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由此登陸——澳門歷史城區

2021-01-08 騰訊網

澳門歷史城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半島,以澳門舊城為中心,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築。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該城區建築群中的各建築建成時間從明至民國,時間跨度達400多年。

澳門歷史城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半島中部至西南部一段狹長的地形內,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把澳門歷史建築連為一體,同時也包括半島東部的東望洋山上的東望洋炮臺。 澳門歷史城區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正因為中西文化共融的緣故,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澳門歷史城區主要景點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大三巴牌坊等20多處歷史建築。

16世紀中葉,因應中外貿易的新形勢,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是誕生。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牆圍起的城市命名為"天主聖名之城",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明末清初,天主教傳教士以澳門為傳教基地,從事遠東地區的傳教工作,為中國帶來了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及人文藝術,又向西方介紹了中國的文化成就。而作為基地的澳門,在各修會的努力建設下,開創了許多"中國第一"的事業,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聖保祿學院)、中國第一所西式醫院(白馬行醫院)、中國第一所以西方金屬製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廠(聖保祿學院附屬印刷所)、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AAbelhadaChina)等等。

自16世紀中葉開始,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甚至非洲地區等不同地方的人,在澳門歷史城區內蓋房子、建教堂、修馬路、築炮臺以至闢建墳場。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它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和遠東地區傳播歷史重要的見證;更是四百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互補、多元共存的結晶。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評價是: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是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時是近代西方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

遊覽路線

媽閣廟港務局大樓(位於媽閣廟左側的媽閣斜巷)(往前經媽閣街)鄭家大屋亞婆井前地(往前經高樓街至風順堂街)聖老楞佐教堂(往後至三巴仔橫街)聖若瑟修院聖堂(右折至崗頂前地)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和何東圖書館(新馬路旁邊)民政總署大樓(對面)議事亭前地(左邊)三街會館(關帝廟)(右邊)仁慈堂大樓(轉左)澳門主教座堂(大堂)(到大堂巷)盧家大屋(板樟堂前地的左邊)玫瑰堂(大三巴街的盡頭)大三巴牌坊(右邊)大炮臺(旁邊)澳門博物館(左邊)舊城牆遺址哪吒廟(往左拐出花王堂街)聖安多尼教堂白鴿巢前地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雙東望洋炮臺、燈塔聖母雪地殿聖堂(澳門半島的最高峰東望洋山的山巔上)。

喜歡小編的粉粉們可以點點關注,每日更新帶你遊遍中國,可提供攻略喲!

相關焦點

  • 在微風中一起漫步澳門歷史城區
    當時葡萄牙人從媽祖閣(媽閣廟)附近登陸,向當地人詢問這裡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澳門有哪些可玩的地方~推薦景點:大三巴牌坊其實是聖保羅教堂的前壁遺蹟。
  • 澳門,生活在世界文化遺產中
    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臺、中國沿海第一座歐式燈塔、中西風格結合的民居以及相鄰的廣場和街道構成了「澳門歷史城區」。2005年7月,在南非舉行的第二十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作為當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10多年時間過去,澳門文化遺產保護情況如何?
  • 文化澳門 風景正好
    >   「我們經常說澳門有三張名片:一是2005年,包括8個廣場前地和22座建築在內的澳門歷史城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31個世界文化遺產;二是201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澳門『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稱號;三是澳門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粵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國家級非物質遺產也有8項。
  • 人民日報:保護好研究好澳門的文化遺產
    澳門是一座風貌獨特的城市,具有大量歷史文化遺產,澳門的文化遺產保護是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研究好澳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彰顯澳門文化特色,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澳門回歸祖國之後,特區政府高度重視並不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大力支持文物考古事業發展。
  • 澳門 · 街的故事
    不過,於2005年納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澳門歷史城區」就繼續沿用第三代街牌,像是媽閣廟前地,議事亭前地,大三巴街等;而一些葡文名稱太長的街牌同樣沿用第三代版本。(所以很多第一次去澳門的朋友都會吐槽說,這街名太複雜了,記不住啊!)
  • 澳門風貌,藏著不同面相
    2020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紀念日。澳門的陸地面積僅32.9平方公裡,總人口數約68萬。不少人對這座小城的印象是美食和酒店文化興盛。殊不知,澳門還是一座多元而深刻的城市,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這座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小城,有哪些不一樣的文化面相?
  • 2020年全國旅遊簡介(澳門特別行政區)之《望德堂區》選推景點
    澳門歷史城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半島,以澳門舊城為中心,串聯起逾20該城區建築群中的各建築建成時間從明至民國,時間跨度達400多年。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 澳門有座大三巴,還有一座小三巴,同為世界文化遺產,卻鮮為人知
    提到澳門旅遊,相信很多朋友的潛意識首先便會想到著名的大三巴牌枋,因為它太出名了,幾乎可以等同於澳門的旅遊標籤,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但是澳門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雖然面積不大,但它的文化與旅遊又豈是一座大三巴牌枋可以代表的呢?
  • 【世界遺產:澳門歷史城區】大三巴牌坊、耶穌會紀念廣場、舊城牆遺址、哪吒廟
    大三巴牌坊位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花王堂區大三巴斜巷、耶穌會紀念廣場北,是澳門的標誌性建築和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蹟,也是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分。
  • 澳門世界遺產之旅
    「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400多年中西交流的文化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築為主、中西式建築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大會於2005年7月15日公布,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中國所擁有的第31個「世界遺產」項目。
  • 尋味澳門,藏在小巷裡的那些晨間風味
    澳門,一座中西文化融合程度較高的城市。 由於特殊的殖民歷史,這裡的早餐不僅保留著粵式的早點傳統,也融合了葡式、西式甚至東南亞的地域風味,由此形成了中西融合的早點文化。 在澳門,人們通常不會擔心請客沒地兒去。
  • 誰說澳門只有美食和酒店遊?小城的這些寶貝和迷人之處你未必知道
    今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紀念日。澳門的陸地面積僅32.9平方公裡,總人口數約68萬。不少人對這座小城的印象是美食和酒店文化興盛。殊不知,澳門還是一座多元而深刻的城市,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產。這座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小城,有哪些不一樣的文化面相?
  • 博物館:澳門別樣的風景線
    澳門海事博物館形如揚帆的三桅帆船。圖片來自網絡在澳門,無論是流連於廣場還是漫步在小巷,400多年中西文化交匯的痕跡俯拾皆是:西式教堂挨著中式廟宇,不同宗教的墓地共存……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澳門歷史文化面貌的顯著特色。
  • 珠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公示稿)
    (二) 珠海是近代中國東西文化交匯的重要起點和通道珠海是中國近代史上東西方文化交流、陸海商貿通道的重要起點。近代以來珠海名人輩出並深刻影響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4城市歷史特色珠海在歷史自然地理條件下,在海洋與大陸文化、東方與西方文化、外向與改革文化共同影響下,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華南濱海城市。
  • 澳門標誌性建築之一,不僅免門票,而且還是世界文化遺產
    每當說到澳門,耳邊就會想起《七子之歌》,澳門歷經了多少苦難,終於回歸祖國的懷抱。去年是澳門回歸20周年 ,終於圓了澳門之旅。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澳門最出名的有蛋撻,賭場,大三巴。大三巴牌坊上的每一個雕像都生動而鮮活,傳統而富有創新;融合了歐洲建築形式及東方文化,是著名的石雕教堂。它見證了西方文明進入中國的歷史,2005年,大三巴牌坊與周圍的澳門歷史城區一併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大三巴牌坊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
  • 澳門旅遊已重新開放,您將在一天內被教導參觀澳門遺產
    根據國家移民局的通知,從也就是開始為澳門辦理大陸居民的旅遊籤注,自澳門旅遊籤注停止至今已有8個月,澳門很可能成為許多人出國旅遊的第一站。澳門歷史街區由位於澳門半島的22棟建築和8個相鄰的前部區域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大約需要一天時間才能欣賞,半天的時間就足夠了,澳門歷史名城的所有景點都不需要門票。
  • 「澳門回歸21周年」這些關於澳門的冷知識,你都知道麼?
    今天是澳門回歸祖國21周年。你對澳門的了解有多少?發達的博彩業,美味的蛋撻、葡國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城區……其實遠不只這些。小編特意搜羅了一些關於澳門的冷知識,看看你都知道嗎?2020年12月17日,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柳陂鎮中心小學的學生們展示澳門回歸繪畫作品。(楊顯有攝/光明圖片)1,冬至是澳門的法定節假日俗語稱「冬至如大年」,這在澳門這個傳統文化濃鬱的地方體現得更為明顯。冬至是澳門的法定節假日。
  • 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新華社澳門8月31日電:正在澳門訪問的國家文物局局長張文彬表示,將全力支持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昨日下午在特區政府總部與張文彬進行了會晤,雙方就澳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進行了交談。何厚鏵說,澳門是一個多元文化薈萃的城市,中西合璧、星羅棋布的歷史文物建築體現了澳門歷史文化的獨特性,同時也成為澳門社會開放進取、兼容並蓄的一種象徵。
  • 澳門最高峰不足百米,卻藏著世界遺產和地標,還能俯瞰澳門全景
    炮臺建於1622年,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炮臺平面為不規則多邊形,牆高約6米,立面由花崗石築建而成,在架設大炮的地方,子牆稍為降低。周邊有哨房、火藥庫、樓塔等配套建築。之前一直是軍事禁區,直到1976年,葡國軍隊撤出澳門,炮臺才被闢為旅遊點,至今仍完整地保持原貌。
  • 澳門回歸20周年:相信我,你以前的澳門都白去了
    圖/陳顯耀 16世紀的一天,媽閣廟附近,東方西方在此相遇了。 此時,西方大陸早已開始了大航海時代。1553年,一路向東的葡萄牙人來了。 他們借晾曬貨物為由,強行上島暫住,並逐漸定居。