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這部電視劇,不僅擔任主角的李幼斌、張光北、何政軍等演員表現非常出色,令人印象極為深刻,而且每個配角的選擇也都惟妙惟肖,演員的表現也都是可圈可點的。我們知道,李雲龍,是我軍中無數優秀指戰員的縮影,他的原型主要是開國中將王近山,而趙剛的原型是政工幹部李震,楚雲飛的原型則是晉綏軍名將楚溪春,那麼亮劍中的旅長、師長、司令原型分別是誰呢?
旅長就是陳賡大將,陳賡,黃埔一期生,與賀衷寒、蔣先雲並稱為黃埔三傑,是黃埔軍校最優秀的學生之一。陳賡在南昌起義時擔任營長,在鄂豫皖蘇區做到師長,在上海搞過地下工作,在長徵中擔任幹部團團長,可謂是各個崗位都做過,大風大浪全見過了。
更為傳奇的是,他在東徵陳炯明的時候,在國民革命軍形勢不利時救過老蔣的性命,而老蔣對陳賡也是非常欣賞的,曾經多次拉攏於他,但陳賡始終不為所動,不愧是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陳賡曾經在一次戰鬥中受傷很嚴重,被迫轉入上海治病,也因此被反動派逮捕。但他機智脫險,重新投入到革命事業中去,最終成長為一位名將。
抗日戰爭中,陳賡擔任386旅旅長,386旅是八路軍的絕對王牌部隊,讓日本侵略者膽寒。這個旅也湧現了葉成煥、李聚奎、周希漢等名將,正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陳賡帶出來的部隊,絕對稱得上是名將如雲了。
解放戰爭中,太嶽縱隊從河東打到大西南,縱隊戰史在軍史上單列,在我軍戰史上獨一份。1955年,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實至名歸。陳賡大將參加過抗日戰爭、援越抗法、抗美援朝,和各路列強打了個遍,全部戰而勝之,無愧於名將之稱號。
師長是劉伯承元帥。劉伯承,出身於川軍系統,憑藉出色的軍事能力,劉帥在川中梟雄熊克武麾下做到了旅長。但劉帥並不甘心蹉跎於軍閥部隊中,而是積極追求進步,尋找救國救民之真理。劉帥曾經留學過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一位理論與實踐兩手抓、兩手都過硬的傑出將領。
在南昌起義前,劉帥領導的瀘順起義雖然失敗,但還是給四川的軍閥勢力以沉重的打擊。起義過程中,劉帥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軍長。在南昌起義前,劉帥就是國民政府的軍長了,這是我黨幹部在國軍中的最高職務(與賀龍並列)。
抗日戰爭中,劉帥率領的129師,戰績赫赫,打出過陽明堡戰鬥、響堂鋪戰鬥、黃土嶺戰鬥、七亙村戰鬥、神頭嶺戰鬥等勝仗,彰顯了我黨領導下的抗日軍隊的赫赫威風,粉碎了老蔣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所謂「遊而不擊」的污衊之辭,可謂是狠狠打了反動派的臉。
解放戰爭,那就更不必說了,劉帥千裡躍進大別山,開闢外線作戰,將戰火燒到了國統區,大大減輕了解放區的經濟壓力,也為友軍的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劉帥指揮的二野從中原大地打到雲貴高原,殲敵超過200萬,戰功彪炳史冊。
劉帥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理論家,他一生著作頗豐,對於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一生淡泊名利,急流勇退,建國後主動退居二線,開辦軍校,也是為我軍培養了大批的軍事人才。劉伯承,無愧於軍神的稱號。
司令就是當時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元帥。彭德懷出身於湘軍系統,先後在袁植、周磐部任職,做到了團長。按說在舊軍隊中,高官厚祿,瀟灑自在,是許多人畢生之所求。但彭總卻對此不感冒,他一生立志於救國救民,於是他就領導了平江起義。
作為一位傑出的名將,彭總創造了我軍中的多個第一。他指揮紅三軍團攻破長沙,這是我軍歷史上首次攻佔省會級大城市的先例;他指揮的百團大戰殲敵兩萬多人,這是我軍在抗日戰爭時期戰果最為輝煌的大戰;他指揮的西北野戰軍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採用運動戰將胡宗南、馬繼援等人打得丟盔棄甲,無論是國民黨中央軍,還是馬家軍,都是彭老總的手下敗將。
當然了,彭總最為人們稱道的還得是抗美援朝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面對強大的美帝國主義,彭總勇於亮劍,痛擊麥克阿瑟、李奇微等美帝名將,將他們打得灰頭土臉,使得中華民族揚威世界,何其壯哉!
我們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亮劍作為一部電視劇,他的主要角色並不是拘泥於歷史上的人物,而是做了很多藝術上的加工。但作為劇中配角的司令、師長、旅長,卻是直接取材於歷史人物,直接選取了彭德懷、劉伯承、陳賡三位開國元勳,在這類型的影視劇中,也算是一個大膽的嘗試了。
不得不說,這個嘗試效果很好。而三位演員的表演也是可圈可點,尤其是扮演陳賡旅長的演員,只是劇組的一位工作人員,並非專業演員,但他卻把陳賡大將演活了,演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這位演員並沒有查到飾演其他的電視劇角色,不得不說,是電視劇行業的一個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