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時想要快速發窩,拉餌的這幾個技巧,就不得不了解一二

2020-12-09 愚者論漁

在野外實戰中,其實拉餌的使用頻率並不高,原因有三點,第一,深水垂釣效果不好,第二,容易招惹小魚,第三,開多易反水,開少不夠用;

要說第一點,確實有點麻煩,剩下兩點,可以說是非常讓人鬱悶的,畢竟,拉餌相對於搓餌而言,誘釣合一的釣法,是非常明顯的,但是,只要惹了小魚鬧窩,那多大的優勢都忽略了;

那麼,在野釣中,到底適不適合使用拉餌呢?其實這主要是看我們能不能控制好拉餌的狀態,那麼,首先我們要了解,以上的三個缺點,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1、因為霧化好,所以拉餌易招惹小魚

拉餌最大的優勢,就是進水之後,可以全水層霧化、溶散,但又因為其良好的附鉤性,可以在吸引魚群進窩搶食餌料時,將殘留餌料的魚鉤吸入魚唇;

從而極大的提高了進窩魚的中鉤率,但是就是因為溶散好、霧化快,只要餌料略腥香一些,馬上會吸引釣點附近的小雜魚,就算有目標魚進窩,也會因為鬧窩的小魚,導致魚口不好抓;

2、拉餌的比重小,不太容易沉底

拉餌罕有配置大比重的,所以一旦釣深超過了2米以上,鉤餌沉到水底的時候,除了魚鉤上些許殘留,幾乎餌團會溶散一空,而從水皮開始溶散的餌料;

往往還沒有沉底,就會被進窩的小魚搶食一空,空鉤在水底,自然談不上什麼誘魚效果,而為了附鉤性,將餌料中多加點拉絲粉,又會導致餌料的適口性很差,幾乎不怎麼霧化;

3、餌料開多容易反水,開少了,頻繁開餌很麻煩

用拉餌,是不怎麼需要打窩的,因為拉餌的溶散,就足以保證誘聚效果,但是,必須要保持一定的頻率,所以對開餌的數量,有一定的講究;

但是拉餌畢竟是餌水比比較大的,開的太多,在高溫天裡,容易提前反水,亦或者醒餌效果太好,餌團變成麵筋餌了,別說拉餌,當搓餌都夠嗆;

但是開的太少,就需要頻繁開餌、醒餌,還不能保證每次狀態都差不多,就實用性上,確實比搓餌、種餌、活餌,差了很多;

既然這麼多的缺點,是不是野釣,不適合使用拉餌呢?那肯定不是,我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分別控制拉餌的狀態,來應對不同的魚情其實說白了,就是調整拉餌的餌水比、狀態粉比例就可以;

1、通過改善餌水比,來控制霧化狀態

拉餌每次出餌的餌團,不僅可以通過開餌手法來控制,更是可以通過餌水比來控制,最常見的做法,是直接將餌水比控制到1:1.1~1.2左右,這樣開出的拉餌,非常的黏軟,不好成團;

但是,我們可以將其平鋪在餌盤上,直接用刮餌的手法,這樣餌團拉出的體積很小,因為餌水比比較大,也比較黏軟,進水後,雖然也會霧化,但是霧化的速度很慢,非常適合小魚鬧窩時使用;

2、適當增加拉絲粉比例,控制餌料出絲效果

正常情況下,我們餌料中添加拉絲粉的比例,是20~25%左右的體積比,有時候會因為餌料中,本身就有拉絲粉,會刻意減少一些拉粉絲,這樣保證其出絲,但又不至於過於黏連;

但是,如果我們釣深水、小魚鬧窩時,就反其道而行之,可以適當增加3~5%左右的拉絲粉,在餌水比不變的情況下,重新開餌,這樣餌料出絲的效果更明顯,黏連很好;

拉起來稍微有點費勁,但是進水之後的霧化則會慢很多,一般的麥穗、白條、鰟鮍等小雜魚,基本上都無法將餌團從魚鉤上弄脫落,起碼鉤餌能落地;

這樣只要味型合適,目標魚進窩之後,一樣有機會吃到餌料,但是這種做法,很考驗釣魚人的開餌基本功,拉絲粉加少了,效果出不來,加多了,容易變成麵筋餌,所以使用起來,需要慎重一些;

3、釣深水時,可以在增加拉絲粉數量同時,加一些酒米

添加拉絲粉數量,能有效控制餌團霧化速度,但是誘魚的效果就很是一般了,而就算我們將窩料,如酒米、顆粒、麥粒灑下釣點,進窩魚最多就在窩子裡覓食;

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考慮換個思路,在餌料中適當的加一些酒米,這樣在餌團落水的過程中,酒米不斷脫落,既能起到誘魚、留魚的效果,也會對鉤餌興趣大增,提高給口的機率;

4、通過不同目數的拉絲粉,來控制餌團的大小,來確定抽窩的頻率

我們常用的拉絲粉,都是屬於高目拉絲粉,也就是120目的拉絲粉,這樣拉出的餌團小,出絲也比較短,野釣抽白條、釣鯽魚的時候,效果很是突出;

但是,如果發窩效果不好,發窩慢、緩,用拉餌感覺遲遲沒有魚口的時候,我們可以重新開餌,用低目數的拉絲粉,如果80目、100目拉絲粉混合之後添加到餌料中;

這樣拉出的餌團比較大,抽到窩子裡,溶散的區域也比較大一些,這樣會讓發窩的速度更快一些,當然,有魚口的時候,還是改用高目拉絲粉開出的餌料比較好。

最後

在實戰中,其實沒有最好的釣法這一說,甚至更好的釣法這種說法,其實也不存在,想要漁獲,那效果最後的,莫過於電魚、網魚,見效快、漁獲多,但這是違法的;

我們在合理、合法的範疇之內,釣上魚,釣上很多魚,僅僅是一個目標,倒不是說我們一定要指望釣上來的魚發家致富,所以,我們在實戰的時候,經過各種嘗試,所求的,不過是一種自我認知罷了;

妥善使用拉餌,有技巧的使用拉餌,不僅能快速發窩、誘魚、聚魚,其實不管是釣深、小魚鬧窩,還是給口效率、起魚速度上來說,都是有著明顯的優勢,關鍵在於,我們是不是願意花心思去嘗試而已;

相關焦點

  • 只要不怕小魚鬧,拉餌加散炮,起竿提魚手發酸
    野釣上魚最快的釣法,莫過於拉餌加散炮;只要不怕小魚鬧窩,三五竿散炮加雜一兩竿拉餌,短短幾分鐘就能頻繁起竿抄魚了; 如果沒有小魚襲擾,窩料打下之後,魚群遲遲不進窩,浮漂如定海神針紋絲不動,久守無口,除了無聊,濃鬱的挫敗感估計就是最大的收穫了; 所以對愛好野釣的釣魚人來說,寧可小魚鬧不停,不可浮漂久無口,那麼,在野外水域作釣,上魚最快的釣法,就莫過於拉餌加散炮了;
  • 野釣時到底是用拉餌還是用搓餌?掌握以下幾點,漁獲翻倍
    戶外野釣,關於用餌的說法很多,有的人說拉餌好,有的說搓餌好。但是在實際的作釣中,它們是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缺點。那麼,到底該什麼時候用拉餌,什麼時候用搓餌,很多釣友分的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種上餌方法的優缺點以及如何靈活地運用。
  • 冬季野釣,幾個正確的「廢話」,原本可以釣大鯽魚,卻很少實踐!
    冬季野釣,無疑是一件折磨釣友的事情。不管你是多麼迷戀揚竿,冷風刺骨、手腳冰涼這份煎熬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能夠趁著朦朧夜色施釣的釣友,需要足夠的勇氣和毅力。為在冷冬獲得更多魚口、漁獲,似乎釣友們更注重了「技巧」,這次筆者盤點一下那些正確的「廢話」,說著容易,實踐卻難的釣魚言語。
  • 野釣到底搓餌就是比拉餌好嗎?這幾種情況拉餌才實用,你知道嗎?
    釣魚商品餌我們一般就是用搓餌或拉餌,很多釣友都覺得野釣用商品餌的時候搓餌比較實用。因為野外環境魚情不明,尤其是容易遇到小雜魚鬧窩。這時候如果用拉餌可能鉤子根本就到不了底,而且浮漂也是在那裡跳舞一般。搓餌就能直擊水底,比較容易釣獲大魚。其實釣無定法拉餌既然有它的存在,就一定有它的價值。今天我們就來說幾種拉餌比搓餌更好的情況。
  • 冬季野釣鯽魚時需要牢記的3個作釣技巧
    冬季野釣鯽魚時需要牢記的3個作釣技巧 原標題:冬季野釣鯽魚時需要牢記的3個作釣技巧
  • 「肉夾饃」葷素搭配,冬季野釣鯽魚的利器,巧解「紅蟲易死」難題
    但商品餌冬季效果又弱於紅蟲,筆者最近徒駭河野釣,竟然連續幾日,鯽魚不攝食商品餌料,斬獲的大鯽魚都是用紅蟲鉤刺的。肉夾饃恰是將紅蟲、商品餌的優勢結合:商品餌散落、霧化快,發窩、聚魚時間短;紅蟲吸引大鯽魚的開口吞食,兩者搭配,可謂一箭雙鵰。
  • 冬季合理打窩誘魚多,新手釣友掌握這三點,冬季野釣打窩上魚多!
    眾所周知,釣魚打窩能有效的提高魚獲,尤其在水廣魚稀的自然水域,作釣前打窩也是必不可少的事,但有些釣友野釣前也打窩了,為什麼他們依然釣不到呢,這就跟打窩技巧有很大關係。
  • 正值春天釣魚季,小夥伴們:拉餌效果好嗎?做好這幾點不好也難哦
    拉餌釣法本是起源於競技臺釣的,是一種裝餌效率非常高的釣魚方法。其操作活動的趣味性好,也好玩,所以,深受年輕小夥伴們的垂愛,逐漸流行於野釣中,特別是年輕的垂釣愛好者越來越喜歡玩拉餌釣法了。在拉餌操作時,可通過變換角度(這當然需要較高的拉餌技巧,新手們可通過平時多練習來提高),隨意拉出或大或小的餌粒,以適應釣點的魚情。
  • 秋冬野釣鯽魚,這些配方,溫度越低越好用
    基於這兩個要求,秋冬野釣鯽魚,餌料可選的範圍,其實並不大,商品餌優先,其次是自製餌,因為這有這兩種類型的餌料,才能在秋冬寒冷的天氣裡,起到不錯的誘魚效果。 商品餌,以腥香為主,谷香為輔,自製餌,則以增加味型,如腥味、臭味為主下面這幾種配方,都很適合在秋冬使用。
  • 善釣者必善「誘」,搞定這幾個細節,大板鯽會排著隊進窩吃餌
    原因可能有很多,或許是釣位不給力,或許是調釣不夠合理,又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但在釣不到魚的時候很多釣友都會這樣吐槽一句「水裡魚多怎麼都好釣,水裡沒魚當然釣不到了」,這句話看起來是沒啥問題,當魚多到一定境界的時候肯定是丟下去就咬,不管什麼餌料都搶著吃。說實話,這種野釣資源可以說是萬中無一,大多數人都碰不到。
  • 深水不能用拉餌?這是因為你沒搞明白,實戰拉餌的技巧是什麼
    ,持線的手將魚鉤拉出,魚鉤會粘附、刮附一定數量的餌料,這就是餌球;因為小麥蛋白纖維的特性,餌球的體積普遍不大,只有當小麥蛋白纖維束被破壞,餌料才會脫離,慢慢溶散、霧化,但同時有一定的餌料殘留在魚鉤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附鉤性;當魚群在搶食脫落、溶散的餌料時,會搶食有殘留餌料的魚鉤,因而被魚鉤刺唇,這就是拉餌誘魚、聚魚、刺魚的基本原理
  • 想用搓餌釣大魚,這幾個關於搓餌的技巧,就不得不了解一下
    搓餌,是使用者最多,受眾最廣的一種開餌、上餌手法,因為其操作簡單,幾乎沒有什麼門檻,幾乎每一個釣魚人,不管是菜鳥還是老鳥,都用過這種開餌、上餌手法;但是,要真說能把搓餌用的出神入化,還是少之又少,更別提我們在野釣時,想要用搓餌守釣大魚,那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大多數釣友守釣大魚,情願用玉米、紅薯、螺螄等做釣
  • 【釣魚技巧】野釣選釣位、窩料與釣餌的搭配使用技巧
    1、釣位挑選技能 根據一年四季的選位技巧,由此可判斷出,在寒冷的冬季要主釣陽面,也就是說要背風向陽。 但是選位的前提必須考慮的水的深淺,比如陽面的水位太淺,用肉眼都能看清水底的狀況,這時就應該將釣位選在陰面的深水區。
  • 為什麼總有釣友說,河釣才是真正的野釣,衝著這幾點就知道了
    河流中的魚群,想要按照水層、水深來找魚群,基本上不太可能,深水可以釣到鯽魚、白條,較淺的水深,也有可能釣上大魚。所以線組的配置上,釣鯽魚、白條用小鉤細線,完全就是廢話,如果不注意這一點,在魚竿的配置上也不注意這一點,切線、斷竿,就很稀鬆平常了。
  • 野釣4小時無口,本以為要空軍而歸,魚竿收到一半卻中獲大板鯽
    主竿用拉餌,餌料配方鯽大師奶香+鯽大師草莓腥香+鯽大師濃腥,輔竿用蚯蚓,萬年不變的套路。打窩:主竿用的是自製酒米,兩小把;輔竿本來是不想打窩的,因為兩根杆子離的不遠,打兩個窩怕把魚分散了,但使用蚯蚓如果不打窩又怕誘不來也留不住魚,再三考慮後還是打了兩把紅蟲顆粒。
  • 【釣魚技巧】野釣時不同釣法和誘魚方式的良性結合,讓你連連上魚
    如果有人問我「在野釣當中,什麼是最要的?」那麼,我給出的回答,肯定會是「誘魚」。因為,在野外垂釣中,魚資源緊缺,在窩點沒魚的情況下,啥釣魚技巧都是白扯。 由上述問題延伸出,野釣時最重要的就是誘魚。可每個釣友都會在垂釣前進行打窩誘魚,那為什麼有的有時漁獲就會有差異和不理想呢?
  • 掌心操作拉餌!「刮皮、拉皮、指縫拉」三種手法,效率不輸拉餌盤
    我熟練掌握的是「拉皮」這種手法,說出來您可能不相信,我已經至少有兩年野釣沒用過拉餌盤了!之所以不再使用拉餌盤操作拉餌,是因為我覺得這種「掌心操作拉餌」的方式完全能夠勝任野釣中的幾乎所有魚情,我這樣說相信許多釣友會覺得誇張,因為起初這種掌心操作拉餌方式的興起是因為好多釣魚人出釣會忘記帶拉餌盤,是一種應急舉措,怎麼有可能會取代拉餌盤?
  • 【釣魚技巧】湖庫野釣有六忌,沒漁獲都是小事,發生意外就悔之晚矣
    該釣友將此事在群裡告知大家之後,大家在勸慰之餘,多少有點感慨,畢竟都是喜歡釣魚,都喜歡戶外野釣,難免不會遇到這些事情,那麼總結歸納一下,在戶外野釣,有這麼幾個禁忌,是需要講究一二的;忌諱一、忌諱在釣點大聲喧譁野外垂釣,大多挑選的都是大水面水域,尤其是湖庫,除了有人承包養殖的區域,大多數區域,常年人跡罕至,除了風聲水聲,基本上很難有其他聲響;而釣魚人在釣點附近
  • 自製「拉大球」餌料有捷徑:巧用海藻粉,實現拉餌又大、又密實
    前言:「拉餌」是釣魚人使用最多的一種上餌方式,具有上餌快捷、霧化適中、適口性好等優點;但也有缺點,在野釣和垂釣成魚時,拉餌又很容易招雜魚和鬧小魚……如何輕鬆實現拉大餌,又能保證餌團緊實、快速到底?這是許多釣魚人的期待~拉餌,最關鍵成分是「拉絲粉」。
  • 六招野釣技巧!簡單易懂,新手2分鐘就學會!
    野釣和塘釣的區別很大,野釣不確定因素太大,而塘釣基本上都知道魚塘的基本情況,比方水深、魚種類,魚喜好餌料的味型,這些問魚塘主都可以知道。但野釣,水深要自己測,各種情況都要去探索。雖然困難重重,但卻有塘釣不一樣的樂趣,不一樣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