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從小就是大人們口中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小時候媽媽的朋友會很羨慕她,羨慕她那麼年輕就有一兒一女,羨慕她有一個優秀又懂事的女兒替她分憂。
我從小在外人的讚揚聲中長大,走到哪裡都是這個姑娘未來可期啊!可是我自己太清楚了,我根本配不上這些稱讚,我也沒有那麼優秀。
我坦然接受只是想為自己找一份我要努力的理由,我之所以那麼努力只是想要活成父母想要的那個樣子。
在班裡,我的成績雖然不是最好的,可卻是老師口中那種悄悄拔尖,努力起來就能一鳴驚人的學生,可他們從來都不會誇我一句,從來不會。
所以小時候,我其實特別討厭自己的父母,討厭他們只會讓我做那永遠也做不完的題,討厭他們只會對我說「要麼出眾,要麼出局」,卻從來也不願意多說一句「女兒你真棒!」
直到我初一那年,爸爸出車禍了。
我印象很深刻,那是學校尖子班第一天開始上晚自習。我滿懷欣喜,覺得終於有了一種我是一個中學生的感覺了。
可是回到家才得知爸爸出事了,肋骨斷了好幾根。
我匆忙趕到醫院後爸爸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今天第一天上晚自習吧?累不累?習不習慣?回去讓你媽媽給你熬點粥,不要餓著肚子寫作業。」
12歲的我,第一次看到了父親嚴厲外表下的柔情似水,看他忍著痛也要先來問我,我累嗎?我還習慣嗎?
我不累,我很幸福。
貳
同樣是12歲,我遇到了那個讓我滿眼心動的男生。那個穿著白色校服,九分褲,愛打籃球,愛物理的13歲少年。
那個時候,我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喜歡,什麼是真正的愛情,什麼是我能給你最好的而你一定就是我命中注定的那個人。
我僅僅只是帶著12歲少女最純粹的愛慕,將偶像劇裡的劇情完美地重現了一遍而已。
什麼寫情書,犯花痴,死纏爛打要閨蜜幫忙送禮物卻死也不肯承認是自己送的。
初中的時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趴在窗臺上看他打籃球,然後默默在那個寫滿公式定理化學方程式的草稿本上寫上他的名字,再畫上個小愛心。
我也會因為在食堂吃飯和他挨著坐得近了一點或是和他打了一樣的飯菜而開心;會因為月考和他考了一樣的名次而竊喜;會因為學生會點名冊上我們的名字排列在一起而欣喜若狂。
當保送考試結束,看到他被第三中學錄取的時候,我高興得徹夜未眠。因為我有足夠的把握明年我也能上,能繼續追隨他。
後來聽說,他考上了第一中學的飛行員預備班。
我還是沒能和他考上一個學校。
那年我15歲,首次踏入高中校園,那時我依舊很喜歡他,並暗自告訴自己要好好把自己變優秀。
從小自認為很努力的自己,在高中的第一次月考後低下了自己驕傲的頭。
那一次考試,我沒有一個科目是三位數。這也讓我明白想要追上他的腳步,我必須要更加努力才行。
可無奈成績這個東西像惡性循環一般,一次又一次地差,讓我再也繃不住心裡的委屈。
回到家,我的眼淚像是積蓄了許久的洪水,在頃刻之間猛然爆發,讓人難以招架。
媽媽沒有像電視劇裡那樣給我一個溫暖的擁抱然後安慰我,她很失望地說了句:「我沒有想到我的女兒15歲了,內心居然那麼脆弱。」
我更沒有想到晚上我會收到媽媽發來的微信:
首先媽媽先向你道歉,媽媽今天偷看了你的日記,看到了你這個年齡應該有的樣子,媽媽不會用這個來責罵你,我也相信你懂得分寸。從今天起,你將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別灰心,媽媽等著你站上最高處。
我放下手機,緊貼著牆壁,冰冷的涼意透過後背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安。
我的父母不善言辭,卻總是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告訴我,其實他們真的很愛我。
叄
我今年17歲,準高三。一日三餐,兩點一線的日子要如約而至了。
從12歲到17歲,我的青春就像是單位「1」,二分之一是自己的童話故事,二分之一是自己經歷過後懂得的道理。
至於那個曾經溫柔我歲月的男生,我也已經放下了。
他明亮耀眼,可終究不是我的星辰,我放他歸於人海,是對自己最大的救贖。
可我依舊希望他在70多天後的高考裡能金榜題名,考上他期望的985,從此一帆風順,前程似錦。
而我經歷了那麼多,也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只會拿別人志願當理想的女孩了。
我也有迫不及待想要見的人,有想要考的大學,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也還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冬天過去了,春天已經來了。
我也將帶著我僅有的堅韌與努力,義無反顧地奔向屬於我的詩和遠方。
【九點客棧】每晚九點邀您一起來聽故事,期待你的喜歡,全網同名噢
大家晚安,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