選擇、發展前景等問題的考量都在發生著變化。誠然,個體的抉擇都是獨特的,一次採訪難以概述全貌,但這些真誠的口述實錄有一個共通點令人印象深刻——人才流動本質上是機遇的流動。

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新華社記者與欒奕以及近來與她作出相同選擇的10名中國留學生聊了聊。

欒奕:我為何萬字長文記錄心聲

欒奕在文章中寫道,她選擇回國發展基於如下原因:美國在疫情中的表現打碎了「美國濾鏡」,她深感在美國社會難以獲得足夠共鳴和參與感,中美差距顯著縮小、中國在很多方面有優勢,她在中國獲得快樂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以下是部分採訪實錄:

文章發表後收穫了很多留言,我也因此結識了幾個有共鳴的新朋友。當然,也有身在美國的朋友認為我的看法太片面了。

我決定回國發展,但並不否定留學的價值。對有條件出國並還在糾結的朋友,我認為留學經歷還是很寶貴,能在眼界、學識、能力、英語等方面飛速成長。我也相信,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留學生會學成歸國,用所學知識和國際視野建設祖國。還有一個小建議,在出國讀研前不妨先試著留一年在國內實習,對探索職業方向更有幫助。

每個留學生其實都是中美人文交流最小的載體。如果雙方足夠真誠、包容、友善,留學生與當地人的交流對兩國人民增進相互理解非常有益。

今年因為疫情應對不力、反種族歧視運動、美國大選等事件,我目睹了美國應對危機方式的欠缺,直觀感受到美國社會的撕裂,體驗到少數族裔受歧視之嚴重,加之美國身為大國卻對外「甩鍋」、放任疫情蔓延等不負責任的做法,徹底打碎了心中早前所謂的「美國濾鏡」,也是促成我決心回國的一個原因。

決定回國關鍵詞:機遇、疫情、籤證、「濾鏡」破裂、種族歧視

新華社記者還採訪了10名有在美國學習工作經歷、近期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他們中最短的在美國待了4年,最長則有10年之久,專業方向包括教育、金融、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烹飪、生物等。其中8人於2020年回國,各有一人2018年和2019年回國。

為何回國發展?每個人都列舉了不只一個理由。其中,6人提到美國疫情嚴峻、抗疫表現差勁,4人提到籤證政策「卡」人,3人提到包括華裔在內少數族裔受歧視或遭遇隱形「天花板」,3人提到目睹種種社會問題而致「美國濾鏡」破裂。所有人都提到了一個詞——機遇。或感到美國發展機遇不足,或憧憬中國國內發展機遇,都是促成他們決心回國的一大因素。

在美國從高中讀到大學的小沈說,總覺得在國外有一層透明「天花板」,長期來看整體發展機會不如國內好,加之文化有差異,與其在美國工作兩年鍍一層所謂的「金」,不如早些回國發展。

一名在美學習6年、原本打算繼續攻讀政治學博士的留學生回憶說,早在今年2月,他所在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能聽到「隆隆響的咳嗽聲」。他當時十分關注祖國的抗疫工作,很多新聞都令他深受感動,美國的疫情應對方式加劇了他的危機感。據他本人觀察,美國種族矛盾根深蒂固,階級對立日漸尖銳,經濟危機如「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反觀中國,每一次回國探親都對國家蒸蒸日上、城市發展迅速、人民精神面貌變化印象深刻。

在美國學習兩年、工作4年、留名Terry的留學生說,過去4年來目睹了美國階級之間、種族之間隔閡日益加大,一個辦公室裡就能聽到不同派別的人為一個政策而爭吵;還感受到美國社會對亞裔的偏見和歧視很深;決定離開美國的「最後一根稻草」是當地經濟至上、大選至上甚至漠視生命的種種防疫政策令人失望。

在美國求學7年的楊修武提到,包括他所處的紐約在內,感覺美國社會效率整體偏低,創業、工作節奏較慢,年輕人整體拼勁不足。

劉春吾在美國畢業後有在聯合國的工作經歷。她認為,聯合國中國籍中高層職員相對較少,反觀國內更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和才能,她所投身的教育行業正蓬勃發展,期待對社會有所貢獻。

留名Cara的留學生說,自己今年抽中H1B籤證但沒通過審核,美國收緊籤證政策而致拒籤率飆升,個人覺得留美職業前景艱難,對比國內的日新月異尤其感到不滿足,加之身為獨生子女想更好支持家人,決定回國發展,但相信在美經歷對個人有提升。

留名Grace的留學生說,雖然在紐約已過上不錯的白領生活,但即將三十而立還是想回國「闖一把」。即使在經濟發達的紐約,十年間區別都不會很大,與中國發展速度不在一個量級。此外,文化障礙存在,大部分留學生還是在抱團取暖,沒有融入美國主流社會,「這終究不是我的國」。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達十年之久的Wanjing說,因籤證政策,職業選擇和晉升都受身份限制,她認為最重要的是有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看到近幾年中國醫藥行業蓬勃發展,希望回來迎接這些機遇。

在美國學習和工作9年的侯穎捷說,籤證因疫情之故未能續籤,趁機選擇回深圳一家自己青睞的餐廳謀職。

在美國學習烹飪並有過在米其林三星餐廳工作經歷的一名留學生說,因為疫情暴發,自主創業的餐廳被迫停工,今年看到大量打砸搶行為,也看到了對華人的歧視行為,加上美國疫情久久得不到控制,經濟形勢並不好,因此準備回國重新開始。

【結語】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會變,需要有愛國之心和國際視野的人才參與國家建設。對年輕一代來說,中國好,世界好,個體發展才更有保障,個人抱負才更有機會實現,進而對社會作出貢獻。機遇的流動,人才的流動,歸根結底是追求共贏。(記者:楊士龍、孫浩)

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女留學生萬字長文談離美回國原因:這終究不是我的國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11月初,中國留學生欒奕在新媒體平臺發表了萬字長文《我為什麼離開美國》,講述自己在美國讀研兩年、工作四載後決定回國發展的心路歷程。文章在留學生群體中產生一定迴響。僅從其個人微信公號展示的留言中也可一窺端倪,有人表達共鳴,有人深入探討,當然,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更多疑問。
  • 疫情之下,美國留學生現在回國,可能被取消籤證?
    美國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了3000人,10天內暴增10倍。面對這好像搭上火箭一樣的增長速度,很多在美國的留學生都開始心裡沒底,猶豫著要不要儘快回國。一邊是自己還未完成的學業,一邊是自己的身體健康,就在很多同學左右為難之際,傳來了更令人不安的消息,那就是現在回國你的學生籤證可能會被取消!
  • 英國留學生接回來了,那麼美國100萬留學生要求回國,怎麼辦?
    只有做好患者的一切醫療治療,而且加強患者的體育鍛鍊,了解冠狀病毒的厲害之處,相信這些人一般不會到國內再添亂的。今天從英國來的166名滯留在英國無去處的小留學生將會回國。也就是前一段時間有留學生的母親166人籤名,讓祖國包機把這些孩子接回祖國,但這種做法受到網友的強烈的譴責或者是不滿,而這其中的一位母親卻說網友有仇富的心理,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 上網課不回國或將被驅逐出境 美國留學生新政挨批了
    原標題:只上網課不回國或將被驅逐出境?美國留學生新政挨批了當地時間7月6日,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ICE)針對國際留學生發布新規,若是留學生所在的學校秋季學期課程全部轉為線上教學,他們必須離開美國,否則或將面臨被驅逐出境的風險。據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報導,美國目前大約有超過100萬海外留學生,此項新規將會給這些留學生帶來極大影響。
  • 回國,還是繼續留在海外?這些留學生經歷了什麼?
    有人嘆曰,這場戰疫,中國打上半場,其他國家打下半場,留學生家長打滿全場。三月下旬,隨著歐、美國家的學校陸續關閉校園,有些留學生輾轉回國,還有不少學生因各種不同的原因滯留海外。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中,這些留學生經歷了什麼?留在海外的他們可還安好?
  • 清華留學生為何大多不願回國?施一公坦言:中國學生有一「通病」
    當然這些留學生歸國率之所以很低,並不是這些學生不熱愛祖國,而是他們已經對於國外的生活產生了滿足感,從而失去了對於國內目標奮鬥的那顆心。但是大多數留學生會選擇出國的初衷其實都很好,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開闊自己的視野,希望能夠在將來為自己的祖國做出貢獻。
  • 美國留學生:媽!我想回國!
    R 紐約曼哈頓 因為禁令從聖誕節回國後就再沒回到過紐約@R:離開紐約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會回不去。現在想想命運可能總會隱隱昭示什麼,回國那天突然特別捨不得,但覺得一個多月就回來了,咬咬牙東西也沒帶多少就走了。最捨不得的還是樓下那棵會亮的大聖誕樹。
  • 只上網課不回國或將被驅逐出境?美國留學生新政挨批了
    ,若是留學生所在的學校秋季學期課程全部轉為線上教學,他們必須離開美國,否則或將面臨被驅逐出境的風險。據美國公共廣播電臺(NPR)報導,美國目前大約有超過100萬海外留學生,此項新規將會給這些留學生帶來極大影響。近段時間以來,美國疫情出現反彈,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多日保持在數萬例,超過一半州已宣布中止重啟計劃。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許多大學要求大部分學生秋季學期繼續留在家中,參加網上課程。
  • 美國各大高校宣布停課或決定關閉學校,留學生回國還是留在美國?
    學生和家長都擔心美國疫情控制不利導致疫情全面爆發,況且漫長的假期又近在眼前,很多中國留學生都在考慮返回中國,在國內的家中上學校的網課 但在這個緊要關頭,有不少留學生卻發文稱收到學校通知,如果此時回國就會被取消I-20。
  • 中國留學生回國率已達80%,清華高材生為何不願回國?原因有三
    最近,中國藥科大學公費留學生許可馨因一些不當言論成了輿論的熱門,不僅不尊重醫護人員,言語中還儘是對祖國的不屑。大家在譴責許可馨這位留學生不懂事的同時,也不禁想到,我國每年有那麼多的留學生,也有不少出國以後感覺國外比國內「香」的,最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究竟有多少?
  • 在白俄羅斯中國留學生為何無人因疫情回國?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不少海外中國留學生出於安全考慮選擇回國。不過,在東歐國家白俄羅斯,中國留學生卻異常「淡定」。截至3月27日,白俄羅斯已確診新冠肺炎病例94例。同日,記者從中國駐白俄羅斯使館獲悉,在白中國留學生沒有人因為疫情回國。
  • 瑞士留學生講述回國心路歷程,做好防護不成為「輸入」
    而近日,隨著全球疫情的升級,中國留學生又面臨新的「艱難抉擇」——是否需要回國。其實,對於每名中國留學生來說,這是個體選擇,留學的目的國、所在學校推出的防疫政策並不相同,每名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居住條件也千差萬別,回來與否是個人和家庭在慎重考慮後做出的選擇。疫情當前,那些冒著危險回國的留學生背後經過了怎樣的心路歷程?
  • 無錫市僑聯舉辦留學生夏令營 促海外學子回國發展
    「我們企業產品多元,崗位也多,非常歡迎廣大海外學子學成歸來後,到我們企業來發展。」8月10日,布勒(中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下簡稱「布勒公司」)人力資源部高級經理吳洛其向前來該企業參觀的47名無錫籍海外留學生現場拋出「橄欖枝」。
  • 留學生回國要求免費治療,卻遭到拒絕,醫院:你已經加入美國國籍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很多在海外的留學生和華人們都希望能夠回國來躲避疫情。近日,有一位美國留學生的一家三口都感染了,他們打算全家從美國回到中國來治療。這個留學生本來打算把父母接到美國生活,然而有一天,他突然覺得自己可能被感染了,但是美國不僅治療費用昂貴,而且床位也不夠,所以他打算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國接受免費治療。
  • 留學生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在美國的人最多
    在網上,不少人議論在海外的留學生,很少回來的。日前,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透露:2016至2019年,我國出國留學人數251.8萬人,回國201.3萬人,學成回國佔比達八成。
  • 美國疫情如此嚴重,顏寧等頂級科學家為何不回國?
    生活在美國、英國等疫情重災國的中國留學生強烈呼籲政府將他們接回祖國,但像顏寧等等的高級人才依舊生活在這些疫情重災國,且沒有公開發聲要求政府將他們接回來(私下渠道有沒有就不得而知了),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是一個特別的現象。
  • 英國「小留學生」,美國「小留學生」,下次是哪國「小留學生」?
    就在英國小留學生剛剛回來沒多久,美國那邊的小留學生家長發聲了,我們也要求孩子包機回國,我們可以費用自理。既然英國的小留學生都已經被接回來了,那麼美國的留學生也是需要接回來的,畢竟需要做到一視同仁。英國小學生家長聯名上書請求包機回國,美國的小留學生家長也毫不示弱,他們直接表示孩子學成後也會回國。
  • 錢學森回國後,為何再沒去過美國?錢學森:美國人耍滑頭,我不會上當
    科學家竺可楨在日記中寫道:「錢已七八年不見,比前蒼老甚多,雖只43歲,恐因在美國被軟禁五年所致。據說五年中不露一笑容雲。」關於錢學森的貢獻早已家喻戶曉,可我們發現錢學森自從美國回國後,直到去世也沒有去過美國。要知道美國後來多次邀請錢學森訪美,結果都被拒絕,這是為何? 這一切要從錢學森被美國非法拘禁說起。
  • 駐美使館解答在美留學生暑假是否回國問題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教育處負責人楊新育公參願與留學生和家長分享她的看法:一、如何看在美留學生暑期是否回國的問題?我想我們現在主要談後面這個群體在暑期要不要回國的問題。根據往年的情況,很多在美留學生都會安排豐富多彩的暑期活動,包括到其他國家或在美國境內旅遊,刻苦的同學選擇留在學校上夏季課程、提前拿到學分,當然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選擇回國過暑假,和家人朋友呆上一段時間。
  • 境外輸入嚴重,為什麼不禁止留學生回國?原因有三
    現在中國境外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突破200萬大關,截止至4月18號,國內的境外輸入病例已高達477,很多地方推遲了學生的開學時間,在國外回來的人員中,留學生佔大多數,有人會說馬上禁止他們回國呀,但是國家並不會這樣做。疫情當前,我們為何不禁止留學生回國?主要有三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