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據時尚商業快訊,繼香水、美妝業務後,美國真人秀明星Kim Kardashian開始把觸角伸向服飾領域,於日前推出首個塑身內衣品牌「Kimono Intimates」和服密友,不過,這一品牌名稱卻持續引發日本消費者不滿,引發爭議。
社交媒體時代一切信息都在快速傳播,仍處於事業巔峰的Kim Kardashian或許沒有料到,其新業務還未正式開展就遭遇挫折。
據時尚商業快訊,繼香水、美妝業務後,美國真人秀明星Kim Kardashian開始把觸角伸向服飾領域,於日前推出首個塑身內衣品牌「Kimono Intimates」和服密友,不過,這一品牌名稱卻持續引發日本消費者不滿,引發爭議。
有日本網友指出,「Kimono」在日語中意為「和服」,這是日本主要在畢業、訂婚、結婚和葬禮等特殊場合穿著的民族服裝,與塑身內衣毫無關係,而Kim Kardashian只是選了一個含有「Kim」的詞,根本不尊重和服在文化中的實際含義。
據悉,Kim Kardashian早在去年就在美國為該品牌註冊了商標,同時還為「Kimono Body」、「Kimono World」和「Kimono Intimates」申請了商標。該品牌有多種顏色供選擇,碼數覆蓋範圍為XXS至4XL,旨在為消費者提供與膚色相融合且合身的塑身內衣。
目前已有人在Twitter上設置了「KimOhNo」話題,並擔心Kim Kardashian的影響力會改變「Kimono」這個詞的定義,將對該詞的搜索結果和標籤產生影響,要求Kim Kardashian儘快更改品牌名字。
網友紛紛在Kim Kardashian相關貼文下方要求品牌改名
Vogue日本8月刊原本會是Kim Kardashian第一個亞洲版Vogue正刊封面
隨著輿論持續發酵,Vogue日本雜誌臨時決定撤下由Kim Kardashian出鏡的8月刊封面,改為超模Vittoria Ceretti替代。而在上周,Kim Kardashian還通過Instagram表達了自己登上Vogue日本封面的激動之情,「4個Vogue日本封面對我來說是一個絕對的夢想!「
Kim Kardashian早已成為時尚圈的一員,不僅是圈內盛會Met Gala的座上賓,去年她和Kanye West更出現在了Virgil Abloh在Louis Vuitton男裝首秀的前排,而Kim Kardashian之前與Karl Lagerfeld以及Burberry創意總監Riccardo Tisci等也保持著密切聯繫。
Kim Kardashian的流量變現能力也在不斷被證實。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Kim Kardashian新香水系列產品發售首日的銷售額就達1000萬美元,其與Kylie Cosmetics合作的首個美妝系列產品更在上線幾分鐘內就售罄,收入高達1350萬美元。
去年6月,Kim Kardashian成為首個CFDA影響力大獎的獲得者。Tommy Hilfiger表示,時尚行業應該承認,像Kim Kardashian這樣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正在改變時尚圈。
有業界人士指出,儘管Kim Kardashian和其家人一直對種族歧視與文化問題展現出高度的重視,但此次「Kimono Intimates」事件無疑會令人開始質疑他們出發點的純粹與否,Kim Kardashian在追求利益的同時真的有在關心多樣化、種族歧視這樣的問題嗎?
相較之下,以嘻哈歌手身份跨界時尚圈的Rihanna顯得明智得多,在通過與Puma、LVMH等品牌和巨頭合作確定了自身在時尚界的影響力後,她於去年推出首個內衣品牌Savage x Fenty,旨在從另一個角度展示內衣,鼓勵各種膚色和身材的女性更具信心和力量。
為凸顯多樣性和包容性,Rihanna特別邀請不同膚色、不同身材的模特拍攝廣告大片。品牌產品一上架便廣受好評,迅速售罄。據時尚商業快訊監測,Savage x Fenty的Instagram官方帳號粉絲數已達180萬。
值得關注的是,Kim Kardashian的家人也充滿爭議,該家族在時尚業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引發爭議的過程,讓人們正無限接近社交媒體的本質。
去年8月,超模Kendall Jenner在《LOVE》雜誌發表的一席言論引發模特同行集體聲討,她在採訪中稱,「從一開始入行我就對我選擇的工作十分挑剔,我從來都不是那些一季走30場秀或怎樣的女孩,她們有很多權力,但是在模特事業外我還有其他無數工作,這些加在一起讓我招架不住,想要退卻。」
儘管事後Kendall Jenner一再強調是《LOVE》雜誌斷章取義,她原話實際是稱讚和欽佩那些靠自己實力登上T臺的模特,但此事件的負面影響早已快速蔓延。2017年,Kendall Jenner還因拍攝百事可樂廣告而陷入種族歧視危機,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抵制。
此外,該家族中年紀最小的女兒Kylie Jenner也成為新焦點,剛滿21歲的她憑藉個人美妝品牌Kylie Cosmetics登上《福布斯》美國「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單,超過Facebook創始人成為史上最年輕白手起家億萬富翁,資產或已突破10億美元。
據悉在過去一年中,僅其個人彩妝品牌Kylie Cosmetics的收入就增長9%至3.6億美元,《福布斯》預計Kylie Jenner的公司市值至少達9億美元,而這還未計算她此前抽走的盈利。而人們對該事件的爭議點在於,Kylie Jenner到底是否符合「白手起家」這一定義。
對於Kardashian家族不斷陷入負面輿論的客觀事實,有批評觀點認為問題在於她們對優越身份的不自知,以及與影響力不匹配的受教育程度,隨著影響力的提升,社交媒體上關於他們的輿論爭議也愈發難以掌控,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社交媒體的表層邏輯是流量為王,而流量總是湧向最奪人眼球的熱點。Kim Kardashian早已不僅僅是一名KOL,強大的流量和變現能力讓其自身就是一個商業帝國。在風險陡升的時尚圈,作為家族中最早成名的一員,站在高處的她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截至目前,Kim Kardashian和Vogue日本暫未對該消息作任何回應。
(來源:時尚頭條網 周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